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胃上部癌患者9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甲组与乙组,两组各有47例患者,甲组实施近端胃切除术,乙组实施全胃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甲组营养状况要显著好于乙组(P<0.05);乙组5年内生存率要明显高于甲组(P<0.05);甲组并发症发生率是36.17%,乙组并发症发生率是19.1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切除术有各自特点,术后并发症均较多,但是全胃切除术远期疗效要优于近端胃切除术,而近端胃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较好,因此临床在治疗时必须按照患者实情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8例胃上部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全胃切除术组与近端胃切除术组,各34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远期生存率等。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胃切除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59%,术后1年存活率为91.18%,近端胃切除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41%,术后1年存活率为94.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效果均良好,无明显差异,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上部癌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胃上部癌患者87例,其中近端胃切除术23例,全胃切除术37例,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27例的病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3组手术时间、术后至出院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反流症状影响生活及进食者近切组与其他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术后1个月较术前体重下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重大并发症:近切组2例,全切组2例,腔镜组1例.所有患者均恢复出院,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全胃切除术术后恢复好于近端胃切除术,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具有创伤性小,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讨论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的临床疗效对比与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外科胃上部癌患者100例,其中50例采用全胃切除术治疗,50例采用近端胃切除术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后生存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显示行全胃切除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近端胃切除术患者(P〈0.05);治疗后癌灶大小与患者生存率比较显示癌灶〉3 cm与〈3 cm治疗后1年生存率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3~5年全胃切除术生存率显著较高(P〈0.05)。恢复情况比较显示治疗后近端胃切除术患者各项恢复指标优于全胃切除术组患者(P〈0.05)。结论胃上部癌要根据肿瘤的大小,分期,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全胃切除术可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临床疗效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5.
易魁 《中国医药指南》2013,(33):182-183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46例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情况将患者分为全切组(29例)和部分切除组(17例),分别实施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切除术,分析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并随访远期生存情况,同时调查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结果两组术后1周体质量下降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部分切除组的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全切组和术前(P<0.05);部分切除组的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高于全切除组(6例vs.1例,P<0.05)。全切组1、3年的生存率为93.10%和58.62%,部分切除组1、3年的生存率为94.12%和52.94%,两组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效果相当,但近端胃切除术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较高,但营养状况较好,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具体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胃癌患者,其中46例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治疗,44例患者行开腹全胃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与开腹全胃切除术组比较,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后红细胞比容增加,手术失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饮食时间、手术镇痛药用量和手术后住院时间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8, 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对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没有很好的改善,但其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开腹全胃切除术,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比较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120例胃上部癌患者随机分成部分切除组和全切组,每组60例。对部分切除组实施近端胃切除术,对全切组实施全胃切除术,手术后分析比较两组的身体营养状况、生存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问题。结果部分切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和血清蛋白水平(125.5±30.1)g/L、(39.5±10.1)g/L,明显高于全切组(112.5±20.3)g/L、(35.5±6.3)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全切组患者术后并发食管炎并发症率比部分切除组低(P〈0.05),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胃上部癌时,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不分上下,近端胃切除术术后并发反流性食管炎率比全胃切除术高,但是患者营养状况比全胃切除术好。可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陈波 《中国医药指南》2012,(35):174-175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共4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远期疗效。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3年、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5年局部复发率以及远处转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开腹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类似,但术后远期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胃D2根治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效果及优越性。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本院接收的84例胃上部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2)和对照组(n=42),研究组应用腹腔镜全胃D2根治术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开腹全胃D2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观察指标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研究组总发生例数为3例(7.14%),对照组总发生例数为8例(19.05%),研究组总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腹腔镜全胃D2根治术治疗胃上部癌能取得显著的效果,与开腹手术相比较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建议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胃上部癌患者75例为观察目标,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参照组(n=37,给予全胃切除术)和观察组(n=38,给予近端胃切除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2组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和血红蛋白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后两个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均有各自的优势,但近端胃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良好,临床应根据患者病情所需选择科学合理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贲门癌后生存期及并发症的差别。