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小儿常见脾胃病证,包括厌食、泄泻、便秘、呕吐的病因病机、名家治法、用药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对小儿诸多脾胃病证,应以调和脾胃、恢复运化功能为主.  相似文献   

2.
呕吐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系统疾病,其病位在胃,病机关键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金东明教授认为小儿呕吐多从热化,反复或长期呕吐耗伤胃阴,临床多见阴虚、胃肠燥热之证,治疗以滋阴和胃、润燥通腑为原则,取经方之法,选用芍药甘草汤合竹叶石膏汤法、麻子仁丸法,切合病机,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潘璐  柏燕军 《北京中医药》2010,29(7):512-512,524
呕吐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其病机为胃气壅滞,失于和降,气逆于上.安效先教授认为小儿运化力弱,食积停滞易于化热,同时反复呕吐,伤津耗气,出现脾胃虚弱、气阴不足之证,故临床常表现为虚实夹杂.治疗当以降逆和胃为大法,兼清热补虚,方选济生橘皮竹茹汤加代赭石,紧扣病机,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呕吐源流考     
从病名、病因病机、论治3方面对呕吐的源流进行考证,总结历代医家对呕吐病因病机的认识。同时对呕吐的辨证施治进行分析,以期拓宽临床思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小儿咳嗽因肺脾受累,或病起于肺,或他脏先病累及于肺,不论外感内伤,都以肺的气机升降失常为咳嗽的主要病机。由于小儿存在服药困难、服药后易导致呕吐的特点,不能保证有效药量,往往影响治疗效果。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专家问卷调查法,探讨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病机及其对应证候群。方法:在前期文献研究化疗所致恶心呕吐中医病机以及相关症状的基础上研制专家问卷,对全国15个省市、33家三级甲等医院和2家二级甲等医院的中医学、呼吸病学及肿瘤学专家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通过分析专家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相关症状的选择频率和所选症状信度系数,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中医病机及其对应证候群中相应症状、舌象和脉象进行合并、删减以及评价研究。结果:调查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61份,专家积极系数87.14%。依据文献资料,总结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病在中焦,病因归药毒,病机为中焦气机不畅,胆胃气化失司。问卷中66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病机对应中医症状的克朗巴赫系数(Cronbach系数)为0.920,折半系数(Spearman-Brown系数)为0.866,均大于0.8,说明问卷所选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相关证候群的信度质量高,可用于进一步分析。按照症状被选频率50%的标准,对消化道、口咽部、头部、胸胁部、全身症状、舌脉6个维度进行分析,最终确定恶心、呕吐,以及呃逆、体倦乏力、食欲不振、脘腹不适、胸闷心悸、烦躁、大便不畅、苔白腻或黄腻、脉弦为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病机对应证候群。结论:探讨了化疗所致恶心呕吐中医病机及其对应证候群,为进一步制定化疗所致恶心呕吐中医症状体征评分表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中医诊断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查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脾胃虚寒证方面的相关文献,总结归纳近年中医药在小儿脾胃虚寒证的病因病机上的认识及在辨证论治、中医方剂、中成药、外治方法、中西医结合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分析、总结、归纳,了解目前国内小儿脾胃虚寒证的中医中药治疗现状,从而为中医中药治疗小儿脾胃虚寒证提供更多理论依据,为中医药治疗小儿脾胃虚寒证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方法对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医方剂、中成药、外治方法、中西医结合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分别从病因病机认识上及在辨证论治、中医方剂、中成药、外治方法、中西医结合等方面论述了小儿脾胃虚寒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从而肯定中医药治疗小儿脾胃虚寒证的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小儿脾胃虚寒证具有多途径、多环节的特点,应用的方法和药物丰富,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有着独特的优势,从证候病机学对其加强研究可为临床精准辨证、提高疗效提供有效途径。作者通过查阅、整理小儿支原体肺炎中医证候研究的相关文献,从不同层次对其病机研究进行梳理、总结。为今后临床诊治提供新的辨证思路、科学研究提供方法学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常克教授认为变应性鼻炎的病机为饮停少阳证,可采用双半汤治疗。通过分析小儿饮停少阳证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双半汤方义及病案举隅,总结常克教授治疗小儿饮停少阳证变应性鼻炎的经验,以扩展该疾病临床诊疗思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小儿夜惊症属于中医学"不寐""客忤""夜啼"范畴,其病因病机多与心胆两虚、心肝火旺、肝胆痰热、营卫不和、积热扰心相关,通过临床观察,小儿夜惊症的病因病机亦与肝脾生理病理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本文通过总结肝脾同治法治疗小儿夜惊症的辨证分析以及方药施治的特点,发现在临床上可采用肝脾同治法治疗小儿夜惊症,且疗效令人满意,并通过阐述病案一则以及临床思考体会的总结,为中医药治疗小儿夜惊症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顾自悦教授认为脾胃病虽病机多样,但脾病多虚、多寒,胃病多实、多热。脾虚胃热,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久病则气滞血瘀,虚在脾,实在胃;遵从"顺脾土之所喜,投其所好"的古训,各有所得者愈,各有所恶,各随其不喜者为病,应顺脏腑之性,投其所好。应用百合乌药汤合平胃散治疗,兼顾脾虚湿重,胃热夹湿,气滞血瘀;在组方遣药配伍中体现凉与温的侧重,注意升降、润而不滞,辛而不燥;结合经验应用萆薢,给邪以出路,从小便去之。  相似文献   

