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盆腔淤血综合征中医辨治体会,认为该合并症具有气滞血瘀的基本特征,气滞是血瘀的前提,而血瘀又会阻碍气机运行,加重气滞。形成该合并症的病机原因较多,常见的分型有气滞血瘀、气虚血瘀、阳虚血瘀等,根据这一规律以调理气血为主,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黄元御《四圣心源》提出“中气脾胃论”,认为惊悸总由中气亏虚,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所致,精神不交为直接病因,胆胃之气不降乃基本病机,分为心火上炎、心虚胆怯、脾虚湿困、肾虚水寒四种证型,辨治从脾胃入手,调理人体气机,降心火、顺胆气、除脾湿、温肾寒,以达到治疗惊悸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王天龙  余滟钧 《陕西中医》2000,21(6):258-259
通过200例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在胃脘痛中肝胃气滞为主要证型,约占34%,情志所伤是肝胃气滞证的主要病因。在本证演变发展过程中,因肝胃气滞累及胆病,而出现湿热蕴胆,胆汁逆行入胃,临床应重视胃病治肝,肝胃气滞从肝论治。在具体治疗中,若肝胃同病,应刚柔相济;胆胃同病,应疏利清泄;若病及于脾,应治兼健中为基本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4.
总结卢尚岭教授中风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阐述以此为基础的理论研究及临证发挥。1987年卢老提出中风发病责在气机逆乱的病机理论,得到学术界认可;迄今,气机逆乱已被确认为是中风发病的基本病机。卢老倡导调理气机是急性中风证治的基本治则,创制大黄瓜蒌汤、调气息风饮等常用方。基于急性中风以气机升降逆乱为本、痰火瘀滞为标的病机认识,提出急性中风之风火痰瘀证治皆以调理气机为要。基于卢老经验,后学者提出,中风标实常见风火痰瘀,主要责之肝胃;本虚多见气虚、阴虚或气阴俱虚,发病责先后天之本受损,并提炼出邪实治在肝胃、正虚当补脾肾的中风基本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5.
慢性胃炎之辨证常涉及脾、胃、肝、胆,虚实夹杂。江一平教授认为,慢性胃炎的起因多为过劳疲惫及忧思恼怒,胃病之食积、痰湿、气滞,脾病之中虚气滞,肝病之气机壅滞,胆病之邪气郁热,四者在慢性胃炎不同时期主次不同或相兼出现,治宜脾胃肝胆同调,消补兼施,辨证、辨病、辨症用药,不拘成法,灵活变通。  相似文献   

6.
《山东中医杂志》2017,(10):900-901
通过验案分析,总结吴银根教授辨治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经验。吴银根教授以"肺胃相关,肺病治胃"为指导,认为本病病位在肺胃,病机为肺胃升降失调。治疗以降气和胃为大法,主张气机不畅时需调畅气机,采用降气和胃、调理脾胃、温中和胃等治法。  相似文献   

7.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证治作了综述。指出在辨证立法严谨的基础上,注重健脾益气的治则,认为脾胃虚弱、气机不畅是主要病机和证型,补益脾、胃、调理气机为基本大法,补益药和理气药并重,在此基础上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8.
根据文史材料及临床资料,整理顾氏外科辨治乳腺病的临证经验。认为顾氏外科临证辨治乳腺病,重视结合疾病的独特病位与病机,讲求内外病机参合、阴阳变通的诊疗思路,注重调畅气机;治疗则攻邪化痰之余不忘清养,内外治相结合,并重视调理冲任、脾胃、情志。  相似文献   

9.
总结徐景藩治疗胆胃同病的经验。从胆胃生理、病理论述胆胃相关性,认为胆胃在气机升降调节和饮食消化吸收方面关系密切。运用中医理论并结合临床实践,审证求因,提出胆胃不和、气机上逆是胆胃同病的主要病机;治疗上注重胆(木)与胃(土)相和,以疏、降、和为大法,注重配合清、化、补、升诸法,辨证准确,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陈勇毅认为胃痞病机总以脾胃虚弱、肝郁不达、气机升降失常为本,气滞、湿阻、热蕴、血瘀为标,其病位在胃,与脾、肝等脏腑有密切关系。据此他提出首辨虚实、次辨寒热、辨气血痰食、分辨缓急和分主证兼证的辨证经验,确立调肝运脾和胃的基本治法,创制主方柴术消痞汤,并随证加减,临床应用取得较佳疗效。  相似文献   

11.
尚云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四十余年,对脾胃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老师认为胃痞之病辨证以脾胃为主线,病因有气滞、食滞、痰湿、湿热等,病机为中焦脾胃虚弱,气机不利,升降失常,虚实寒热夹杂。以半夏泻心汤方寒热并用、辛开苦降,佐以益气健脾,治疗胃痞临床效果良好。现对尚云老师运用半夏泻心汤辨治胃痞病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2.
胃食管反流病的基本病机是脾胃虚弱,气机失调,胃失和降,以正虚为本,气滞、郁热、湿热、痰浊、瘀血为标。辨证为胆热犯胃、肝气犯胃、肝郁脾虚、脾虚湿盛、痰气郁阻、寒热错杂六种证型,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13.
心因性精神障碍,即心理因素导致的精神障碍,中医归于"情志病"的范畴,主要由五脏气机逆乱而产生。仝小林教授认为该病多责之于心,与肝脾肾联系密切,气机不畅是核心病机。该病初发为实,久病多虚。临床辨治此类疾病,多从"调理气机"入手,并结合虚实辨证对心因性精神障碍作出区分。其辨治以虚实为总纲,实则泻,虚则补。实证多用四逆散、丹栀逍遥散、黄连温胆汤或白金丸等理气清热化痰之方消除体内气滞郁热痰浊之病机;虚证多用归脾汤、安神定志丸、黄连阿胶汤或二仙汤等补益之方温补脏腑之虚损。经临床验证,通过虚实辨证对心因性精神障碍进行整体论治,卓有成效,为中医治疗心因性精神障碍开阔思路。  相似文献   

