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周围型小肺癌在螺旋CT高分辨(HRCT)扫描中的CT图像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1996年1月-2002年6月继螺旋CT诊断,临床病理或随访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周围型小肺癌的主要CT征象有:分叶征45例,边缘细短毛刺征40例,空泡征和(或)空气支气管征29例;次要CT征象有:血管支气管集束征23例,胸膜凹陷征22例,胸膜尾征11例,蜂窝征3例,磨玻璃征2例。结论:螺旋CT高分辨扫描能够清晰显示周围型小肺癌的形态、边缘、密度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在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诊断周围型小肺癌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52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对其螺旋CT扫描(SCT)和高分辨CT扫描(HRCT)所获图像作对比分析.结果 HRCT对肿瘤分叶征、棘突征、短毛刺征、空泡征、细支气管气相、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的显示率明显高于螺旋CT(P<0.05);HRCT对叶间胸膜破坏征的显示率较螺旋CT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边缘征象,提高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50 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边缘征象.结果 50 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癌瘤边缘CT征象可分为瘤周边缘光滑情况,分叶、毛刺和小棘状突起,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锯齿征、瘤旁脉管影、邻近胸膜有无侵犯和晕征9个方面.结论 瘤体边缘的16排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征象是诊断周围型肺癌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当这些征象多数或集中发生时,具有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加深对周围型小肺癌CT征象的认识 ,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 :搜集 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直径≤ 3cm的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进行分析。全部病例术前均行螺旋CT扫描 ,其中行HRCT扫描 14例 ,增强扫描2 6例。结果 :30例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为 :分叶征 2 6例 ,毛刺征 2 3例 ,胸膜凹陷征 2 0例 ,血管纠集征 16例 ,空泡征10例 ,空气支气管征 6例 ,病灶内小结节征 5例系在HRCT上所显示。在 2 6例增强扫描病例中。 2 4例CT值增幅平均>35Hu。结论 :螺旋CT扫描及与HRCT的结合或加做增强扫描 ,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一步加深对周围型小肺癌CT征象的认识,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搜集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直径≤3cm的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进行分析.全部病例术前均行螺旋CT扫描,其中行HRCT扫描14例,增强扫描26例.结果:30例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为:分叶征26例,毛刺征23例,胸膜凹陷征20例,血管纠集征16例,空泡征10例,空气支气管征6例,病灶内小结节征5例系在HRCT上所显示.在26例增强扫描病例中.24例CT值增幅平均>35Hu.结论:螺旋CT扫描及与HRCT的结合或加做增强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提高对周围型肺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表现。结果 20例周围型肺癌中,17例有分叶,14例边缘有毛刺,9例有胸膜凹陷征,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5例,血管集束征4例,空洞2例,空泡征1例,空气支气管征1例,钙化1例,临近胸膜增厚1例,胸水形成3例。结论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主要有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洞、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边缘钙化、临近胸膜增厚及纵隔淋巴结增大,综合分析各种征象,可以提高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 X线胸片与 CT对 2 cm以下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32例病灶直径在 2 cm以下的周围型小肺癌的 X线胸片和 CT影像资料。结果 :X线胸片检出病灶 2 1例 ,其肿块征象表现为分叶征 5例 ,毛刺征 5例 ,空泡征 5例 ,胸膜凹陷征 4例 ,空洞 2例。有系列 X线胸片者 ,病灶可见逐渐增大或从无到有。CT片显示病灶边缘清楚较整齐者 1 3例 ,分叶征 1 2例 ,毛刺征 1 2例 ,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 6例 ,血管集束征 1 1例 ,胸膜凹陷征 6例 ,空洞 2例。CT与 X线胸片检出阳性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结论 :X线胸片在周围型小肺癌的检查诊断中主要为筛选作用 ,CT是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较好方法 ,且可提供病变的详细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总结周围型小肺癌多层螺旋CT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 15例周围型小肺癌均进行了多层螺旋CT常规扫描后对病灶区域加薄层扫描,9例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薄层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扫描,具体是空泡征(5/3),小结节堆砌征(5/3),支气管充气征(4/2),分叶征(8/4),毛刺征(10/6),胸膜凹陷征(5/3).