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鼠伤寒杆菌核糖体制剂对血吸虫抗原的佐剂作用。方法:小鼠分别用鼠伤寒杆菌核糖体制剂(STRP)加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SWA)和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免疫后,其体液免疫水平用ELISA检测,保护性免疫力用减虫率表示。结果:用STRP+SWA免疫的小鼠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单用SWA免疫的小鼠。尾蚴攻击感染后,STRP+SWA免疫组小鼠和SWA免疫组小组的减虫率,分别为47%和17%,前者高于后者。结论:STRP可以增强小鼠对血吸虫抗原的体液免疫应答反应,并且可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抗尾蚴攻击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2.
SD大鼠天然抗日本血吸虫感染免疫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SD大鼠天然抗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感染的免疫学特性,用间接ELISA检测正常大鼠血清(NRS)与感染大鼠血清(IRS)中抗成虫可溶性抗原(AWA)及抗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的特异性抗体,并用酶联免疫印迹技术分析NRS、IRS对AWA的识别;将NRS经尾静脉被动转移至昆明小鼠,攻击感染后第45d解剖冲虫,计算减虫率与减卵率。结果显示NRS与IRS中抗AWA、抗SEA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均高于正常昆明小鼠血清中相应的抗体水平。AWA中有两个抗原分子可被NRS特异性识别,分子量为272kDa与236kDa;IRS则识别AWA中分子量为272kDa、236kDa和80kDa的特异性条带。用NRS被动转移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的减虫率与减卵率分别为19.10%及46.42%。故大鼠血清中存在天然抗Sj感染的抗体,对Sj攻击感染及生殖发育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3.
酚酶抑制剂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抗再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雌虫酚酶活性被抑制后,日本血吸虫成虫诱导感染小鼠的伴随免疫作用.方法每只小鼠初次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1)条,42 d后攻击感染(40±1)条尾蚴,其间初次感染21 d开始,按300 mg/kg的剂量隔日1次腹腔注射丙烯基硫脲,至攻击感染后20 d剖杀小鼠.同时设立实验对照组(未注射丙烯基硫脲组),初次感染对照组及攻击感染对照组.计算各组减虫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减虫率分别为86.4%和36.8%.经χ2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χ2=10.7,P<0.01).两组检获虫体总数分别为28.9±10.2和34.8±14.2.经t检验差异也有显著意义(t=1.785,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酚酶活性被抑制后,虫卵卵壳形成被抑制,雌虫不能产出正常虫卵或虫卵不能发育成熟.依此建立的新模型提示,无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存在,成虫能诱导小鼠更强的抗再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探讨重组信号蛋白 14 3 3及 14 3 3与GST融合蛋白抗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和抗血吸虫病的免疫保护作用。 方法 用rSj14 3 3和rSj14 3 3 /SjGST免疫BALB/c小鼠 ,日本血吸虫尾蚴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 ,收集实验组与对照组成虫和虫卵 ,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 ;间接ELISA法测定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免疫前、后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变化 ;显微镜下测量并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肝脏切片上单个虫卵肉芽肿大小 ,观察两种重组抗原对小鼠肝脏肉芽肿形成的影响。 结果 上述两种重组抗原在尾蚴攻击感染后的减虫率分别为 3 1.93 %和 3 4.3 9% ;每克肝组织减卵率分别为 5 3 .2 4%和 60 .0 6% ,每对成虫减卵率分别为 3 3 .3 9%和 40 .48% ;免疫前各组血清IgG抗体A值差异无显著性 ,免疫后实验组血清IgG抗体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实验组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平均直径比对照组分别下降3 5 .2 3 %和 46.13 %。 结论 信号蛋白 14 3 3在抗感染和抗病免疫中具有保护作用 ,复合多价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可能优于单价疫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旋毛虫幼虫抗原免疫小鼠对日本血吸虫攻击感染的交叉保护作用。方法:用4种不同的旋毛虫幼虫抗原制剂经颈部皮下多点免疫小鼠,然后用日本血吸虫尾蚴30条或100条攻击感染,攻击后45d剖杀小鼠,收集成虫、肝组织和粪便中的虫卵,并计数。结果:4种不同制剂均可诱导不同程度的保护性免疫效应,以旋毛虫幼虫匀浆上清可溶性抗原(TsSA)效果较好,减虫率为21.3%,加用福氏佐剂时,其减虫率为29.3%,肝组织和粪便中的虫卵减少率分别达48%和58.5%,平均每鼠肝组织和粪便中的虫卵EPG减少率分别为41.7%和48.9%;当抗原剂量为10000条旋毛虫并加用福氏佐剂时,其减虫率达39.6%。结论:旋毛虫抗原免疫小鼠能诱导抗日本血吸虫攻击感染的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6.
