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应用术中神经监测技术(IONM)识别、保护非返性喉返神经(NRLN),探讨减少NRLN损伤的新方法.方法 总结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279例复杂甲状腺术中应用IONM识别、监测喉返神经(RLN)经验,提出在解剖RLN前,通过探查迷走神经及RLN走行区预测RLN神经变异及术中NRLN识别、监测的技巧.结果 术中应用IONM迅速准确识别NRLN 6例,均位于右侧,手术均无损伤.结论 NRLN术前预测、术中肉眼识别非常困难.应用IONM术中预测、识别、监测,可显著减少NRLN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中应用术中神经监测(IONM)探测喉返神经(RLN)肌电信号减弱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311例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患者,术中应用IONM识别RLN,记录V1、R1、R2、V2信号,分析R2/R1信号比值,分析除牵拉、钳夹等损伤因素外造成RLN肌电信号减弱的其他影响因素。结果该组共探测RLN482支,其中左RLN248支,右RLN234支,RLN肌电信号减弱大于50%的有8支(1.66%),肌电信号减弱在1%~50%的RLN141支(29.25%)。肌电信号减弱除牵拉、钳夹等损伤因素外,还与气管插管深度、肌松剂使用剂量和淋巴结清扫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应用IONM探测RLN,导致肌电信号减弱的因素,除牵拉、钳夹等损伤因素外,还与气管插管深度、肌松剂使用剂量和淋巴结清扫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中神经监测技术(IONM)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 1月—2018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370例,按术中是否应用IONM分为观察组 (n?=179)和对照组(n?=191)。比较两组良性肿瘤行次全切除术、全切除术后喉返神经(RLN)损伤率;比较 两组恶性肿瘤行甲状腺全切除及颈淋巴结清扫术后RLN损伤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比较观察组术中RLN肌电信号振幅变化与术后RLN损伤症状的关系;比较两组喉上神经外支(EBLSN)的识别率;记录 观察组监测EBSLN获得的肌电信号、环甲肌震颤结果。结果 两组良性肿瘤行次全切除术后RLN暂时性损伤率和永久性损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良性肿瘤行全切除术后RLN暂时性损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损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性肿瘤行甲状腺全切除及颈淋巴结清扫术后RLN暂时性损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损伤率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手术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例出现术后RLN损伤症状,其对应肌电信号振幅变化幅度在0%~50%。两组EBSLN识别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可识别EBSLN中28.86%获得肌电图,71.14%引出环甲肌震颤。结论 甲状腺手术中应用IONM有助于降低RLN的损伤率;利用术中RLN肌电信号振幅变化可以预测神经功能;IONM有助于提高EBSLN的识别率,同时结合环甲肌震颤识别EBSLN更加精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神经监测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预防喉返神经(RLN)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武汉市中心医院行甲状腺手术1087例,其中277例(研究组)行术中RLN肉眼识别+神经监测,810例(对照组)行术中单纯RLN肉眼识别。结果对照组90.49%(733/810)顺利识别RLN,另77例寻找困难,未识别RLN;研究组100%(277/277)顺利识别RLN。术后暂时性RLN损伤28例,其中对照组26例,研究组2例。术后2周内分别恢复18例和2例,其余均在术后2个月内全部恢复。研究组RLN损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低风险手术患者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风险患者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神经监测能提高术中RLN的识别率,显著降低其损伤的发生率,在高风险手术中,术中神经监测能明显降低RLN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中喉返神经(RLN)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将367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患者分为常规显露RLN组和未显露RLN组,同时将病变位于甲状腺腺叶外侧面、甲状腺下极和环甲区者定义为“危险区”。常规显露RLN组163例,其中“危险区”患者43例。未显露RLN组204例,其中“危险区”患者65例。结果367例患者发生RLN损伤14例,显露RLN组1例,未显露RLN组13例,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危险区”患者108例,12例发生RLN损伤,非“危险区”患者259例,发生RLN损伤2例,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危险区”患者259例,显露RLN组120例,无一例发生RLN损伤;未显露RLN组139例,发生RLN损伤2例,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中RLN损伤与病变位置等因素有关。