结论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MPR重建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早期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周围型肺癌的多层螺旋CT征象,评价肺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4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0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多层螺旋CT。结果:30例周围型小肺癌中,腺癌15例、鳞癌8例、小细胞癌7例。周围型小肺癌的MSCT主要征象为:深分叶7例、细支气管充气征1例、小结节征1例、空泡征3例、胸膜凹陷征6例,以及血管集束征4例。结论: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多层螺旋CT征象起着重要作用,多层螺旋CT扫描对诊断周围型小肺癌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周围型小肺癌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其CT影像的认识和诊断.方法 搜集4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对其CT征象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中空泡征7例,细支气管充气征3例,分叶征38例,毛刺征32例,血管集束征11例,胸膜凹陷征26例.结论 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快速生长周围型小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其与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反复CT检查选择快速生长的周围型小肺癌(直径<20mm)12例,评价其CT特征及其与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对每例患者均通过回顾性的方法评价其肿瘤倍增时间和CT影像学特征。结果9例患者呈实体瘤样生长,多数分界清楚、质地均匀、带有毛刺和分叶的软组织密度影,阴影内缺乏支气管充气征和小泡征。其余3例呈浸润性生长,表现为磨玻璃样阴影。12例患者多数为腺癌,少数为鳞状细胞癌和小细胞肺癌。结论多数周围型快速生长的肺癌为腺癌,少数为鳞状细胞癌和小细胞肺癌。这些肺癌多数呈实体瘤样生长,结节内缺乏支气管充气征或小泡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CT灌注成像特点及肺癌组织病理学类型、大小和T分期对CT灌注值的影响。方法 2008年10月-2010年10月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周围型肺癌64例行螺旋CT灌注扫描,测定病灶灌注值(perfusion)、强化峰值(peakenhancement,PE)、对比剂到达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及血容量(blood volume,BV)等参数,并分析周围型肺癌组织类型、大小及分期等对CT灌注特征的影响。结果小细胞癌、腺癌及鳞癌的perfusion、PE、TTP及BV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0mm的肺癌perfusion、PE及BV明显高于〉30mm的肺癌(P〈0.05),而〉30mm的肺癌TTP较≤30mm者长(P〈0.05);perfusion、PE及BV值T1期均明显高于T2期,而TTP值T1期明显低于T2期,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期perfusion、PE及BV值明显高于T2期,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TP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肺癌T1与T3、T1与T4、T2与T4及T3与T4期各组间CT灌注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螺旋CT灌注成像可显示周围型肺癌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肺癌的组织病理学类型、大小和分期影响肺癌的CT灌注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局灶性磨玻璃影(fGGO)的影像学表现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直径≤2 cm的孤立性fGGO的周围型小肺癌,将其影像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结果:周围型小肺癌可以表现纯磨玻璃影或混合性磨玻璃影,磨玻璃影边界清楚,形态多不规则;周围型小肺癌fGGO中以细支气管型肺泡癌(BAC)和腺癌多见,胸膜凹陷征、分叶征、毛刺征是小肺癌fGGO的常见征象;周围型小肺癌表现为低量化fGGO时以腺癌多见,表现为高量化fGGO时以BAC多见。结论:周围型小肺癌fGGO的影像学表现具一定特征性,对早期肺癌的定性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3种组织类型原发性肺癌50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组织学类型与癌瘤生物行为的关系。鳞癌34例中26例为中心型,8例周围型;小细胞未分化癌4例均为中心型;腺癌12例全为周围型。中心型鳞癌,癌细胞穿越支气管侵犯肺组织形成块;若沿支气管壁内外蔓延,则其块为与该支气管一致的分支状;沿支气管血管鞘蔓延,可出现粗大的血管影;也可沿淋巴转移至纵隔或逆流至胸膜。小细胞未分化癌以原发灶较小,纵隔转移灶较大为其特点,二者可融合形成巨块。只有发现支气管狭窄或阻塞而诊断。周围型鳞癌和腺癌一样起源于小支气管,肺周围可见结节或肿块,呈分叶状,有毛刺、突起及胸膜凹陷征等考虑为肺癌。分叶深、毛刺长、支气管血管向病灶聚集是腺癌特征。肿块内CT值的测量可了解其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认识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像,提高CT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6例经组织病理证实直径≤2 cm的周围型小肺癌的SCT、HRCT及增强SCT表现。重点对病灶的内部结构、边缘形态、周围组织改变及增强程度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6例小肺癌中,HRCT具有分叶征47例,毛刺征45例,胸膜凹陷征34例,血管束征21例,胸膜侧阴影16例,空泡征23例,细支气管气象征5例,磨玻璃样改变6例,空洞2例,钙化1例。征像出现率明显高于SCT。增强病例中48例CT值增幅>20 Hu。结论 HRCT显示病灶内部结构和边缘形态明显优于SCT。具有3种边缘征像以上的肺部外围型结节应高度怀疑周围型肺癌,增强扫描对鉴别结节的良恶性很有帮助。CT表现与病理分型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6.
