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人类大多数实体肿瘤细胞常表现为染色体不稳定性,即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和结构异常。宫颈细胞由非典型性发育异常向宫颈癌转变的过程中几乎都伴有3号染色体长臂扩增。其中,涉及到最重要的基因可能是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hTERC基因,位于3q26.3)。该基因的扩增可阻止细胞凋亡,因而可导致肿瘤产生。现就近年hTERC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是一种定位于人类染色体3p14.2上的抑癌基因,在多种器官中都有表达,其包含的脆性位点FRA3B,是基因组中最脆弱的部分.FHIT可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和细胞癌变.FHIT基因高度甲基化、基因缺失、FRA3B脆性位点的改变以及蛋白合成过程中的异常,可导致FHIT基因功能缺失,促进多种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将野生型FHIT导入FHIT表达降低或表达缺失的肿瘤细胞中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FHIT基因与其他基因联合治疗可能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方法分析原发性食管癌染色体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u SS  Liu JF  Wang MR 《癌症》2007,26(2):132-136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表明原发性食管癌常有染色体的改变,包括染色体基因组异常扩增和缺失.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可以显示这些染色体的异常变化.本实验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研究和分析原发性食管癌染色体基因组的变化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16例食管癌组织中染色体的异常改变,并分析染色体异常与预后的关系.研究的病例中7例食管癌术后2年内死亡(对照组),9例术后生存3年以上(生存组).结果:食管癌患者中多数染色体基因组发生改变,最常见的染色体基因组高扩增频率发生在1q/p,2q/p,3q,5q/p,8q/p,9q/p,11q/p,17和20q/p染色体区段上,在染色体1q/p,4p,9p,18q和xp中常见染色体基因缺失.染色体7q/p和19扩增频率和染色体4q/p和18q缺失频率,生存组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食管癌患者染色体区段基因易发生异常扩增和缺失,生存组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李洁  孟祥宁 《肿瘤学杂志》2015,21(5):423-427
基因扩增形成的扩增子可增加细胞中致癌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常见于多种人类肿瘤,并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耐药等密切相关.因此,扩增子形成机制的研究对于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扩增子形成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染色体的断裂和重新连接.文章综述了现已发现的与扩增子形成相关的染色体重组机制及已建立的扩增子形成机制模型,希望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临床上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心体异常、基因不稳定性与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e X  Niu Y  Fang ZY 《癌症》2005,24(10):1290-1292
基因不稳定性是人类肿瘤细胞的显著特征,包括细胞倍体改变及一系列染色体异常,而在肿瘤细胞中还发现伴有中心体异常。异常中心体可产生多极纺锤体,使染色体错误分离及分配不平衡,介导染色体不稳定性(CIN)和非整倍体的形成。因此,中心体异常也是肿瘤细胞的普遍特征,并且可能出现在肿瘤发生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遗传学变化的特点.方法:以94例初发ALL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多重PCR技术检测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变化.结果:63例患儿做了核型分析,有分裂象者55例,其中异常者12例(19.0%);无分裂象者8例(12.7%).对93例患儿进行了多重PCR检测,其中包括53例染色体有分裂象患儿和8例无分裂象的患儿,41例正常染色体核型患儿中异常者为17例(占41.5%),12例染色体核型异常者中融合基因异常者4例(33.3%),无分裂象患者异常2例,无分裂象检出率与有分裂象者核型分析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例患儿中融合基因检出率为34.4%(32/93),其中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20例(21.51%),MLL重排3例(3.23%),BCR/ABL(p190)融合基因阳性3例(3.23%),E2A/PBX阳性5例(5.38%),HOX11阳性1例.94例患儿通过两种检测方法共检出细胞遗传学异常46例(48.94%).结论:儿童ALL可出现细胞遗传学改变.对于有足够分裂象的患者,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仍是可靠的方法.对分裂象质量低或无分裂象的儿童ALL患者,多重PCR检测异常克隆能提高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将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多重PCR结合起来可提高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1例具有e1a3型BCR-ABL融合基因的Ph染色体阳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患者,结合文献回顾,阐述其临床和生物学特点。方法:采用骨髓细胞形态学及流式细胞术确定白血病诊断及免疫分型,常规染色体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细胞遗传学异常,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方法确定BCR-ABL融合基因类型及拷贝数,并进行系统的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临床表现符合典型ALL特征,FISH检测核型结果示Ph染色体阳性。常规BCR-ABL分型试剂盒未检测出任何扩增曲线,进一步用BCR-ABL少见型融合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发现e1a3型BCR-ABL融合基因。患者给予达沙替尼联合VICP方案化疗,首次化疗达完全缓解,后巩固及强化治疗,5个月后复发,出现T315I突变,再诱导未缓解,于发病6月后因感染死亡。