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福昌  韩忠  刘杉 《山东医药》2000,40(5):22-22
残余漏是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它不仅影响手术效果 ,也影响患者预后。因此 ,探讨其发生原因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愈率至关重要。1 临床资料我院施行各类型室缺修补术 1 6 5例 ,发生术后残余漏 7例 ,发生率为 4.2 %。其中 6例位于膜部 ,1例位于肌部。7例术后心前区仍可触及震颤 ;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可闻及 /6级或以上较粗糙收缩期杂音 ;UCG检查仍有左向右分流束。本组随访 5例 ,2例失访。其中 1例 5岁男性患儿系巨大膜部室缺补片修补术后残余缺损 1 .0 cm,术后心衰 ,家长拒绝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2.
经导管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是近年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热点之一.随着VSD封堵器械的改进,其安全性不断提高,在临床上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VSD修补后出现残余漏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并发症,过去治疗主要是二次手术再修补,近年来有作者认为经导管封堵术是治疗VSD残余漏的良好方法,但有关这方面的专门报道还很少.我们于2004年12月~2005年1对3例VSD残余漏进行了经导管封堵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介入法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经导管封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9(男4,女5)例患者,年龄5~40岁。其中膜部VSD术后7例,法洛四联症(TOF)术后2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VSD术后残余漏直径为3~12mm。有7例为1个残余漏口,2例有2个残余漏口。结果左心室造影5例膜部瘤的左室面直径14~28mm,漏口均在膜部瘤的出口。其中3例残余漏有1个孔,其大小分别为4、6和7mm,用6、9和10mmVSD封堵器。2例有2个孔,其大小分别为3、6mm和9、7mm,两孔之间距离分别为8和10mm,均放置两个封堵器,1例为5和9mmVSD封堵器,1例为14mmVSD封堵器和12/14mm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2例膜部VSD,其漏口直径分别为3和10mm,用5和14mm封堵器。2例TOF术后并发VSD残余漏,其漏口直径分别为9和14mm,用12和18mm封堵器。术后即刻左心室造影8例无残余分流,1例两个封堵器的患者有少量残余分流。升主动脉造影全部患者无主动脉瓣返流。随访1~6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有残余分流的1例在3月消失,全部患者封堵器无移位,无主动脉瓣返流。结论经导管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是一项操作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5.
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心外科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广泛开展,临床上经过手术治疗后仍有残余漏的病例逐渐增多,我中心于2003年4月~2005年4月应用经导管介入治疗VSD修补术后残余漏病例11例.  相似文献   

6.
室间隔缺损术后残余漏的发生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回顾1454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65例(4.5%)残余漏的发生及转归。其中单纯室间隔缺损(VSD)1152例,术后残余漏38例(3.3%);合并VSD的302例中,法乐氏四联症(TOF)201例,残余漏13例(6.5%)。本组65例残余漏患者中,二次手术修补27例(3例死亡),自行闭合9例,缩小24例,无变化5例。认为室间隔缺损>8mm者应补片修补,残余缺损>5mm者宜早期手术治疗,<5mm者可随访;提高手术技术是预防残余漏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室间隔缺损(室缺)修补术后残余漏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残余漏修补术后再漏较少见.由于残余漏的位置及大小不同,其临床表现与治疗各异.最近,我们采用保守疗法成功地治疗1例房间隔缺损(房缺)合并室缺、重度肺动脉高压,行缺损修补术后发生残余漏再补再漏的患儿.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外科修补术后残余漏介入治疗的方法学及临床疗效。方法:对年龄在7~58岁之间的12例VSD修补术后残余漏患者行介入治疗。封堵材料为Amplatzer非对称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AAVSDO)和对称性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VSDO)。距手术修补时间平均为(10.2±5.5)年;9例为膜部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者,3例为法乐四联征(TOF)术后患者;8例修补术后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1例修补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安装了永久起搏器。以经食道超声(TEE)或经胸超声(TTE)以及左心室造影测量残余漏大小。9例患者各有1个残余漏口,3例患者右心室面有两个残余漏口。结果:超声及左心室造影所测残余漏直径分别为3~10 mm和4~10 mm,所选用封堵器直径为4~12 mm,封堵15分钟后造影示11例残余漏完全封堵,1例残留少量分流,术后1个月复查时残余分流消失。所有患者未出现新的心律失常及其它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安全有效,其远期效果需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9.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主动脉瓣穿孔一例的个案报道  相似文献   

