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伤寒论》是汉代张仲景所写的中医经典临床著作,其组方精炼,疗效显著。前人曾比喻中医用药如用兵,兵不在多,独选其能,因此小方具有研究意义。《伤寒论》中小方的具体治法有和法、寒法、温法、汗法、吐法和下法。作者根据小方治法的不同,对比、总结《伤寒论》中的小方条文、药性、组方分析及临床应用,有助于学习仲景组方思路,使临床应用更加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2.
<正>汗法,冠八法之首。《内经》有论,后世医家均有发展,至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论述渐臻完善,不仅发扬了《内经》汗法理论,而且把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理、法、方、药俱全,开创了后世辩证论治的先河,《伤寒论》汗法沿用至今,仍为医家所重视。今不揣陋漏,少议一二,望釜正。  相似文献   

3.
雍晨  汪悦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8,52(5):30-32, 35
以张仲景《伤寒论》"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为引,试从微汗法之法理关键、制法目的、药量权衡、煎服将息之法的运用、微汗的禁忌等方面浅谈《伤寒论》对于微汗法的运用,并阐释了微汗法对后世的影响及现代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汗法位居于中医治病八法之首。张仲景博釆众方,集理法方药于一体,将汗法贯穿于《伤寒杂病论》的始终。全书与汗法有关的方剂45首,有关汗法的条文多达140多条,在整本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伤寒论》中汗法的发汗程度、发汗时机、发汗变证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及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肾内科主任医师高惠然根据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汗法理论为指导,采用中医八法为首的汗法为主,以多种给药途径治疗CRF107例,取得满意疗效,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发汗力度不同的仲景方出发,探析《伤寒论》中汗法的获效指征。方法:选取《伤寒论》中发汗代表方剂,分大发汗剂、中发汗剂、小发汗剂3类,从药物配伍、药物用量、所治病证、药后调护等角度,结合《伤寒论》条文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张仲景发汗代表方剂的发汗力度参差不齐,但获效指征均在于求取微汗为宜。结论:《伤寒论》中汗法获效指征均为微汗,临床运用发汗剂时,应避免汗出不足、汗出过度等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 《伤寒论》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它对中医护理亦有比较全面的论述。学习《伤寒论》有关护理知识,对提高辨证水平和治疗效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兹就《伤寒论》服药护理法探讨于后。一、服药方法 1、服药途径:《伤寒论》中,剂型及作用不同,给药的途径和方式亦不同。  相似文献   

8.
<正>白术是一味独特的补气药,其固表止汗、安胎、燥湿利水等均与其补脾气有关。白术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而白术之名则首见于张仲景《伤寒论》,亦是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张仲景开始应用白术。古代本草文献中苍术、白术不分,统称"术"。又因苍术、白术来源于同科同属植物,古人在论述其功用时,两者皆可。传统中医认为其性味、功用有关:苍术性温,味辛苦。其性燥烈,为运脾要药,芳香化浊,燥湿  相似文献   

9.
中药保留灌肠在妇科病中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妇科病,已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且具有收效迅速,用药安全,操作简便等优点,近年来应用日趋广泛,现综述如下。1理论依据1.1中医论据中药保留灌肠起源于《伤寒论》中的"导法",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蜜煎导法"首开中药肛门给药之先河以来,历代医家对之均有论述。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总结前人经验,结合理论与实践,编著《伤寒论》,并明确提出了药食及治疗禁忌。文章通过检索《伤寒论》将其分为禁汗、禁攻、禁吐、禁火、服药禁忌、药后调护六大类,望仲景之禁忌思想对临床工作起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归纳分析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有治疗咳嗽气喘的条文,总结仲景治疗咳喘的方药证治规律.结果 显示《伤寒论》中治疗咳喘的方剂有13首,《金匮要略》中有33首,去掉重复的4首,《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治疗咳喘的方剂总共有42首.根据治则治法对这42首方剂进行归纳分类,并对涉及的48味药进行频数统计和功效分类,总结出张仲景治疗咳喘首重协调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调节津液代谢,祛邪兼顾扶正,联合应用治肺八法.  相似文献   

