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诺和锐30)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4个月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方法,对于48例初发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在停用其他降糖药后应用诺和锐30—133次皮下注射强化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血糖、HbAlc、BMI、胰岛功能(空腹和餐后2h胰岛素),通过计算观察HOMA—B和HOMA—IR变化,也同时也比较了治疗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和治疗后胰岛素用量情况,记录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从而对诺和锐30进行安全方面评估。结果患者平均达到血糖控制目标时间为(8.2±2.8)d,血糖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HbAlc也下降明显,(降低程度3.03%,P〈0.01)。治疗后胰岛素、C肽、HOMA—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HOMA—IR也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胰岛素用量与治疗达标时胰岛素用量相比下降了43.6%(P〈0.001),其中13例完全停用胰岛素,仅用饮食和运动控制即可达到血糖稳态;14例停用午餐前胰岛素;1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度低血糖或症状性低血糖,但没有1例出现严重低血糖。BMI变化体重增加(2.28±0.41)k(P〉0.05)。结论此临床病例观察证明了每天3次诺和锐30强化治疗初发型的2型糖尿病有很好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能够很快消除葡萄糖毒性,恢复B细胞功能和减少胰岛素抵抗,胰岛素用量可以大幅度减少,部分患者可以诱发出2型糖尿病蜜月期,其体重增加有限,是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又一很好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8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所有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于出院时给予患者口服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并经治疗后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情况。结果 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为(5.56±1.22)、(8.42±2.11)mmol/L,均低于治疗前的(14.20±2.12)和(19.21±2.34)mmol/L,3个月后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5.42±1.17)%,低于治疗前的(10.34±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水平能保持相对稳定,糖化血红蛋白也明显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恢复胰岛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实验前测患者空腹和葡萄糖负荷后0.5h及2h胰岛素分泌水平,经过3个月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再进行空腹及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测定。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3个月,葡萄糖负荷后0.5h胰岛素释放量增加明显,空腹及2h胰岛素分泌量有所下降。结论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早期胰岛素分泌缺陷。  相似文献   

4.
郭玉萍  方荣 《现代保健》2011,(20):55-56
目的探讨诺和锐联合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老年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本院6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分别以诺和锐+甘精胰岛素,诺和灵R+诺和灵N,多次皮下注射强化治疗。结果A组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84±0.22)d,(0.63±0.06)μ/(kg·d)、6.25%;B组分别为(3.12±0.58)d、(0.72±0.08)μ/(kg·d)、18.7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组强化治疗的疗效优于B组,可作为老年糖尿病强化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5.
陈小龙 《现代保健》2009,(13):85-8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调脂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每天1次。按HOMA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结果阿托伐他汀强化调脂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C、HOMA—IR均明显下降,HOMA—IS明显增加(P〈0.01或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初诊的2型糖尿病.可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将1997~2005年济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门诊确诊的所有的肺结核患者1529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53例合并糖尿病者为糖尿病组,其余1476例患者为对照组,2组均给予2HRZE/4H3R3或2H3R2Z3E3/4H3R3方案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痰菌阴转率,治疗2个月、3个月糖尿病组分别为62.22%、75.56%,对照组分别为g5.80%、92.41%(P〈0.01);疗程结束时糖尿病组为86.67%,对照组为92.74%(P〉0.05)。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时间,糖尿病组为43.00±7.51d,对照组为20.00±5.58d(P〈0.05);疗程糖尿病组为11.60±2.58个月,对照组为7.20土1.21个月(P〈0.05)。疗程结束时胸片吸收好转率,糖尿病组为84.91%,对照组为87.47%(P〈0.05)。治疗2个月、3个月时,空洞闭合者所占比例糖尿病组分别为11.43%、42.86%,对照组分别为29.79%、64.49%(P〈0.05);疗程结束时2组分别为94.29%、96.19%(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较单纯肺结核困难,传染期延长,病变吸收缓慢,应积极采取措施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不同治疗方法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2例初发糖尿病患者经2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分别给予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强化血糖控制后继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6个月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C肽、HbAlc,HOMA-β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餐后2hC肽仅在胰岛素治疗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糖尿病严格血糖控制可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对于解除高血糖毒性的患者不论继续采用胰岛素治疗还是口服降糖药物均可良好控制血糖并进一步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疗程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长期影响,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最佳疗程。