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刘尚贤  张春 《中国医药科学》2014,(20):168-169,172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鼻咽癌放疗中预防放射性口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治疗组收治的64例鼻咽癌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放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口腔喷雾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放疗基础上加用复方漱口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性口咽炎发生情况以及发生放射性口咽炎时平均放射剂量。结果实验组患者Ⅱ级+Ⅲ级放射性口咽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Ⅰ级、Ⅱ级和Ⅲ级放射性口咽炎时平均放射剂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能够有效预防鼻咽癌放疗中放射性口咽炎的发生,提高患者放疗剂量的耐受性,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放射性皮炎的预防措施.方法 将85例接受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2).观察组每次接受放疗前外涂自制中药油于放疗区皮肤,对照组涂抹湿润烧伤膏,照射后两组均继续用药3天,每天3次,观察放疗性皮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放疗性皮炎发生率13.95%,其中Ⅰ级放射性皮炎4例,Ⅱ级放射性皮炎2例,未发生Ⅲ、Ⅳ级放射性皮炎;对照组放射性皮炎发生率38.09%,其中Ⅰ级放射性皮炎7例,Ⅱ级放射性皮炎6例,Ⅲ级放射性皮3例,未发生Ⅳ级放射性皮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中药油外涂对预防放射性皮炎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黄敏  敖帆  何志坚  邬蒙 《江西医药》2008,43(2):108-110
目的观察爱维治(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防治急性放射性粘膜损伤的疗效。方法2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预防组10例(放疗 同期化疗 爱维治)及对照组10例(放疗 同期化疗)。放疗开始后均行常规口腔护理及鼻咽冲洗。观察急性放射性粘膜损伤出现的时间及按RGOT急性放射性口咽粘膜损伤分级及疼痛的VAS评分方法进临床评价[1]。所有中度以上患者同时给予静脉营养及补充维生素支持治疗,出现溃疡粘膜予以的卡因漱口及预防应用抗生素治疗。结果2组平均出现急性放射性粘膜损伤Ⅰ度的时间为放疗后23.2±12.2d及13.9±5.7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防组及对照组患者放射性粘膜反应呈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的分别占33.3%、55.6%、11.1%、0及0、30%、7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防组及对照组患者放疗后口咽部疼痛呈轻度、中度、重度分别占66.7%、22.%、0及10%、70%、2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爱维治防治急性放射性粘膜损伤有明显的疗效,推迟了急性放射性粘膜炎产生的时间,并降低了放射性粘膜损伤的程度,减轻了口咽疼痛的程度,降低了因中断放射治疗导致疗程延长的概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含漱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预防组,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碳酸氢钠含漱液清洗口腔,预防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尤尼芬漱口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口腔黏膜炎分级情况、出现Ⅲ~Ⅳ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时间以及口咽疼痛评分。结果 预防组口腔黏膜发生率为82.22%,远低于对照组的97.67%,且发生口腔黏膜炎的程度轻于对照组(P 0.05),出现Ⅲ~Ⅳ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时间晚于对照组(P 0.05),患者口咽疼痛程度远轻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含漱预防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宫颈癌体外照射所致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307例宫颈癌体外照射患者,遵照知情同意的原则,随机分成对照组150例,观察组1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情况。结果30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对照组发生Ⅰ度放射性直肠炎17例、Ⅱ度放射性直肠炎6例、Ⅲ度放射性直肠炎0例;观察组发生Ⅰ度放射性直肠炎6例、Ⅱ度放射性直肠炎2例、Ⅲ度放射性直肠炎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宫颈癌体外照射患者实施正确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预防和减轻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从而确保治疗顺利完成,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磺胺嘧啶锌治疗颈部放射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放射性溃疡患者,包括I度、Ⅱ度、Ⅲ度、Ⅳ度,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患者创面清洁后应用复方磺胺嘧啶锌覆盖创面,对照组应用1%磺胺嘧啶银覆盖创面。观察溃疡面愈合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I度、Ⅱ度、Ⅲ度、Ⅳ度皮肤损伤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期间未出现疼痛、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磺胺嘧啶锌用于放射性溃疡能有效促进伤口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找一种无毒、价廉、高效、易实施的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所致的急性放射性口腔炎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方法,发挥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86例头颈部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实验组放疗患者在常规口腔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抗炎修复液含漱内服;对照组每日给予多贝尔氏液漱口。