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左心室壁的微血管配布,为心脏微循环的生理和病理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应用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方法研究了6只犬左心室壁的微血管构筑。结果 心内膜下毛细血管有丰富的吻合丛,心肌层毛细血管平行排列,与心肌纤维方向一致,吻合较少。心外膜层毛细血管吻合较丰富。微动脉、微静脉行于肌束间,微动脉、毛细血管后微动脉起始处可见环形压迹。结论 犬左心室壁内微血管配布特征对心肌血流调控有着重要意义,并为  相似文献   

2.
心泰平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心泰平对多种实验性心律失常的拮抗作用以及对大鼠血流动力学和心电图 (ECG)的影响。方法 采用乌头碱、BaCl2 、电刺激和冠脉结扎诱发大鼠及家兔心律失常的 4种实验动物模型 ,观察心泰平口服给药对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 ;大鼠左心室内插管 ,多道生理记录仪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和ECG。结果 心泰平生药 4g/kg与 8g/kg明显延迟大鼠乌头碱性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 (P <0 .0 1) ,降低室颤发生率 ,提高窦性节律恢复率 ,并显著提高家兔电刺激的室颤阈 (P <0 .0 1) ,对大鼠BaCl2 和冠脉结扎性心律失常也有一定的对抗作用 ;生药 8g/kg可降低大鼠左室收缩压 (LVSP)和 -dp/dtmax(P <0 .0 5 ) ,延长Q T间期 (P <0 .0 5 ) ,无负性频率和传导作用。结论 心泰平可防治多种心律失常 ,尤以功能性为佳 ,且对心脏抑制作用小。  相似文献   

3.
野山参粉干预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野山参粉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制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以开搏通为阳性对照药,随机分组,分别予野山参粉、开搏通或空白治疗,造模成功后24h内立即灌胃给药,连续给药4周,并于观察末测血流动力学,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并对心脏左心室作几何测量。结果 野山参粉和开搏通均可改善血流动力学,减轻梗死膨展和左心室扩张。但野山参粉对改善心脏舒张功能作用不明显,有使心室壁变厚的趋势,可能与它对激活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无影响,而使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升高有关。结论 小剂量短期服用野山参粉,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可产生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CSF)对大鼠心肌梗死后血管再生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组:为G-CSF注射组,于结扎大鼠左前降支动脉前24h及术后6天给予G-CSF10μg/(kg·d)皮下注射;对照组:为生理盐水注射组,皮下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体外分离培养大鼠EPCs,免疫荧光法检测其FITC—UEA-1及Dil—acLDL的表达。心梗后4周,心脏超声检查心功能,处死大鼠,留取心脏标本作HE病理染色,并对梗死区心肌组织进行毛细血管密度测定。另设假手术组10只为正常对照。结果培养获得EPCs,其表型为Dil—acLDLq-、FITc—UEA-1+,实验组EPCs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心梗后4周,实验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实验组梗死心肌处血管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①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大鼠外周血MNC中可成功地培养出EPCs,G-CSF可促进EPCs的动员。②GCSF能促进梗死后心肌血管新生,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使用光镜与透射电镜,观察OLETF糖尿病大鼠在糖尿病病程中晚期的心肌病理改变.方法 以7只OLETF糖尿病大鼠作为实验动物模型,做OGTT试验诊断并了解糖尿病病程.另以7只LETO大鼠为对照.鼠龄58周时检测血浆血脂、胰岛素、C-肽水平,评估胰岛功能及脂代谢状况.股动脉插管测量血压、颈动脉逆行插管入左心室测量左室内压以评估心功能.石蜡切片HE、PAS、VG染色观察心肌光镜组织结构.两组各取3只大鼠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测量心肌壁毛细血管基膜厚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OGTT试验显示34周后80%OLETF糖尿病大鼠已发生糖尿病,鼠龄58周时三酰甘油、胆固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左心室压下降速率(-dp/dt)低于对照组(P<0.05).OLETF糖尿病大鼠HE染色显示心肌细胞肥大,肌纤维收缩呈波浪状;PAS,VG染色显示心肌间质胶原纤维增多.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心肌细胞挛缩、肌原纤维收缩带形成,心肌间质胶原沉积,毛细血管基膜增厚.OLETF糖尿病大鼠的基膜厚度为(64.33±4.38)nm,较LETO对照组大鼠(46.09±3.62)nm明显增厚(P<0.001).结论 58周龄OLETF糖尿病大鼠的心肌病理改变为心肌细胞挛缩、心肌间质胶原沉积和毛细血管基膜增厚,并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6.
