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对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心率变异(HRV)的变化,探讨PTCA和HRV的影响。方法:PTCA患者120例,24h动态心电图(DCG)记录PTCA术前1周、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心电信息并进行HRV分析。结果:PTCA术后6个月HRV指标中的24RR间期标准差(SDNN(和高频段的功率谱密度(HFP)较术前明显增高(P分别不小于0.05及0.01);PTCA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患  相似文献   

2.
对12例中枢性发热(A组)和28例不伴中枢性发热(B组)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C组)进行心率是性分析,结果显示:(1)A、B两缄的HRV均较C组显著下降,表明急性脑出血后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活性降低,植物神经功能受损。(2)A组HRV较B组显著下降,提示伴发热的争性脑出血患者植物神经功能受损更严重。这可能是急性血中枢性发热的机制之一,对急性脑血的定位,临床治疗,预后,以及与感染性热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的改变。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测量9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67例正常人的心率变异性(HRV)。结果:①高血压患者HRV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的各项指标比正常人显著减低(p〈0.001);②高血压病Ⅱ期组的时域分析指标较Ⅰ期组下降,SDNN的下降有显著性(p〈0.001);③高血压病伴心肌缺血者与无心肌缺血者的HRV无差异。结论:高血压患者HRV减低,心脏植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不同部位同血、幕上不同出血量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采用24h动态心电图记录54例脑出血急性期病人24h窦性心率,用HRV软件进行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分析。结果 右半球出血患者SDNN(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每连续5min时段标准差)明显低于左半球出血病人(P分别〈0.05,0.01),幕下出血高频谱成分(HF)明显低于幕上出血(P〈0.05),幕上出血的出血量  相似文献   

5.
刘鹏  邝锦波 《广西医学》1999,21(4):610-611
为探讨心率变异(HRV)对早期发现糖尿病心脏植物神经病变的意义。我们对42例2型糖尿病人和30例健康人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比较,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组的SDNN,SDANN,SDNNindex,rMSSD,PN50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1),提示2型糖尿病组的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对老年室颤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 随访089例冠心病及部分体检正常者,分析31例室颤患者及48名正常对照组的24h HRV变化并进行对比。结果 室颤组的HRV明显降低,其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每5mi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变异系数(CV)、众数(MODE)和低频/高频(LF/HF)与对照组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结论 H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对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bility,HRV)的影响。方法 40例高血压病患者于口服美托洛乐(50 ̄100mg/d)前及4周后分别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心率变异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RMSSD、PNN50的变化;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服药前HRV各时域指标均较正常组显著下降;使用美托洛尔后可显著降低其血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在评估慢性肾衰(CRF)尿毒症期患者心脏损害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清华-西安兰港监测系统对28例CRF尿毒症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及HRV时域分析,结果 尿毒症组患者HRV各项指标SDNN,SDSD,RMSSD,PNN50及三角指数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提示其HRV降低,结论 HRV可作为一种无创性评价尿毒症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缺氧预处理(PC)对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缺氧复氧(H/R)损伤的延迟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对VSMC于缺氧PC24h后进行H(2h)/R(1h)结束实验时测定其H/R后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和ATP含量,并测定其金属硫蛋白(MT)量,结果:缺氧PC明显减轻H/R造成的SHR的VSMC存活率下降,ATP耗竭和LDH释放,并使细胞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缺氧预处理(PC)对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缺氧复氧(H/R)损伤的延迟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对VSMC于缺氧PC24h后进行H(2h)/R(1h),结束实验时测定其H/R后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和ATP含量,并测定其金属硫蛋白(MT)量。结果:缺氧PC明显减轻H/R造成的SHR的VSMC存活率下降、ATP耗竭和LDH释放,并使细胞内应激蛋白MT含量升高1.3倍,上述指标与正常血压对照组WKY大鼠VSMC的结果相近。结论:培养的SHR的VSMC亦存在PC的延迟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涉及MT合成增多。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率变异性频域分析指数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 (AcuteCerebralVascularDisease,ACVD)患者心率变异性 (HeartRateVari ability ,HRV)频域指标所反映的植物神经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对 6 0例ACVD患者 (包括 30例脑梗塞 ,30例脑出血 ,其中 10例脑出血破入脑室 )及 30例正常人 ,进行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 ,分析HRV的频域指标所反映的植物神经改变。结果 :ACVD患者的HRV频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急性脑出血组的HRV频域指标显著低于脑梗塞组 (P <0 0 1) ;破入脑室的脑出血组较未破入脑室组的HRV频域指标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HRV频域分析可作为一项定时评价ACVD后交感和迷走神经受损程度的指标 ,并对ACVD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血浆内皮素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ET)和急性脑血管病(ACVD)发病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35例脑梗死(CI)、28例脑出血(CH)、18例蛛网膜下隙出 (SAH)病人和30例正常人血浆中ET的含量。③结果 各类ACVD病人血浆ET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极显著性(t=5.35~6.44,P〈0.01)。④结论 ET参与了ACVD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3.
