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河南医学研究》2017,(6)
目的分析研究雷贝拉唑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活动性胃溃疡患者组织学溃疡愈合质量影响。方法抽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月淮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雷贝拉唑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42%,高于对照组的8.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活动性胃溃疡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能有效提高胃溃疡患者组织学溃疡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2.
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6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用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方法将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1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A组口服雷贝拉唑10 mg,2次/d,连用14 d;克拉霉素500 mg,2次/d,连用7d;阿莫西林(1000 mg,2次/d,连用7 d)。B组口服奥美拉唑10 mg,2次/d,连用14 d;阿莫西林1000 mg,2次/d,连用7 d;甲硝唑400 mg,2次/d,连用7 d。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按研究方案记录症状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胃镜,了解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并随访1年。结果疼痛缓解时间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愈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雷贝拉唑为3.12%,奥美拉唑为7.81%。结论雷贝拉唑组具有疼痛缓解快、Hp根除率高、溃疡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胃溃疡病患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用奥美拉唑20 mg与阿莫西林1000 mg,克林霉素500 mg进行治疗,治疗组将对照组中的奥美拉唑换成雷贝拉唑进行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临床效果,幽门螺杆菌消除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幽门螺旋杆菌性胃溃疡病患使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能够取得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活动性胃溃疡患者应用铝碳酸镁进行合理治疗,观察该药对于患者组织学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收治符合本次研究要求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活动性胃溃疡患者86例,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应用三联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此为治疗基础,加用铝碳酸镁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过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88.37%)明显优于对照组(69.77%)(P<0.05);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69.77%,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8.84%(P<0.05)。结论: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活动性胃溃疡应用铝碳酸镁进行治疗疗效显著,能极大的提升治疗有效率和治疗安全性,具有良好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116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患者行予以雷贝拉唑20 mg+克拉霉素500 mg+阿莫西林1000 mg,每天2次,连续使用21 d;对照组行奥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500mg+阿莫西林1000mg,每天2次,连续21d.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3,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69,P<0.05).结论 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药物不良反应较低. 相似文献
6.
李强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10):1179-1180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H.pylori的根除情况.方法 2008年6月-2010年6月,H.pylori相关性胃溃疡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00例采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对照组100例采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比...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和探讨铝碳酸镁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活动性胃溃疡患者组织学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活动性胃溃疡患者1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7例)和观察组(7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铝碳酸镁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7.40%,96.10%)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85.71%,81.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疾病复发率25.9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组织学溃疡愈合成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组织学溃疡愈合优级率62.3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4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铝碳酸镁用于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胃溃疡愈合组织的结构成熟度,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疾病的复发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根除幽门螺杆菌( Hp)的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306例Hp感染患者,分别采用雷贝拉唑10 mg+胶体次枸橼酸铋220 mg+阿莫西林1.0 g+克拉霉素500 mg;奥美拉唑20 mg+胶体次枸橼酸铋220 mg+阿莫西林1.0 g+克拉霉素500 mg口服治疗14天,治疗后Hp的根除情况。结果:对比研究后发现根除Hp雷贝拉唑要优于奥美拉唑。结论:雷贝拉唑理应作为根除Hp一线用药和补救方案的首选质子泵抑制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阴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经胃镜检查证实患Hp阴性胃溃疡的患者并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服用雷贝拉唑肠溶胶囊1粒(20 mg/粒),2次/d,对照组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1粒(20 mg/粒),2次/d,疗程6周。结果:胃溃疡的治愈率两组分别为93.70%与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患者对两组药物均有较好的耐受性。结论:雷贝拉唑治疗Hp阴性胃溃疡有较高的治愈率与症状改善率,疗效与奥美拉唑相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短程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伴有Hp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2组,A组50例,给予雷贝拉唑10mg、克拉霉素500mg,阿莫西林1000nag,2次/d,口服,疗程7d(A组);B组30例,给予雷贝拉唑10mg、克拉霉素500mg、阿莫西林1000mg,2次/d,口服7d,后继服雷贝拉唑10mg,2次/d,口服21d(B组)。