方法按胰岛素强化疗程,将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15、30、60、90d4组,检测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1年、2年后胰岛β细胞功能,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4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均良好控制,胰岛β细胞功能显著改善,30、60及90d3组在治疗后AI30/AG30较15d组高[(1.48±0.43)mmoL/LVS(1.25±0.40)mmol/L,t=2.40,P〈0.05;(1.83±0.37)mmol/LVS(1.25±0.40)mmol/L,t=2.85,P〈0.0l;(1.90±0.41)mmol/LVS(1.25±0.40)mmol/L,t=2.97,P〈0.01]。治疗结束2年后,各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标均逐渐下降,但均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60d组及90d组A130/AG30高于15d及30d组[(1.44±0.51)mmot/LVS(0.87±0.47)mmol/L,t=2.92,P〈0.01,(1.44±0.51)mmol/LVS(1.09±0.55)mrnoL/I.,t=2.44,P〈0.05,(1.52±0.44)mmol/LVS(0.87±0.47)mmol/L,t=2.86,P〈0.01,(1.52±0.44)mmol/LVS(1.094-0.55)mmol/L,t=2.50,P〈0.05],90d组同60d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d及90d组缓解率较高。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为初诊T2DM患者带来长期缓解,适当延长疗程可更能延缓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胰岛素类似物短期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将64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类似物多次皮下注射组(MSII)和胰岛素泵组(CSII)各32例,连续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空服C肽(FC—P)及进食100g标准淀粉馒头后2h血糖(2hPG)、2h胰岛素(2bINS)、2hC肽(2hC—P),并分别计算HOMA—IR、HOMA-,记录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日胰岛素类似物用量、低血糖发生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FINS、FC—P、2hINs、2hC—P、HOM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FPG、2hPG、HOMA—IR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FINS、FC—P、2bINS、2hC—P、HOMA-、FPG、2hPG、HOMA—IR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血糖发生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达标时间胰岛素泵组(2.46±0.78)d明显短于胰岛素类似物组(5.42±1.76)d(P〈0.05),达标日胰岛素类似物用量胰岛素泵组(31.25±9.12)U/d,略少于胰岛素类似物皮下注射组(36.43±8.24)U/d,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6月,两组患者在饮食运动治疗下,多数血糖均控制良好,需药物治疗的比例无明显差别。结论胰岛素类似物短期强化治疗初诊T2DM能明显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使多数血糖较高的初诊T2DM患者在长期不服药的情况下,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可取得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诺和灵30 R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胰腺B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A、B两组采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30R)强化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FBG、餐后2h血糖(P2BG)和HbAlc比治疗前均下降,FINS比治疗前升高(P〈O.01),Homa—IR较治疗前降低,Homa-IS较治疗前提高。[结论]采用诺和灵30R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可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及提高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双“C”治疗)联合应用对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将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双C组(33例)和单纯CSII组(35例)。双C组行CGMS连续监测血糖,单纯CSII组采用血糖仪每日8次监测指尖血糖(SMBG);两组患者均应用CSII治疗2周控制血糖,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观察两组强化治疗两周后血糖控制情况及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时的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能有效的控制血糖,但双C组血糖控制达标更快[(3.36±0.49)dvs(4.37±0.65)d,P〈0.05],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更少[(45.06±5.04)u/dVS(53.63±4.58)u/d,P〈0.05],低血糖发生明显减少。结论两组患者的强化降糖治疗均有效,双“C”治疗可以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在短期内理想而稳定的达到血糖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的疗效。方法对10例血糖控制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评价胰岛素敏感性金指标-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法,评价应用罗格列酮4mg/日治疗12周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疗效。结果反映血糖控制情况的空腹血糖[(6.82±0.91)% vs.(6.54±0.74)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6.52±0.83)%vs .(6.44±0.82)%]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反映胰岛素敏感性的空腹胰岛素[(16.44±0.97)绑.(12.45±1.21)mU/L]、稳态模型指数(7.44±1.76/35.4.13±1.15)、葡萄糖代谢率[(1.56±0.35)vs.(4.76±1.61)mg·kg^-1·min^-1]及胰岛素敏感指数[葡萄糖代谢率与胰岛素之比,(0.0173±0.0053)135.(0.0461±0.0113)mg·kg^-1·min^-1·(mU/L)。]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P〈0.001)。结论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法所测胰岛素敏感指标能明确量化并能更好地反映具有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罗格列酮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净”对脂肪肝的治疗效果。方法105例脂肪肝患者、15例高血脂患者服用“肝净”3个月,监测服用“肝净”后的血脂、肝功、肾功及B超影像变化。结果服用“肝净”3个月,治疗脂肪肝的总有效率为95.2%;“肝净”还可降低甘油三酯27%(P〈0.001),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0%(P〈0.01),降低谷丙转氧酶48%(P〈0.01),降低谷氨酰转肽酶36%(P〈0.05),降低尿素氧39%(P〈0.001)。