12.
角药即三味药之间的系统配伍,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将彼此中药性味、七情、归经的异同转化为优势,以便于更好地指导临床方剂配伍,提高临床效率。而角药首现于《伤寒论》,并且广泛体现于张仲景提倡的八法中,其中在补法中,张仲景对角药的配伍范围甚广,配伍思维极为巧妙。角药,以三为要,秉承"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家思想[1],构成三味中药之间相互制约平衡的完整的圆运动,用圆运动理论阐释《伤寒论》补法中角药的运用规律,更有助于后代人理解张仲景关于角药配伍的思想过程,以便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13.
陈倩琪 《光明中医》2007,22(2):13-15
张仲景《伤寒论》不仅创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而且十分重视辨证施护,并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调摄护理的方法,对于疾病的康复和预防保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中医临床普遍存在煎药不规范,服药方法单一,药后调护不慎,均是导致中医药疗效降低的原因.本文总结了《伤寒论》的调摄护理方法,旨在宣扬张仲景的辨证施护思想,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为汗法的应用宜忌奠定了理论基础,指出发汗要做到汗出周遍,连续发微汗、发小汗且要求持续一个时辰。后世医家在继承仲景学说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突出强调了汗法宜忌的重要性,拓展了汗法宜忌的范围,指出杂病采用汗法治疗也要求遵循同一原则。针对误汗后的治疗原则体现出顾护津液、扶助正气的治疗学思想。汗法应用宜忌在后世的沿革中逐渐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对完善中医对汗法的认识和规范汗法的应用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下法是中医八法中的一种。早在《内经》中就有了记载。张仲景在《伤寒论》的许多条文中,对“下法”的方剂组成、临症应用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使其成为必不可少的有效大法之一,至今颇为有效地指导着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论述《伤寒论》中药物煎服法及服药后调护的中医护理思想,为医护人员及病人提供正确的指导。方法运用《伤寒论》中药物煎法护理、服药护理及服药后调养护理,引起医护人员重视辨证施护,制定相应护理措施。结论正确运用药物的煎服护理,重视病人服药后调养,对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是我国最早论述鼠疫的不朽著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戚学文 《国医论坛》1999,14(1):39-39
权威著述及高等院校教材,均认为张仲景《伤寒论》的“伤寒”为多种外感热病或热性传染病的总称。笔者十几年来,通过对我国经典传染病的复习,结合近年应用《伤寒论》理、法、方、药诊治外感病或传染病的临床报道,研究认为《伤寒论》是找国最早论述鼠疫的不朽巨著。兹论述如下。且从《伤寒论》撰著的时代背景及所述内容推断其症病归属《伤寒论》作者东汉医家张仲景,生于公元150年,卒于219年。河南南阳(今河南省邓州市)人。张仲景的生活年代曾有多次大疫流行,据考仅公元195年由于战乱就导致大小灾疫百余次,仲景生活的荆楚地区又正是…  相似文献   

18.
中医护理具有独特的内容,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中医护理方面的论述。历代医家在护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服药方法,衣着、精神、饮食、劳逸等方面均有了一定的要求。如《伤寒论》中服桂枝汤后要求喝稀粥,使其微汗出,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随着中医护理学的建立和发展。探讨中医基础理论对眼科临床护理的指导作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发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个症状,特别是外感疾病。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不仅对发热一症进行了祥尽的阐述,而且确立了种种有效的退热方法和方药。本文从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八法”来对《伤寒论》退热探析,以期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煎药服药方法及药后护理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创立的六经辨证,奠定了祖国医学辨证论冶的基础。《伤寒论》对中医煎药、服药方法以及服药后护理的论述,也是中医护理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住中医临床实践中,存在煎药技术粗糙、服药方法单一、服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