5周末后复查胃镜,检查Hp。结果A组Hp根除率78%、活动期溃疡愈合率94%、症状缓解率为100%,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而B组上述指标则分别为83.3%、96.6%、100.0%、6.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短程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26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阿莫西林、甲硝唑、雷尼替丁联合用药组)各63例.治疗周期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41例,有效19例,显效率为65.1%,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显效28例,有效24例,显效44.4%,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服用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情况。结论: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溃疡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与阿司匹林对溃疡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与阿司匹林对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用乙酸诱导大鼠胃溃疡,然后分为4组,每组在模型复制后的第12天~第19天每天进行2次灌胃处理:A组(0.9%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B组(幽门螺杆菌悬液+0.9%氯化钠注射液)、C组(阿司匹林+0.9%氯化钠注射液)、D组(幽门螺杆菌悬液+阿司匹林)。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实验后4组大鼠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黏膜中的表达。用组织学的方法观测溃疡形态、再生黏膜厚度及扩张腺体数。结果 A、B、C、D组大鼠胃黏膜的EGF及VEGF的表达、溃疡面积、再生黏膜厚度、腺体扩张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胃黏膜EGF、VEGF的表达依A、B、C、D组的顺序依次减少,胃黏膜溃疡面积依A、B、C、D组的顺序依次增加,再生黏膜厚度依A、B、D、C组的顺序依次减少,扩张腺体数依A、C、D、B组的顺序依次增加(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和阿司匹林通过抑制EGF和VEGF表达来抑制溃疡愈合,二者抑制溃疡愈合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对溃疡病胃酸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9例HP阳性的溃疡病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了胃镜、HP、空腹血清鲁泌素(GAS)及五肽胃泌素胃液分析。并与10例HP阴性溃疡病的结果对比。结果:HP相关性溃疡HP清除前空腹血清GAS,基础胃酸分泌量(BAO)、最大胃酸分泌量(MAO)、高峰胃酸分泌量(PAO)均明显提高,清除HP后均明显降低。而HP阴性溃疡组GAS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BAO、MAO及PAO治疗前虽亦高于正常,治疗后亦有降低,但均无HP阳性组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提示HP感染可使GAS及胃酸分泌增加,可能是HP相关性溃疡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52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356例(67.42%)胃粘膜检出幽门螺杆菌(HP)。男女性感染率无差异(P>0.05)。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中20~29岁检出率最高(83.6%),胃溃疡患者中30~39岁检出率最高(85.8%,P<0.05)。幽门管溃疡HP检出率高于复合性溃疡及胃角、十二指肠球部、胃窦和胃体溃疡(P<0.05)。溃疡活动期HP检出率明显高于愈合期及瘢痕期(P<0.01)。提示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Hp)是人类的一种常见疾病致病菌,Hp感染是导致多种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Hp感染与某些口腔黏膜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生与Hp感染存在密切关系,Hp感染可导致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生,临床上控制Hp感染对预防和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elieobacterpylori,HP)感染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HP感染消化性溃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50例和对照组(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50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溃疡愈合和HP根除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愈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P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纽。结论以埃索关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HP根除率高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与胃溃疡,胃癌及好发部位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消化内科电子胃镜检查的1680例Hp检测结果与胃溃疡,食管癌,胃癌的对比分析。结果:1680例病人中,浅表性胃炎,Hp感染率60%~70%,胃溃疡70%~80%,食管癌、胃癌达90%以上。上消化道肿瘤中,食管癌发生率为首位,其次是胃底贲门癌,Hp感染率最高。消化性溃疡中,多发复合性溃疡发病率高,其次是胃溃疡,幽门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p感染率都在80%以上。结论:Hp感染与活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胃癌、胃溃疡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含奥美拉唑的短程三联疗法对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 ,以及对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的影响。方法 :12 8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随机分成三组 ,A组口服奥美拉唑 (洛赛克 ) 2 0mg每日 2次 ,克拉霉素 2 5 0mg每日 2次 ,甲硝唑 40 0mg每日 2次 ,疗程为 1周 ;B组用药同A组 ,疗程为两周 ,C组在A组的用药基础上加用铋剂 (德诺 )2 40mg每日两次 ,疗程为 1周。于停药后 1月以及 12月后复查胃镜。结果 :A组患者Hp根除率为 91.11% ,B组 95 .12 % ,C组为 92 .86 % ,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 ,P值均 >0 .0 5 ,故差异无显著性 ;三组患者溃疡愈合率分别为75 .5 6 %、82 .93 %和 80 .95 % ,经统计学处理 ,P >0 .0 5 ,故差异亦无显著性。三组患者 1年后溃疡复发率分别为 5 .88%、2 .94%及 2 .86 % ,P >0 .0 5 ,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以洛赛克为核心的三联 1周疗法 ,具有疗程短 ,疗效高 ,副作用少等优点 ,是当前较为理想的根除Hp治疗方案。Hp根除可有效地防止溃疡病的发生与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旋杆菌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4月_2015年12月该院幽门螺旋杆菌消化性溃疡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三联组75例和四联组75例。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四联组溃疡愈合率、幽门螺杆菌消除率分别为97.33%、80.00%,而三联组溃疡愈合率、幽门螺杆菌消除率分别为82.67%和70.67%,P﹤0.05。三联组干预后SAS焦虑评分、SDS抑郁评分分别为(48.73±2.13﹚分和47.44±3.55﹚分,四联组分别为(40.89±2.12﹚分和(40.12±3.25﹚分。三联组干预后SF-36量表生活质量总分为(85.46±6.25﹚分,四联组为93.73±5.13﹚分,P﹤0.05。结论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旋杆菌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