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染色体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25例肝细胞癌染色体DNA异常情况,并与临床指标作相关分析。结果25例肝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染色体DNA拷贝数的扩增或缺失,较为常见的染色体DNA异常是+1q(72%)、+1p(64%)、+2q(、48%)、+2p(48%)、+5q(48%)、+Xq(48%)、+7q(44%)、-4q(48%)、-16p(48%)、-8p(40%)、-17p(36%);相关分析显示+17p、+18p、-8p、-13q、-11q、-8q染色体异常事件与临床指标部分相关。结论肝细胞癌存在明显的染色体异常,部分染色体异常事件是非随机性的,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染色体17pl3.3 位点杂合缺失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 扩增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肝组织17pl3.3 位点的3个微卫星标志,即D175643, D175926 和D1751574,并比较和确定杂合子等位基因缺失。结果 3个微卫星标志总的杂合率为89.8 % (79/88) ,杂合缺失率为41.7 % (33/79) ;杂合缺失与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和肝内转移明显相关(P<0.01)。结论 染色体17pl3.3 位点杂合缺失是肝细胞癌最常见的遗传学事件之一,该位点的缺失与肝癌门静脉癌栓和肝内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4q和8p两个区域上相关的9个微卫星位点的杂合性丢失频率,探讨杂合性丢失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45例信息性肝癌标本,提取组织DNA,并检测浓度,然后进行PCR扩增,最后将产物通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并观察目的条带有无密度减少或丢失。结果:45例信息性肝癌病例的9个微卫星位点总染合性缺失率为66.7%。其中D8S552的LOH率最高为41.9%,通过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得到该位点在性别(P=0.023),血清AFP(P=0.004),有无肝内转移(P=0.023)中均有统计学差异。D4S415为22.5%,D4S3331为22.3%,D8S1810为18.8%,D4S2954为15.4%,D4S3030为15.4%;D8S1725为12.5%,D8S1827为9.8%,D8S1754为6.3%。结论:染色体4q和8p上D4S415、D4S3331、D8S552位点杂合性丢失是肝细胞性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事件,提示其临近部位可能存在潜在的抑癌基因;为其他肝癌相关抑癌基因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染色体组DNA拷贝数异常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大肠癌染色体组DNA拷贝数异常区域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CGH)检测73例大肠癌患者的标本。结果大肠癌染色体8p12-pter丢失和8q23-qter扩增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而8q23-qter扩增和18q12-qter丢失与远处器官转移和(或)术后复发显著相关;8q23-qter扩增、8p12-pter和18q12-qter丢失,与大肠癌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Cox多因素分析表明,18q12-qter丢失在大肠癌是一个独立的不良预后生物学指标。结论采用CGH法检测染色体组DNA拷贝数异常能预测大肠癌患者的预后,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成套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染色体异常检测中的应用,并初步分析染色体异常与其他预后指标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1例初诊CLL患者同时应用序列特异性探针D13S25(13q14.3)、RB1(13q14)、ATM(11q22.3)、p53(17p13.1)及着丝粒探针CSP12(12p11.1-12q11.1)进行间期FISH检测,分析患者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同时分析染色体异常与CLL患者年龄、性别、Binet分期、CD38表达及乳酸脱氢酶(LDH)间的相关性,并对生存情况进行初步观察.结果 21例CLL患者中,13例发现有染色体异常(61.90%),其中11例为单条染色体异常,1例为2条染色体异常,1例为3条染色体的复杂异常.按染色体异常发生率的高低依次为13q14-9例(42.86%)(其中D13S25单独缺失7例,D13S25和RB1同时缺失2例),+123例(14.29%),11q22-(ATM缺失)2例(9.52%),17p13-(p53缺失)2例(9.52%).染色体异常与患者年龄、性别、Binet分期、CD38表达以及LDH水平未发现相关性.结论 成套探针FISH技术能够快速、敏感、准确地检测CLL患者的染色体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人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染色体8和16部分染色体片段的杂合子丢失及与临床病理关系,初步筛选HCC相关的抑癌基因,为HCC的早期诊断、预后预警提供可能的新分子标记物.