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痰生百病虚为本——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二十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痰饮病治疗规律,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治痰饮病思路:痰饮概念;痰饮水湿,同源异流;阴阳寒热分型,六经三焦论治;有形之痰——肺胃痈结肿,无形之痰——心脑神经络。治痰饮病常用方: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小续命汤、瓜蒌薤白白酒汤、小半夏加茯苓汤、泽泻汤、吴莱萸汤、甘遂半夏汤、五苓散、葶苈大枣泻肺汤、真武汤、四逆汤、乌头汤、附子理中汤、大黄附子汤、薏苡附子败酱散、麻杏石甘汤、千金苇茎汤、大柴胡汤、白虎汤、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小陷胸汤、桂枝茯苓丸;三生饮、阳和汤、追风散、温氏奔豚汤、控涎丹、礞石滚痰丸、普济消毒饮、四妙散、清肠饮、消瘰丸、透脓散、止痉散、海藻甘草汤、化铁丸。治痰饮经验方:小青龙虚化汤、瓜丹桂枝苇茎汤、阳和小青芪萸汤、改良乌头汤、破格救心汤、破格瓜丹夏星汤、奔豚干姜紫石汤、附理砂半醒脾汤、大附夏苓醒脾汤、重订追风散、三生夏沉开窍饮、麻辛四五止痉散、苍术白虎汤、攻毒承气汤、辟秽解毒汤、羚麝止痉散、犀地承气开窍汤、礞石滚痰开窍丸、涤痰清脑汤、银英犀军普济饮、七味消毒饮、攻癌夺命汤、三饮四石汤、黄芪五苓三妙散、止呕汤、参灵甲珠散、芪物当耳芥蛋汤、还五桂枝芥虫汤、麝甲无敌散、妇科培元固本散。  相似文献   

2.
郑金枝 《河南中医》2009,29(8):733-734
《伤寒论》辨精神疾病证治用方主要有: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干姜附子汤、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桃核承气汤、抵当汤、白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小柴胡汤等。  相似文献   

3.
针对痛证医学难题,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治痛证自制方:偏正头风散,引火芍药甘草汤,葛根双五止痉汤,乌头当四稀鹳汤,类关培元固本散,类关乌头酒,类关乌头外熨方,苍术白虎汤,脱疽乌头汤,黄芪四妙勇安汤;治痛证思路:寒热分型,开表不止,透邪汇粹,霹雳手段。  相似文献   

4.
柴芩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鸣 《中医研究》2010,23(11):57-59
<正>《伤寒论》中大柴胡汤、大承气汤、大陷胸汤对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1]。柴芩承气汤乃大承气汤加柴胡、黄芩,亦可视为大承气汤与大柴胡汤的合方或衍生方,是近年来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方之一[2]。  相似文献   

5.
韩延华  姜勋 《河南中医》2010,30(9):833-836
《伤寒论》中的泻下剂有以下几首:十枣汤、三物白散、大承气汤、大柴胡汤、大陷胸汤、大陷胸丸、小承气汤、小陷胸汤、抵挡丸、抵挡汤、桃核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和麻子仁丸。综合上述13首方子,均可看到承气汤的影子。热与水谷互结治以承气汤加减;热与湿相结治以承气汤配伍化湿逐水之药;热与血结成瘀血而致病治以承气汤配伍化瘀逐血痹之药。故凡是有热为患即可用承气汤为底方酌情加减。可见承气汤在下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介绍国家名老中医袁今奇教授灵活运用经方治疗疑难病经验。列举大承气汤合旋复代赭汤治疗十二指肠瘀滞症,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顽固性荨麻疹,葛根汤治疗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抵当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巨大卵巢囊肿等疑难病验案,并总结袁老师临证运用经方辨治疑难病的特点:抓主症,辨病机;善用合方,提高疗效;攻邪不忘顾护正气。  相似文献   

7.
七、承气汤类方的运用承气汤类方是《伤寒论》下法的运用。具有攻下府实、攻逐瘀蓄,泻水逐痰等功用。这类方包括大、小、调胃承气汤,桃仁承气汤,抵当汤,大、小陷胸汤,三物白散,十枣汤,麻子仁丸等。马氏治一例精神分裂证,病者呼号啼哭不已,目不转睛,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用《伤寒论》方抵当汤、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大承气汤、柴胡加桂枝龙骨牡蛎汤、瓜蒂散、黄连阿胶汤等治疗癫狂痫症。说明若辨证准、用药当,仲景之法的确变通无穷。  相似文献   

9.
经方合方的机会很多,但都有一定规律,比如对于柴胡剂,多是治虚方与治虚方相合,治实方与治实方相合。在经方使用中,大柴胡汤与当归芍药散这样的泻实方与补虚方合用的情况很少有人提及。但笔者临床所见,大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的机会很多。本文通过具体病例的分析,两方方证的解析,说明这个合方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病机分析这种合方在当今时代广泛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总结朱文宗主任参合腹诊辨治血瘀证的心得:(1)腹大满痛、少腹急结者,治以桂枝茯苓丸合大柴胡汤、桃核承气汤等;(2)胸胁苦满、压痛抵抗者,治以桂枝茯苓丸合小柴胡汤、温胆汤为主;(3)腹色黯淡、痛如针刺的气滞者,治以血府逐瘀汤等;(4)腹胀如鼓或有压痛的气逆者,治以越鞠丸,伍以活血化瘀药为主;(5)腹缓松弛、绵软喜按的气虚者,治以“双补汤”为主;(6)小腹冷痛、少腹里急的血亏气弱虚寒者,治以温经汤等。  相似文献   