兔心肌梗死过程MRI上心室壁变薄的病理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免心肌梗死不同时期在MRI上心室壁变薄的病理基础。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制备免心左室前壁梗死模型,行多次心脏MRI检查,对正常及各缺血时间点梗死心肌标本进行TTC染色、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1)MRI缺血早期缺血室壁即轻度变薄,以收缩期明显;然后逐渐加重,收缩期及舒张期均变薄;至4周瘢痕形成后,其厚度固定不变。(2)TTC染色缺血30min缺血室壁轻度变薄;1h~2周,梗死室壁明显变薄;4周后,梗死区菲薄,纤维瘢痕形成。(3)光镜缺血30min缺血区肌纤维间隙变窄,血管闭塞,肌纤维变细;1h细胞间隙稍有增宽,肌纤维断裂,逐渐加重,肌纤维呈波浪状改变;4周梗死区纤维疤痕形成。(4)电镜缺血30min肌原纤维Ⅰ带增宽,血管闭塞;1h肌纤维远端肌原纤维断裂;4h肌原纤维有溶解。结论缺血后心室壁变薄的原因各期不同,缺血早期是由于心室内张力牵拉使心肌细胞呈舒张状态变细、间隙变窄及血管闭塞所致:急性梗死期,主要因心室内张力牵拉及心肌纤维断裂所致:而梗死后期则由纤维瘢痕收缩引起。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索建立急性心肌梗塞动物模型的适宜方法及最佳时间。方法 以 38只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 ,在动物呼吸机的支持下 ,麻醉满意后打开胸腔 ,暴露心脏 ,结扎左冠脉前降支 ,应用心电图动态监测、病理组织切片来确定模型建立情况。结果 心电图动态监测显示ST段在冠脉结扎后呈持续性升高 ;4 0min后可见Q波 ,同时病理组织切片可见结扎区域心肌纤维排列紊乱 ,肌丝断裂溶解 ,细胞核固缩甚至碎裂 ,间质充血水肿 ,有炎性细胞浸润 ;超声检查显示结扎后动物射血分数较结扎前无明显下降 ,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结扎左冠脉前降支的方法 ,在结扎后 4 0min ,能够建立稳定的心肌梗塞动物模型 ,从而为加强心肌梗塞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细胞移植研究用大鼠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处理的适宜方法,建立适合细胞移植研究的稳定、可靠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动物模型。方法14只SD大鼠麻醉满意后,在动物呼吸机的支持下打开胸腔,于LAD中上1/3处结扎,并在结扎前后通过多外围设备转接器(MPA)生物信号分析系统连续监测心电图;4周后再次开胸取出心脏,利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MPA系统检测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内压力上升及下降的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等左室心功能指标:并测定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心肌梗死面积(MIS)等评价AMI模型的建立情况。另选仅开、关胸后存活的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结果造模成功率为71.43%(10/14);心电图动态监测在LAD结扎后出现ST-T抬高的融合波,30min后可见Q波;4周后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MPA系统检测显示LVSP、±dp/dtmax等指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LVEDP则明显升高(P<0.01);病理组织切片可见结扎区域心肌纤维排列紊乱、肌丝断裂溶解、细胞核固缩甚至碎裂、间质充血水肿、有炎性细胞浸润、坏死心肌被纤维组织取代:且MIS变化较恒定(44.38%±8.04%)。结论通过结扎LAD,于4周后能够形成梗死部位和MIS稳定的AMI模型,适合于移植细胞再生修复梗死心肌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观察家兔妊娠期间左心室功能变化。方法:在麻醉家兔上,用SMUP-PC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观察左心室收缩期压力峰值,左心室压力最大变化速率,室内压力为5.3kPa时的心肌纤维缩短速度,心肌纤维缩短速度生理最大值,理论阳大值,心力环总面积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腺相关病毒介导的血管生长素(ANG)基因转染对心肌梗死(MI)大鼠左室心肌组织ANG蛋白表达、毛细血管密度和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operation)、心肌梗死心肌内注射rAAV-lacZ组(MI-rAAV-lacZ)和心肌梗死心肌内注射rAAV-ANG组(MI-rAAV-ANG).直视下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MI模型,冠脉结扎后立即取rAAV-lacZ或rAAV-ANG梗死区周围四个点注射.四周后处死大鼠,左室称重,计算左室重量与体重比值.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组织ANG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WF表达以评价心肌组织毛细血管密度;组织学切片上测量非梗死区心肌细胞的横径和心肌间质纤维沉积指数.