结论本文结果显示“肝净”治疗脂肪肝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朱昕 《健康必读》2009,8(1):30-3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在家中进行胰岛素调试治疗的方法。方法 选择本社区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其口服降糖效果不佳,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在社区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在家中自己进行胰岛素注射,采用小剂量诺和灵30R或诺和灵50R bid或+小剂量拜糖平50~150mg/d或文迪雅4mg/d。3周后将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进行比较。结果36例DM患者经过培训后他们或他们的家属都熟练地掌握了胰岛素注射技术,了解注射胰岛素的注意事项,学会了注射胰岛素常见反应的简单处理办法。通过胰岛素治疗3周后,80%患者的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检测FPG、PPG2h与胰岛素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社区糖尿病患者在家中接受小剂量胰岛素调试治疗是有效、实用安全的方法,有利于部分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恢复,同时也节约了患者的时间和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净”对脂肪肝的治疗效果。方法105例脂肪肝患者、15例高血脂患者服用“肝净”3个月,监测服用“肝净”后的血脂、肝功、肾功及B超影像变化。结果服用“肝净”3个月,治疗脂肪肝的总有效率为95.2%;“肝净”还可降低甘油三酯27%(P〈0.001),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0%(P〈0.01),降低谷丙转氧酶48%(P〈0.01),降低谷氨酰转肽酶36%(P〈0.05),降低尿素氧39%(P〈0.001)。结论本文结果显示“肝净”治疗脂肪肝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链甘油三酯(MCT)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以长链甘油三酯(LCT)为对照,将T2DM患者分为MCT组、MCT/LCT组和LCT组,在控制总能量和脂肪摄入量的基础上,连续食用100%MCT油、50%MCT油+50%LCT油和100%LCT油3个月。在0、1.5和3个月时检测血浆空腹血糖(FPC)、空腹胰岛素(FIN)、C-肽(CP)、抵抗素(resistin)浓度及β-羟基丁酸浓度,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QUICKI),并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抵抗素mRNA表达的检测。结果MCT组的FPG水平在1.5个月时较基线降低(P=0.042);MCT/LCT组的FIN水平在3个月时较基线降低(P=0.005),在1.5和3个月时MCT/LCT组的FIN水平均低于LCT组(P=0.033,P=0.006),在1.5个月时MCT组的FIN水平低于LCT组(P=0.020);MCT组的CP水平在1.5和3个月时均高于基线水平(均P〈0.001),MCT/LCT组的CP水平在3个月时高于基线水平(P=0.024);MCT/LCT组的HOMA—IR指数在3个月时低于基线水平(P=0.021),在1.5个月时MCT/LCT组和MCT组的HOMA-IR指数均低于LCT组(P=0.033,P=0.017);MCT/LCT组的QUICKI指数在3个月时高于LCT组(P=0.011)。3组的B-羟基丁酸水平在1.5和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7,P=0.453)。结论在控制总能量和脂肪摄入量的基础上,用MCT取代T2DM患者膳食中50%的食用油3个月,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寻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将178例RVVC患者随机分为A组(92例)和B组(86例),予相同初始治疗后进入维持治疗。维持治疗方法:A组:氟康唑150mg,每周顿服1次,×2个月,之后每半个月顿服1次,×2个月,之后每个月顿服1次,×2个月,共6个月。B组:氟康唑150mg,每月月经第1日顿服1次,共6个月。两组分别于维持治疗后1、3、6、9个月的月经前作疗效评判,并检测肝肾功能、血常规。结果两组维持治疗后1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98.9%、9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3、6、9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97.8%、95.7%、94.6%和88.4%、81.4%、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疗效优于B组。两组1、3、6、9个月的痊愈率比较,A组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逐渐减量口服维持治疗效果优于每月1次口服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8.
董革  王芹 《现代保健》2014,(10):73-75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辅助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对外源性胰岛素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各43例。A组主要予以胰岛素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辅以吡格列酮治疗,均规律治疗8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血糖、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外源性胰岛素用量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A、B组的FPG、2hPPG、HbAlc、Homa—IR均较治疗前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B组的FPG、2hPPG、HbAlc、Homa—IR均低于A组水平,平均胰岛素用量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74%、93.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低血糖反应率分别为4.65%、6.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控制了血糖水平,改善了胰岛素抵抗,且减少了胰岛素的用量,未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瑞格列奈或格列吡嗪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的疗效及对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45例,随机分成瑞格列奈组(瑞格列奈+甘精胰岛素,n=23)和格列吡嗪组(格列吡嗪+甘精胰岛素,n=22)。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餐前和餐后的末梢血糖及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瑞格列奈(1mg,3次/d)联合甘精胰岛素控制餐后血糖、HbA1c和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较格列吡嗪(5mg,1次/d)联合组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同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随子宫肌瘤患者分两组,服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3-6个月。B超测量子宫及肌瘤大小,用放免疫法测定性激素水平。结果 治疗后闭经、临床症状明显改善,A组瘤体积于服药后3个月时平均缩小52.56%,6个月时平均缩小61.69%;B组分别为缩小48.61%及52.12%。治疗6个月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呈时间依赖性。两组治疗后estradiol(E2)和Progestagen(P)下降明显(P<0.01)。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子吕肌瘤疗效肯定,副作用小,为保守治疗子宫肌瘤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并以服米非司酮25mg/d为较理想的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