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颈脊髓损伤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针对性给予护理干预,控制感染。方法:对2012~2015年我科颈脊髓损伤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进行调查,搜集整理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标本种类、病原菌种类。结果:9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以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主要感染部位呼吸道占66.7%,血液占22.22%,切口占11.11%。结论:加强对医院各类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切实完善隔离保护措施,加强抗菌药物监管,积极做好颈脊髓损伤各种并发症预防,对于患者术后康复、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及避免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分析相关因素并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中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全程追踪调查,搜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原菌种类、感染的发生情况、患者病因,分析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为84例。分离标本主要以痰标本为主,病原菌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on)多见。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为两种及以上抗生素的使用、侵入性操作和感染性疾病。结论建立完整的院感监测网络,加强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落实消毒隔离措施是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肛周脓肿或肛瘘术后创面难愈合患者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特征以及危险因素分析,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2021年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进行手术治疗且符合术后难愈性创面诊断标准的肛周脓肿或肛瘘患者88例。采集患者脓液及病灶深部的分泌物送检验科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统计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分析影响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最终85例(96.6%)患者检出病原菌感染,共分离出病原菌9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株90株(90.9%),革兰阳性菌株9株(9.1%)。85例患者中64例(75.3%)检出多重耐药菌感染,99株(74.7%)病原菌中共检出多重耐药菌74株。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慢性腹泻史、术后反复抗生素使用史均是患者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OR=8.279、4.009、4.571,P<0.05)。结论 肛周脓肿和肛瘘术后创面难愈合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较大,其中以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为绝对优势菌,且具有糖尿病史、慢性腹泻史、术后反复抗生素使用史的患者更易引发多重耐药菌感染,为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对策,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开展细菌耐药性检测,对15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和耐药菌种类、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该院多重耐药菌主要分布于ICU病房,占34%;医院感染的多重耐药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且多重耐药菌的主要种类是大肠埃希菌(46.2%)、鲍曼不动杆菌(19.9%)、铜绿假单胞菌(17.9%)、肺炎克雷伯菌(17.9%)、金黄色葡萄球菌(4.5%);多重耐药菌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占48.1%,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占39.0%。结论多重耐药菌增多是医院面临的重要问题,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手卫生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我院肝移植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174例肝移植患者感染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细菌的鉴定及药敏采用Microscan Walkaway 40全自动系统。结果 59.8%肝移植患者发生术后感染,部分为混合感染。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胆道、血液及腹腔等。分离数居前5位的细菌是鲍曼不动杆菌、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分离到的革兰阴性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及亚胺培南耐药率相对较低。金葡菌绝大多数为耐甲氧西林菌株,仅对复方磺胺甲嗯唑及万古霉素敏感度较高。结论 肝移植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常为多重耐药株,病原菌的监测工作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的方法,提出护理管理重点和难点,通过严格管理,实施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收集多重耐药菌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原菌的种类、感染发生部位、科室来源及标本种类进行统计分析,床边督查防控措施的的执行情况,及时反馈改进。结果2012年我院共检出多重耐药菌446例,病原菌主要为产ESBI.S大肠埃希菌128例(28.7%),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339例(76%),分布科室主要为重症医学科102例(22.9%)。结论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感染监测与护理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和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年前列腺增生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后尿路感染与尿道多重耐药菌定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收治的368例老年前列腺增生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179例和对照组189例,术后采集所有患者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分析尿道多重耐药菌定植率分布情况,并分析影响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多重耐药菌的关系。结果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多重耐药菌定植、术后住院时间、总体治疗费用为影响多重耐药菌与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产β-内酰胺酶细菌、耐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要多重耐药菌。结论老年前列腺增生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后尿路感染发生风险较高,需对术后尿路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分析,结合患者病情和经济制订合理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要点。方法对30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和严密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术后4周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26例患者中仅1例因肺部感染MRSA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2例死于术后数月原发病复发。术后1年26例生存,3例死亡,1例失访。结论对肝移植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采取保护性消毒隔离措施、加强手卫生、做好对留置导管的观察和护理是保证肝移植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监测某口腔专科医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MDRs)感染的情况,为口腔专科医院住院病区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以及制定隔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口腔专科医院住院病区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共检出的70例次多重耐药菌病例的临床特征和病原菌种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重耐药菌检出病例占同期住院总人次数的0.79%,其中院内感染34例次,社区感染36例次,感染部位仅涉及手术切口和肺部,感染率分别为68.57%和31.43%。多重耐药菌病例发生与疾病种类、外伤史、外院住院史等相关,多重耐药菌分离出13种病原体,主要病原体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KPN)、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ESBLs大肠埃希菌(ECO)、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等。结论要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早期识别的能力,加强对社区感染病例的监测,特别是有外伤史和戴气管套管的患者,尽早将分泌物或痰送细菌培养,做好预防;要督促医院相关科室定期发布耐药菌变迁及药敏结果,以便医务人员根据结果更好地选择抗菌药物;要增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及时对已发现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采取隔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创伤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117例创伤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创伤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克雷伯氏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真菌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药敏结果显示,所调查细菌耐药性较强,并呈多重耐药.