14.
总结黄穗平教授治疗便秘的学术思想和辨治方法。认为便秘多由饮食失节、七情内伤、病后产后体弱或感受外邪等所致,基本病机为脾胃气虚,脾失健运,大肠传导失司。在审证求因、治病求本的基础上,临床治疗便秘补行兼施,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重在用补、滋、润三法并行,非泻非导切合病机;泻法中病即止,针对病因病机以固护根本为主,以通导泻下为辅,忌惮过用峻下;调理脏腑气机,尤重开宣肺气;重视气机升降,清升方能浊降,治疗以通为要、以降为顺、以调理脾胃升降为法,关键在于健脾理气和升脾降胃。  相似文献   

15.
总结张文兴运用“邪在胆,逆在胃”理论辨治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张文兴认为,胆胃经络相连,管腔相通,生理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而咽胆相应,咽为胆使,胆可调控食管通利功能,胆腑病变则调控失职,食管通利失调。胃食管反流病的核心病机为胆邪扰胃,胃气上逆,治疗上应从胆胃入手,审证求因,治病求本,以胆胃同治为原则辨治胆胃失和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取得良好疗效。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6.
残胃炎辨治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探讨残胃炎中医辨证论治的疗效与机制。方法:根据中虚为本,以瘀、滞、湿、食邪实为标的病机,分为中虚气滞、胆胃失和、瘀热滞胃、湿食阻胃等四个证型,分别治以益气和中、疏肝利胆、化瘀泄热、消食除胀,临床获得满意疗效。结论:坚持辨病辨证相结合,明辨虚实,以健脾补气为主,兼顾其标象,是本病中医疗法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7.
张仲景四逆散是辨治肝郁气滞的重要基础方。李孔定教授长期临床实践中对四逆散的运用独具匠心,在辨治中重视调畅气机,常教导学生注意调理肝脾在治疗疾病中的重要性,尤擅长活用古方治疗多种病证。李教授认为运用四逆散不能局限于某一病变的部位或症状表现,只要审明病变病机存在气机郁滞、肝脾不和证候,即可选用此方。本文仅对李孔定教授以四逆散加减化裁的新方治疗胆肾结石、小儿疝气、乳腺增生等病证的经验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分析《伤寒杂病论》中抑郁症相关病证和方证的因机证治,及后世医家对相关病证和方证的论述,总结归纳其辨治规律为:抑郁症相关病证和方证均因情志不舒发病,或思虑过多,或惊恐刺激,或七情郁结所致,可致肝郁失疏、气机不畅、气滞痰凝、气郁化火、火热伤阴等病机变化;病变部位涉及肝、心、脾、胃等脏腑;治疗以疏肝理气、和解枢机为主,或清泄肝胆养血和胃、或补益心脾宁心安神、或顺气开结化痰、或养阴清热。该规律的总结为抑郁症的中医临床辨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9.
Wu ZC  He C 《中国针灸》2012,32(4):377-381
邱茂良教授是我国现代著名中医针灸学家,澄江针灸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治疗消化道疾病,因病设立"三宜"治略: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针灸宜疏肝、宜健脾、宜和胃;对于其中脾虚证,主方用穴宜多补法,俞原穴宜多补法,募穴宜多泻法。慢性胃炎,虚多实少,针灸宜健脾温寒为要;阶段性宜疏肝理气为治;特殊类型宜清养胃阴为当。胃下垂,总体宜补中益气,伴气滞者宜调理中焦气机,湿食停滞宜化痰利水消食,采用长针提胃法分别有巨阙提胃法、梁门提胃法、胃周提胃法。泄泻,针对湿、热、寒病理三因素,宜化湿,宜清热,宜温寒,且以化湿为要,清热与温寒因证而立。胆石症,针对气机郁滞、胆胃失调、有形邪阻病理三因素而立治略,宜理气止痛,宜调理胆胃,宜排石祛邪。邱教授消化道疾病针灸"三宜"治略,主要是基于病机的主次、症状的轻重、病情的演变、针法的要术、治疗的目的等。其"三宜"学术思想对于消化道疾病的针灸施治,具有重要作用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袁红霞教授应用方剂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规律,揭示RE的病机及治法。方法:对184例RE患者常见症状进行统计并对涉及的266首有效处方进行方剂频次统计,通过对症状与方剂理法的分析揭示RE病机特点与其用方规律。结果:胃虚气逆为RE基本病机,(胆)肝(胃)不和、阴虚内热、寒热错杂、郁阻气机是RE常见病机,旋覆代赭汤、柴胡类方、麦门冬汤、半夏泻心类方等是其常用方。结论:袁红霞辨治RE总以通降胃气为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