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患者更适宜的堵管方法和制作更佳的堵管器具.方法 将神经内科病区治疗的已行气管切开30例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渐进组,传统组采用消毒好的木塞插入气管套管外口内面完全堵管,渐进组采用输液器的莫菲氏滴管套在气管套管外口外面,以50%,75%,100%的渐进式堵管.结果 渐进组堵管器具的脱出的人次及堵管时间明显低于传统组,堵管时两组患者紧张度、呼吸困难、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渐进式堵管方法符合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患者及医护人员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寻求一种较好的气管切开导管堵管用具及堵管方法,提高堵管效果,以达到顺利堵管.方法 将70例气管切开患者按入院顺序分成2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20 mL注射器活塞上的胶塞制作堵管用具,改进从半堵管再过渡到全堵管的方法进行堵管.对照组采用一次性引流袋接头试行气管导管一次性全堵管.比较两种方法的堵管效果.结果 堵管用具脱出(0%比80%)、患者呛咳(9%比40%)、喘憋(11%比40%)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注射器活塞上的胶塞在气管切开堵管中的应用及逐步试堵管方法解决了常规堵管用具的弊端,明显降低了常规堵管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堵管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患者更适宜的堵管方法和堵管器具.方法 神经内科行气管切开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传统组30例,渐进组30例,传统组采用已消毒好的木塞插入气管套管外口内面完全堵管,渐进组采用输液器中间的茂菲氏滴管套在气管套管外口外面,以50%,75%,100%的渐进式堵管.结果 渐进组堵管器具脱出人次及堵管时间明显低于传统组,堵管时2组患者紧张度、呼吸困难、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渐进式堵管器具制作容易、取材方便、衔接牢固;渐进式堵管方法符合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患者及临床医护人员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渐进性堵管在长期气管切开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气管切开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次性全堵管.观察组采用渐进性堵管,通过更换3次不同内径的空心管,最后全堵管直至拔管.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困难和咳出堵管材料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呼吸困难发生率低,堵管材料咳出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渐进性堵管在长期气管切开昏迷患者中应用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患者,在拔管前通常需要试行堵管,试行堵管的目的在于观察患者是否可以过渡为口鼻呼吸,顺利拔除气管套管.现将不同的堵管材料和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玲 《当代护士》2007,(12):72-73
总结了对20例肿瘤患者PICC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 进行护管具体措施.PICC肿瘤患者中无1例因堵管而拔管.认为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 对肿瘤患者PICC实施护管是一种科学的、个体化的、有效的方法 ,能够降低PICC堵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症康复病房气管切开患者,在堵管期间进行呼吸训练对其通气潜力及缩短堵管时间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 ,抽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在广州市2家三级甲等医院康复科重症康复病房住院的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堵管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呼吸训练方法 ,包括缩唇呼吸、呼吸控制、呼吸训练器训练.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拔管当日用力肺活量、深吸气量及堵管时间.结果 干预前,2组气管切开患者用力肺活量、深吸气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当日,观察组气管切开患者用力肺活量、深吸气量均高于对照组(P<0.001).72例气管切开患者均成功拔除气管套管,2组患者堵管时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气管切开患者在堵管期间进行呼吸训练,有利于改善其堵管期间用力肺活量、深吸气量,缩短堵管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新型气管堵管器进行试堵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科室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共30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试堵管,观察堵管效果。【结果】采用自制的已获得国家专利申请的气管套管堵管器进行堵管的患者无一例堵管失败,平均堵管(2.2±0.9)d ,拔管顺利、安全,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新型气管堵管器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前试堵管,简单易行、型号合适、患者痛苦少,是较理想的气管拔管前试堵管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肿瘤患者颈内静脉置管封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颈内静脉置管封管的方法.方法:将28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40例,两组均采用可来福接头,实验组用肝素液封管,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封管,观察两组堵管发生情况及凝血功能.结果:实验组堵管6例,堵管率4.29%,对照组堵管23例,堵管率16.43%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凝血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肿瘤患者颈内静脉置管(可来福接头)采用肝素液封管,可有效降低堵管率,延长留置时间,且对机体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具有操作简单、使用安全、置管时间长、创伤小等优点[1],在临床护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ICC可留置1年,为长期输液患者减轻了痛苦,现已在恶性肿瘤静脉化疗患者中广泛应用[2].它避免了因反复穿刺而造成的血管损伤,但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容易出现导管堵塞的问题,如何疏通堵塞的导管是PICC护理中的核心技术之一.临床中PICC堵管通常有血栓性堵管和非血栓性堵管两种[3],药物性堵管属于非血栓性堵管,也是最难处理的一种堵管,通常发生该类堵管后均需拔出PICC,该方法不但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还需要再次进行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本文介绍了1例采用NaHCO,溶液成功疏通PICC药物堵管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