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运用智能法、ml/kg法、改良ml/kg法和固定量法4种方法,比较在超重人群冠状动脉CTA中减少对比剂用量的差异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180例,相应分为智能组、ml/kg组、改良组和固定量组(记作A、B、C、D)。以冠状动脉9个节段即RCA近、中、远段,LM,LAD近、中、远段,LCX近、远段为兴趣区,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测量增强后血管腔内CT值,记录4组冠状动脉≤1.5 mm小动脉显示情况。结果 4组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对比剂用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为(67.60±6.10)ml、(61.15±6.01)ml、(51.15±6.72)ml、70 ml,4组冠状动脉目标血管强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对于≤1.5 mm小动脉显示数目393个,清晰度为95.15%。9个冠状动脉节段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一致。结论改良ml/kg法比ml/kg法可减少超重肥胖人群约10 ml对比剂用量,在4种方法中以改良ml/kg法在大体重超重肥胖人群降低用量显著,图像质量能满足诊断需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部分骨减影技术在降低头颅CTA辐射剂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河南省人民医院院临床怀疑脑血管疾患需行64排头颅CTA检查的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两组,每组随机抽取50例病例。A组50例为完全减影组,平扫与增强扫描范围均为颅底至颅顶,B组50例为部分减影组,除平扫范围不同之外(颅底至前床突上方1cm),其他均与A组相同。两组扫描条件相同。以颅内血管树的清晰度、完整性(有无骨性伪影)将图像质量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并对两组病例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分别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辐射剂量比较,A组平均DLP为609.67 mGy.cm,B组平均DLP为429.4 mGy.cm,B组比A组辐射剂量降低29.5%,有统计学差异(t=15.807,P〈0.05)。两组图像均满足临床诊断需要,两组图像质量没有统计学差异(χ^2=2.130,P〉0.05)。结论部分减影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还能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在颈椎外伤CT扫描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颈椎外伤患者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方法 162例患者,分别用16排和64排螺旋CT进行颈椎检查扫描:常规剂量42例;低剂量可调管电流高管电压60例;低管电压60例。扫描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有效剂量,图像噪声和图像质量做出计算。结果多螺旋CT发现17例颈椎骨折。低剂量可调管电流降低了51%-60%。常规剂量,低剂量高电压和低电压低剂量的平均有效剂量,平均图像噪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名影像科医师主观评估3个检查组的图像质量,在评分上无显著不同。结论对于颈椎损伤的患者进行多螺旋CT低剂量扫描,剂量降低60%-70%时,同常规剂量相比,图像噪声有少量增加外,但主观图像质量评估并没有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腹部CT检查中应用角度剂量调节技术降低CT扫描剂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行腹部CT检查的患者10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扫描参数相同,研究组使用D-DOM,对照组不使用D-DOM,记录每次CT扫描的剂量指数(CTDL),剂量长度乘积(DLP),图像质量按优、良、差3级双盲法评价,并测量图像噪声。结果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判结果,经x2检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评价(图像噪声)对照组略低于研究组,经t检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剂量指数(CTDL)比对照组平均降低3.3mGy(23.7%),剂量长度乘积(DLP)研究组比对照组平均降低118.4mGy·cm(24.3%),两组剂量指数(CTD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统计学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4、4.764,P0.05)。结论角度剂量调节技术在腹部扫描时能够在降低射线剂量的基础上获得可以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体重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8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用体重指数评价体重指标,对造影正常和异常以及体重涉及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和异常组的体重指数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年龄和性别也有差异;体重指数超重、肥胖组的冠状动脉发病率显著增高,有统计学意义,体重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亦有关(P〈0.005);随着体重增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发病率也增高,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增高是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因素。