旋毛虫肌蚴抗原诱导小鼠抗日本血吸虫保护性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旋毛虫幼虫抗原免疫小鼠对日本血吸虫攻击感染的交叉保护作用。方法:用4种不同的旋毛虫幼虫抗原制剂经颈部皮下多点免疫小鼠,然后用日本血吸虫尾蚴30条或100条攻击感染,攻击后45d剖杀小鼠,收集成虫、肝组织和粪便中的虫卵,并计数。结果:4种不同制剂均可诱导不同程度的保护性免疫效应,以旋毛虫幼虫匀浆上清可溶性抗原(TsSA)效果较好,减虫率为21.3%,加用福氏佐剂时,其减虫率为29.3%,肝组织和粪便中的虫卵减少率分别达48%和58.5%,平均每鼠肝组织和粪便中的虫卵EPG减少率分别为41.7%和48.9%;当抗原剂量为10000条旋毛虫并加用福氏佐剂时,其减虫率达39.6%。结论:旋毛虫抗原免疫小鼠能诱导抗日本血吸虫攻击感染的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被动转移东方田鼠血清抗日本血吸虫感染力及其作用机理。 方法 将东方田鼠血清通过尾静脉注射途径被动转移至小鼠 ,观察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的减虫率、减卵率 ,并采用ELISA分别检测抗日本血吸虫童虫、成虫和虫卵的 8种抗体。 结果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 ,东方田鼠血清受体小鼠获得的减虫率为 3 6.2 % ,减卵率为 5 4.0 % ;血清IgE、IgM、IgG及其亚类抗体均有升高 ,其中抗童虫抗原的IgG1抗体水平增幅最大。各试验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天然抵抗力可通过血清被动转移至小鼠 ,使之获得部分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力 ,该保护力可能是通过同时诱导受体小鼠Th1和Th2型免疫应答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ELISA方法, 平行检测东方田鼠、 BALB/c小鼠和昆明小鼠在攻击感染前、 后的血清抗血吸虫童虫(SSA)、 成虫 (SAWA) 和虫卵(SEA) IgG3抗体水平, 并进行体内、 外试验, 观察IgG3抗体抗血吸虫效应。结果攻击感染后第4周, 东方田鼠抗SSA和SAWA的IgG3抗体水平增幅较大, 分别较感染前增加79.6%和49.6%, BALB/c小鼠IgG3抗体在攻击感染后无明显增加。野生和室内繁殖的东方田鼠的IgG3抗体所致童虫死亡率分别为昆明小鼠的5.88和2.35倍, 前者还诱生出较高的减虫率 (39.8%)。提示东方田鼠IgG3抗体可能是其抗血吸虫感染的主要免疫物质。  相似文献   

9.
