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仲景创立的桂枝汤,素有“群方之冠”的著称,为太阳中风证之主方。《伤寒论》应用桂枝汤及其类方的计有19条条文.近代,桂枝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前贤多把它归于发汗剂,究竟桂枝汤该属何剂?有提出讨论的必要。兹试作如下探讨. 一、桂枝汤与太阳中风证《伤寒论》原文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  相似文献   

2.
拙文《桂枝汤不是发汗剂》发表之后,不同观点展开讨论,对我很有启发.学术争鸣对推动中医理论的发展非常有益。争则进,鸣乃兴。笔者今再借贵刊一角,补述一二,旨在与同道共研讨. 发汗、自汗与桂枝汤汗法理论渊源于《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其有邪者渍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可见汗法为表证而设,邪在表方可汗之.  相似文献   

3.
<正> 桂枝汤为张仲景《伤寒论》“开宗明义第一方”。但对本方的归属问题,古往今来,争议未休,有认为属解表剂者,有认为属和解剂者,亦有认为属补益剂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认为,从桂枝汤的主治证、立法、功效等方面分析,应属解表剂。一、桂枝汤的主治证,属表证《伤寒论》中指出:“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第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  相似文献   

4.
余国俊医师:桂枝汤是发汗剂还是止汗剂?迄今众说纷纭。认真研究这个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临床价值。本室现就此问题举行一次讨论,请各抒己见。刘方柏医师:《伤寒论》中直言使用桂枝汤者凡十八条,其中“主之”者仅两条(12、13条,均以自汗为主证)。主之者,定法而不可挪移者也。足见仲景出方的本意是针对自汗之证的。而言其发汗的条文,均曰“宜”。宜者,适宜也,非定法也。如234条:“阳明病脉  相似文献   

5.
《四川中医》两次发表桂枝汤功用的专题讨论,最后认识接近统一,都认为桂枝汤不是发汗剂,而是止汗剂。笔者持不同意见,认为有三个问题需要讨论。一、桂枝汤证有无外邪《伤寒论》12条云:“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这里由于“中风”,故“阳浮”而发热,是外邪作用于人体的反映。95条云:“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卫强”是指风邪犯于卫分,反映了邪气盛实的一面。42条云:“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此条更明,直言桂枝汤可解外邪。由  相似文献   

6.
余国俊:我室讨论稿《桂枝汤是发汗剂还是止汗剂》在《四川中医》85年第7期发表之后,引起了不少同道的兴趣,有的还与我们展开了争鸣,使我们深受启迪。今天再举行一次讨论,为的是活跃学术空气,将这一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也算作是对于外界学术信息的一种交流与反馈吧。  相似文献   

7.
桂枝汤既有辛温发散之性,功似发汗剂,又能复卫阳之功能,而有止汗效果,但其作用机理却不在“汗”上着眼,实际功效也非此两端。以其能鼓舞卫阳、振奋阳气,使营卫阴阳调和,可治“汗证”、“表证”以外的多种病症,故不宜认定其为单纯的止汗剂或发汗剂。  相似文献   

8.
发汗剂     
凡药物内服能刺激汗腺神经中枢,并使皮膚血管充血,而引起发汗者,统谓之发汗药;由此類发汗药为主药,而组成之方剂,仍以发汗为祛除疾病之主要目的者,名为发汗剂。本草所载温中解表,祛風发表解肌,散風寒,去頭風,开腠理,利九竅……等云者,皆指此類处方而言也。中医发汗剂中最著名者,有麻黄汤、葛根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延年水解散、香蘇饮、香薷饮、银翘散、荆防败毒散等方。凡中药之发汗剂,類多气味芳香,或含有辛辣性挥发油,有刺激性,能刺激汗腺神经中枢而使之  相似文献   

9.
陈治淦同志在贵刊1984年第6期上发表了《桂枝汤不是发汗剂》一文,提出了桂枝汤应属于和解剂的观点。这种勇于创新,敢于发表已见的精神,确实可嘉。然而,其论则难以赞同,特提出商榷,敬请鉴谅和赐教. 一、桂枝汤与发汗陈氏在讨论太阳中风的病机“营弱卫强”时认为是“营卫俱虚”,我认为此说欠妥,实际上是因外邪的侵犯破坏了营卫的平衡,“卫强”是邪正抗  相似文献   

10.
发汗剂(续)     
2.桂枝汤来历:张仲景伤寒论方药品:桂枝芍药甘草生薑 大棗适应证:为发汗剂有镇痛作用,适用於感冒初期,发热有汗,恶风头痛,鼻鸣乾呕者。禁忌:血压过高曾经失血者,恶寒甚皮肤粟起而乾燥无汗,脈浮紧且数急者,见痰热现象者,皆忌用之。加减:1.本方加葛根名桂枝加葛根汤,适用於感冒之项背强痛,转侧时有拘急者。2.本方加厚樸杏仁,名桂枝加厚樸杏仁汤,适用於桂枝汤证而胸闷咳嗽舌苔白腻者。3.本方加附子,名桂枝加附子汤,适用於误用发汗药,汗漏不止之症。4.本方加  相似文献   

