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截石位联合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预防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69例,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术中采用传统截石位+常规护理,观察组术中采用改良截石位+ERAS,观察两组患者舒适度,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双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凝血四项,健康调查简表得分(SF-36)、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舒适度(心理、社会文化、生理和环境四个维度)得分较高,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较短;股静脉流速较快,PT、a PTT、TT及Fbg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SF-36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均对照组高,下肢感觉、活动、静脉充盈异常及血栓等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改良截石位+ERAS预防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截石位不同膝关节屈曲角度对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4月行输尿管镜手术的患者9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检测平卧位和截石位下3种膝关节屈曲角度(A组90°,B组110°,C组130°各30例)的下肢股静脉直径、血流量和平均血流速度。结果与平卧位时比较,截石位患者的股静脉直径增粗,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减少(P0.05);以膝关节屈曲角度90°为基础,随着角度增大,股静脉直径逐渐变细,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也随之增加(P0.05),体位摆放后5min及30min检测上述指标3组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输尿管镜手术截石位可能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但增加截石位膝关节屈曲的角度有利于血液的回流,可相对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间歇式充气加压仪在预防截石位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2月实施截石位择期手术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医用加压弹力袜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采用Kendall SCD自动充气加压装置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术后3 d,观察组患者的下肢静脉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患者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间歇式充气加压仪,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静脉回流,对预防截石位患者术后DVT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门诊手术患者改良截石位术后双下肢不同放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101例采用截石位进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截石位进行手术,术后由截石位转变为平卧位时,先缓慢平放一侧下肢,轻拍小腿肌肉,做被动屈膝运动,3 min后再放另一侧下肢,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膀胱截石位进行,术后同时平放双下肢,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双下肢平放前、后血压变化的情况以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观察组双下肢平放前、后血压下降的程度较小,对照组血压下降的程度较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占5.77%,而对照组占24.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截石位手术后,由截石位转变为平卧位时,采用下肢单腿缓慢平放法可使血压变化平稳,有效预防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式截石位在妇科腔镜手术体位摆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截石位妇科腔镜手术患者100例,按入院日期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截石位进行手术,即先将托腿架调整为远高近低,将小腿腓肠肌中上段置于托腿架上,并使踝部高于膝部;对照组采用传统式截石位进行手术,将托腿架关节端置于胭窝处,托腿架支托大腿,双腿自然弯曲下垂。结果两组患者均为舒适状态,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充盈明显、感觉异常、运动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截石位在妇科腔镜手术中能够提高患者手术体位的舒适度,预防和减轻并发症,提高腔镜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补液、早期肢体功能锻炼、保护血管同时使用下肢弹力袜(GEC)和间歇充气加压泵(IPC)等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肺栓塞发生率及股、腘静脉血流速度.结果 住院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5.0%和1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0和2.5%,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股、腘静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加强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干预措施,可显著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中间歇性气囊加压法(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method,IPC)在妇科腹腔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不孕症行腹腔探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均在全身麻醉和膀胱截石位下行腹腔镜手术,术中对照组不采用任何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IPC。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d和第3d凝血功能指标;术前、手术后30min、术后第1d股静脉血流速度;术后3个月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术后3个月对照组发生DVT12例,观察组2例,两组比较,χ2=6.2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d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和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throm boplastin time,APTT)高于对照组,术后第1d和第3d纤维蛋白原(human fibrinogen,FIB)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0min和术后24h观察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股静脉血流速度比较,F=1.9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PC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能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和预防下肢DVT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截石位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对患者双下肢血流动力学、循环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行传统截石位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76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行改良截石位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7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双下肢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循环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开始后1h双下肢股静脉直径(R)指标低于对照组,平均血流速度(v)、静脉血流量(Q)指标高于对照组,心输出量(CO)、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0d下肢麻木、下肢静脉栓塞、骶尾部压疮、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截石位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可有效改善双下肢血流动力学指标,优化循环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股浅静脉与股深静脉在血栓形成上存在差异的血流动力学机制.方法 选择14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观察下肢深静脉148条,统计分析股浅静脉血栓与股深静脉血栓在发病率及闭塞程度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148条下肢深静脉血栓中,股浅静脉完全闭塞及部分闭塞分别为139条及9条,股深静脉完全闭塞及部分闭塞分别为92条及47条,股浅静脉较股深静脉血栓发病率高(P<0.01),股浅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血管闭塞程度较股深静脉重(P<0.01).结论 股浅静脉较股深静脉易患血栓且闭塞程度重与其距小腿较远,小腿肌肉收缩形成具有一定速度的血流在股浅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10.
改良手术截石位托腿架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截石位托腿架在手术体位摆放中的应用,旨在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体位架优势。方法将38例截石位手术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体位托腿架,实验组用改良手术托腿架。通过彩色多普勒测定,监测腘静脉直径、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术后了解下肢腓总神经损伤情况。结果对照组中腘静脉直径显著增大,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显著减少,与实验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下肢疼痛、麻木等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其优势在于有利于血液的回流,可改善因体位导致血液回流不畅,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减少腓总神经损伤;同时减少了因操作不当引起的护理纠纷,确保了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1.