青蒿琥酯治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的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及血清IgG的动态变化,探讨血清抗体与体外杀童虫效果的相关性。方法用日本血吸虫感染C57/BL6小鼠,在感染后8、15、22和29d分别一次性灌服300mg/kg青蒿琥酯,对照组小鼠灌服1%羧甲基纤维素钠。最后一次给药后7d剖杀小鼠,计算成虫数和虫卵数,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G抗体的水平,观察接受青蒿琥酯治疗的小鼠血清与巨噬细胞体外协同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的效应。结果青蒿琥酯治疗组小鼠未检获成虫和虫卵;血清中日本血吸虫尾蚴抗原特异的IgG抗体水平在感染后21d达高峰,此后下降;成虫抗原特异的IgG抗体水平呈上升态势,二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青蒿琥酯治疗小鼠血清中虫卵抗原特异的IgG抗体呈低水平状态,显著低于对照组。青蒿琥酯治疗组小鼠血清和对照组小鼠血清均具有较强的体外杀童虫效果。结论青蒿琥酯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小鼠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其血清与巨噬细胞在体外具有协同杀伤童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诱导保护性免疫的日本血吸虫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寻找抗日本血吸虫虫卵成熟疫苗候选分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日本血吸虫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SIEA)和成虫冷浸抗原经皮肤多次重复注射小鼠,再感染后49天收集小鼠肝内虫卵。聚乙二醇沉淀虫卵内抗原抗体复合物,应用EITB分析该抗原抗体复合物。结果:发现各组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组份为67KD、54KD或40KD,其中54KD为诱导保护性免疫的各组样品共有组分。结论:推测54KD抗原分子在诱导宿主产生抗卵成熟的保护力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日本血吸虫二价DNA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本课题组所构建日本血吸虫大陆株二价DNA疫苗VR101 2-SjGST-Sj31和VR1012-SjGST-Sj32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用纯化质粒免疫昆明鼠:60只小鼠分为5组,2个对照组的小鼠分别于股四头肌注射生理盐水100μl或空质粒VR1012 100μg,3个实验组的小鼠则同法分别注射VR1012-SjGST、VR1012-SjGST-Sj31和VR1012-SjGST-Sj32各100μg,每隔3周免疫1次,共免疫3次,以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VR1012-SjGST-Sj31、VR1012-SjGST-Sj32在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后,每只鼠经腹部感染10条尾蚴,45 d后剖杀计数各小鼠成虫数及肝卵数,并用ELISA分析小鼠血清中的抗体.结果ELISA分析表明,第3次免疫后小鼠出现特异性IgG抗体.与生理盐水组比较,3个实验组的减虫率分别为33.90%、33.90%及27.14%(P<0.01),减卵率分别为61.86%、74.88%及68.87%(均为P<0.01),每雌肝减卵率分别为44.67%、59.40%、54.32%(P<0.01).与VR1 012-SjGST组相比,VR1012-SjGST-Sj31和VR1012-SjGST-Sj32组的减卵率分别为34.19%(P<0.01)、1 8.51%(P<0.01),每雌肝减卵率为26.62%、17.46%(P<0.01).结论DNA疫苗VR101 2-SjGST-Sj31和VR1012-SjGST-Sj32能在组织中正常表达,能诱导小鼠产生一定水平的抗日本血吸虫感染保护作用,二价疫苗的抗生殖免疫效果要大于单价疫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天然肝片吸虫谷胱甘肽转移酶 (FhGST)和猪蛔虫谷胱甘肽转移酶 (AsGST)免疫的小鼠对日本血吸虫大陆株尾蚴攻击感染的保护力。[方法 ]从肝片吸虫和猪蛔虫中提取天然谷胱甘肽转移酶 (GST) ,免疫 3次 ,间隔时间为 14d和 7d。第 3次免疫后 5d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大陆株日本血吸虫尾蚴 30条 鼠。感染6wk后用肝门静脉灌注法收集成虫 ,分别计数肝脏、脾脏和大肠组织沉积虫卵数 ,并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结果 ]3个免疫组 (FhGST、AsGST和日本血吸虫rGST)分别与佐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的减虫率分别为2 7 8%、 37 9%、 33 1%和 31 3%、 41 0 %、 36 4% (P <0 0 1)。肝脏的EPG减卵率为 13 5 %~ 17 7% (佐剂对照组 ,P <0 0 5 )和 2 3 9%~ 2 7 6 % (空白对照 ,P <0 0 1)。脾脏的EPG减卵率为 30 4%~ 5 9 6 % (P <0 0 5 ) ,大肠的为 38 7%~ 6 2 3% (P <0 0 1)。 [结论 ]FhGST和AsGST具有明显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13.