结论体重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随体重增加冠状动脉发病率增高,而且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发病的因素,年龄及性别亦有相关性,它们是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64层螺旋CT(MSCT),采用适宜噪声指数的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ATCM)获得稳定的腹部CT扫描图像,并降低射线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50例需接受64层MSCT腹部扫描的患者为自动毫安组,采用自动管电流扫描技术检查;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50例,预设噪声指数(NI),A组为8,B组为10,C组为12,管电流设置范围为30~600mA。同期接受常规腹部MSCT(采用固定管电流扫描技术)检查的50例患者为固定毫安组,管电流520mA。其余扫描参数相同。记录各组CT辐射剂量并进行比较,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图像的平均噪声与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各组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毫安组的辐射剂量大于各自动毫安组的辐射剂量。固定毫安组、自动毫安A、B、C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97±0.56、2.94±0.98、2.76±1.02、2.54±1.33,自动毫安A、B组的图像均能达到临床诊断要求。自动毫安组中,噪声指数较低时,不同组织的图像噪声较固定毫安组的图像噪声变异度小,图像更加均匀。固定毫安组图像的平均噪声与BMI呈正相关(R2=0.484 6,P<0.05)。自动毫安组图像的平均噪声与BMI无相关性(R2=0.002 3,P>0.05)。结论 ATCM应用于64层MSCT低剂量腹部扫描时可以在降低射线剂量的基础上获得稳定的图像质量,噪声指数设定在10以内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256层螺旋CT后门控成像技术,探讨低浓度低剂量碘克沙醇(270 mgI/ml、0.8 ml/kg)在不同BMI患者冠脉增强CT检查(CTA)成像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前瞻性分析90例行冠状动脉CTA后门控成像技术检查的患者,依据BMI将其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18.5 kg/m2≤BMI<22 kg/m2)、B组(22 kg/m2≤BMI<25 kg/m2)、C组(25 kg/m2≤BMI≤28 kg/m2),对比剂注射剂量为0.8 ml/kg.分析3组间图像质量评分、节段可评价比率及节段优良率.结果 3组不同BMI患者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节段可评价比率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图像的节段可评价率分别为A组:344/350 (98.3%);B组:325/352 (92.3%);C组:314/346 (90.8%);随BMI增加,节段的可评价率减低,但各组水平均达到90%以上.3组图像节段的优良率随BMI增加,优良率减低,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同BMI患者冠脉CTA图像质量客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低浓度低剂量对比剂在不同BMI患者冠脉CTA是可行的,获得的图像可满足影像诊断需求,同时能明显降低碘用量,因此该技术可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刘爱华  朱时锵  方雄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3408-3409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肺结节检查中CT靶扫描和高分辨率CT扫描辐射剂量对比情况.方法 分析20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扫描辐射剂量分为CT靶扫描组和高剂量CT扫描组.结果 CT靶扫描患者的CTDIvol值和DLP值与高剂量CT扫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CT靶扫描技术和高剂量CT扫描的辐射损害无明显差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黄艳 《现代医药卫生》2015,(7):1080-1081
目的对品管圈在降低注射18F-FDG辐射剂量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到该院进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射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检查的患者共116例,对品管圈调控前后18F-FDG辐射剂量进行检测对比,并对调控前后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结果调控前后患者注射18F-FDG的辐射剂量较调控前明显下降,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在膀胱的摄取值最高,而在肌肉、骨骼和肺部正常区域的摄取值均较小。结论品管圈对医疗机构相关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用于解决各种问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时正常中青年国人左心室( LV)整体功能正常值及其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410例LV整体功能分析指标包括舒张末期容积( EDV)、收缩末期容积( ESV)、每搏输出量( SV)、每分心输出量(CO)、心肌质量(MM)、射血分数(EF)、标准化舒张末期容积(EDVI)、标准化收缩末期容积(ESVI)、标准化每搏输出量(SVI)、心脏指数(CI)、心肌质量指数(MMI)正常值,观察性别间心功能参数差异、心功能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年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LV整体功能参数,男性为:ESV 47 I.10~55.33 ml,EDV 143.15~154.56 ml,SV 94.49~102.96 ml,CO 6162.59~6734.39 ml/min,MM 129.78~146.00 g,EF 64.17%~67.69%;女性为:ESV 39.62~45.33 ml/m2, EDV 126.49~136.26 ml/m2, SV 85.43~92.35 ml/m2, CI 5590.52~6129.45 ml· min-1· m-2,MM 101.98~113.87 g/m2,EF 65.87%~69.00%。男性组LV整体功能参数值明显高于女性组,标准化后,仅MMI较高。 BMI与左心室整体功能参数相关性:EDV、ESV、SV、CO、MM与BMI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2930、.424、0.335、0.199、0.482)。标准化后MMI与BMI呈负相关( r =0.276, P <0.05),EDVI、ESVI、SVI、CI与BMI无相关性。