10.
室间隔缺损术后残余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海宁  徐巨林 《山东医药》2003,43(30):54-55
室间隔缺损 (V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可单独发生 ,也可以是法洛四联症 (TOF)、大动脉转位等复杂畸形的一部分。随着体外循环技术及手术技巧的提高 ,VSD修补术的死亡率目前已很低 ,但仍存在不少并发症 ,其中残余漏是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残余漏可造成血液破坏、心功能衰竭、心内感染等 ,甚至危及生命。因此 ,临床上对 VSD术后残余漏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及治疗。本文将国内外近年来对残余漏病因、预防、诊治等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1 残余漏的好发部位残余漏多发于三尖瓣前、隔瓣基底周围 ,这可能与该区域邻近主动脉瓣和传导束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室间隔缺损两种补片方法的残余漏状况。方法:113例室间隔修补采用自体心包片修补,另80例室间隔采用涤纶布补片修补。结果:残余漏发生率:涤纶组6%(5/18),自体心包片组3.5%。结论:室间隔修补材料以自体心包片为佳。  相似文献   

12.
60例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A组使用使用常规的VSD修补方法。B组在A组基础上使用国产纤维蛋白胶(悦灵胶)。结果A组术后发生残余漏7例,残余漏直径(0.99±1.70)mm;B组分别为1例、(0.05±0.30)mm。两组残余漏发生率和残余漏直径相比,P均〈0.05。认为悦灵胶的应用能显著降低VSD术后残余漏发生率,缩小残余漏直径。  相似文献   

13.
14.
1临床资料 患儿,男性,15岁,因“室间隔缺损(VSD)、瓦氏窦瘤修补术后3个月,伴胸闷、发热2个月”于2008年4月30日收入院。患儿3个月前体检发现心脏杂音,行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室间隔缺损,瓦氏窦瘤破裂”,遂在当地医院行“VSD+瓦氏窦瘤修补术”。  相似文献   

15.
溃疡穿孔修补术后早期再发漏的原因及防治文登中心医院(264400)曲志敏,曲增君近14年来,我院方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346例,其中术后7例近期再发漏。此7例均为男性,年龄21~72岁,分别以上消化道穿孔、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入院。4例伴有中毒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残余漏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全组18例,年龄3~46(14±11)岁。残余漏大小3~8(42±15) mm。通过建立轨道法,封堵VSD术后残余漏,封堵15 min后行左心室造影,术后1 d及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封堵效果。结果: 全组18例VSD修补术后残余漏患者,除1例因残余漏直径过大,1例因建立轨道困难,封堵未成功外,余均治愈。结论: 介入治疗VSD修补术后残余漏疗效满意、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道法洛氏四联症修补术后室间隔残余漏介入封堵治疗体会。方法:总结2010-10-2018-11在我科住院的法洛四联症修补术后室间隔残余漏患者9例资料,介绍经导管行左心室造影及介入封堵治疗经验。结果:7例患者封堵成功,成功率77.78%,2例外科再修补治疗;无任何并发症发生,介入患者均5~6 d出院。结论:法洛四联症修补术后室间隔残余漏介入封堵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18.
对83例经非右室切口空缺修补术进行总结,其中右房切口42例,主肺动脉切口35例,先经右室切口后补充右房切口6例。文中就非右室切口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认为非右室切口在很好地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能更好地显露手术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和最大限度地保存心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孙好贞  李军  袁敏 《山东医药》2005,45(24):40-40
胆漏是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990~2003年。我院收治该病患者24例。现结合其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胆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绝大部分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室间隔缺损经皮封堵术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与传统的外科修补手术相比,经导管介入封堵的方法不需要切开胸骨和进行体外循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低,封堵成功率高。然而,介入治疗后并发症依然存在,如封堵器栓塞、瓣膜损害、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