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76例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与干预措施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粉娇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9):26-27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医疗卫生及妇幼保健水平的重要综合性指标之一,减少孕产妇死亡是妇女保健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市1987年至2002年76例孕产妇死亡原因作回顾性分析,并试图探讨减少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15年间共有76例孕产妇死亡。孕产妇死亡原因中,以直接产科原因为主占73.69%;产科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占全部死亡的43.42%。第二位是心脏病:死亡孕产妇中,接受保健措施不够、未接受过产前检查及未达到产前检查要求的分别占17.11%、42.11%。有52.63%的孕产妇死于家中和转诊途中。孕产妇死亡中,产后死亡多于产前,前者占76.32%。对此,提出下列措施:(1)加强妇幼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2)做好图产保健系统管理,加强对高危产妇的筛查,监测管理、推广适宜技术;(3)提高产科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产科质量,狠抓产科出血的防治;(4)认真做好《母婴保健法》的贯彻落实工作,提高住院分娩率。呼吁全社会重视、支持妇幼保健工作,加强落实各项措施,孕产妇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濮阳市2000~2006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统一按要求填写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并逐级上报,每年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分析。结果:2000~2006年间濮阳市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7年间发生的125例孕产妇死亡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占45.6%,羊水栓塞占18.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12.8%,妊娠合并心脏病占12.0%,肺栓塞占3.2%;孕产妇死亡与年龄、文化程度、孕产次、经济收入、地域分布、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情况、妇幼卫生服务能力等因素有关;评审结果为:可避免死亡占50.4%,创造条例可避免死亡占32.8%,不可避免死亡占16.8%。结论:濮阳市孕产妇死亡率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通过加强产科建设与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完善高危孕产妇逐级转诊制度,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和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普及产科适宜技术,提高对危重孕产妇的识别能力和抢救能力,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及对贫困孕产妇的资金救助等,可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1~2005年泸州市孕产妇死亡原因,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通过三级保健网收集孕产妇死亡资料,结合十二表格评审方法,对2001~2005年泸州市213例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死因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2001~2005年5年间泸州市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13例死亡孕产妇中前5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137例,占64.32%;内科合并症36例,占16.9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8例,占8.45%;产褥感染11例,占5.16%;羊水栓塞7例,占3.29%。孕产妇死亡与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地域分布及产前接受保健情况等因素有关。213例死亡孕产妇评审结果为:可避免死亡160例,占75.12%,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46例,占21.60%,不可避免死亡7例,占3.69%。结论:泸州市孕产妇死亡率有很大的下降空间,通过加强各级产科建设、落实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对贫困孕产妇实行资金救助等措施,可有效地降低本辖区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250例农村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1989年元月—12月,河南省十二个县250例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干预措施。