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病因病证分类,是按以证(因)统方的形式对《伤寒论》方进行分类,这是古今诸多《伤寒论》方分类法中较重要的一种。兹对此分类法问津溯源,寻其指归。这种分类法较早见于唐·王焘《外台秘要》,其在卷二中首对伤寒方(包括《小品方》、《深师方》等)按病证分类,大体有伤寒结胸方、  相似文献   

2.
从清代名医刘一明所著医书中检索摘录咒语方进行研究,分析其方义与主治病症,研究其咒语产生根源,结合刘一明道家思想及其社会背景,阐述咒语方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其代表的祝由思想。  相似文献   

3.
对《武威汉代医简》中“东海白水侯方”的文献进行研究,以探求其发源流转,发现其可能源自两汉“献方”活动,后由于疗效明确,一直流转后世;隋之前医著《素女方》中治疗“七伤”方,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的“石韦丸”方,《千金翼方》中的“周白水候散”都是由其加减化裁而来,主治范围也有变化,说明了古老方剂的临床魅力。  相似文献   

4.
补中益气汤作为当今十大名方之一,被公认为是治疗脾胃病和甘温除大热的代表方,其原方、加减方和合方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本文主要针对补中益气汤的加味方,围绕到底何种情况下可以加用茯苓、用量是否应当受到限制这两大问题展开探讨,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5.
对《小品方》中煮散方进行服法、服量、主治病证等方面的初步探讨,总结《小品方》煮散方的应用情况和特点。《小品方》中煮散方每次服法、服量依据疾病、个体的差异有明显的不同,其主治病证涉及内、外、妇、儿、金疮急救等多种疾病,但以内伤杂病、妇科疾病为多,对于外感热病可谓是《小品方》创新内容最集中的一卷,其煮散方对于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运脾方不同剂量对小鼠胃排空的作用,探讨运脾方在治疗儿童厌食症中发挥临床药效的作用机理。方法:设立正常组、阳性对照组(消食健儿糖浆组)、运脾方大剂量组、运脾方中剂量组、运脾方小剂量组,测定胃甲基橙残留量。结果:运脾方大、中剂量组小鼠的胃甲基橙残留率明显增加。结论:运脾方能够有效地减慢小鼠的胃排空速度,为其药效发挥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就《伤寒论》中有关辨治咳喘的条文进行浅析并总结其现代临床应用,按类方分为麻黄类方、柴胡类方、桂枝类方、大黄类方和其他类方等。此外,还有不少原文没有注明直接用于咳喘的方药,在后世治疗咳喘的临床实践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山药药对妙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锡纯之《医学衷中西录》中对于山药颇为推崇,所载内服方剂中有48方运用山药,其中以山药为主药之方27方,以山药为主方煮成粥者有4方,可见其运用山药的方法匠心独具。其在山药解中认为:“色白入肺,味甘入脾,液浓益肾,能滋润血脉,固摄气化,宁嗽定喘,强志育...  相似文献   

9.
生姜功用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姜既是美味之品,又是药用之佳品。早在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113方中,就有39方(次)用有生姜,在用药91味中,其应用频率排列第四;在其所著《金匮要略》200余方中,就有51方(次)用有生姜,在用药156味中其应用频率排列第三,可见其功用之重要。生姜既可作主药,还可用作佐药、使药,只要运用得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分析挖掘《圣济总录》(简称《总录》)中膏摩方的用药特色,提炼其用药规律。方法将《总录》中52首膏摩方建立对应的数据库,运用SPSS、WEKA统计学软件,通过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的方法总结《总录》中膏摩方的用药规律和用药特色。结果《总录》中膏摩方的核心药味为川芎、蜀椒、附子、当归、细辛和肉桂,符合"诸风门"和"诸痹门"膏摩方的用药特点。结论《总录》中膏摩方用药有157味,主要集中于清热药、解表药、温里药和活血药,占总频次的比例的52.76%,这与其治疗疾病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1.
卢永锋 《国医论坛》2014,29(2):20-21
王自立主任医师系甘肃省中医院首席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60a,在临床中很重视经方的使用,提倡遵其法而不泥其方,遣其方而不囿其药,用其药而不拘其量,灵活化裁,疗效卓著。今以苓桂术甘汤、大柴胡汤、四逆汤、黄芪桂枝五汤等经方与其他经方及时方的合用为例,探讨王师遣方用药的思路及特点。  相似文献   