结论:少见型e1a3型BCR-ABL融合基因可见于典型Ph染色体阳性ALL患者并产生异常的RQ-PCR扩增条带。结合文献复习,单纯e1a3型Ph染色体阳性ALL治疗反应及预后与其他类型者间未见明显异常,但伴有T315I突变者预后仍较差。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肺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多阶段、多步骤的复杂生物学过程.研究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因异常改变是肿瘤发生机制研究的一个热点.本研究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肺癌的染色体异常,探讨染色体异常与肺癌不同病理类型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胸外科2005年10月-2006年9月手术切除的新鲜肺癌标本30例,其中小细胞肺癌、腺癌和鳞癌各10例,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CGH)分析患者肺癌组织中全基因组的变化.结果:30例肺癌标本中CGH都发现有染色体异常改变,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在1p11-p22、5p11-p14、16p11-p12、19q13、19p13、20p12和21q21等区域均有高频的扩增,在5q、6p24-pter、9p31-qter、13q21-qter和14q21-qter等区域均有高频缺失.同时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染色体异常表现也有一定区别.结论:遗传物质的异常改变在肺癌细胞中普遍存在,遗传物质异常是肺癌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在一些染色体区域的异常有所不同,这可以为三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一种遗传学标志.随着恶性肿瘤病程的进展,染色体畸变的复杂性也明显的提高.不同的致癌因素(如吸烟)可导致不同的染色体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阐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与人类骨髓造血细胞异常增生和异常发育的关系。方法 对5 6例恶性血液病、2 9例良性血液病及 9例正常人 ,应用 Southern Blot技术检测骨髓细胞中 EGFR基因的扩增与重排 ,应用免疫酶标技术检测骨髓细胞 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 所检测的标本均未发现 EGFR基因的扩增及表达 ,仅在 2例急性白血病 (1例 M3 、1例 M6)中发现可疑重排带 ,2例重排带的大小相同均为 3 .3 kb。结论  EGFR基因的扩增与重排较少发生在人类血液系统恶性疾患中。人类良性和恶性骨髓造血细胞均无 EGFR的表达。提示EGFR表达异常可能较少与人类造血细胞的增殖与发育异常有关。在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 (MDS)和白血病中可能存在发生扩增与异常表达的非 EGFR基因的其它与 v- erb B同源的基因 ,参与 MDS和白血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定位于人3号染色体短臂(3p14.2)上的候选抑癌基因.许多研究表明其表达改变与人类多种肿瘤关系密切.FHIT基因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发挥抑制肿瘤的作用,其失活机制主要表现为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缺失及异常转录.本文重点综述FHIT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及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因组不稳定是癌症的标志.XKlP2靶蛋白(Targeting protein for Xenopus kinesin-like protein 2,TPX2)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参与纺锤体的形成.TPX2的异常表达可导致中心体异常扩增、纺锤体发生异常,进而影响染色体组的稳定性,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近年来研究证实,TPX...  相似文献   

12.
李信阳  吴斌  杨威 《现代肿瘤医学》2017,(13):2174-2178
NK/T细胞淋巴瘤(NK/T-cell lymphoma,NKTCL)的发病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基因异常、染色体异常、信号通路及蛋白表达异常相关.本文就NKTCL相关基因异常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NKTCL基因异常包括基因突变和缺失等,可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信号转导.其中,EBV相关基因LMP1表达产物为LMP1蛋白(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破坏细胞信号传导通路;KIR2DI4、EZH2、DDX3X及c-Myc基因异常通过调节免疫应答、DNA转录等途径影响细胞周期;TP53、JAK3、PTPRK、PRDM1及BCOR基因异常通过编码蛋白、影响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等途径抑制细胞凋亡,进而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在基因水平对NKTCL进行深入研究会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NKTCL的发病机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靶点,完善预后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Ouyang L  Zhang SL  Chen RL  Li B  Chen LL 《癌症》2007,26(6):572-575
背景与目的:外阴鳞状细胞癌约占女性外阴恶性肿瘤的80%~90%.但有关其遗传学研究却不多,本研究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hybridization,CGH)技术分析外阴鳞癌组织的遗传变异,了解其遗传改变的特征.以期发现外阴鳞癌相关基因.方法:应用CGH技术检测21例外阴鳞癌基因组的不平衡性即其DNA的扩增或丢失.结果:外阴鳞癌常见的扩增染色体是3q,8q,12q.常见的丢失染色体是4p和3p.结论:外阴鳞癌细胞中存在多条染色体拷贝数的改变,由此引起相应癌基因的扩增和抑癌基因的丢失可能参与了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郑秋青 《肿瘤学杂志》2010,16(5):333-337