结论 了解创伤患者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耐药特点,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合理有效的用药方案,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干预管理,有效控制其医院感染风险。方法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强化隔离措施和医院环境干预管理,对本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多重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病房隔离、医院环境隔离,对医务人员实行强化培训,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等综合措施,有效控制了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扩散。结论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患者各方面的干预管理,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研究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趋势及耐药性变化情况。 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某医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该医院连续3年共检出病原菌4889株,其中含多重耐药菌,占18.82%,且逐年升高的趋势。多重耐药菌感染部位分布以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血液系统感染分居前3位。多重耐药菌以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占首位,其次是MRSA。CRAB仅对左氧氟沙星相对敏感,MRSA对替加环素和万古霉素完全耐药,PDR-PA对头孢吡肟比较敏感。 结论 该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普遍耐药,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应将感染防控重点放到控制多重耐药菌在院内蔓延方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集束化综合方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效果,探讨有效可行的感染管理方法。方法成立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小组,编写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手册,实施病原菌筛选,使用个性化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单、专人督导检查等集束化干预措施。结果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下降,ICU住院时间缩短(P﹤0.01)。结论在ICU实施集束化综合方案能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有利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医院2013-2014年从医院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 163株,分居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以多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为主,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多数头孢类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药,对其他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超过50%,仅对美罗培南比较敏感。结论该院临床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较高,提示应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和加强耐药菌监测。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观察同病种同室隔离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效果。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手段和实施应急隔离措施,对一起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该医院神经外科ICU确认发生了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事件,在无单间隔离条件下,实施同种病原菌同室隔离。但经过应急隔离处理措施后,3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均先后好转、临床治愈和治愈出院,未出现交叉感染病例,有效控制了感染暴发。结论 在无单间隔离病房的条件下,实施同病种同室严格隔离措施可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蔓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CU住院患者痰标本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特征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1年8月~2012年2月期间入住我院ICU 497例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感染危险因素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497例患者中有79例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5.89%。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性因素是手术、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前3位多重耐药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肺炎亚种,占31.63%;铜绿假单胞菌,占26.53%;鲍曼氏不动杆菌,占8.16%。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针对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特点,积极采取预防策略,可以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患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降低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恶性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筛选出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并分析结果。结果该院调查期间收治恶性肿瘤患者2 937例,发生医院感染269例,其中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44例,占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16.4%,所患肿瘤主要以肺癌为主,感染以肺炎为主,占43.2%;分离出多重耐药株6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2株,革兰阳性球菌19株,排在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葡菌。所分离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有很高耐药性;由多重耐药菌感染导致的病死率达65.9%。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严峻,控制感染发生的关键在于加强高危人群的监控和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减少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b>了解住院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种类分布及其发展趋势,为建立有效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b>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分离多重耐药菌检测结果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b>该医院2012-2014年从住院患者送检的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5 814株,其中多重耐药菌519株,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为10.01%;各年度检出率依次为5.93%、10.94%和12.25%,呈现逐年增加趋势。检出的多重耐药菌中,居前5位的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神经外科和骨科等。结论 <\b>该医院临床送检病原学标本中多重耐药菌分离率逐年增加,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蔓延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管理重中之重,严格管理和科学使用抗菌药物应为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加强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临床护理。方法通过适时监控耐药菌和药敏试验,有针对性地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采取有效控制和护理措施。结果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护理措施,建立病人接触隔离卡,加强病房环境卫生和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对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等操作的患者专门护理,提高了感染控制效果。结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护理重点在于搞好消毒隔离,预防和控制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ICU患者肠道定植菌与感染菌基因的同源性,为制定控制多重耐菌医院感染措施提供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 对ICU患者肛拭子分离出的多重耐药定植菌与同一患者临床标本分离出的相同多重耐药菌进行配对,采用Diversilab自动化重复序列-PCR分型系统,分析肠道多重耐药定植菌与感染菌基因的同源性。结果 选取4对多重耐药定植菌与患者入院时临床标本分离出的相同多重耐药菌进行同源性检测,2对有同源性、2对无同源性;选取4对多重耐药定植菌与患者医院感染临床标本分离出的相同多重耐药菌进行同源性检测,4对均有同源性。结论 ICU患者多重耐药定植菌与感染菌基因具有同源性,多重耐药定植菌可以引起医院感染的发生,临床上应加强多重耐药定植菌患者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