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秦彦武  黄伟 《四川中医》2013,(8):136-138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时机。方法:将发病2天内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0例。A组(急性期组)急性期开始针灸治疗,B组(静止期组)静止期开始针灸治疗,C组(恢复期组)恢复期开始针灸治疗,各组在急性期开始即服用西药和TDP照射治疗。结果:A组、B组、C组临床疗效有效率分别为94.87%、88.89%、81.08%,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为针灸治疗的最佳时机,针灸介入时机越早,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2.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现代医学将其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针灸临床治疗以周围性面瘫居多。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本身的病变,多由免疫力低下,细菌、病毒感染引起,以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导致的面神经水肿、变性、麻痹最多见,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针灸在周围性面瘫临床治疗中有着广泛应用,但对于周围性面瘫治疗的针灸介入时机问题,目前学术界尚存一定争议,本次研究将7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三组,对各组针灸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量化评定,观察周围性面瘫患者不同时期针灸介入治疗的疗效差异,从而探讨针灸介入周围性面瘫治疗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即接受针灸治疗患者和恢复期开始接受针灸治疗患者的疗效差异,探讨针灸治疗面瘫的最佳介入时期.方法 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A、B两组,A组为发病7d内就诊的患者,B组为发病在8~30 d之内就诊患者,每组30例,均采用针灸配合闪罐等综合治疗,10次为1个疗程,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1)针灸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恢复期接受治疗的患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均为100%; (2)A组的痊愈率(83.33%)明显优于B组的痊愈率(53.33%),并且A组痊愈所需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结论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良好的效果,且急性期即介入治疗组其疗效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16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笑丽 《光明中医》2008,23(7):932-933
目的:观察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69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依据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法。结果:治愈126例,好转41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8.82%。结论: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及恢复期患者中使用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计算对象选为2015年6月—2016年9月期间郴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收治的100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及恢复期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对样本分组,每组收入50例患者,参照组开展针刺联合中药口服治疗,试验组开展针灸与中药熏洗配合治疗,比对计算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及恢复期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中医症状体征评分、H-B分级评分与参照组数据指标比较,P 0. 05,表明数据指标的统计学验证意义。[结论]将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应用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及恢复期患者中有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面瘫针灸治疗的介入时机来观察治疗周围型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7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14例,治疗组在周围型面瘫急性期介入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稳定期介入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周围型面瘫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95.65%,优于对照组71.43%(P〈0.01)。结论:及早采用针灸治疗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治疗周围型面瘫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最佳方案,观察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根据患者病程的长短、发展规律分为急性期、恢复期、恢复后期、后遗症期,针对各期特点施以不同针灸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灸分期治疗与常规西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对比分析;方法选取13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针灸分期治疗和常规西医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及治疗组患者不同分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静止期患者和恢复期患者,静止期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恢复期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并且急性期(发病早期)的治疗效果越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是肯定的,且具有很强的治疗优势。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大部分学者认为针灸治疗应在急性期既介入治疗。但由于急性期面神经处于炎症水肿期,面神经的损害仍在继续,故病情处于进展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会出现逐渐加重的趋势。故针刺宜浅,不透穴,取穴宜少,留针时间宜短,不宜加电针。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治疗,无论以单纯的针灸治疗还是针加电针、针加TDP神灯照、针加灸、针加中药或加西药、针加穴位注射、针加火针、针加放血疗法、或以多重方法综合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目前,临床上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取穴不统一,方法多样,这就需要我们临床工作者通过对择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各个方法之间的比较,寻找最佳的针灸治疗时机与方法,与期形成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针灸实践指南,指导临床实践。这就需要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于急性期介入与非急性期介入治疗周围性面瘫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Pub Med、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谷歌学术(Google Scholar)数据库,搜集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试验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5月31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病例数1741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1)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介入的治愈率高于非急性期介入(OR=2.45,95%CI [1.91,3.14],Z=7.06,P<0.01);(2)针灸急性期介入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平均痊愈时间短于非急性期介入(WMD=5.26,95%CI[3.44,7.08],Z=5.67,P<0.01);(3)对于随访6个月面瘫后遗症发生率,针灸急性期介入的后遗症发生率低于非急性期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50例病程在1天~30天的急性期、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温针组25例),对照组(先药后针组25例)。两组治疗21日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84%,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周围性面瘫治疗应尽早、分期温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2.
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7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华英  杨金凤 《中国针灸》1999,19(7):394-394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但近几年学术界对其最佳针刺时机存在争论。为此,笔者将72例周围性面瘫随机分为急性期针刺组与恢复期针刺组进行疗效分析,以探讨面瘫针刺治疗的时机及其针刺方法。1一般资料72例患者均参照《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1]明确诊断,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期采用毛刺配合恢复期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观察确诊的4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在急性期予以毛刺治疗,恢复期采用电针治疗,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电生理指标。结果:4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31例获得临床痊愈,总有效率97.83%,46例患者治疗后的电生理检测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1)。结论:急性期采用毛刺配合恢复期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病程,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呈现2012~2014年3年间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从针刺、电针及其他针灸相关疗法等方面进行阐述:认为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介入针灸治疗优势独特、效果显著、预后良好,同时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待探索解决,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55例分期针灸治疗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针灸科治疗的5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0例给予分期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组不同时期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较对照组的72%明显升高,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面神经麻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的总有效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总体疗效优于西医治疗,急性期及静止期治疗效果更佳,恢复期治疗效果一般,临床应根据病变分期分而治之,以促进面神经麻痹症状的快速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周围性面瘫分为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后遗症期,治疗时根据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急性期以西医西药为主,静止期中医针灸和中药并重,恢复期以推拿为主,后遗症期以针灸和功能锻炼为主.结果:128例治愈115例,治愈率89.84%,显效9例(7.03%),好转4(3.13%),总有效率100%.结论:周围性面瘫的分期辨治疗效果好、治愈率高,病程短、后遗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刺络拔罐疗法治疗热证型周围性面瘫三期的疗效,探讨热证型面瘫介入刺络拔罐疗法的最佳时期。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9月,辨证为热证型的周围性面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三组患者均在体针的基础上,介入刺络拔罐疗法,根据介入时期的不同,分为急性期组、静止期组、恢复期组,体针每周5次,刺络拔罐每周2次,共治疗4周,观察三组患者的有效所需次数、面部神经功能分级(House-Brackmann,H-B)评分和综合疗效等。结果:通过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三组患者治愈所需的治疗次数,H-B分级评分及痊愈率的比较,显示出急性期组痊愈所需治疗次数最少,H-B分级评分最高、痊愈率最高,而静止期组与恢复期组疗效相差不大,H-B分级评分无明显差异(P 0.05),而恢复期组痊愈率最低,与另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热证型周围性面瘫,在常规体针的基础性上加入刺络拔罐疗法,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而在急性期时介入刺络拔罐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8.
针灸是被广泛认可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徐福老师以温针灸法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疗效显著。本文将介绍周围性面瘫恢复期的病症特点以及徐老师运用温针灸的相关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9.
针灸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8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灸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82例疗效观察310003浙江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何聪面神经炎,又称贝耳(Be11)氏面瘫,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周围性而神经麻痹.是针灸科常见病,多发病.面神经炎急性期常被认为属针灸禁忌,有认为急性期介入针灸治疗。会增...  相似文献   

20.
从病因病机、分期、分期治疗等方面,介绍中医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进展。着重从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阐述了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以期大幅度提高疗效,增加治愈率,为更多周围性面瘫患者解除病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