66例原发性高血压心率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往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明显降低,本文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测技术,探讨心率变异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6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33例血压正常患者为对照组,对99例全部研究对象均行24小时跟踪的动态心电图检查,心率变异指标包括SDNN、RMSSD、SDSD、pNN50、SDNNindex和SDANN,在高血压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之间比较上述心率变异指标。结果SDNN在对照组为(122.56±31.58)ms,在原发性高血压组为(102.21±31.67)ms;RMSSD在对照组为(44.09±34.79)ms,在原发性高血压组为(39.58±17.42)ms;SDSD在对照组为(41.09±27.05)ms,在原发性高血压组为(33.53±16.80)ms;pNN50在对照组为(9.63±12.78)%,在原发性高血压组为(4.88±3.95)%;SDNNindex在对照组为(42.15±23.01)ms,在原发性高血压组为(31.67±11.22)ms。原发性高血压组的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RMSSD、pNN50、SDNNindex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DANN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明显降低,可能与迷走神经功能受损有关。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是检测心脏自主神经张力的无创技术,用其来分析心率变异可用于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是否有自主神经系统损伤及其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及心功能变化情况,以评估病情及预后。方法检测我院首发急性脑梗死的89例患者(观察组)及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心率变异性(HR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观察急性脑梗死发生不同部位心电图发生改变的情况及预后,同时比较分析两组受检者的心率变异性及左室射血分数检测值。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心电图变化的发生率为65.1%,脑干病变的心电图改变发生率显著高于基底节、丘脑病变及脑叶、皮质病变(P 〈0.05),而基底节、丘脑病变的心电图改变发生率也略高于脑叶、皮质病变。且观察组的HF、LF、TF、SDNN、RMSSD、LVEF均低于对照组(P 〈0.05)。同时,4例心电图发生变化的脑干病变患者在观察期间死亡,其余心电图发生变化的患者预后较未出现心电图变化者较差,HRV各项指标及LVEF值降低明显。结论梗死病灶距离心血管中枢越近,心电图发生改变的几率越大,且HRV各项指标及EF值随着脑梗死病情的加重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既往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减低明显,本研究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探讨心率变异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3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或双源冠脉CT检查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50例经双源冠脉CT、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无明显冠脉血管病变者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即85例患者均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2组的心率变异性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包括SDNN、RMSSD、pNN50、SDNN index和SDANN。结果 对照组的SDNN为(128.32±42.27)ms,RMSSD为(49.29±19.75)ms,pNN50为(14.86±16.67)%,SDNN index为(49.07±33.69)ms,SDANN为(102.61±35.02)ms,冠心病组的SDNN为(98.84±25.76)ms,RMSSD为(43.07±21.81)ms,pNN50为(5.42±5.62)%,SDNN index为(31.42±10.99)ms,SDANN为(89.37±24.06)ms。冠心病组的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RMSSD、pNN50、SDNN index和SDANN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明显降低,可能与其迷走神经功能受损有关。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来进行心率变异分析,是一项进行心脏自主神经张力检测的无创技术,可用于评估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系统损伤及其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既往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降低明显,本研究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探讨心率变异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取42例经口服葡萄糖耐量检查(OGTr)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分析对象,另选经OGTr检查糖代谢正常的75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上述117例患者均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指标,包括SDNN,RMSSD,pNN50,SDNNindex和SDANN。结果对照组的SDNN为(121.61±34.49)ms,RMSSD为(54.07±31.91)ms,pNN50为(10.13±10.00)%,SDNNindex为(41.92±20.47)ms,2型糖尿病组SDNN为(103.93±29.98)ms,RMSSD为(44.22±19.62)ms,pNN50为(5.854±5.69)%,SDNNindex为(32.04±11.2)ms,2组之间的上述心率变异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ANN在对照组为(72.90±56.81)ms,在2型糖尿病组为(64.10±45.11)ms,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明显降低,可能与患者迷走神经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脑分水岭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常规活血,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同时予羟乙基淀粉500ml静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0天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判断疗效。结果:治疗10天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好转(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临床疗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后并发脑梗死的发生机制,探讨早期预防、救治的措施。方法与结果总结32例经影像学证实为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判断预后的标准,恢复良好12例,中残5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8例。结论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保证,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王珂 《海南医学》2007,18(4):15-16
目的 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RP水平进行测定,并进行比较.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进行评分.结果 脑梗死组CRP水平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中CRP水平显著升高者NDS评分的改善低于CRP水平轻度升高者.结论 CRP水平是临床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