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学无“骨质疏松症”病名,但《黄帝内经》有“骨痹”、“骨痿”等类似记载。如《素问·长刺节论》云:“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气至,名骨痹。”指出了肾虚外感,寒邪舍骨,发为酸痛者即为骨痹。《素问·痿论》云:“肾主身之骨髓……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相似文献   

2.
足下垂、足趾不能背屈并伴有小腿外侧、后面和足背局部感觉缺失,为腓神经麻痹的主要症状。在祖国医学书籍中,本病似属痿病范畴,如《素问·痿论》云:“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我们在临床上以针刺治疗腓神经麻痹6例,获效显著。现简介如  相似文献   

3.
诊余医话     
(一) 治痿不能独取阳明“治痿独取阳明”出自《素问·痿论》,成为后世治疗痿证的原则。然而痿证与阳明关系,究竟有多大,查《内经》中“脾”“湿热”与阳明有关的见二条:如《素问·太阴阳明论》说:“脾病而四肢不用”。《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  相似文献   

4.
补肾法治疗绝经期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古籍中虽未见有关女性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的记载 ,但就与其相关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症状等方面的论述却屡见不鲜。如《素问·宣明五气篇》曰 :“肾主骨”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 :“肾者……其充在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肾生骨髓” ,“在体为骨” ,都是说明肾主骨生髓 ,即骨与髓均为肾之所生。《医经精义》亦云 :“肾藏精 ,精生髓 ,髓生骨 ,故骨者 ,肾之合也”。“精足则髓足 ,髓在骨内 ,髓足则骨强”。提出了肾脉精气充盈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骨骼的生长、壮健与再生。《素问·痿论》又云 :“腰者肾之府 ,转摇不能 ,肾将惫矣”…  相似文献   

5.
阳痿一病,《内经》称之为“阴痿”、“阴器不用”,亦谓“阳事不举”、“宗筋弛纵”。其实,古之阴痿与今之阳痿系指同一病症。《素问·痿论》云:“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大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明代张景岳在其《景岳全书》...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路昕  蔡辉 《河北中医》2009,31(3):467-469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中医学古籍中,虽无骨质疏松症病名记载,但在《黄帝内经》等典籍中已有类似的描述。《素问·痿论》云:“肾主身之骨髓……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素问·长刺节论》云:“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日骨痹。”  相似文献   

7.
痹证最早见于《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由此亦可以看出古人对痹证形成的外因的认识,同时古人也意识到外因只是疾病发展的外部条件,内因才是疾病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正如《素问·评热病论》所云"风雨寒热,不得虚,不能独伤  相似文献   

8.
正痹证最早见于《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由此亦可以看出古人对痹证形成的外因的认识,同时古人也意识到外因只是疾病发展的外部条件,内因才是疾病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正如《素问·评热病论》所云"风雨寒热,不得虚,不能独伤  相似文献   

9.
马建功 《中医研究》2009,22(7):59-60
痿证是指肌肉萎缩,肢体筋脉松弛、软弱无力、痿弱不用的一类疾病。《黄帝内经》中对痿证的病因、病机、治疗等作了详细的论述。痿证的病因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关于痿证的治疗,《灵枢·根结》载有“痿疾者取之阳明”,《素问·痿论》载有“治痿独取阳明”和“各补其荥而通其俞”,《素问·太阴阳明论》亦载有“脾病而四肢不用”。笔者现从脾胃论治痿证,探讨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孙怡婕 《河北中医》2009,31(3):327-328
蒋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医积淀深厚,临证经验丰富,尤擅胃肠病、慢性肝病及内科杂病的中医药治疗,效验颇丰。《素问·奇病论》称口苦为“胆瘅”,病在肝胆,《素问·痿论》谓“肝气热,则胆泄口苦”,故病机多为肝胆湿热。蒋健喜以龙胆泻肝汤为主治疗口苦,每获良效。《重订通俗伤寒论》阐释龙胆泻肝汤方意:“肝为风木之脏,内寄胆府相火,凡肝气有余,发生胆火者,症多口苦胁痛,耳聋耳肿,阴湿阴痒,尿血赤淋,甚则筋痿阴痛。故以胆、通、栀、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在《黄帝内经》和《难经》的相关理论基础上首次提出肺痿一词,将病位与病性结合在一起。《素问·痿论篇》提出"痿"的病因与《金匮要略》中肺痿的发病原因极其相似,可见"治痿独取阳明"这一方法也可适用于肺痿的治疗。同时在《素问·痿论篇》也记载了痿证与阳明、冲脉、带脉和督脉关系密切,所以笔者认为肺痿与冲脉,带脉和督脉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谈对“湿热不攘为痿”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 :“湿热不攘 ,大筋软短 ,小筋弛张 ,软短为拘 ,弛张为痿。”该条所论机理 ,对临床治疗痿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实湿热不攘致痿 ,不仅指肢体痿废不用 ,而且有其广泛的含义。因湿热所犯是以脾胃为中心 ,湿热相合 ,如油入面 ,难解难分 ,病情缠绵难已 ,易发生传变。各脏腑中最易传变所入者是肝 ,肝主筋脉 ,湿热痹阻筋脉 ,使其缓纵 ,失于约束 ,并失气血之濡养从而痿废 ,如阳痿、舌纵不收、中风半身不遂等等皆可视作痿症。故湿热致痿的病位实为复合病位。湿热不攘致痿 ,病变之标在筋脉 ,病变之本在脾胃与肝 ,而本中之本还…  相似文献   