11.
发汗剂(续)     
6.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来历:张仲景伤寒论方药品:麻黄杏仁石膏甘草适应證:为发汗剂有解热镇咳作用,适用於急性肺炎,腺窝性咽峡炎、麻疹等急性热病之初期,发热无汗或自汗,烦渴喘咳,气急鼻扇,脈浮滑数等症,有消炎退热之效。加减:千金以本方加升麻、芍药、贝母三味,名解肌升麻汤。治本汤证而咽痛,咳嗽,痰多,有肺炎,麻疹、白喉,猩红热等之嫌疑者,先用本方疗之,治病状显著,然後随证施治。方解:麻杏石甘汤为一强有力之发汗解热剂,有退热消炎镇咳平喘之效。本方之组织,以麻黄为  相似文献   

12.
煎煮解表发汗汤药要武火急煎,也就是说不宜文火久煎,这几乎人所共知。据说象麻黄、桂枝等表药久煎性味能够散失。我认为不尽其然,现提粗浅看法,与同道师友商讨。《伤寒论》中的发表剂多要久煎,如桂枝汤“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就是说慢火将水由七升煎至三升,这可算作文火久煎之例。有人认为是因芍药之故,可是桂枝去芍药汤仍“以水七升,煮取三升”。麻  相似文献   

13.
发汗剂(续)     
(15)香苏散来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药品:紫苏香附陈皮甘草苍术适应证:1.为发汗剂:有解热镇痛作用,适用於轻性感冒之恶寒发热头痛,胸闷嗳气,食欲不振等症。2.用於气管炎之咳嗽痰多稀薄者有效。加减:1.本方加麻黄、葛根,升麻、川芎、白芷、赤芍,去苍术,名十神汤,治重感冒之寒热头痛无汗者,2.如头痛甚可加白芷、川芎,食欲不振者可加山查、神粬,咳嗽者可加前胡、桔梗、杏仁。3.时病论本方无苍术,而有生薑、葱白。禁忌:若高热烦渴者,非本方所能治也。方解:局方香苏散为轻性发汗剂,有解热镇痛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感染应属湿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 (以下简称HP)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的主要病因。中医药治疗HP感染性胃部疾病已有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为了能在中医基础理论上确定HP的病邪性质 ,笔者特就此问题探讨如下 :1 苔脉特点HP感染性胃病的舌苔有其特定的规律。笔者曾就 16 0例本病患者的舌苔进行过粗浅的观察分析。其中腻苔 136例 ,占 85 %,腻苔中 ,白腻的 89例 ,黄腻 41例 ,灰腻 6例 ;正常薄白苔 11例 ,占 6 .87%;光剥苔13例 ,占 8.13%。显示HP感染以腻苔为多数。脉象表现为濡脉 36例 ,占 2 2 .5 %;滑脉 (含弦滑、细滑 )94例 ,占 5 8.75 %;其他脉象者 30例…  相似文献   

15.
桂枝汤类包括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等十九张汤方。桂枝汤为主方,其它各方都是加减变化衍生而来。桂枝汤作为总纲,作者对其进行了考证和研究,重点介绍了桂枝汤的处方组成及近代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6.
桂枝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桂枝汤是仲景《伤寒论》中,治疗太阳病表虚证的代表方。由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专为调和营卫而设。笔者新用于下列疾病,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7.
桂枝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永吉 《光明中医》2009,24(2):327-328
桂枝汤,源于仲景<伤寒论>太阳篇,该书共列三百九十八法,一百一十三方,用九十二味药,桂枝汤贯穿于六经病中二十二次(法),以桂枝命名(为主药)的方剂19首,一百一十三方中有4l首都用桂枝.  相似文献   

18.
桂枝汤新用     
桂枝汤出自于《伤寒论》,其组成仅有 :桂枝、白芍、生姜各 9g,甘草 6 g,大枣 3枚五味药物。组方严谨 ,效专力宏 ,有仲景群方之冠称谓 ,为治太阳中风表虚的主方 ,临床用治内科杂证病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阳虚漏汗 党某 ,男 ,5 6岁 ,本院医生。1 988年夏秋之交初诊。患者主诉 :自入夏以来多汗 ,动则汗出 ,自谓盛夏炎热 ,故未诊治 ,入秋出汗减少 ,但每日黎明五时出汗如淋 ,衣被浸湿 ,甚为苦恼。既往病史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曾于 1 0年前中风 ,眼底有少量出血 ,后经救治恢复尚可。能坚持上班 ,但步履蹒跚 ,大便干结 ,睡眠尚可。查…  相似文献   

19.
桂枝汤新解     
仲景诸方,意在驱邪外出,桂枝汤亦不例外.观桂枝、芍药之性味功效亦在此列中,桂枝温以通血中之寒凝,辛以外散风邪;芍药苦以泄营血之滞涩,祛瘀以和血.可见,桂枝汤非为调和营卫之剂,乃为祛邪活血之剂.  相似文献   

20.
桂枝汤新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丹春 《新中医》2006,38(1):70-70
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有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营卫不和之自汗、恶风、头痛、脉浮缓等表虚证。临床运用于表证可祛风寒,里证则和气血、调阴阳。笔者用此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更年期综合征、颈椎骨质增生等,取得较好疗效。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