十二个县总活产数166113人,孕产妇死亡250人,死亡率为150.5/10万。直接产科原因死亡185例(74%),非直接产科原因死亡65例(26%)。死亡顺位为:产科出血(51.2%)、妊高征(11.2%)、妊娠合并心脏病(10.8%)、产褥感染(8.8%)等;经产妇死亡(61.2%)明显高于初产妇(38.8%);未及时就医死于家中及途中者占14.8%;死亡孕产妇中有46.58%为旧法接生。为此提出如下干预措施:(1)加强宣传改变观念;(2)健全农村三级妇幼保健网;(3)提高乡、村级卫生人员素质;(4)边远地区建立活动血库;(5)提高农村住院分娩率,加强中心卫生院建设;(6)宣传计划生育,杜绝非计划内妊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定西市孕产妇死亡相关因素及死亡率下降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通过定西市六县一区三级妇幼保健网收集上报孕产妇死亡个案调查表,结合十二表格评审法,对2000~2008年死亡的231例孕产妇进行死因评审分析。结果:2000~2008年定西市孕产妇死亡呈下降趋势。死于直接产科原因占72.29%,间接产科原因占27.70%。231例死亡孕产妇首位死因是产科出血107例,占46.32%,其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31例,占13.42%,心脏病31例,占13.42%。评审结果可避免死亡112例,占48.48%,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95例,占41.12%,不可避免死亡24,占10.39%。孕产妇死亡与本人文化程度、当地经济收入、地域分布、接受产前保健服务等因素有关。结论: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罗晓红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12):949-951
目的:回顾性分析江西泰和县20年孕产妇死亡原因,探讨降低农村孕产妇死亡率的措施。方法:通过三级保健网收集泰和县1988—2007年的孕产妇死亡资料,按每10年一个阶段分析死亡原因,进行对比。结果:第二阶段的孕产妇死亡率较第一阶段明显下降,第一阶段孕产妇死亡原因主要是产科出血,其次是羊水栓塞,再就是妊娠高血压疾病,而妊娠合并症位居第4;第二阶段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仍然是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跃居第2;妊娠合并症跃居第3;而羊水栓塞位居第11。结论:加强妇幼保健网的建设及孕产妇系统管理.规范缩宫素药物的应用,提高产科质量及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淮安市2001~2007年72例孕产妇死亡状况、孕产妇死亡率、主要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根据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2001~2007年淮安市各县(区)妇幼保健机构上报的72例孕产妇死亡报告卡、死亡调查小结、死亡评审资料以及淮安市妇幼卫生年报及"三网"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孕产妇平均死亡率29.25/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前5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妊高征、产褥感染,其中产科出血占34.72%。计划外妊娠、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状况差、基层接产单位医疗技术水平等因素与孕产妇死亡密切相关。结论:应切实加强基层卫生院的产科建设,提高产科急诊的处理及转运能力;对县、乡、村三级妇幼卫生人员针对产科质量存在的问题加强培训,提高接产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孕产妇健康教育,提高孕产期保健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2005年10月~2007年9月孕产妇死亡进行调查,探讨孕产妇的死亡原因及高危因素并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根据《孝感市孕产妇、围产儿死亡评审制度和要求》,通过对孝感市各县市区收集上报的孕产妇死亡调查报告、孕幼卫生年报资料,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十二格法"进行评审分析并提出干预措施。结果:孝感市近两年13例死亡的孕产妇均为低文化低收入人群,在医疗保健机构分娩11例,占84.62%,在家分娩2例,占15.38%;在医疗保健机构死亡11例,占84.62%,在转诊途中死亡2例,占15.38%;孕产妇死亡中主要死因为产科出血10例,占76.92%,其次为急性羊水栓塞、急性心力衰竭、甲亢危象各1例,各占7.69%。13例死亡孕产妇按照十二格法评审:可以避免死亡9例,占69.23%;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4例,占30.77%。结论:孝感市孕产妇死亡原因产科出血还是主要原因,提示孝感市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点工作是在防治产科出血上,但也要警惕防治间接产科原因引起的孕妇死亡;通过制定或完善各级孕产妇系统管理和高危管理以及转诊制度,确保转诊绿色通道畅通,乡级医院也应该建立危重患者抢救小组,加强各级人员转诊意识以及提高各级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和急救水平,加强有关产后出血的救治技能的培训,早期干预,提前住院分娩,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9.