13.
张景岳辨治阳痿经验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中将阳痿称为“阴痿”、“筋痿”,如《灵枢·经筋》“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素问·痿论》“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明代医家张景岳一改前之称谓,开始使用“阳痿”病名^[1]。在其所著之专述内科杂病的《景岳全书·杂证谟》卷中,他将阳痿作为一个独立的病证列出,  相似文献   

14.
从脾论治消渴病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为现代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根据其病因病机持点及临床表现,归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范畴.历代医家对此病亦多有论及。今就诊治本病多从脾辨治作一初步探析。且从四群治的理论探源消渴之病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云:“脾瘁……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在病因病理机制中,古籍历有载录,在饮食失调方面,《素问·奇病论》云:“此人必数食百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素问·通评虚实论》云:“消津仆击,…··用吸人…  相似文献   

15.
论阳痿     
阳痿是指阴茎不能勃起,或虽勃起但不坚硬,以致不能完成性交过程的疾病。本病属于男子常见的性功能障碍,是性医学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发展很快。但是,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以避免流弊。1 病名考证现在所指的阳痿一病,中医最早称为“阴痿”、“筋病”。从“阴痿’、“筋痿”到“阳痿”,这一命名的变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也反映了学术界认识的转变。下面作一简略考证。《内经》中多次提到本病,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素问·痿论》有“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灵枢·经筋篇》有“足厥阴之筋,其  相似文献   

16.
唐毅 《河北中医》2012,34(7):1043-1043,1065
阳萎是临床上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又称为勃起功能障碍,是指持续不能达到或不能维持充分的勃起以获得满意的性生活[1].中医学对其早有论述,因其主要表现为阴茎痿软,故中医学又称“阴痿”.《景岳全书》云:“阴痿者,阳不举也.”临床上阳萎大都从肾论治,投以补肾壮阳之品,以温补肾阳,填补肾精,极少从脾胃出发立论[2].笔者认为,临床论治阳萎不能墨守成规,拘泥于一脏一法,应结合实际情况,详查病机,灵活运用.尤其对从肝、肾论治无效者,更应从脾胃立法.《素问·厥论》日:“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宗筋聚于阳明,阳明主润宗筋,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治疗阳萎应以养胃气为本.《素问·痿论》指出:“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阳明虚,则宗筋弛纵.”并提出“治痿独取阳明”,虽未明指阳萎,但笔者认为亦应包括其中.  相似文献   

17.
肺与皮毛内外通应,《黄帝内经》计有12篇、15处明确论及。如《素问·痿论》曰“肺主身之皮毛”。《素问·咳论》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肺生皮毛”等。后世虽代有发挥,但对肺与皮毛关系的基本认识多沿用《内经》之说。近年来,许多学者就“肺主皮毛”从文献、实验和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兹就“肺主皮毛”的科学内涵、生理病理联系及临床指导作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肺主皮毛理论的科学内涵1.1肺主皮毛是肺与皮毛多种关联的高度抽象皮毛为一身之表,包括皮肤、汗孔与毫毛等组织,有分泌汗液、润泽肌肤、调节…  相似文献   

18.
汗法居八法之首,是临床辩证论治的重要法则之一。《内经》提到汗法的条文甚多。从汗法的病因、病位、病机、适应症等不同方面。十分详尽地论述了汗法的运用。如《素问·玉机真脏论》:“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客者除之。”《素问·热论》:“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素问·生气通  相似文献   

19.
痿证琐谈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本病在《内经》中有专篇讨论,后世医家沿袭经旨,阐隐发微,对本病的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的认识逐步完善,辨证论治的方法渐臻完备。病因病机 1.肺热叶焦《素问·瘘论》云:“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辟。”肺朝百脉,主宣发而输于五脏,若肺受热邪,使肺叶焦而不举,宣发失职,五脏之精不得输布,故五痿作矣。  相似文献   

20.
口苦说异     
口苦说异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12002)柯梦笔口苦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首载于《内经》。在《素问·奇病论》和《素问·痿论》中有专门论述,如“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病名曰胆瘅,……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肝气热,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