11.
任树天  王辉  任斌  李平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1):1329-1329
增损攻毒承气汤为《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犤1犦一书记载治疗急性阑尾炎之方剂,我们用此方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伤寒九十论》为伤寒医案专著,所选经方医案61则,使用下法者14则,所用经方有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柴胡汤、大陷胸汤、抵挡汤、麻子仁丸、蜜兑方。每案叙议结合,辨证论治各有特色,体现了许氏在治疗伤寒时运用经方的成功经验和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13.
<正>柴胡汤类方出自《伤寒论》,共涉及24段条文,6个方剂,即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此类方剂具有和解少阳、宣达枢机、调畅气血等作用,因此在外感热病的论治中常用于邪犯少阳或邪  相似文献   

14.
丁元庆认为痤疮属于阳证而好发于三阳经循行之处,三阳气机郁闭,郁而化热化火,火热内结是痤疮发病的病机关键,热结、瘀阻、滞毒于三阳经脉,外蒸而结于肌肤是痤疮的病理基础。临证从三阳论治,针对郁热、火热、湿热、毒热病机,太阳痤疮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翘荷汤、泻心汤、黄连解毒汤化裁;阳明痤疮用茵陈蒿汤、葛根芩连汤、桃核承气汤或茵陈蒿汤合桃核承气汤、三物白散或小陷胸汤、清胃散合升麻鳖甲汤化裁;少阳痤疮用柴胡陷胸汤、柴胡桂枝汤、桂枝茯苓丸合三物白散化裁。  相似文献   

15.
大柴胡汤原方主要适用于少阳阳明合病。赵主任强调大柴胡汤临证时要注意以下三方面:首先,辨证要准确,严格把握辨证要点,如此方不致误诊。其次,大柴胡汤是由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二方相合而成,故运用必须心中明了3方的用药的特点及适应证,如此才能灵活加减化裁。再次,必须熟知大柴胡汤现代运用及药理研究,中西合璧疗效才能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6.
大黄味苦性寒,性悍直折。有将军之称,其功效有通闭散结、推陈出新、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疗疔疮痈、调通二便、和脏安腑等。对内外妇儿临床各科急慢性疾病均可辨证使用。如《神农本草经》云:“大黄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出新。通利水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又如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桃仁承气汤、抵当汤、丸、下瘀血汤用以下瘀血;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鳖甲煎丸治血闭寒热;大黄蜜虫丸、大黄牡丹皮汤用作破症瘕积聚;大陷胸汤、丸,己椒苈黄丸.大黄甘遂汤用以去留饮;厚朴七物汤、厚朴三物汤用以除宿食;大小承气汤用以荡涤肠胃实热;茵陈蒿汤用以通利水道。从上述所看。  相似文献   

17.
外感热病是由外邪侵入人体,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杨仓良教授根 据毒邪学说及外感热病的发病特点,认为毒邪是外感热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主张分期论治。杨教授认为外感热 病初期由风毒、寒毒、湿毒、热毒侵犯所致,投祛风攻毒汤、散寒攻毒汤、利湿攻毒汤、清热攻毒汤等以解表 攻毒;中期痰瘀毒内生,阻滞经络气血,以损伤脏腑脉络为害,投化痰攻毒汤、逐瘀攻毒汤等加减以达化痰逐 瘀攻毒之目的;后期毒邪乘虚入里,虚与毒互结,相互为患,致气虚毒恋、血虚毒恋、阴虚毒恋、阳虚毒恋 等,采用补气攻毒汤、补血攻毒汤、滋阴攻毒汤、温阳攻毒汤等加减以收扶正攻毒之效。杨仓良教授认为外感 热病属凶险顽固难治之疾,临床应不拘泥于一法一方,提倡早期中西医结合治标,中期内外合用治本,后期针 药并用断根,恢复期锻炼强身等法,以达杂合以治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养正消积治肿瘤——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二十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肿瘤之世界医学难题,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早期治肿瘤思路:以阴阳为纲,寒热虚实分型;痰毒热化型,攻癌夺命汤;痰凝寒化型,攻癌基础麻辛方;宫颈癌肝郁湿热型,芪苡逍遥桂苓丸;脾虚寒化型,芪苡补君醒脾汤;白血病邪毒炽盛型,清瘟败毒犀四味;气血两竭型,三复温脾止血汤;伏邪入里当外透,病证冲突当从证;治癌要过四道关,整体失调四大证;攻补比例随证转,除恶务尽长固本。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胰腺炎初期,正气充盛,邪气亢奋,正邪交争剧烈,从六经而论,可知其病在三阳。若病位尚浅,病情不甚重,胆火内郁,肝失疏泄,治选小柴胡汤为主方,疏肝清胆,和解少阳,以截断病邪向里传变;若病传至阳明,病位入里,阳明热结,腑气不通,治选大承气汤为主方,峻下热结,釜底抽薪,以防热重竭阴,出现危症;若少阳、阳明同病,病位旁及二经,肝胆火郁,阳明腑实并存,治选柴芩承气汤或大柴胡汤为主方,疏肝利胆,攻下通腑,以防病邪深重,波及范围扩大,避免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危症。  相似文献   

20.
下法是通过药物内服、针灸等各种治疗手段,以泻下通便、攻逐水饮、驱除虫积,使病邪从下窍外出的一种治法,又称攻下法。即《黄帝内经》所谓“留者攻之”、“中满者泻之于内”之意。《金匮》应用下法所治病证广泛,病位多端,所载条文计有三十余条,方剂二十多首,其中8首(大、小承气汤,大柴胡汤,麻子仁丸,泻心汤,抵挡汤,十枣汤,三物白散)于《伤寒论》所载方同而治异,其余为《金匮要略》所独载,所治疗的病证有十多种,其治法可归类为6种类型,兹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