12.
基于《伤寒论》厥阴病篇条文的研习,并结合《黄帝内经》有关厥阴生理、病理的论述,笔者认为厥阴病与脾胃存在密切联系,厥阴病在脾胃肝胆疾病中十分常见。笔者临证时发现,脏腑辨证在复杂病机疾病的诊治中存在局限性,于是提出"抓病机六经辨证用经方以诊治复杂病机的内科疾病"这一概念。脾胃为后天之本,气机升降之枢,与厥阴病关系密。探究脾胃肝胆系诸多疾病的内在病机为寒热错杂、上热中虚下寒,具体表现为肝肾阴亏、脾肾阳虚、肝郁乘脾、心肝虚热中的多个方面,切中厥阴病之病机,故从厥阴病论治脾胃肝胆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证治分布规律。方法 病例来源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部及门诊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962例,其中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萎缩性胃炎256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296例。记录其临床症状、舌脉、证型及方药,用Excel数据库整理,采用频数统计法分析二者证治特点。结果 (1)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型依次:脾胃虚弱证、肝气犯胃证、胃络瘀血证、胃阴不足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证型依次:肝气犯胃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脾胃阳虚证、胃阴不足证。(2)慢性萎缩性胃炎高频症状:胃脘痞闷、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高频症状分别腹胀满或痛、泛吐酸水、嗳气频作等。(3)慢性萎缩性胃炎高频舌象:淡舌、暗红舌、少苔、薄白苔;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高频舌象:红舌、淡舌、黄腻苔、薄白苔。(4)慢性萎缩性胃炎高频方药:炒白术、五灵脂、麦冬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方药有:柴胡、黄芩、炒白术等。结论 CAG以脾胃为主,病程长,发病机制气虚、阴伤为主,血瘀、气滞为标;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以肝胃为主,病位浅,发病机制以气滞为主,伴肝脾失和、邪热犯胃、寒热错...  相似文献   