年龄与LV整体功能参数:EDV、 ESV与年龄呈负相关( r =-0.362,-0.436, P <0.05)。结论256层CT可方便地获得正常中青年人LV整体功能MSCT参数,各参数与性别及年龄、BMI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源CT 80 kV低管电压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可行性。方法 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CCTA检查、体质指数(BMI) ≤ 30 kg/m2的56例患者,按检查顺序分成A组(100 kV、碘克沙醇320 mgI/mL)及B组(80 kV、碘克沙醇320 mgI/mL),每组各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测量升主动脉(AO)根部的CT值及噪声(SD)、图像的信噪比(SNR);测量左冠状动脉主干(LM)、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近段、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近段、右冠状动脉(RCA)近段的CT值及邻近组织的CT值,计算LM、LAD、LCX、RCA近段的对比度噪声比(CNR)。采用Likert4分法对每组患者容积重组(VR)及最大密度投影重组(MIP)图像进行双盲主观分级评分,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辐射剂量(4.36±0.71) mSv高于B组(1.75±0.40) 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AO、RCA、LM、LAD、LCX近段的CT值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图像的噪声(47.17±7.76) HU较A组(29.73±4.21) HU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的SNR、LM、LAD、LCX、RCA近段的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用于诊断的冠脉节段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BMI ≤ 30 kg/m2的患者,在80 kV低管电压条件下行CCTA,能明显降低患者X线辐射剂量,且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司美格鲁肽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天津市北辰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卡波糖片,起始剂量为50 mg/次,3次/d,随后逐渐增加至100 g/次,3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皮下注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1.0 mg/次,1次/周。两组患者用药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C)、胆固醇(TG)、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值数(HOMA-IR)、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Alc、FBG、2 h PG、FINS、TC、TG、BMI、HOMA-IR、IL-6、IL-1β、Lp-PLA2和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这些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司美格鲁肽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胰岛素的抵抗,降低超重及肥胖患者糖代谢水平,并可减弱机体炎症反应状态。  相似文献   

14.
对有造影剂反应高危因素80例(男44,女36,年龄44±SD 9yr)用非离子型碘海醇100mL(300gI/L)作CT增强检查;另外有造影剂反应高危因素80例(男39,女41,年龄38±SD11yr)用离子型60%泛影葡胺100mL作CT增强检查。结果碘海醇的总副反应、中度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泛影葡胺(P<0.01,P<0.05),证明碘海醇在高危因素患者应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使用腹部提压仪对超重及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取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超重及肥胖患者2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5例。检查开始前给予患者流速为5 L/min的纯氧3 min,先后缓慢注射瑞芬太尼0.25 μg/kg和丙泊酚2 mg/kg,待患者改良警觉/镇静(MOAA/S)评分≤3分时开始进行胃镜检查。在麻醉后90 s时,试验组进行腹部提压10次,对照组则不干预。全程监测患者基础生命体征,记录患者入室时(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麻醉后90 s(T2)、检查结束时(T3)、麻醉苏醒时(T4)及离开诊室时(T5)各个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进行比较;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呼吸相关不良事件及处理情况、用药量、麻醉诱导时间、检查时间、苏醒时间、独立坐立时间、离开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T0时,2组HR、SBP、DBP和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T1~T5各时间点,2组S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及T4时,试验组DBP低于对照组(P<0.05);T3及T4时,试验组SpO2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麻醉诱导时间、检查时间、苏醒时间、离开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试验组患者的独立坐立时间则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亚临床呼吸抑制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但缺氧、严重缺氧、托下颌和面罩加压给氧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超重及肥胖患者进行无痛胃镜检查时使用腹部提压仪可以降低呼吸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减少呼吸干预处理次数。  相似文献   

16.