结果 与sham-operation组和MI-rAAV-lacZ组相比,MI-rAAV-ANG组大鼠左室心肌组织ANG水平显著升高;左室非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在MI-rAAV-lacZ组大鼠显著下降,而MI-rAAV-ANG组则与sham-operation组无显著差异;MI-rAAV-lacZ组大鼠表现出显著的左室非梗死区重构,包括左室重量增加、非梗死区心肌细胞横径增加、心肌间质纤维沉积增多,这些指标在MI-rAAV-ANG组与sham-operation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用心肌内注射方式转染rAAV-ANG可显著上调MI大鼠左室心肌ANG蛋白表达,诱导新血管生成,改善MI后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家兔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新方法——微创法的可行性。[方法]用3%戊巴比妥钠30mg/kg麻醉家兔,采用钝性分离左侧第3~4肋间肌暴露心脏,不剪断肋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阻断冠状动脉血流,造成家兔心肌梗死与临床上单支冠脉阻塞形成的心肌梗死相似。[结果]家兔术后20 min,心电图肢体导联ST段明显弓背向上抬高,心电图R波降低;术后2周M型超声观察室壁运动明显减弱且僵硬。大体观察缺血心肌萎缩变薄,室壁塌陷,颜色明显较周围正常心肌组织浅。[结论]该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构建方法简单,创伤轻,成功率高,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GF)及其受体(VEGFR1)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结扎Wistar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建模型成功后随机将30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PlGF组、抗VEGFR1抗体组,于心肌梗死区分别注射生理盐水、PlGF、鼠抗VEGFR1抗体。术后2周观测各组大鼠心功能,然后经股静脉注射2 ml 15% 氯化钠溶液处死大鼠,制作心脏病理切片评估左心室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冯·维勒布兰德因子(vWF)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分析心肌梗死区域的新生血管,以及TUNEL法检测心肌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PlGF组大鼠心肌血流动力学指标每搏输出量、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峰压、左心室发展峰压、左心室舒张末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PlGF组大鼠左心室直径、心室梗死交界区室壁厚度均小于对照组(均P<0.01),抗VEGFR1抗体组与对照组的心脏几何学参数基本一致;PlGF组大鼠新生血管和动脉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抗VEGFR1抗体组的动脉密度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GF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局部注射PlGF可显著改善心功能恢复并抑制左心室扩张, 促进血管再生并降低心肌细胞凋亡。PlGF治疗有望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综合治疗中的一个辅助性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局部骨髓单核细胞移植对大鼠缺血心肌血管生成作用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Lwe is大鼠26只随机分为移植组(n=14)及对照组(n=12),结扎大鼠左冠脉管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新分离的骨髓单核细胞注射到大鼠的缺血心肌中,术后4周观察心肌血管数目,结合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4周后血流动力学检测移植组相比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压力变化率最大值(dp/dt)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髓单核细胞心肌内移植的大鼠中,毛细血管密度大大增加,移植组和对照组心肌血管数分别为23.1±1.5个/HPF vs 10.5±1.8个/HPF,P<0.01。结论:局部移植骨髓单核细胞能明显促进缺血心肌新生血管生成,增加缺血区灌注,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4.
核黄素对实验性心肌梗塞兔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家兔急性心肌梗塞,动态观察核黄素对心泵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核黄素能促进心泵功能的恢复,且对心脏舒张性能的恢复比收缩性能的恢复更迅速、更好。  相似文献   

15.