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银染法分析45例HCC组织标本中分别位于染色体8和16上的具有高度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的杂合性丢失(LOH)状态.结果:发生LOH的总频率为68.89% (31/45),其中D16S511位点的LOH发生率最高为53.33% (24/45),其次是D8S261( 39.02%,16/41)和D8S499(34.88%,15/43).结论:染色体16q23、8p22-21.3及8p12区域的LOH发生频率高,可能存在与HCC发生发展相关的新的抑癌基因,特定位点的遗传变异可能与HBV感染、临床病理恶性程度等预后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4q和8p两个区域上相关的9个微卫星位点的杂合性丢失频率,探讨杂合性丢失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45例信息性肝癌标本,提取组织DNA,并检测浓度,然后进行PCR扩增,最后将产物通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并观察目的条带有无密度减少或丢失。结果:45例信息性肝癌病例的9个微卫星位点总染合性缺失率为66.7%。其中D8S552的LOH率最高为41.9%,通过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得到该位点在性别(P=0.023),血清AFP(P=0.004),有无肝内转移(P=0.023)中均有统计学差异。D4S415为22.5%,D4S3331为22.3%,D8S1810为18.8%,D4S2954为15.4%,D4S3030为15.4%;D8S1725为12.5%,D8S1827为9.8%,D8S1754为6.3%。结论:染色体4q和8p上D4S415、D4S3331、D8S552位点杂合性丢失是肝细胞性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事件,提示其临近部位可能存在潜在的抑癌基因;为其他肝癌相关抑癌基因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COC1/DDP及其药物敏感细胞株COC1在基因组DNA水平上可能存在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在肿瘤耐药性产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COC1和COC1/DDP两组癌细胞间基因组的不平衡,即DNA丢失或扩增.结果:COC1细胞系具有广泛的染色体改变,染色体出现扩增的有1p21-31、2q14-24、3q25-29、8q22-24、12p11-12、19p12q12、20q12-13,出现缺失的染色体有4、13q22-31、18q12-21.COC1/DDP细胞系也有较广泛的染色体改变,出现扩增的有6q21-24、17q21-25、18q21-23,出现缺失的有10q11-22、16q12-22、17p11-12.结论:卵巢癌耐药及亲本细胞中存在着广泛的染色体变异,其中6q、17q、18q、10q、16q、17p中的一些已知或未知基因可能参与COC1/DDP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细胞染色体变化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Qin YR  Wang LD  Dora K  Guan XY  Zhuang ZH  Fan ZM  Deng W  Cao SH 《癌症》2005,24(9):1048-1053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早期可发生局部淋巴或血行转移,这是导致复发和预后差的主要原因。但是,食管癌转移发生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分析食管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肿瘤细胞染色体变化的特征,寻找或定位与食管癌转移相关基因,加深对其转移机制的了解。方法: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comparativegenomichybridization,CGH)分析15例食管癌患者原发灶和其对应的淋巴结转移灶的染色体基因组改变。结果:最常见染色体DNA拷贝数增加的部位是3q,8q,6p,20p,5p,18p,2p,2q,1q;常见的染色体DNA拷贝数丢失的部位是10p,10q,17p,18q,4p,13q。其中,最有意义的发现是6p增加(原发灶:2/15,13%,转移灶:7/15,47%),20p增加(原发灶:5/15,33.3%,转移灶:11/15,73.3%)。第二个发现是10p丢失(原发灶:2/15,13.3%,转移灶:8/15,53%),10q丢失(原发灶:2/15,13.3%,转移灶:7/15,46.6%)。结论:食管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细胞染色体基因组改变最显著的部位是6p,20p的增加和10p,10q的丢失;这些部位可能存在与食管癌细胞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食管鳞癌(ESCC)细胞系的染色体异常,为将来寻找食管癌相关基因提供线索。方法: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法(CGH)分析3种ESCC细胞系的染色体DNA拷贝数改变情况。结果:9q(3/3)、3q(2/3)、5q(2/3)、5p(2/3)、8q(2/3)、12p(2/3)和20q(2/3)为常见的染色体增加区。4q(2/3)和6q(2/3)是常见的染色体丢失区。结论:这些常见的染色体异常有助于寻找和定位食管癌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