评价两组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20d后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情况:实验组Ⅰ级8例(18.2%),Ⅱ级4例(9.1%),Ⅲ级1例(2.3%),Ⅳ级0例,总发生率为24.5%;对照组Ⅰ级14例(33.3%),Ⅱ级12例(28.6%),Ⅲ级8例(19.0%),Ⅳ1例(2.4%),总发生率为83.3%,两组患者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P<0.01)。当照射剂量为10~20Gy时实验组无一例发生放射性口腔炎,对照组有9例(21.4%)发生放射性口腔炎;当照射剂量>20Gy时,实验组有13例(29.5%)发生放射性口腔炎,对照组有31例(73.8%)发生放射性口腔炎。实验组44例均顺利完成放疗计划;对照组42例中5例因口腔溃疡无法进食暂停放疗。结论预防性应用该药可推迟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预防性或治疗性用药均可降低Ⅲ、Ⅳ级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率,并能促进放射性口腔炎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赛肤润治疗头颈部放疗时所致皮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68例放射性皮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赛肤润涂抹治疗,对照组则使用比亚芬涂抹治疗,比较两种药物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0级0例,Ⅰ级11例,Ⅱ级20例,Ⅲ级3例,Ⅳ级0例;对照组0级0例,Ⅰ级9例,Ⅱ级21例,Ⅲ级4例,Ⅳ级0例;观察组患者放疗结束时皮肤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Z=7.21,P<0.05).观察组治愈34例,有效率达100.0%;对照组治愈28例,有效率82.3%,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 =6.58,P<0.05).其中l例患者在放疗20次时涂抹赛肤润,至放疗结束后15 d放射性皮炎完全治愈.结论 赛肤润能有效地预防头颈部放疗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寻找一种无毒、价廉、高效、易实施的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所致的急性放射性口腔炎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方法,发挥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86例头颈部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实验组放疗患者在常规口腔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抗炎修复液含漱内服;对照组每日给予多贝尔氏液漱口.评价两组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20 d后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情况:实验组Ⅰ级8例(18.2%),Ⅱ级4例(9.1%),Ⅲ级1例(2.3%),Ⅳ级0例,总发生率为24.5%;对照组Ⅰ级14例(33.3%),Ⅱ级12例(28.6%),Ⅲ级8例(19.0%),Ⅳ1例(2.4%),总发生率为83.3%,两组患者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P<0.01).当照射剂量为10~20 Gy时实验组无一例发生放射性口腔炎,对照组有9例(21.4%)发生放射性口腔炎;当照射剂量>20 Gy时,实验组有13例(29.5%)发生放射性口腔炎,对照组有31例(73.8%)发生放射性口腔炎.实验组44例均顺利完成放疗计划;对照组42例中5例因口腔溃疡无法进食暂停放疗.结论 预防性应用该药可推迟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预防性或治疗性用药均可降低Ⅲ、Ⅳ级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率,并能促进放射性口腔炎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药防治急性放射性口咽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中药配合放疗治疗鼻咽癌,观察中药治疗放射性口咽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02例常规放疗的鼻咽癌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放疗 中药)51例和对照组(放疗 朵贝液)51例进行临床对照试验,观察两组患者口咽放射反应症状及口咽黏膜反应状况。结果 实验组(放疗十中药)患者的口咽放射症状及口咽黏膜反应状况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0.2%,对照组有效率为19%,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中药治疗急性放射性口咽炎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无任何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DHAOx方案治疗难治性或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21例患者接受DHAOx方案(奥沙利铂(L-OHP)130mg.m-2静脉滴入3h,d1;阿糖胞苷(Ara-C)2g.m-2静脉滴入,d2,每12h1次;地塞米松(DXM)20~40mg.d-1静脉滴入,d1~4;21~28d为1个周期)治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4例(19.0%),部分缓解8例(38.1%),疾病稳定6例(28.6%),疾病进展3例(14.3%),总有效率为57.1%。主要毒副反应为:Ⅲ~Ⅳ级中性粒细胞下降占33.3%(7/21);Ⅲ~Ⅳ级血小板下降占14.3%(3/21);Ⅰ~Ⅱ级腹泻33.3%(7/21),Ⅲ~Ⅳ级腹泻4.8%(1/21);Ⅰ~Ⅱ度外周神经毒性占81.0%(17/21),无Ⅲ~Ⅳ级外周神经毒性发生;Ⅰ~Ⅱ级恶心、呕吐38.1%(8/21),无Ⅲ~Ⅳ级恶心、呕吐反应;Ⅰ~Ⅱ级肝功能损害19.0%(4/21),无肾功能损害及Ⅲ~Ⅳ级肝功能损害。