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心脏的迁移及分化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Niu LL  Zheng M  Cao F  Xie C  Li HM  Yue W  Gao YH  Bai CX  Zhu SJ  Pei XT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38-42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大鼠心脏定居存活情况、同种异体移植是否可行。正常心脏微环境与梗死心脏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迁移、分化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5只,①正常心脏MSC移植组(10只);②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AMI,10只);③心肌梗死MSC移植组(10只);④单个核细胞治疗组(5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模型。分离纯化来自雄性Wistar大鼠的骨髓MSC,于冠脉结扎后1~3h植入到雌性正常大鼠和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组织,模拟同种异体细胞移植治疗。于细胞移植后10周取心脏检测各种指标。结果(1)经纯化的大鼠MSC在同种异体大鼠心脏可定居、生存,而未经纯化的单个核细胞移植在同种异体大鼠心脏未见存活;(2)在正常心脏微环境中,带蓝色荧光的供体MSC细胞核呈小岛屿状分布,与宿主心肌纤维排列无关;而在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脏微环境中,蓝色细胞核分布广泛,呈椭圆形,似心肌细胞核,其排列方向与宿主心肌纤维排列方向一致,免疫组化检测胞浆心肌特异蛋白染色阳性。结论纯化的MSC具有免疫耐受特性,无需加用免疫抑制剂,可进行同种异体移植;同种异体MSC在正常心脏微环境中不发生迁移、分化;而在急性梗死大鼠心脏中具有向缺血梗死区迁移并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温环境下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形态学的变化规律。方法:将112只家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只。实验组是结扎家兔左冠状动脉左室支中下1/3处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对照组是开胸但不阻断冠状动脉血流。两组家兔均在自然低温环境下(10℃、5℃、0℃、-5℃)暴露30 min、60 min后做心肌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情况。结果:10℃和5℃自然低温环境下对照组心肌细胞形态学无明显变化。当环境温度从0℃降至-5℃的过程中,对照组心肌纤维从排列较整齐逐渐变为心肌纤维拉长、排列疏松,心肌间质细胞水肿。当环境温度从10℃降至-5℃的过程中,实验组心肌纤维逐渐从拉长,排列疏松至排列呈波浪状改变并有部分心肌纤维断裂,心肌细胞间质水肿,小血管明显淤血。结论:随着环境温度的下降,可使心肌细胞变性损伤,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家兔的心肌细胞损伤更加明显。提示低温环境的变化是心肌细胞损伤的重要因素,对已有缺血改变的心肌细胞损伤更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后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进行超声心动图评价。方法3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地尔硫卓组,每组10只。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模型。模型建立后连续给药15 d后,采用心脏超声检测左心室结构的功能的改变,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左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内径(LVIDd和LVIDs),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和LVPWs),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左室前壁厚度(LVAWd和LVAWs)等指标;采用伊文思蓝和TTC染色法测定左心室扩张程度;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并在光镜下观察各组心肌组织HE染色的病理改变。结果心脏超声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VIDd和LVIDs明显增加,而LVAWd、LVAWs、LVPWd和LVPWs明显降低(P<0.05或P<0.01);同时血清NT-proBNP水平升高,左心室腔明显扩张。与模型组比较,地尔硫卓能够明显降低大鼠心肌缺血后LVIDd和LVIDs,增加LVAWd,LVAWs,LVPWd和LVPWs;同时血清NT-proBNP水平下降,抑制左心室腔扩大(P<0.05或P<0.01)。结论心脏超声多种指标结合能够很好地评价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后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将成为小动物心血管疾病研究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用离体灌流的大鼠心脏观察冠脉结扎后再灌注对心肌毛细血管的作用,发现可引起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连接断裂和凝固性坏死。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冠脉流量逐渐减少,但毛细血管开放数目逐渐增多。毛细血管损伤促进了肌原纤维收缩带形成,加速了心肌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19.
供体为健康雄性豚鼠80只,体重200~350g。受体为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0只,体重250~400g。Cuff管口径1~3mm。手术方法:用戊巴比妥钠(大鼠40mg/kg,豚鼠30mg/kg)腹腔注射麻醉动物。豚鼠腹中线开腹,下腔静脉内注射肝素盐水2ml,剪开膈肌,打开胸腔,从下腔静脉处注入4℃冷停跳液6ml,心脏迅速停跳。结扎剪断下腔静脉,并结扎上腔静脉和左右肺静脉,剪下心脏置入冰盐水中,修剪主动脉及肺动脉。Wistar大鼠颈前横切口,游离左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经静脉注入肝素1mg/kg,结扎血管远心端,近心端用微血管夹阻断。靠远心端结扎剪断血管,将动脉、静脉分别套入…  相似文献   

20.
腺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腺苷(Ado)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冠状动脉;腺苷组:于结扎前1min给予Ado(0.4ml/kg)左心室内注入;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左心室内注入。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45min,制作大鼠MIRI模型。实验结束后检测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测量缺血前与再灌注45min后左心室收缩期峰压(LVSP)差值和左心室舒张期末压(LVEDP);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结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腺苷组大鼠SOD活力提高(P<0.05)而MDA生成量减少(P<0.01),且LVSP差值及LVEDP均减小(P<0.05,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大鼠心肌组织SOD活力明显下降(P<0.05)而MDA生成量明显增高(P<0.01),且LVSP差值及LVEDP明显增高(P<0.05,P<0.01);对照组大鼠心肌纤维断裂坏死,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腺苷组无出血、坏死,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可导致缺血心肌进一步损伤,Ado可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减少炎性细胞的浸润,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