重组日本血吸虫铁蛋白诱导小鼠保护性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用重组日本血吸虫铁蛋白免疫小鼠,观察抗血吸虫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用重组的日本血吸虫铁蛋白(GM-CSF-SjFerritin)免疫小鼠,经皮下免疫3次,在第3次免疫后4周,经腹部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条或50条,45d后杀鼠,观察减虫效果。结果 用GM-CSF-SjFerritin,IL-12+GM-CSF-SjFerritin和FCA+GM-CSF-SjFerritin免疫小鼠分别获得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门脉内童虫表膜抗原(SjHmAg)的免疫特性,观察其抗日本血吸虫(Sj)的保护效果。方法用SDS-PAGE电泳技术分析SjHmAg蛋白组分,酶联免疫电转移印迹(EITB)分析感染兔血清(IRS)和正常兔血清(NRS)对SjHmAg的识别;用完整SjHmAg免疫昆明鼠3次,分别在0、2、4周进行,第6周每鼠经腹部感染40±1条Sj尾蚴,42天后剖杀,计数虫数及肝卵数。结果用SDS-PAGE电泳获得SjHmAg主带7条,IRS主要能识别SjHmAg23、33和63kDa等10个抗原组分;间接ELISA测其抗体滴度>1:6400,与对照组相比,SjHmAg免疫小鼠的减虫率为16.2%,减卵率为55.4%。结论用SDS-PAGE获得了不同分子量的SjHmAg蛋白,EITB鉴别出具有免疫活性的蛋白分子,且SjHmAg对Sj攻击感染及雌虫生植似有一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研究小鼠经不同途径接种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童虫原代细胞(primary juvenile worm cells,pJCs)后所诱导的免疫保护效果,寻找其合适的免疫途径。方法将pJCs经皮下或静脉注射途径免疫昆明小鼠,间隔2w共免疫3次,末次免疫后第4w,与对照组同时经腹部皮肤感染尾蚴30±2尾/鼠,比较三组小鼠的肝脏虫卵数及虫卵肉芽肿的大小、成虫数、虫体大小。同时在第2、3次免疫前及攻击感染前1d,小鼠尾静脉采血,用ELISA法检测抗pJCs-IgG水平。结果 pJCs免疫小鼠后,与PBS对照组比,静脉免疫组的减虫率为48.53%、肝卵减少率为54.54%、虫体平均重量减少率为29.62%(P0.01)、虫卵肉芽肿面积减少率为36.8%,而皮下免疫组分别为41.28%、43.19%、23.08%、31.2%。IgG抗体水平也是静脉注射组高(PBS组,P0.01;皮下注射组,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免疫原通过皮下和静脉注射均可诱导小鼠产生对日本血吸虫的免疫保护力,其中静脉注射诱导的免疫保护效应最强,提示通过静脉注射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是可行有效的免疫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表达、纯化重组日本血吸虫铁蛋白 ,观察其免疫小鼠后抗日本血吸虫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用基因重组技术 ,将日本血吸虫铁蛋白基因亚克隆至表达载体 pGMC上 ;在IPTG诱导下 ,重组日本血吸虫铁蛋白得到高效表达 ;用电泳层析法分离纯化日本血吸虫铁蛋白 ;用SDS -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表达纯化产物 ;用纯化的重组铁蛋白免疫小鼠三次 ,分别在 0、2、4周进行。第 6周每鼠经腹部感染 4 0± 1条日本血吸虫尾蚴。 4 2天后剖杀冲虫 ,计数虫数及肝卵数。结果 纯化的重组铁蛋白分子量为 4 0kD ,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能被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识别。与对照组相比 ,纯化重组铁蛋白免疫小鼠组的减虫率为 2 4 5 % ,减卵率为 4 5 8%。结论 重组日本血吸虫铁蛋白不仅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 ,而且纯化的铁蛋白分子能诱导抗日本血吸虫病的保护性免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大陆株)硫氧还蛋白重组抗原在小鼠诱导抗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 方法 3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reSjcTrx免疫组:reSjcTrx(15mg/鼠)和ISA720佐剂乳化后采用小鼠相背部多点皮下注射,共免疫3次,间隔2周;ISA720佐剂对照组:小鼠仅注射ISA720佐剂和生理盐水;感染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于末次免疫后3周,各组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30±1)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后6周剖杀,门静脉灌注法收集成虫,计成虫数和每克肝组织虫卵数。在免疫前、攻击感染前和小鼠剖杀前分别采血并分离血清,用ELISA检测重组抗原特异性IgG抗体。并对reSjcTrx 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 结果 ELISA检测表明,reSjcTrx免疫组小鼠产生特异性IgG抗体应答,并诱导小鼠产生对攻击感染的减虫率和肝组织减卵率分别为22.8%和29.5%,与ISA720佐剂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的结果表明,该重组抗原相对分子质量(Mr)约14 000(含载体的6个氨基酸),可被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和reSjcTrx免疫小鼠血清所识别。 结论 reSjcTrx免疫小鼠可产生一定的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j26和Sj23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DC)联合抗日本血吸虫感染保护性免疫机制。