定西市1995~2003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与干预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定西市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及死亡率下降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通过本市一区六县三级保健网收集上报孕产妇死亡个案及妇幼卫生年报资料, 结合十二表格评审方法, 对 1995 ~2003年定西市 392例死亡孕产妇进行死因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1995~2003年定西市 9年间孕产妇死亡呈下降趋势。392例死亡孕产妇中前 4位死因依次为, 产科出血219例, 占 52. 4%; 内科合并症 86例, 占 21. 94%; 妊高征 61例, 占 15 .64%; 产褥感染 25例, 占 6. 41%。孕产妇死亡还与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地域分布及产前接受保健服务程度等因素有关。对 2000~2003年 124例死亡孕产妇按照十二表格方法进行评审, 可避免死亡 48例, 占 38. 71%, 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 68例, 占 54 84%, 不可避免死亡 8例, 占 6. 45% 。结论: 定西市孕产妇死亡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我们通过加强各级产科建设、落实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提高新法接生和住院分娩、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对贫困孕产妇实行资金救助等措施, 有效降低了本辖区的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并分析博白县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和变化规律,进一步探讨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妇幼三网信息对2007、2008年全部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动态监测,逐例进行原因调查、专家分析和评审,且查找死亡原因。结果:2007、2008年博白县活产数为53 243例,孕产妇死亡11例,死亡率为20.66/10万。死亡主要原因:羊水栓塞6例,妊娠合并内科疾病4例,产后出血1例。结论:造成死亡原因与孕产妇个人、家庭对保健意识不强、对产前检查不重视、基层卫生院对妊娠合并内科症的诊治不到位、抢救措施不力有关。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宝安区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方法。方法:选自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2004年1月1日~2005年9月30日对广东省孕产妇死亡监测点之一的深圳市宝安区8个镇和2个城区2年来所发生的孕产妇死亡共30例进行个案调查核实,对监测点所发生的孕产妇死亡接报后实行三级(镇、区、市)实地调查、核实,通过三级评审明确死因、性质,按规定逐级上报的方法。结果:2年来该地区同期活产数58671例,孕产妇死亡共30例,平均孕产妇死亡率51·13/10万,其中流动人口死亡共29例,死亡率49·42/10万,暂住人口孕产妇死亡1例,死亡率19·18/10万,常住人口死亡数为零。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依次为:产科出血9例,羊水栓塞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例,肺炎3例,心脏病1例,产褥感染1例,胃癌晚期1例,主动脉夹层瘤破裂1例,猝死1例。结论:制定出有效干预措施防止孕产妇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卫生Ⅷ项目地区77例孕产妇死亡地点与死因分析及“母婴安全”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关键环节,总结卫生Ⅷ项目相关干预经验,探讨进一步有效降低项目地区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通过对典型个案的回顾性研究,总结分析孕产妇死亡原因、死亡地点等情况。结果:在死亡孕产妇中存在着“3个延迟”,49.35%没有及时作出就医决定,23.38%没能够及时到达医疗机构,有18.18%到达医院但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或救治条件有限抢救无效;产后出血为其主要死因(占66.23%),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胎盘滞留(35.29%)、子宫破裂(17.65%)、副胎盘粘连(13.73%)、宫缩乏力(11.76%)等。结论: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住院分娩,加强高危筛查,建立高危孕产妇应急处理机制,加强乡卫生院产科建设。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实施妇幼卫生项目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5个实施妇幼卫生项目县(市)与6个非项目县(市)妇女卫生状况的调查比较。揭示实施项目工作5年来,贵州省妇幼卫生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孕产妇死亡率由实施前236.8/10万降至149.1/10万。其中项目县降至96.8/10万,非项目县降至181.8/10万。新法接生率、产前检查率与产后访视率均比项目实施前有明显提高。项目工作的实施促进了项目地区基层网络与妇幼队伍的建设,提高了基层人员妇幼卫生服务的主动性,出现了新婚女性婚姻生育观念的转变。还必须深入持久地推行孕产妇系统管理,尤其是高危孕产妇的分级管理,努力提高住院分娩率,才能大幅度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临海市近10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临海市孕产妇死亡率,进一步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回顾性的分析临海市近10年来孕产妇死亡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 结果 10年来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22.78/10万,其中1993~1998年间死亡率为28.24/10万,1999~2003年间死亡率为17.53/10万;孕产妇的死因前4位依次为产后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妊高征、羊水栓塞.经专家评审结果发现产科直接原因死亡占64.29%,非产科直接原因死亡占35.71%;不可避免死亡占39.29%,可避免死亡占25%,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占35.71%. 结论孕产妇死亡原因主要与围产期保健因素有关,尤其是医务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相关,另外,还与个人家庭因素,尤其是经济状况、文化水平、自我保健意识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武汉市近3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提出干预措施,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武汉市的孕产妇死亡资料。