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局部冰敷联合连续被动运动(CPM)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28髋)和对照组25例(26髋)。两组术后均行主动关节功能锻炼;观察组予局部冰敷+CPM。比较两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术后72 h引流量、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6、12、24、72 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72 h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1、3、6周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冰敷联合CPM在术后早期控制疼痛,减少出血,改善髋关节功能,促进关节功能早期康复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髋关节强直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2011-03~2014-03对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并髋关节强直的患者17例(32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平均随访25.4(13~35)个月,对比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关节疼痛、关节屈曲畸形矫正度、关节总活动度及Harri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术前14例患者(27髋)髋关节呈屈曲挛缩畸形平均(35.42±3.15)°,术后平均(4.63±2.12)°,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前关节总活动度(屈曲+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平均(5.81±3.32)°,术后平均(152.47±3.76)°,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前Harris评分平均(27.73±6.41)分,术后平均(82.31±6.58)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前患者重度疼痛3例,中度疼痛6例,轻度疼痛8例,术后轻度疼痛7例,无中重度疼痛;无坐骨神经损伤、骨折、感染并发症出现,术后1例患者出现髋关节前脱位,给予手法复位、皮肤牵引后未再脱位。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髋关节强直能迅速解除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5-01该科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2例(20髋)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骨性强直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患者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结果 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84个月,平均48.5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假体下沉、松动,1例(8.3%)发生脱位并发症,1例(8.3%)发生坐骨神经损伤并发症。5髋(25.0%)出现异位骨化,分别为Brooker分级Ⅰ级2髋,Ⅱ级2髋,Ⅲ级1髋。关节活动度由术前髋关节屈伸平均(12.9±5.6)°改善为(75.6±19.6)°,髋关节内收外展由术前平均(4.4±2.7)°改善为(24.5±8.6)°,Harris评分由术前(20.6±13.1)分改善为(71.9±9.3)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能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矫正髋关节畸形。  相似文献   

4.
温晓燕 《山东医药》2014,(4):106-107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侵犯脊柱为主,累及全身多脏器的结缔组织疾病,常累及髋关节,出现各种畸形甚至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其病理特点是严重的髋关节屈曲畸形,多关节受累、脊柱后凸畸形、髋关节骨性强直,骨质疏松[1].当病变累及双侧髋关节并伴有疼痛和功能障碍时,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解除患者髋关节病痛及恢复功能的有效方法[2],术后给予精心护理及早期康复训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强直性脊柱炎严重髋关节畸形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spondylitis ,AS)是一种血清学阴性的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 ,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和髋关节等关节 ,至今病因不明。对AS引起的髋关节严重畸形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是目前公认的改善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1] 。 1995年 10月至 2 0 0 0年 4月我院对 12例 (2 4髋 )AS并发髋关节骨性强直Ⅰ期施行双侧全髋置换术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2例患者均为肯定的AS (根据 1984年修订的诊断标准[2 ] )。男性 8例 ,女性 4例。AS患者的发病年龄为 13~ 36岁 ,平均 2…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多关节病变患者行3个或4个大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行3个或4个大关节置换术的多关节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手术前和最后一次随访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膝关节KSS疼痛评分和膝关节KSS功能评分,并总结手术策略。结果13例患者中,12例成功随访,随访时间36~88个月,平均65.4个月。患者术前Harris评分、KSS疼痛评分、KSS功能评分分别为(37.7±14.7)、(42.5±23.8)、(-2.6±22.6)分,术后分别为(83.4±13.5)、(77.7±20.7)、(65.7±30.8)分;手术前后比较,P均<0.05。<45岁的5例患者均先行单侧肢体的髋膝置换术,其中4例先换髋关节再换膝关节,1例先换膝关节再换髋关节。>45岁的7例患者,有4例先行同侧髋关节置换,其余3例手术顺序无明显规律。1例术中出现髌腱断裂给予修复,2 a后出现另一膝关节感染,行清创二期假体翻修术;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术后2 a双膝僵硬并屈曲畸形,给予双膝关节松解术;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术后残留20°膝关节屈曲畸形,经术后功能锻炼恢复。手术失败率为8.3%,再手术率为16.7%。结论多关节病变患者行3个或4个大关节置换术后可以明显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但是需要进行严密的手术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22例髋关节强直(26个髋关节)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22例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髋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步态基本正常,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增加髋关节活动度,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髋关节强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与常规全髋置换术的疗效,并分析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在临床应用上的优缺点。方法选择48例需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各24例,微创组采用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全髋置换术治疗。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术后Harris评分、并发症等。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微创组在术中术后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进行人工全髋置换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假体位置不当的风险,具有手术创伤小,失血量少,可以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李文正  安占天 《山东医药》2011,51(26):108-109
目的观察金属对金属髋关节假体(MOM)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累及髋关节的疗效。方法对21例AS累及髋关节患者行MOM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比较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度、Harri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髋关节活动度提高为148°~201°,平均169°,Harris评分、UCLA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未见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 MOM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AS累及髋关节效果好,术后关节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青年髋关节疾病患者行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各类髋关节疾病患者28例(35髋),年龄28 ~ 54岁,平均42岁;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6例、骨性关节炎5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4例和创伤性关节炎3例.患者均行混合型金属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术后检查髋关节功能、计数Harri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观察髋关节影像学形态.结果 28例平均随访34个月,髋关节功能优32髋,良2髋,可1髋,优良率96.9%.未发现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及假体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 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中青年髋关节疾病近期疗效满意,可作为传统全髋置换术的过渡性手术.  相似文献   

11.