方法BALB/c小鼠耳廓分别注射Sj26和Sj23基因转染DC(A组)、Sj26基因转染DC(B组)、Sj23基因转染DC(C组)、pcDNA3转染DC(D组)、未处理DC(E组)和RPMI-1640(F组),免疫3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2周,每鼠经皮肤感染4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双夹心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经Con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刺激后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噻唑蓝(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末次免疫后第2周,A组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显著升高(P<0.001)。血清IL-4的水平,各组免疫前、后无明显变化。血清IFN-γ水平,A组小鼠免疫后明显升高(P<0.01)。经ConA和SEA刺激后,A组小鼠脾淋巴细胞诱生的IFN-γ水平显著增高,而IL-4水平显著降低(与F组比较,P<0.001)。A组小鼠脾淋巴细胞经ConA和SEA刺激后的刺激指数均高于其他各组(与F组比较,P<0.001)。结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参与了Sj26和Sj23基因转染DC诱导的保护性免疫作用,其中Th1型免疫应答在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因转染对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及DC多价核酸疫苗抗血吸虫感染作用及机制。方法 利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Sj26、Sj23和Sj14基因分别转染DC,流式细胞术(FCM)检测DC摄取抗原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Sj26、Sj23和Sj14基因转染DC分别和联合免疫BALB/c小鼠3次,末次免疫2周后,每只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条,小鼠感染血吸虫6周后,计数成虫和虫卵。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G、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及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IFN-γ、IL-4水平,噻唑蓝(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结果 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转染DC和未处理DC相比较,基因转染DC摄取抗原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1),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明显升高(P<0.01)。各免疫组小鼠诱导的减虫率和减卵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基因转染DC联合免疫组小鼠抗血吸虫感染作用高于单一基因转染DC免疫组(P<0.001)。基因转染DC免疫组小鼠末次免疫2周后血清特异性IgG水平较免疫前显著升高(P<0.05),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血清IL-4的水平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基因转染DC免疫组小鼠脾淋巴细胞经ConA和SEA刺激后培养上清IFN-γ水平显著增高,IL-4水平显著降低,刺激指数(SI)显著增高(P<0.001)。结论 基因转染能促进DC的成熟,增强DC的活性,DC多价核酸疫苗可增强抗血吸虫感染作用,其作用机制以Th1型免疫应答为主。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C)DNA混合多价疫苗抗日本血吸虫感染保护性免疫作用机制。方法 BALB/c小鼠耳廓分别注射Sj26、Sj23和Sj14基因转染DC(A组)、Sj26基因转染DC(B组)、Sj23基因转染DC(C组)、Sj14基因转染DC(D组)、pcDNA3转染DC(E组)、未处理DC(F组)和RPMI-1640(G组),共免疫3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第2周,每鼠经皮肤感染4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双夹心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经Con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刺激后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噻唑蓝(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结果 A组小鼠末次免疫后第2周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显著升高(与G组比较,P<0.001)。A组小鼠免疫后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血清IL-4的水平,各组小鼠免疫前、后无明显变化。A组小鼠脾淋巴细胞经ConA和SEA刺激后诱生的IFN-γ水平显著增高,而IL-4水平显著降低(与G组比较,P<0.001)。A组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高于其他各组(与G组比较,P<0.001)。结论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参与了DC DNA混合多价疫苗诱导的保护性免疫作用,其中Th1型免疫应答在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中起主要作用。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树突状细胞;DNA疫苗;保护性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