12.
张定基 《天津中医药》1989,(5):33-34,36
仲景一百一十三方,桂枝独冠其首。以桂枝汤为基础变化而成的衍方在《伤寒论》和《金医要略》中更为广泛。现仅就桂枝汤部分衍方试述其变化规律及其发展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草纲目》中关于“仲景小续命汤”的提法 ,最早见于《本草衍义》一书。到目前为止 ,尚未见到早于《本草衍义》而足以证明其源于仲景的文献。依据《普济方》中对本方及与《本草衍义》中相同加减法的引用 ,可以较为准确地考订“仲景小续命汤”的全部药味组成。但先后引用此方的《普济方》和《本草纲目》的作者均未对此方来源做出进一步的追溯。因此小续命汤虽然来源甚古 ,但目前还不好遽然肯定其必出仲景。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方药味简练,组方严密,疗效确切,以桂枝汤为例,其方规严明,药味精练,一目了然,<伤寒论>中的桂枝汤类方,仅有19味药却演变为20余首方,足见其组方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笔者在临床中恪守"辨证施治"之则,灵活化裁经方,每取良效,现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医文献杂志》2012,(4):34-34
唐代医家孙思邈熟谙药性医理,兼通内外妇儿,在妇科方面颇有建树。通过对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妇人病通治方、月经病通治方、治闭经专方三类调治妇科闭经方剂的整理,发现所述闭经方剂堪称妇科治疗闭经的要方。妇人病通治方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卷四·妇人方下》,共有3方,分别是大泽兰丸、干姜丸、赤石脂丸。上述3方,药剂量偏大,但药物特点鲜明。  相似文献   

16.
桂枝汤为仲景《伤寒论》之代表方,体现其辨证论治思想之精髓,其类方为《伤寒论》中最多的一组类方,在全书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以图形的方式表述桂枝汤的组方及桂枝汤类方的组方规律,对仲景组方思想进行探析,以期更好地了解张仲景的类方组方思想来指导临床的组方用药和辨证加减。  相似文献   

17.
<正> 中药汤剂中有效成分的溶存率,又称:煎出率、溶出率、移行率、转移率等。近年来国内外对中药汤剂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其中溶存率的研究是其内容之一。作者对此提出一些看法,供参考。一、芒硝配伍甘草的盐析问题伤寒论113方中配伍有芒硝的计有6方,其中汤剂5方,丸剂1方。而在此6方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运脾方不同剂量对小鼠肠推进的作用,探讨运脾方在治疗小儿厌食症中发挥临床药效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昆明种小鼠,分为正常组、阳性对照组和运脾方大剂量组、运脾方中剂量组、运脾方小剂量组,连续给药7 d后,给予炭末混悬液,测定小肠炭末推进率。结果运脾方大、中、小剂量组小鼠的小肠炭末推进率与正常组比较均明显降低。结论运脾方能够有效地减慢正常小鼠的肠推进,不仅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而且为其药效发挥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对于名方的应用,主要学习其制方思想,临证时既能执守,又能圆通,明其理而活其法。徐大椿在《兰台轨范·序》中言:"一病必有主方,一病必有主药。"王琦教授临床常以主病主方思想治疗疾病,针对性强,疗效显著。文章以枳术丸治疗功能性便秘为例,试论王琦教授主病主方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20.
桂枝汤被称为"伤寒第一方",张仲景在遣方用药、饮食调护中时时以固护脾胃为重。多数医家认为桂枝汤为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之方,现代方剂学亦把其归入解表剂之列。然而对桂枝汤平补阴阳、建中补虚的作用重视不足,故从桂枝汤方义及其加味方论述其补益中焦作用。桂枝汤方中的5味组成均为温补中焦之品,其中桂、姜、枣、草皆为厨中常用之品,均能鼓舞胃气,有健脾开胃之功。桂枝汤实为调补脾胃之方,通过温补脾胃从而达到启化源、滋营卫、益气血、和阴阳、补脏腑、祛病邪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