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通过我院经B超或剖宫产证实的333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探讨其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130例,对这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和研究,并且观察产科结局。结果 13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有22例患者出现早产的情况,16例出现产后出血,分别占总临床人数的16.9%和12.3%;有80例患者是单发肌瘤,50例患者是多发肌瘤,分别占总临床人数的61.5%和38.5%;有118例患者采取剖宫产的方式,有12例患者采取阴道分娩的方式,分别占总临床人数的90.8%和9.2%;剖宫产同时切除子宫肌瘤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明显比剖宫产不切除子宫肌瘤患者多,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较长(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剖宫产率较高,并且在剖宫产中同时切除子宫肌瘤的风险较高,应慎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及分娩的影响和处理。方法 对4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者并发症发生率高,剖宫产率高。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产后出血增多。结论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使妊娠并发症增多,剖宫产率提高,产后出血增多。  相似文献   

5.
于桂琴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8):2755-2756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妊娠晚期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如处理不当,可危及母儿生命安全。笔者对1997年1月~2006年12月根据症状、特征、B超检查及胎盘肉眼检查证实的前置胎盘78例,作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术中剔除肌瘤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7年临床资料148例孕35-42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剖宫产术中进行肌瘤剔除术。结果148例手术只要掌握好手术指征均很成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有剖宫产指征及随机抽取的100例单纯剖宫产产后出血量及对新生儿影响均无差异。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有剖官产指征进行剖宫产术时,只要掌握好手术指征、剔除肌瘤既能减少患者再次手术的可能性,又能减轻心理负担及经济负担,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8.
1病例患者34岁,孕2产1,因停经9周,自觉腹部迅速增大一个月,急性腹痛二天。于2007年4月6日急诊入院。末次月经2007年2月2日,停经后有轻微早孕反应,停经40天尿妊娠试验  相似文献   

9.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林丽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986-2987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产科并发症,对妊娠及分娩影响较大。近年来,随着B超检查的普遍应用及晚婚晚育的增多,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发病率及诊断率呈上升趋势。为了探讨其对妊娠及分娩的影响,笔者对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63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1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避孕时间、术后妊娠结局(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分别为(51.5±14.2)min、(23.4±3.8)h、(3.4±0.8)d、(18.2±3.5)h,均短于对照组的(58.2±16.2)min、(25.2±4.1)h、(5.6±0.7)d、(25.2±7.1)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56.8±12.3)ml少于对照组的(75.2±11.5)ml,术后切口疼痛评分(4.6±3.1)分低于对照组的(6.9±2.5)分,术后血红蛋白(110.2±13.2)g/L高于对照组的(102.3±16.1)g/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8.2±2.5)d短于对照组的(51.2±11.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6/50)低于对照组的30%(1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避孕时间(5.12±1.34)个月短于对照组的(10.98±2.67)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妊娠率和术后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情况良好,并发症发生几率较低,术后避孕时间短,妊娠率高。但是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过程中,不管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还是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都是相对安全的,并且对有生育要求或者希望保留子宫患者,两种方式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12.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美英  苏雅琴 《河北医药》2006,28(7):607-608
1995年1月至2005年6月我院收治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而住院的患者78例,现就其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母婴的影响及剖宫产时的处理方法,现对我院76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病例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  相似文献   

14.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2):104-105
<正>子宫肌瘤有70%~80%发生于30~50岁的妇女,亦即发生于卵巢功能旺盛的时期。因此,子宫肌瘤合并妊娠并不少见。子宫肌瘤合并妊娠的发生率,据文献报道,肌瘤合并妊娠占肌瘤患者的0.5%~1.0%,占妊娠的0.3%~0.8%。许多患者由于肌瘤小,于妊娠及发娩时,易被忽略,故实际的发生率更高。子宫肌瘤患者妊娠后,一般情况下相互之间无明显影响,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产生一定影响,甚至较严重的影响。子宫肌瘤合并妊娠时,是否产生影响,决定于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类型及有关并发症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复发性流产(RSA)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2月在本站与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20例RSA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RSA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120例RSA患者中27例妊娠失败,失败率为22.50豫;年龄、就诊时孕周、HOMA-IR、孕前有调理、流产次数>3次、内分泌异常、抗精子抗体阳性、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等对妊娠结局有重要影响(P<0.05);年龄、就诊时孕周、抗心磷脂抗体阳性为妊娠结局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控制RSA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尤其是妊娠结局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有效降低妊娠结局的失败率。  相似文献   

16.
沈霞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8):1405-1405
晚期妊娠合并心衰对孕妇的生命及胎儿的存活威胁极大,应在积极控制心衰的同时行剖宫产术,虽然现代手术、麻醉及监测手段已有显著提高,但术中风险仍然很大。我院自2000年以来共进行此类手术7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刘静  陈燕  刘茂菊 《贵州医药》2020,(11):1738-1739
目的探讨妊娠结局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妊娠孕产妇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合并糖尿病组(观察组)和未合并糖尿病组(对照组)各50例,统计分析两组孕产妇的分娩方式、孕产妇并发症、围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孕产妇的顺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均显著高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产妇的妊娠高血压、酮症酸中毒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产妇的羊水过多、巨大儿、早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感染、窒息、新生儿畸形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会增加孕产妇的剖宫产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及时诊断与正确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19.
张红 《北方药学》2014,(1):143-143
目的:探寻适合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分娩及治疗的办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期在我院分娩的38例正常产妇的临床资料对比。结果:研究组在胎盘早剥、子宫收缩乏力、术后出血量、胎儿低氧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均高于对比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期并发症的出现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有一定的联系,分娩过程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最合适的分娩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期、分娩期并发症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随机选择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分娩孕妇112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分娩无子宫肌瘤的孕妇120例为对照组,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子宫肌瘤合并妊娠的孕期及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合理选择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不增加手术风险,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