<正>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病,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脊柱和周围关节的炎症,而髋关节是最常见受累的大关节〔1〕。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出现髋关节活动受限,并逐步发展为关节融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被视为改善晚期髋关节病变的主要手段〔2〕。然而,此类患者多数存在脊柱强直屈曲畸形,继发关节周围软组织僵硬、骨质疏松等,使假体容易出现脱位、松动、下沉等,假体的使用寿命大打折扣〔3〕。本文就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置换术后25年假体松动1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金属对聚乙烯全髋置换术(MP-THA)对老年患者治疗的临床体会及中远期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该院对100例(112髋)老年患者运用金属对聚乙烯全髋关节假体完成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0例,强直性脊柱炎15例,骨关节炎20例,髋关节发育不良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5例。结果患者都进行为期4年的随访调查,患者Harris评分从术前(38.80±7.44)分至术后4年的(94.85±2.57)分。4例术后偶感疼痛,3例术后出现轻微疼痛,无严重疼痛者。髋关节活动度达到了屈髋(120.65±8.86)°,外展(29.35±3.12)°,内收(24.35±4.12)°,外旋(34.75±4.43)°,内旋(36.75±4.11)°。X线显示所有患者髋关节假体位置均符合要求,109例髋股骨假体位于中立位,其中3例髋假体处于轻度外翻位,其余假体为初始固定优良。术后四年髋关节平均总活动度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髋臼假体外展角与理想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倾角与理想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THA适应证范围广泛,术后效果良好,关节活动范围增加,关节稳定性较好,使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老年骨关节炎全膝置换术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伟  孙水  张伟  周东生 《山东医药》2008,48(35):19-21
目的探讨全膝置换术治疗老年骨关节炎(0A)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膝关节OA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早期随访的临床资料。根据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HSS)评分标准、膝关节功能及膝关节活动范围等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62例患者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的46.8分提高到术后出院时的86.2分,ROM由术前68度提高到术后的98度。结论全膝置换手术治疗老年效果确切;手术效果与术前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膝关节疼痛、术后有无重大并发症、术后早期CPM应用情况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心理状态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84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情志护理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0.045~13.492,P0.05);观察组HSS、Lsholm、Tenge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7.218~8.608,P0.05)。结论情志护理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心理状态,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景随 《山东医药》2007,47(33):87-88
行人工关节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61例(72髋),其中单侧置换3髋,双侧置换19髋,全髋置换50髋。比较手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估股骨头坏死人工关节置换术各型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前72例髋关节Harris评分为61分,术后为90分(P〈0.05)。疗效评定优51髋,良3髋,中7髋,差1髋。认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Delta陶瓷人工假体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应用效果.方法 对56例(61髋)严重髋关节疾病患者行Delta陶瓷对陶瓷人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通过双髋正位X线片,测量髋臼外展角和估算前倾角,观察有无陶瓷碎裂、假体脱位、假体周围透亮线和骨溶解、假体松动、感染及假体周围骨折情况发生.结果 手术时间为55~90 min,术中出血量120~200 mL,术后引流量150~400mL.术后平均随访1年7个月.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评分为(89.3±7.9)分,明显高于术前的(40.3±10.5)分(P<0.01).髋关节功能优37例,良18例,可1例.X线检查示髋臼外展角42.7°±2.6°,前倾角为19.6°±3.5°.随访期间无关节异响发生,未见陶瓷碎裂、假体脱位、骨溶解形成及假体松动、移位和下沉,无感染和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1例术后6个月时出现髋关节周围异位骨化,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Delta陶瓷人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的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对45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系统的术前、术后康复护理指导,并观察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1~36个月随访,均未发生并发症,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前、术后指导患者系统地、正确地进行功能康复训练,能有效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防止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李亚  孟茹  翟喜成 《山东医药》2006,46(32):86-86
2000年3月~2005年5月.我院对8例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强直患者行双髋关节置换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骨水泥双极式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年龄≥60岁)股骨颈骨折患者99例,按照入院顺序将其进行分组,单号50例(50髋)为全髋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双号49例(49髋)为半髋组,行骨水泥双极式半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半髋组手术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全髋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全髋组(P0.01);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双极式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效果确切,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效果接近,但手术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从而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髋型骨水泥占位器治疗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因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半髋型组和全髋型组各12例。半髋型组采用半髋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治疗,半髋型组采用全髋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治疗。比较两组旷置术前、旷置术后1、2 w、1、2、3个月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继发疼痛、髋臼骨缺损、脱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各时间点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型组术后2 w、1、2、3个月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半髋型组。全髋型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半髋型组。全髋型继发疼痛、髋臼骨缺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半髋型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感染、脱位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髋型骨水泥占位器治疗能够明显缩短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期患者术后卧床及住院时间,促进关节功能康复,减少继发性疼痛、髋臼骨缺损等并发症的发生和二期翻修手术的难度,明显提高患者过渡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