结果:武汉市近3年的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分别为26.50/10万、23.14/10万、18.41/10万;外来流动孕产妇死亡数逐年上升,分别占同期死亡总数的37.50%、60.00%、57.14%。孕产妇死亡前3位原因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死亡孕产妇的首诊地点、分娩地点、死亡地点逐渐由个体诊所和乡镇卫生院移至省级医院。结论: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全民保健意识,实行贫苦救助,加强基层医疗保健机构医师的培训,适时转诊,多科合作,构建产科危重症的救治中心,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湖北省2003~2006年计划外孕产妇死亡率、死因构成、影响因素及死亡的计划外孕产妇接受卫生保健情况。方法:利用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及死亡评审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1月1日~2006年9月30日孕产妇死亡521例,其中计划外孕产妇死亡123例,占23.61%。与计划内孕产妇死亡比较,高龄产妇较多,孕次、人工流产、引产次数较多,产前检查次数较少,非住院分娩者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的死亡占96.75%。结论:湖北省计划外孕产妇文化程度较低,家庭经济贫困,为了逃避计划生育部门的惩罚,接受医疗保健服务较少,已成为湖北省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高唐县育龄妇女死亡的原因,为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方法 对2009-2013年高唐县常住人口的育龄妇女死亡个案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研究。结果 5年间育龄妇女死亡数为516例,年均粗死亡率76.59/10万,标化死亡率49.31/10万;农村死亡率高于城镇(χ2=8.097,P=0.005);前5位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伤害、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肾脏疾病;前5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为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和白血病;前5位伤害死亡原因为交通事故、自杀、中毒、淹死和触电;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45~49岁年龄段死亡率最高,为222.76/10万。结论 加大恶性肿瘤和伤害的预防控制力度是降低农村育龄妇女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河南省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1996~2008年25个孕产妇死亡监测点的资料。结果:13年河南省分娩活产总数2 183 132例,孕产妇死亡共计1 077例,死亡率为49.33/10万。其中城市死亡125例,死亡率为24.19/10万;农村死亡952例,死亡率为57.13/10万。2008年孕产妇死亡率为22.16/10万,与2000年孕产妇死亡率54.53/10万相比下降了59.23%。孕产妇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肝脏疾病。其中城市孕产妇的死因前5位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肺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农村孕产妇的死因前5位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肺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评审结果为可避免死亡807例,占74.93%;不可避免死亡270例,占25.07%。结论:河南省孕产妇死亡因素与孕产妇保健服务情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水平密切相关,经济收入低、文化水平低、保健服务差孕产妇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了解衢州市分枝杆菌菌种分布和耐药情况,为结核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4-
2017年衢州市各结核病定点医院上送衢州市人民医院的2384株分枝杆菌菌株,采用PNB/TCH (P Nitro
benzoicacid/thiophene 2 carboxylicacid)生长试验进行菌种鉴定,对四种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isoni
azid,INH)、利福平(rifampicin,RFP)、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链霉素(streptomycin,SM)
进行耐药性监测。结果 2384株分枝杆菌经过鉴定,结核分枝杆菌2270株(95.22%),非结核分枝杆菌
(nontuberculosismycobacterial,NTM)114株(4.78%);2270 株结核分枝杆菌总耐多药率为5.51% ;
复治患者的总耐药率、耐多药率以及对INH 、RFP、EMB、SM 任一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初治患者,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均犘<0.01);单一耐药的前3位为SM>INH>RFP;多耐药和耐多药的前3位为INH+
RFP + SM>INH + SM>INH +RFP。结论 衢州市的复治患者的耐药情况较为严重,需进一步改善结
核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关键词:肺结核;分枝杆菌;PNB/TCH 生长试验;药敏;耐药率;耐多药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9)03 0191 04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成都市龙泉驿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的原因分布,为制定恶性肿瘤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成都市龙泉驿区2007-2009年各年度死因登记资料及人口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09年成都市龙泉驿区居民恶性肿瘤平均死亡率为146.02/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直肠肛门癌。结论恶性肿瘤是成都市龙泉驿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应根据不同人群、不同肿瘤的特点,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预防或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