结论:DHAOx方案治疗难治性或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有效性较高,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干预小鼠内毒素耐受的形成,研究糖皮质激素对内毒素耐受的影响。方法以昆明鼠为实验对象进行分组,ⅠA组为健康对照组,ⅠB组为单次直接致死剂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2LD50=8 mg/kg)对照组,Ⅱ组为标准内毒素耐受组,ⅢA组为初始LPS刺激前高剂量Dex(10 mg/kg)干预组,ⅢB组为终末致死量LPS前高剂量Dex干预组,ⅣA组为初始LPS刺激前低剂量Dex(1mg/kg)干预组,ⅣB组为终末致死量LPS前低剂量Dex干预组。完成实验处置后3 h取血标本,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10水平。结果①ⅠA组TNF-α、IL-10水平极低,ⅠB组TNF-α、IL-10水平较ⅠA组显著增高(P<0.05,P<0.01),Ⅱ组TNF-α、IL-10水平较ⅠB组显著下降(P<0.05,P<0.01),但仍高于ⅠA组。②各Dex干预组TNF-α水平与Ⅱ组比较:ⅢA、ⅣA组TNF-α水平与Ⅱ组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B、ⅣB组TNF-α水平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Dex干预组IL-10水平与Ⅱ组比较:ⅢA、ⅣA组IL-10水平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B、ⅣB组IL-10水平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LPS刺激可导致小鼠体内TNF-α水平、IL-10水平升高。内毒素耐受时,小鼠体内TNF-α、IL-10水平升高的程度明显降低。②终末LPS前一定时间内予以Dex干预可以促进内毒素耐受的形成,Dex剂量过高可能不会带来更多受益。③IL-10对内毒素耐受的形成可能不具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预防性处理骨水泥反应对血液动力学和血气参数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成年患者160例,年龄52~83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4组:Ⅰ组(预防用药+髓腔排气),Ⅱ组(预防用药+无髓腔排气),Ⅲ组(无预防用药+髓腔排气),Ⅳ组(无预防用药+无髓腔排气),每组40例,4组均采用轻比重布比卡因施行单侧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min、麻醉后10min、骨水泥灌注前、灌注即刻、灌注后3、5和10min的MAP、HR、CVP,并于骨水泥灌注前、灌注即刻、灌注后5min、灌注后10min测定血气参数。结果①与麻醉前比较,麻醉后5min 4组MAP均下降(P〈0.05),麻醉后10min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骨水泥灌注前及Ⅰ组和Ⅱ组相同时点的MAP比较,Ⅲ组和Ⅳ组在灌注即刻、灌注后3、5和10minMAP均显著下降(P〈0.01)。②与骨水泥灌注前比较,Ⅲ组和Ⅳ组在灌注即刻、灌注后3、5min HR均加快(P〈0.05)。③与骨水泥灌注前比较,在灌注即刻Ⅲ组和Ⅳ组CVP下降,Ⅳ组CVP比Ⅰ组和Ⅱ组下降(P〈0.05)。④与骨水泥灌注前比较,各组在灌注即刻PaO2均下降,在灌注后5minⅡ组和Ⅳ组PaO2仍下降;与Ⅰ、Ⅲ组比较,Ⅱ、Ⅳ组在灌注即刻、灌注后5min PaO2均下降(P〈0.05或P〈0.01);与骨水泥灌注前比较,Ⅱ组和Ⅳ组在灌注即刻PaCO2均升高,但都在正常生理范围内(P〈0.05)。结论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骨水泥灌注前预防性输注多巴胺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并在骨水泥灌注时施行髓腔排气,可降低骨水泥反应对血液动力学和血气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DAMTS-1)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六组,博莱霉素组(Ⅱ组)在大鼠肺成纤维细胞中加入博莱霉素建立肺纤维化模型,在加入博莱霉素的同时分别加1、2、4μg ADAMTS-1(Ⅲ、Ⅳ、Ⅴ组),并与只加4μg ADAMTS-1(Ⅵ组)和正常大鼠肺成纤维细胞(Ⅰ组)进行对照。加入博莱霉素及ADAMTS-1处理24 h后,运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Ⅰ型胶原(COLⅠ)mRNA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TGF、COLⅠ质量浓度。结果Ⅱ组CTGF、COLⅠmRNA表达量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而Ⅲ~Ⅵ组与Ⅱ组比较,不但CTGF、COLⅠmRNA表达降低,而且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质量浓度也明显下降,以Ⅵ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 ADAMTS-1在一定程度上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成纤维细胞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王培龙  张敏  张俊峰  张谦 《中国医药》2012,7(9):1123-1125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30只.使用三硝基苯磺酸钠( TNBS)建立UC模型,Ⅰ组不使用乌司他丁,为造膜对照组;Ⅱ、Ⅲ、Ⅳ组分别于造模0、6、12 h使用乌司他丁,剂量为2万单位/kg,为研究组.检测分析各组肠静脉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UC模型症状积分(实验开始24、72、168 h各观察10只大鼠).结果 ①在实验各时段,使用乌司他丁组UC大鼠病变积分均低于Ⅰ组(均P<0.05),且24、72 h时Ⅱ、Ⅲ、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 h:(1.8±0.4),(2.7±0.3),(3.0±0.1);72 h:(3.7±2.3),(4.2±1.2),(5.0±0.9),均P<0.05],但168 h时Ⅱ、Ⅲ、Ⅳ组未见明显差异.②使用乌司他丁组肠静脉内毒素含量在实验各时期内均低于Ⅰ组,24h时Ⅱ组与Ⅲ组、Ⅳ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7.7±11.7) ng/L比(117.1±9.7) ng/L,( 124.3 ±4.9) ng/L,均P<0.05],72、168 h时Ⅱ、Ⅲ、Ⅳ组肠静脉血内毒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24h时Ⅱ组TNF-α低于Ⅰ组及Ⅲ、Ⅳ组[(6.7±2.6) pg/100 μg比(13.5±1.7),(11.8±2.8),(12.4±2.7)pg/100 μg,均P<0.05)],但72、168 h使用乌司他丁各组低于Ⅰ组.结论 乌司他丁对TNBS导致的大鼠UC有明显防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内毒素水平而降低免疫异常水平.  相似文献   

16.