显露RLN时应重视RLN的解剖变异,选择合适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RLN)肉眼下无损伤、连续性完整,术后仍发生声音嘶哑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江苏省宿迁市人民医院1871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资料,包括显露RLN919例,其中同时显露双侧RLN757例;未显露RLN952例。结果常规手术方式和微创手术方式共显露1676支RLN,肉眼下均确认RLN无损伤或其连续性完整,但术后仍发生声音嘶哑19例,总发生率为2.12%(19/897);未暴露RLN的声音嘶哑52例,总发生率为5.46%(52/95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LN肉眼下无损伤、连续性完整,不代表神经电生理无损伤;RLN损伤显露组明显低于未显露组;手术操作不当、热传导及术后疤痕粘连等是RLN肉眼下无损伤、连续性完整,术后仍发生声音嘶哑的主要原因;避免RLN损伤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RLN)的解剖特点及探查方法,以减少神经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327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资料。常规显露RLN242例(293条),不显露RLN85例,并对RLN解剖特点、损伤情况和预防进行分析。结果显露RLN者暂时性损伤率为1.65%(4/242),无永久性损伤;未显露者暂时性损伤率为8.23%(7/85),永久性损损伤率为2.35%(2/85),两组暂时性损伤率之间和永久性损伤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7.23%(197/293)的RLN在入喉前分为前后两支,61.09%(179/293)的RLN位于甲状腺下动脉的深面,31.39%(92/293)位于动脉的浅面,4.09%(12/293)穿行于动脉的分叉处,4.13%(10/293)与动脉无关,“非返性喉下神经”的发生率为0.68%(2/293)。结论RLN的行程过程中解剖关系较为复杂,甲状腺手术中有计划地显露RLN可以预防其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RLN)显露在甲状腺全切除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间116例主动显露201侧RLN的甲状腺全切除术资料。结果116例甲状腺疾病均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术中均成功显露双侧或单侧RLN,其中1例右侧非返RLN。RLN永久性损伤0例,暂时性损伤0例,永久损伤率为0。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中应常规在甲状腺下动脉周围寻找RLN,主动显露RLN可避免其损伤发生,并可提高甲状腺癌手术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显露喉返神经(RLN)在甲状腺手术中预防RLN损伤的价值,并总结显露、保护RLN的技巧。方法:通过常规显露组与回顾组分析对比,总结显露RLN对降低RLN损伤率的效果。结果:本组甲状腺手术326例(腺叶全切及次全切除515侧),RLN损伤发生率1.17%,与回顾组甲状腺切除术547例(腺叶全切及次全切除821侧),RLN损伤发生率(2.92%)比较,RLN损伤率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露RLN对预防RLN损伤有效;熟悉解剖、精细化操作是显露和保护RLN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裴茂炜  朱思琪  胡铭荣 《浙江医学》2021,43(15):1663-1667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生理监测(IONM)技术在甲状腺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7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再次甲状腺手术的患者109例。其中应用IONM联合肉眼识别保护喉返神经的患者65例(IONM组),暴露神经94条;常规显露保护喉返神经的患者44例(对照组),暴露神经65条。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喉返神经识别率、喉返神经确认时间、喉返神经损伤率、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率、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率、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的差异。结果IONM组喉返神经识别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8%比75.4%,P<0.05),喉返神经确认时间短于对照组[(5.3±2.3)min比(6.9±2.5)min,P<0.05]。两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率、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3%比13.8%、3.2%比3.1%,均P>0.05);IONM组患者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率低于对照组(2.1%比10.8%,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ONM技术能有效提高再次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识别率,术中加快对神经的确认,降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而并不增加手术时间,建议再次甲状腺手术时可以考虑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晨  田文  臧宇  姚京  陈凛 《海南医学》2016,(3):392-394