染色体3p21区域遗传不稳定性是肺癌、鼻咽癌、食管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高发和早期的细胞遗传学改变,该区域存在一个乃至多个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的表达异常或变异等不断积累可导致细胞突变频率和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增加,最终引起细胞恶变,导致肿瘤形成。近年来研究发现,染色体3p21区域的遗传不稳定性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聚合酶链反应(PCR)可使 DNA 靶序列酶促扩增,选择适当的寡核苷酸可检出含有靶序列的细胞。PCR 已成功地应用于诊断遗传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以及用于检出淋巴瘤患者骨髓中微量的残存瘤细胞。在淋巴瘤中,适合 PCR 的靶序列为重排 bcl-2基因。该基因是因14号染色体与18号染色体发生易位所致。作者应用此法,在一名表面看来是局限性胃淋巴瘤病人的腹膜腔灌洗物和骨髓(细胞学检查皆为阴性)中,检测出含有 bcl-2重排基因的恶性淋巴瘤细胞。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Zhang M  Wen JM  Xu JM  Wang WS  Hu L  Xie D  Guan XY 《癌症》2002,21(11):1203-1207
背景和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预后差的原因是术后复发率高和早期过门静脉转移。本研究建立门静脉癌栓肝癌细胞株,并探讨其分子细胞遗传特征。方法:从HCC患者门脉癌栓中获得取肝癌细胞进行细胞培养,对培养成功的细胞(H4M)进行染色体G带染色后分析其核型和对比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结果;用差异PCR检测周期素D1基因。结果:H4M细胞核型为超3倍体,染色体数为71-78,其中有一条标记染色体含有一长的均染区(hsr)。H4M主要的细胞遗传学改变为8p缺失和11q13高拷贝数扩增。周期素D1基因CCND1明显扩增。结论:染色体8p丢失和11q13高拷贝数扩增与H4M细胞的转移特性相关。周期素D1基因CCND1扩增可能是染色体11q13扩增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染色体端粒酶基因(hTERC)在各病理学分级宫颈疾病中宫颈脱落细胞中的阳性表达情况,以及联合MCM5蛋白在CIN中的检测结果对准确判断(CIN)的预后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临床标本,均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宫颈脱落细胞的hTERC基因的检测、免疫组化对组织的MCM5蛋白检测.结果:收集临床标本63例,其中对照组29例:12例宫颈炎性病变和17例宫颈鳞癌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及组织;研究组34例:8例CIN I及26例CINⅡ-Ⅲ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及组织.hTERC基因表达情况:扩增42例,阴性21例.MCM5蛋白表达情况:(-)21例,(+)15例,(++)20例,(+++)7例.病理学结果:宫颈炎症12例,CIN Ⅰ 8例,CINⅡ-Ⅲ26例,宫颈癌17例.MCM5蛋白阳性表达随着组织病理学分级的升高而逐步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IN组分别与炎症组和SC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JP<0.05);CIN Ⅰ组与CINⅡ/Ⅲ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C基因异常扩增随着组织病理学分级的升高,其阳性扩增率逐步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IN组与炎症组比较,hTERC基因异常扩增率显著高于炎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CC组比较hTERC基因异常扩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 Ⅰ组与CINⅡ/Ⅲ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hTERC基因异常扩增及MCM5阳性表达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hTERC与MCM5联合检测分别与MCM5或hTERC单独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M5蛋白阳性表达及hTERC基因异常扩增在宫颈鳞癌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成为预测宫颈癌发生的临床指标;MCM5蛋白与hTERC基因可能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宫颈癌生物学预测指标,MCM5蛋白检测可作为hTERC基因检测的补充,对于hTERC基因异常扩增和(或)MCM5蛋白阳性表达的CIN患者,临床诊治应予以高度重视,并可指导临床对CIN的适当治疗.  相似文献   

18.
人类3号染色体短臂(3p)上抑癌基因的异常改变(如缺失突变、转录失活或沉默等)被认为是包括肾癌尤其是肾透明细胞癌在内的人类多种肿瘤起始发生的关键步骤,它们与肿瘤的后续发展演变亦关联紧密.大量研究发现并证实诸如VHL、RASSF1A、SEMA3B、SETD2、PBRM1、NPRL2、GPX1等3p基因的缺失或下调在肾透明细胞癌的形成与发展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这为进一步阐释肾透明细胞癌分子形成机制奠定了基础,是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关于其具体调控路径及作用机制的研究除部分基因已初步明晰外,余尚在继续进行中.  相似文献   

1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以骨髓异常克隆和衰竭为主要特征.8号染色体三体在MDS中是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近年研究发现一些基因扩增、 基因突变、miRNA异常表达、WT1蛋白高表达、Survivin及miR-661等与8号染色体相关,并在MDS的克隆异常和凋亡异常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文章将对近年来关于伴8号染色体三体的MDS分子生物学改变及临床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陈静  朱龙涛  金德均 《癌症》2003,22(7):767-768
随着细胞凋亡( apoptosis)概念的确立,人们认为肿瘤的发生不仅与细胞过度增殖相关,也与细胞凋亡减少有关 [1]. Bcl 2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凋亡抑制基因,最早发现于 B细胞淋巴瘤.在许多肿瘤组织中均发现有 bcl 2的表达. p53基因定位于人类第 17条染色体短臂上( 17p13) [2],其异常主要有点突变和基因丢失,这些异常与人类肿瘤的发生有关.已有研究表明在 Burkitt淋巴瘤中 p53与 bcl 2是相互作用的 [3].近年来, p53、 bcl 2与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外一些学者也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在喉癌中同时检测研究的较少,本研究探讨不同分化程度喉癌中抗凋亡基因 bcl 2、突变型 p53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喉癌发生机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