陈惠  章恒 《中国医药》2014,(3):423-426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调强放射疗法(IMRT)治疗鼻咽癌的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方法 收集2008年3月至2011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初治有完整资料的鼻咽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采用IMRT治疗(调强放疗组);另外选择同期在本院住院采用常规放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65例(常规放疗组).调强放疗组患者均按照根治性放疗,根据病变勾画靶区及需保护的正常重要器官,定义大体靶区鼻咽大体肿瘤靶体积、临床靶区、计划靶区.按照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对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进行评价,并对2组患者急性期皮肤的放疗毒性反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强放疗组皮肤急性反应1级发生率85.0%(51/60);2级发生率11.7%(7/60);3级发生率3.3%(2/60).2组患者急性期皮肤放疗毒性反应比较,常规放疗组Ⅲ度毒性反应1例(1.5%);Ⅰ+Ⅱ度毒性反应64例(98.5%);调强放疗组Ⅲ度毒性反应2例(3.3%).2组Ⅲ度毒性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放疗比较,IMRT治疗鼻咽癌对正常组织器官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降低放疗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探讨了新发现的小分子生物活性肽肾上腺髓质素2和尿酸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可能机制。方法: 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 血清肾上腺髓质素2的观察每组20例,血清尿酸的观察每组40例,临床诊断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 YHA) 心功能分级标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肾上腺髓质素2,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酸。结果:(1) 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组血清肾上腺髓质素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心功能Ⅲ级组明显高于Ⅱ级组,心功能Ⅳ级组明显低于Ⅲ级组(P〈0.01),心功能Ⅱ级组与Ⅳ级组比较无显著性(P〉0.05);(2)血清尿酸含量随着心功能级别的增高而逐渐升高。结论:肾上腺髓质素2可能参与了心力衰竭病理生理过程及对心功能的调节。尿酸含量能反映心力衰竭程度,可以作为心功能恶化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小白鼠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小白鼠按给药方式不同分为口服0.9%氯化钠溶液组(Ⅰ组)、口服纳洛酮组(Ⅱ组)、腹腔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组(Ⅲ组)、腹腔内注射纳洛酮组(Ⅳ组)。给药2 min后,经口灌入亚甲蓝液0.2 mL,2 h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将小白鼠处死,打开腹腔,剪开肠系膜,将肠管轻拉成直线,以幽门为起点测量亚甲蓝在肠管内移动距离(D)和肠管全长(L),并计算亚甲蓝移动率(D/L)。结果 4组亚甲蓝移动率(%)分别为Ⅰ组75.71±10.14,Ⅱ组87.86±9.17,Ⅲ组76.52±9.23,Ⅳ组85.64±5.87。亚甲蓝移动率Ⅱ组高于Ⅰ组,Ⅳ组高于Ⅲ组(P〈0.05),Ⅱ组与Ⅳ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纳洛酮无论口服还是腹腔内注射都促进小白鼠胃肠道蠕动,腹腔内注射与口服纳洛酮对胃肠道的促进作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COPD患者按病情严重度分级分为Ⅰ、Ⅱ、Ⅲ、Ⅳ四级,收集患者空腹血清白蛋白,采用微型营养评定表(MNA)、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3个营养指标分别对患者进行营养评定,并分析比较.结果 Ⅰ级COPD患者营养良好者、轻度营养不良者和低白蛋白血症者人数分别为34例、6例、1例,Ⅱ级分别为8例、9例、2例,Ⅲ级分别为18例、12例、4例,Ⅳ级分别为7例、13例、6例,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7.1%、57.9%、47.1%和73.1%;COPD严重度分级与血清白蛋白的相关指数为0.251 (P <0.05);COPD患者Ⅰ级与Ⅱ、Ⅲ、Ⅳ级间血清白蛋白的相关指数分别为0.273、0.331、0.324(均P<0.05).结论 COPD严重度分级与血清白蛋白的下降具有相关性,随COPD级别增加血清白蛋白下降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