赵春龙  殷少龙  冯庆韬 《河北医药》2010,32(10):1215-1217
目的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64 SSCTCA)对钙化及非钙化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与选择性X线冠状动脉成像(CCA)比较,两者进行一致性分析.方法 搜集67例患者64 SSCTCA及近期CCA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扫描结果将冠状动脉分为非钙化组和钙化组,按管径分为无狭窄、轻度狭窄(≤50%)、中度狭窄(51%-75%)和重度狭窄或闭塞(76%-100%)4个等级分别比较2组的64 SSCTCA与CCA评估狭窄程度的一致性.统计学方法采用Kappa评价方法.结果 67例患者共评价分析冠状动脉804段血管,其中非钙化组冠状动脉714段,钙化组90段;在非钙化组64SSCTCA和CCA一致性分析显示K值=0.643,二者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一致性好;在钙化组64 SSCTCA和CCA一致性分析显示K值=0.145,二者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一致性差,有55(55/90)段钙化冠状动脉血管64 SSCTCA评估狭窄程度高于CCA.结论 64 SSCTCA对非钙化冠状动脉有无狭窄及狭窄程度显示准确性高,对管壁斑块显示好;对有钙化斑块的冠状动脉狭窄评估与CCA的一致性差,64 SSCTCA常常会高估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7.
丁建民  经翔  张翔  张勤  张倩华 《天津医药》2011,39(7):628-630,674
目的:分析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RFA)后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CT(CECT)、病理结果之间的关系,探讨CEUS评价RFA疗效的可靠性。方法:建立兔肝VX2肿瘤模型进行RFA治疗。RFA后1周行CEUS、CECT及病理学检查,对3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0只瘤兔30个肿瘤RFA后22个残留,8个完全消融。CEUS测得消融灶的平均最大径、垂直径和面积分别为(1.37±0.34)cm、(1.02±0.37)cm和(1.52±0.90)cm2,CECT的测值为(1.32±0.37)cm、(0.95±0.37)cm和(1.38±0.88)cm2,病理标本测值为(1.27±0.35)cm、(0.94±0.34)cm和(1.31±0.77)cm2,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EUS与CECT诊断残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9%、75.0%、86.7%和86.4%、87.5%、86.7%。结论:CEUS对微血管具有高度敏感性,能较准确地判断RFA后毁损区的范围,识别残存肿瘤,为肝癌的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A combination of sustained release (SR) naltrexone (32 mg/day) and bupropion SR (360 mg/day) plus behavioral counseling was evaluated for the treatment of smoking cessation and mitigation of nicotine withdrawal and weight gain. Thirty overweight or obese nicotine-dependent subjects were enrolled in a 24-week, open-label study; 85% and 63% completed 12 and 24 weeks, respectively. The target quit date was Week 4. Week 4–12 continuous abstinence rate was 48%, 78% of subjects achieved CO ≤ 10 ppm, serum cotinine decreased from 185 to 48 μg/L, and tobacco use decreased from 129 to 14 cigarettes/week. Similar results were seen at Week 24. Body weight was essentially unchanged (Week 12: − 0.1%; Week 24: + 0.4%). Except for a transient significant increase 1 week after the target quit date (p < 0.05), nicotine withdrawal scores did not change. The most common adverse events were nausea, insomnia, and constipation. These tended to be transient and mild or moderate in severity. In overweight or obese smokers, naltrexone/bupropion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behavioral counseling wa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nicotine use, limited nicotine withdrawal symptoms, and no significant weight gain.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于身体质量指数(BMI)优化管电流在256层螺旋极速CT冠状动脉检查降低辐射剂量中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即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与基于BMI优化管电流回顾性心电门控术的对比研究.方法 按拟定的标准将120例病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A组: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组(对照组);B组:基于BMI优化管电流回顾性心电门控组(实验组).记录每例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BMI、平均心率及扫描长度,测量并计算出原始轴位冠状动脉增强图像的图像噪声、信号噪声比和对比噪声比,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并计算出有效辐射剂量.然后对客观与主观图像质量评估指标及有效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A、B两组患者的图像噪声分别为:30.48±5.60、32.08±3.56,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B两组患者的图像信噪比分别为:15.42±3.73、14.47±2.7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B两组患者的图像对比噪声比分别为:13.29±3.52、12.40±2.60,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B两组患者的图像总评分分别为:(3.63±0.41)分、(3.58±0.44)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A、两组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14.34±0.92)mSv、(7.16±1.40)mSv,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基于BMI优化管电流回顾性心电门控与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相比,前者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的同时,可有效地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