俞琴  冉隆富  周映华 《西部医学》2009,21(12):2092-2094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对早期周围性小肺癌(直径≤3cm)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0例肺癌病例,经手术、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和临床观察证实。每例病人均行常规螺旋CT扫描,再对病灶行高分辨扫描,其中20例行增强后高分辨重复扫描。对病灶大小、部位、形态、边缘、密度、强化前后CT值及强化范围、以及病灶与支气管的关系等信息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30例早期肺癌的主要CT表现:全部为孤立型小结节,30例有分叶征;30例有小毛刺征;15例有胸膜凹陷征;16例有血管集束征;9例有支气管气相和空泡征。结论高分辩率CT+动态增强扫描能更好显示病灶内部结构和边缘形态,可提高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46例肺癌组织光镜及电镜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46例肺癌组织进行光镜及电镜的对比观察,结果发现电镜下腺鳞癌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光镜。光镜下诊断腺鳞癌仅1例(2.2%),而电镜诊断12例(26.1%)。光镜下无1例非小细胞型神经内分泌癌,电镜下2例小细胞癌、1例腺癌和2例大细胞癌胞浆中发现神经内分泌颗粒。表明在此2型肺癌的诊断中电镜观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结果证明肺癌细胞有很高的异质性,表现为同一肿瘤中出现腺癌和鳞癌结构以及腺癌和(或)鳞癌与神经内分泌结构。同一肿瘤中出现不同组织类型的成份,支持肺癌细胞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中干细胞的学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肺肉瘤样癌是一种少见的肺恶性上皮肿瘤,较一般肺癌更具侵袭性,预后差,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较高。本文通过分析8例肺肉瘤样癌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包括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强化方式、胸膜侵犯等。结果粘8例肺肉瘤样癌中,中央型1例,周围型7例,7例位于上叶,1例位于下叶。最大径3.4cm~13.0cm,平均8.5cm,其中&lt;5.0cm者1例,5.0~~8.0cm者2例,&gt;8.0cm者5例。5例边缘清楚,3例边缘不清。增强扫描2例呈均匀强化,6例病变周围呈不规则强化,中央见大片低密度区。8例均侵犯胸膜。结论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表现为肺内体积较大的肿块,周围型多见,增强扫描周围呈不规则或厚环状强化,中央见大片状低密度区,易侵犯邻近胸膜和胸壁。  相似文献   

19.
杨春静  是德海  李春莉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1881-1882,1884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的CT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病理证实的小细胞肺癌的CT特征。结果:58例SCLC中,中央型SCLC 49例(84.5%),以肺门或纵隔旁实性肿块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为其主要的CT特征表现,支气管阻塞征象出现较晚。多数周围型小细胞肺癌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结节或肿块影。结论:小细胞肺癌多表现为中央型,认识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特征有助于及时确立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