目的 观察甲状腺癌喉返神经(RLN)发生解剖病理变异时对术中神经监测(IONM) 4步法的影响,为IONM规范化操作提供理论支持及应用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行甲状腺癌手术并于术中行IONM的16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显露RLN形态特征,分为变异组55例(解剖变异、病理变异)与无变异组105例.评估RLN解剖病理变异对IONM 4步法操作的影响.结果 术中显露RLN共297根.RLN识别率变异组为89.32%(92/103)顺利识别,其中11根(10.68%,11/103)寻找困难;无变异组100%均顺利识别,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RLN显露部位为气管食管沟内194根(65.32%)、气管旁75根(25.25%)、食管旁17根(5.72%)、甲状腺腺体内11根(3.71%);评价术后刺激RLN所得EMG波形对诊断术后声带麻痹的灵敏性与特异性,发现阴性预测值100%,阳性预测值仅25.00%.结论 RLN变异造成IONM4步法操作时RLN定位困难,R1值难以获取,干扰EMG波形研读;准确认知RLN解剖病理学形态特征,有利于提升IONM规范化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喉返神经监测在甲状腺癌术中的运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20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其中喉返神经监测组(A组)100例(145根喉返神经),非喉返神经监测组(B组)100例(150根喉返神经).结果 A组神经全程显露时间短于B组(10.5 min vs15.3 min,P<0.01);A组手术时间略短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5 min vs 82.3 min,P>0.05);A、B组暂时性声带麻痹患者分别为5例、11例(P<0.05);A、B组永久性声带麻痹患者分别为1、0例(P>0.05).结论 甲状腺癌手术中运用神经监测技术有助于喉返神经的快速识别与保护,也可降低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中喉返神经监测在复杂甲状腺开放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对220例复杂甲状腺开放手术行术中喉返神经监测,术中用两针刺记录电极斜行刺入环甲肌,同时用刺激电极刺激气管食管沟,如发现喉返神经,即发出“嘟、嘟”长音,在监视器上显示肌电波形后小心分离,完全解剖出喉返神经至入喉处。结果207例(278条)清晰显示引出肌电波形;13例未引出肌电波形,其中9例系机器和麻醉因素造成假阴性,4例肿瘤浸润环甲肌无法有效插入记录电极。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暂时性神经损伤2例,术后1个月内恢复。结论甲状腺复杂术中应用喉返神经监测可有效保护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53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分析喉返神经损伤与病变类型、手术方式及甲状腺手术的次数等的关系。结果单侧喉返神经损伤8例(1.5%),其中永久性损1例(0.2%)。结论术中恰当的喉返神经区域保护或暴露喉返神经、娴熟的操作以及对喉返神经解剖变异的掌握是减少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曹玉根  王克俭 《安徽医学》2008,29(2):155-156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术中显露喉返神经(recurrentl aryngealnerve,RLN)对预防和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95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资料,43例术中常规解剖喉返神经,52例按传统方法 对喉返神经行径区进行保护,未解剖喉返神经。结果 解剖喉返神经组神经暂时性损伤1例,无永久性损伤病例,总损伤率为2.3%;未解剖喉返神经组暂时性损伤2例,永久性损伤1例,总损伤率为5.8%(P〈0.05)。结论 甲状腺手术中正确辨认并安全地解剖喉返神经可以预防喉返神经损伤,降低喉返神经的损伤率。  相似文献   

16.
邓保平 《医学综述》2011,17(4):588-590
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的一个重要并发症,如何避免喉返神经损伤成为甲状腺手术的难点,以往通常采取保留部分背侧甲状腺组织方法避免喉返神经损伤,近年来一些研究显示,解剖喉返神经能够减少喉返神经损伤,同时做到甲状腺全切术中真正的甲状腺全切。因此,建议与喉返神经关系密切的手术,尤其甲状腺全切术时采取解剖喉返神经以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中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1年6月甲状腺术中应用显露喉返神经方法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430例临床资料(显露组),与同期应用传统方法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400例临床资料(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统计分析两组间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结果显露组发生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0例(0.0%),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5例(1.25%),对照组发生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6例(1.50%),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7例(1.75%),两组比较,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6)。结论显露喉返神经是甲状腺术中预防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