14.
论黄褐斑的病因病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探讨黄褐斑的病因病机,根据笔者的临床体悟,结合历代有关文献论述,认为黄褐斑的病因病机可分为:①胞宫失常,在女子有月经不调之功能失常和胞宫、阴户损伤及积而致之实质失常,在男子为浊热内盛和肾精亏虚;②冲任损伤,如毒邪感染房室不节,径伤冲任,精血耗损及寒、痰、瘀等损及冲任;③肝气郁结,与藏血不足、疏泄太过或疏泄不及有关;④精血不足;⑤肾阳亏虚;⑥脾胃不调,含脾胃气虚、脾胃阳虚、胃阴虚和胃热盛;⑦浊热内盛,分肝胆湿热和脾胃湿热;⑧感受风邪和日光毒。掌握这些对指导辨证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健脾养胃护肝法治疗小儿脾胃病的思路进行探析。方法:根据小儿脾胃生理、病理特点、病因病机总结治疗方法,并对健脾养胃护肝法治疗小儿脾胃病的观点进行分析,并附验案佐证。结果:小儿脾胃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为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小儿脾胃疾病的诱因多由喂养不当、久病损伤或先天不足,其主要病机为脾失健运、脾湿胃燥、脾化胃纳等功能失调,脾胃受损后会衍生许多相关疾病。将治疗脾胃疾病的总的治疗方法归纳为健脾养胃护肝法,并可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分为多种治法如健脾、运脾、补脾、泻肝、疏肝、清胃、和胃、降逆等。并根据上述治疗方法可应用于鹅口疮、腹痛、厌食症等病症的治疗中,且获得验证。结论:对小儿脾胃病采用健脾养胃护肝法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小儿泄泻多因外感风寒或暑热,内伤乳食,致脾胃运化失常;也有素体虚弱或久病脾虚,中焦运化无力等。分风寒泻、暑热泻、伤食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病情恶化,可致伤阴、伤阳、或阴阳俱伤,治当敛阴、固阳兼施。运用神术散加减口服、灌肠对小儿多种证型泄泻进行辨证论治,并总结典型病例的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呕哕病机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家诏 《河南中医》2005,25(11):3-5
《伤寒论》关于呕吐的叙述包括呕吐、欲呕吐、呕多、呕逆、吐逆、吐利、吐脓血、吐涎沫、吐蛔等,均由胃失和降,胃:致.其病机辨证以辨虚实为主。实证呕吐有外邪侵袭、水饮内停、邪热内郁、寒热错杂等,总病机为胃气壅滞,失于和陴吐多在三阴病,其脏腑以脾、胃、肾为中心,病机表现以阳虚、气虚、阴盛为主。而“哕”证即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可其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抑为特征的病证,其病机总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以虚实为辨。  相似文献   

18.
中医基于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思想治疗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具有一定优势。目前临床一般分为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证(含脾胃虚寒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6种证型论治,对不同证型PLGC患者确立相应治法,运用中药方剂治疗,可...  相似文献   

19.
姜树民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发生多与素体亏虚、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有关。发病之本主要为脾虚不运,湿热和瘀血为关键致病因素。基本病机概括为脾失健运,中焦湿热壅滞,枢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司。治疗以为健脾和胃,清热利湿为原则,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乏力、头身疼痛、胸闷或呼吸急促、纳差、咽痛、畏寒、腹泻、恶心或呕吐为主,无恶寒,病机与《伤寒论》所述之外感表邪,内热伤津证病机类似,属温病中"温疫"范畴。六经辨证中,COVID-19初期,患者外受温邪,津伤内热,在采用辛散解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滋阴清热药物;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时,应轻疏表邪,和解少阳;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不下、腹泻等太阴脾虚湿盛证,兼有头身疼痛等太阳表证时,则考虑太阴病里虚夹表证,应以温润脾阳,健脾利湿为治则,根据表里偏重对证施治;患者出现下利、吐、哕,甚至反复发热,并四肢厥冷时,病机为里虚寒热错杂,治宜寒热并用,顾护人体正气。患者出现精神极度衰惫的昏迷状态时,无论寒化证还是热化证,均为六经中最危重的阶段,应扶阳、育阴,寒化证扶阳时宜温补,热化证育阴时宜清里热。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中,COVID-19初期为卫分证候,邪在表,在上焦,病位在肺,宜用清疏宣化肺卫之剂;若余邪未及时祛除或病邪直入气分,病位在上焦或中焦,宜用清肺降气化痰、辛开理气利湿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