方法将245例贲门癌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全胃切除术组(total gastrectomy TG组)176例,近端胃切除术组(proximal gastrectomy PG组)69例。结果 TG组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44.6%和24.5%,PG组为分别30.2%和17.7%,2组患者的3、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TG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5%,PG组为29.7%。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近端胃切除术,全胃切除术治疗贲门癌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近端早期胃癌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分别接受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LAPG)及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LAG)的72例近端早期胃癌患者,其中行LADG者38例,行LAG者34例.了解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随访结果,比较两种术式术后早期及晚期并发症,运用Visick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其他并存疾病率、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APG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LA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及早期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比较,LAPG组Visick评分明显高于LA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体重、RBC、Hb及ALB等营养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能够安全的应用于近端早期胃癌的治疗,但应同时警惕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空肠间置代胃术在全胃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意义。方法将80例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空肠间置Roux-en-Y代胃术)、观察组40例(改良空肠间置Roux-en-Y代胃术),对照两组术后半年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及腹泻、倾倒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比较。结果两组术后半年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水平比较(t=5.11、5.34、5.66,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腹泻、倾倒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比较(χ2=5.21、5.22、5.34,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空肠间置代胃术在全胃切除术中较空肠间置代胃术并发症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效果。方法将36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各18例。EN组采用液囊空肠导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PN组给予常规的营养支持。比较2组间手术前后体质量、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转铁蛋白水平,并观察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2组间手术前后体质量、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转铁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用于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可早期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黄宇红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9):33-33,50
目的分析和总结胃癌根治全胃切除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8年9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老年(60岁以上)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治愈好转出院,4例死亡,治愈率达到93.1%;术后随访1年以上生存期患者49例(84.5%),3年生存期患者38例(65.5%),5年仍生存者29例(50.0%)。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同期收治的一组老年性Ⅲ、Ⅳ期胃癌行姑息性切除患者相比较,其生存期明显延长,生活质量提高。另外,术后有3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对老年胃癌患者施行全胃切除术,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积极作好围手术期处理,术后早期开始规范化疗,治疗效果好,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16.
郝伟  朱鹏 《现代医药卫生》2014,(23):3521-3524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LAG-D2)与传统开腹胃癌D2根治术(OG)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并评估腹腔镜下手术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术前临床分期为T2、T3或T4的进展期胃癌患者67例,其中LAG-D2组37例,OG组30例。两组患者均严格按照胃癌D2根治术进行,完全清扫第2组淋巴结。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情况、术后结果、病理特征,并严格随访两组患者术后的长期疗效。结果 LAG-D2组患者较OG组术中出血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但手术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肺部及切口感染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围术期均无死亡病例。LAG-D2组患者复发率[29.7%(11/37)]与OG组[30.0%(9/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G-D2组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64.7%(22/34)和67.6%(23/34),OG 组为64.3%(18/28)和67.9%(19/28),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G-D2与OG对于进展期胃癌治疗其根治性效果相似,具有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等优点。LAG-D2可以替代传统OG治疗进展期胃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用于胃癌术后患者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及5-氟尿嘧啶化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化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2年无复发生存期(RFS)、总生存期(OS)和毒副作用。结果治疗后1、2年,两组患者RFS、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手足综合征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用于胃癌术后患者辅助化疗的效果显著,毒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8.
王道勤 《现代医药卫生》2009,(17):2565-2566
目的:观察胃癌全胃切除调节型双通道空肠代胃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总结分析38例胃癌全胃切除调节型双通道空肠代胃术病人术中手术操作要点,观察重建手术花费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胃切除调节型双通道空肠代胃术平均耗时50.7min;术后并发症6例,发生率15.7%(6/38)。对照组Roux-en-Y重建代胃术47例,重建手术平均耗时47.9min;随访45例,术后并发症发生14例,发生率31.1%(14/45)。两组并发症比较P〈O.05。结论:胃癌全胃切除调节型双通道空肠代胃术式是安全可靠、效果满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田洪森  韩松 《中国基层医药》2014,(19):2940-2941
目的:研究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4例老年胃癌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5例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对照组59例行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比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t=12.195、8.562、8.072、10.252,均P<0.05);观察组显效18例,有效3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3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2%,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9,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疗效接近,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具有微创优点,患者恢复快,尤其适用于老年胃癌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