探讨优化型截石位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3月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使用改良截石位腿架)和观察组(使用马蹬型气动腿架),各30例。对比两组不同体位摆放所需的时间、手术医生对体位安置的满意度、患者术后舒适度、压疮、下肢肿胀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截石位摆放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术后舒适度及手术医生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3例患者发生下肢肿胀,观察组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型截石位可以缩短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体位摆放时间,提高手术医生满意度,增加患者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吴华丽 《护理研究》2013,27(19):1933-1935
[目的]探讨利用改良三折式手术床摆放截石位进行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截石位下妇科、肛肠外科、泌尿外科手术病人200例,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手术取传统截石位即小腿放于支腿架上并自然下垂;试验组利用改良三折式手术床摆放截石位,即病人平卧,双腿分别放于两腿板上,膝部腿板向下折叠90°,两腿板张开呈平卧截石位。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静脉血流受阻及肢体感觉运动情况。[结果]试验组足背静脉怒张、小腿肿胀及肢体感觉运动异常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病人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利用改良三折式手术床摆放截石位进行手术,可防止局部皮肤损伤,减少腓总神经受损,有利于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防止全身血流动力学波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妇科截石位腹腔镜术患者术中使用周期性充气压力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60例妇科截石位腹腔镜手术患者按照手术先后分为两组,其中30例患者术中使用周期性充气压力泵为观察组,30例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凝固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低,对照组较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升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升高、凝血酶凝固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期性充气压力泵对早期预防和减少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2021,41(5)
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穴位按摩对肝胆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禹州市中医院肝胆外科行肝胆手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发生率及术后7 d的股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量。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7 d的股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无下肢肿胀、疼痛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穴位按摩在肝胆手术后应用效果良好,明显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的发生率,改善了下肢血流状况,减少了下肢疼痛、肿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弹力袜联合抗血栓泵在改良截石位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改良截石位下实施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弹力袜联合抗血栓泵。比较两组股静脉直径、股静脉流速、下肢体温、患者舒适度以及下肢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6 h的股静脉直径大于对照组,股静脉流速大于对照组,下肢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力袜联合抗血栓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改良截石位下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DVT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间歇充气压缩泵(IPC)与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急性脊髓损伤(ASCI)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84例ASCI患者随机分为IPC组、LMWH组、IPC+LMWH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持续IPC、注射LMWH、二者联合运用和常规护理按摩.观察各组股静脉和胭静脉血流速度;检测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活化凝血时间(ACT)和血小板功能(PF);记录患者发生下肢DVT的例数和时间;并对相关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中3例患者发生下肢DVT(14.28%),余组患者均未发生下肢DVT(P<0.05).IPC可以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对凝血系统和PF无影响.注射LMWH可以延长APTY、ACT并降低PF,单独使用未见并发症发生,二者联用可以观察到双重效果,但也发生1例出血倾向,可能与LMWH导致凝血功能改变有关.结论 相对常规护理按摩,其余3组方案预防下肢DVT效果更佳,IPC和LMWH在预防ASCI患者下肢DVT形成的效果相当,但IPC治疗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素钠联合压力泵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155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77例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组78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压力泵治疗,疗程1周。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股静脉血流速度和凝血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1周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13%)低于对照组(15.58%),左、右股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5),而PT及APTT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钠联合压力泵能够明显降低妇科恶性肿瘤术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加速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截石位手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泌尿外科截石位手术患者24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截石位术后现存的及潜在的并发症,运用循证护理的理念,制定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皮肤压力性损伤、下肢舒适度、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皮肤压力性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下肢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泌尿外科截石位手术后运用循证护理,能有效减少截石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下肢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腿截石位在直肠癌Dixon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42例手术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一侧下肢抬高、另一侧下肢平放的单侧下肢截石位;对照组采用双下肢均抬高的改良截石位。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压及心率波动程度小于对照组,患者术后下肢疼痛、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肠癌Dixon手术中采用单腿截石位避免了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减少了下肢疼痛、麻木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不同经穴组方穴位电刺激对老年术后卧床期患者下肢血流速度的影响,以寻找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佳经穴组方。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9月,老年大手术后卧床患者160例,分为常规护理组(术后按常规护理)、补气行气组(术后常规护理 电刺激太冲、足三里穴)、活血渗湿组((术后常规护理 电刺激阴陵泉、三阴交穴)以及联合穴位电刺激组(术后常规护理 电刺激四穴位),比较四组患者髂外静脉、股静脉、腘静脉及小腿深静脉的血流速度。结果 补气行气组患者下肢血流速度比常规护理组及活血渗湿组明显加快(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联合穴位电刺激组相似(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患者术后卧床期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太冲 足三里穴位电刺激能加快下肢血流速度,很好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