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女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将女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入选35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倍他乐克等基础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心络口服,连续1月,然后将两组血清hs-CRP和血脂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hs-CRP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明显上升;观察组血清hs-CRP和TC、TG、LDL-C水平下降,HDL-C上升,较对照组更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作为女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辅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综合征,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改善其预后有着重要的价值。我们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4年8月至2005年5月住院患者120例,均符合WHO制定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标准,其中男69例,女51例;年龄39~83岁,平均(57.4±4.7)岁。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3.
王炳堂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4):51-52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通心络胶囊,疗程均为2个月。分别测定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各组患者血清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 TC、TG 及 LDL-C 均明显降低,与入院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自2002年6月-2003年6月,我们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2例,临床疗效显著,现将临床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入组为治疗组,选取同期治疗的患者60例入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口服,疗程1个月,观察口服通心络胶囊对心绞痛患者症状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3%,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结论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且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正>随之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冠心病发病率的逐渐升高,作为一种严重的并具有潜在危险的急症状态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已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其中低分子肝素疗法在UA治疗中的地位已得到充分肯定。具有明显改善内皮功能的通心络胶囊与LMWH合用对老年UA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新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等方面的作用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就此方面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情况及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医院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脂水平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C、TG、LD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TC、TG、LDL-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HDL-C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6例(7.50%),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6.2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血脂水平恢复正常,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冯全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1(4):31-3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临床常见缺血性心血管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所形成,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症.我院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通心络治疗UAP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胶囊。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联合肌苷。治疗3个月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以及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变化情况,对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程度,硝酸甘油消耗量,进行变化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指标有明显改善,两者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并且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心绞痛疗效。方法:将56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降血糖、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8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空腹血糖、血脂变化。结果:治疗组发作心绞痛次数减少,缩短平均持续时间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总有效率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升高,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TG、Tc降低,HD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心绞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银杏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96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银杏注射液及常规治疗,治疗两周。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6.67%,亦高于对照组的54.17%;治疗组硝酸甘油减停率为89.58%,高于对照组的64.58%;临床应用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患者肝肾功能等亦无明显改变。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在缓解心绞痛症状及改善冠状动脉供血等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探讨炎症急性期标志物对不稳型性心绞痛的预后意义。方法 用散射比浊法测定了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C反应蛋白,并同时检测了肌酸磷酸激酶、心肌肌钙蛋白T。结果入院后第1日所有患者的肌酸磷酸激醇和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均正常;61.5%患者的C反应蛋白≥5.0 mg/L,其中15例发生心绞痛,1例猝死,9例需冠脉再通。在10名C反应蛋白<5.0mg/L的患者中,未发生猝死及心肌梗塞,仅1名需冠脉再通。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预后不良,并提示炎症是本病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血府逐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脂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研究组给予西药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脂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TC、TG、LDL-C以及HDL-C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且能有效控制血脂及C-反应蛋白水平,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1996~1997年间对11例内科治疗无效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造影发现:简单单支病变者3例(27.3%),单支多发病变者2例(18.1%),双支病变者3例(27.3%),3支病变者3例(27.3%)。平均狭窄长度(22.3±6.9)mm。平均狭窄直径(89.3±10.3)%。共植入12枚支架,LAD 10枚(83.3%),RCA 2枚(16.7%),LCX 0枚,其中1例植入2枚支架。支架植入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造影复查平均狭窄直径为0~10%,心绞痛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改善或恢复,术后两周运动试验均由阳性转为阴性。超声心动图提示左房内径(34.74±3.63)mm,左室内径(52.20±4.91)mm,左室射血分数0.65±0.11,明显优于术前的左房内径(39.93±3.21)mm,左室内径(56.64±5.47)mm,左室射血分数0.48±0.15。随访1~8个月均存活,仅1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发生支架部位再狭窄。说明冠脉内支架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增加冠状动脉血流,保护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抑郁性情绪障碍与T淋巴细胞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根据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将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抑郁组(34例)及对照组(56例),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表达人类白细胞抗原-DR基因(HLA-DR)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抑郁组CD8、T淋巴细胞表达HLA-DR高于对照组(26.39±6.17vs22.04±6.61,28.08±9.13vs23.86±9.02,均P<0.05),抑郁组CD4/CD8低于对照组(0.42±0.30vs0.62±0.52,P<0.05)。抑郁标准分与CD8呈正相关(P<0.05)。结论:抑郁性情绪障碍影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活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激酶小剂量长疗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每日静脉滴注20万U,连用2周。在用药2,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缓解程度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出血并发症。结论常规方法联合尿激酶小剂量长疗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定量测定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 方法:对60例UAP患者进行血清CRP测定,根据CRP水平将60例UAP患者分为A、B两组,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A组28例(46.7%),CRP<3 mg*L-1;B组32例(53.3%),CRP≥3 mg*L-1.30 d内B组心脏事件(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及顽固性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50.0%比10.7%,P<0.01).结论:血清CRP水平与UAP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显著相关,可以认为:CRP对判断UAP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UK)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15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9例.治疗组应用UK 0.5万IU/kg,于30 min内静脉滴入,连续3 d;在第1天静脉滴注UK前1 h先静脉注射低分子肝素25 mg,然后低分子肝素1 mg/kg皮下注射,1次/d,共6 d;对照组不用UK,其他治疗同治疗组.主要比较指标为30 d内病死率和心肌梗塞发生率,并观察治疗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数变化.结果:30 d内心脏事件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频发心绞痛发生率的减少亦优于对照组(第1周,P<0.01;第4周,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数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UAP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塞和频发心绞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冠心宁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研究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冠心宁注射液,研究组应用冠心宁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疗程均为2周。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5.0%,研究组总有效率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冠心宁联合环磷腺苷葡胺能有效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降低疼痛程度,延长发作间期,明显改善心绞痛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轻微,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内皮依赖舒张功能、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布考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应用高频超声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并观察外周血ox-LDL及hs-CRP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普罗布考组FMD较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均明显升高(P<0.01),血浆ox-LDL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普罗布考组治疗后血浆ox-LDL与FMD呈负相关(r=-0.651,P<0.01)。结论:普罗布考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及抗炎症作用并可改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内皮依赖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