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收集整理经本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经过临床确诊,并符合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28例,其中采取经桡动脉途径的患者16例(桡动脉组),采取经股动脉途径的患者12例(股动脉组).结果:桡动脉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6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下肢大血管断裂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下肢近端大血管断裂伤患者,估计术前出血量大于2 000 ml。患者经全麻气管插管后行健侧股动脉穿刺放置动脉球囊,调整球囊于腹主动脉末端,并充盈球囊暂时阻断腹主动脉血流以控制出血。结果 15例患者中,经手术探查发现股静脉断裂9例,术中出血量为200~400 ml,平均304±102 ml,输血量400~600 ml,平均400±136 ml;股动脉断裂6例,术中出血量200~600 ml,平均355±134 ml,输血量800~1 200 ml,平均933±204 ml,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15例患者血凝常规、血电解质和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术后3个月随访15例患者均未见缺血等相关并发症。结论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操作简便,止血效果确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B-Lynch缝合术对预防有高危因素存在时剖宫产后出血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09年8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存在的患者,79例为研究组,在术中同时行预防性改良式子宫B-Lynch缝合;统计我院2007年9月~2008年8月间有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存在的剖宫产93例,未行预防性子宫B-Lynch缝合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例数、子宫切除例数等。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但研究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例数、子宫切除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B-Lynch缝合术可用于预防有高危因素存在的剖宫产后出血,且不增加患者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日至2015年3月2日于我院采取经桡动脉行CA或PCI介入手术治疗631例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结果本次治疗无一例患者出现排尿困难、腰痛、腹胀、黑便等不良临床表现;本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4.6±1.4)d,术中出血量为(215.46±11.26)ml,手术平均时间为(54.2±0.3)min。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理想,手术风险低,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胡艳萍  任爱萍  刘文娟 《医学争鸣》2009,(18):1636-1636
1临床资料 2007-07我院收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断(CAG)患者30例(男22,女8)例;年龄44—76岁;本组有16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PCI),均经股动脉途径手术,9例诊断“冠心病心绞痛”行PCI术,其中4例属不稳定型心绞痛;7例诊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鞘管脱出发生出血和皮下小血肿各1例,经过及时治疗和护理后恢复.无肺栓塞、血管迷走反射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胡艳萍  任爱萍  刘文娟 《医学争鸣》2009,(19):1900-1900
1临床资料 2007-07我院收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断(CAG)患者30例(男22,女8)例;年龄4476岁;本组有16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PCI),均经股动脉途径手术,9例诊断“冠心病心绞痛”行PCI术,其中4例属“不稳定型心绞痛”;7例诊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鞘管脱出发生出血和皮下小血肿各1例,经过及时治疗和护理后恢复.无肺栓塞、血管迷走反射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现将冠心病患者采用经桡动脉行介入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此次研究选取的病例为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8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将经股动脉介入手术治疗的34例患者定位对照组;给予经桡动脉行介入手术治疗的34例患者定位观察组。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置管成功率均较高,且术后平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少,两组数据具备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介入心冠状动脉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对提高介入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术后身体恢复速度及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起到了重要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莫秀凤  杨海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9):2303-2304,230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与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并发症与舒适度,对比经桡动脉、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优缺点。方法:391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按分为两组:桡动脉组(183例)和股动脉组(208例),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和舒适度的情况。结果: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术后局部血肿或伤口出血、血管迷走反射并发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组(P<0.05),动脉痉挛及闭塞发生率桡动脉组高于股动脉组(P<0.01);术后经桡动脉组腰背疼痛、尿潴留、便秘、平均卧床时间及换药次数明显低于经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可减少患者不适与痛苦,增加舒适度,同时减少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所在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行PCI治疗8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组给予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记录两种介入途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以及住院时间,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92.5%,手术成功率为97.5%;对照组经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100%,手术成功率达95%。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途径穿刺介入的穿刺时间明显长于经股动脉途径,但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途径,P0.05。结论与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比较,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虽穿刺时间较长,手术难度略大,但手术效果类似,且术后并发症低,易于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赵富伦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3):1609-1609
目的:探讨全麻下控制性低血压对鼻内窥镜手术出血量的影响。方法:我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慢性鼻窦炎鼻息肉249例患者,全部是II型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120例,采取全麻手术但不作控制性低血压麻醉,B组129例采取全麻术中控制性低血压;均行鼻窦内窥镜手术,术中收集出血量。结果:A组最小出血量30ml,最大出血量189ml,平均95.64ml。B组最小出血量16ml,最大出血量108ml,平均64.75ml。A组和B组在统计学上有差异性,P<0.05。结论:全麻控制性低血压下行鼻窦内窥镜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因此控制性降压手术在减少鼻内窥镜手术出血量及缩短手术时间方面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和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5月至2008年10月在昆明医学院附一院及云南省内部分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30例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行PCI治疗的患者为PCI组,另收集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在昆明医学院附一院心外科住院治疗的16例冠状动脉搭桥治疗左主干病变患者为CABG组.观察PCI组及CABG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上述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术、脑血管事件等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心绞痛复发情况.结果两组的临床特征基本相近.PCI组有5例(16.7%)左主干末端分叉病变达到Ⅲ级病变,而CABG组8例(50.0%)左主干末端分叉病变达到Ⅲ级病变,P=0.045,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CI组中药物洗脱支架(DES)应用占绝对优势(97.0%),左主干病变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两组在心绞痛复发率、再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主要不良心脑事件(MACCE)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CI组中急性冠脉综合症(ACS)与非ACS远期疗效比较在心绞痛复发率(29.4%VS0.0%,P〈0.05)及MACE发生率(41.2%VS7.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经选择无保护左主干病变PCI治疗的疗效与CABG治疗左主干病变比较PCI是可行和安全的,并取得较好的近远期疗效.(2)急性冠脉综合征可能是影响心绞痛复发率及MACE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定量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MCE)对冠脉非闭塞性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心肌灌注水平的评价。方法:以我科收治的29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造影结果分为A组:血管正常(对照组);B组:血管狭窄程度为75%~90%;C组:血管狭窄程度>90%。所有患者造影前1~3天行MCE检查,19例成功进行PCI治疗患者术后3~5天再行MCE检查。结果:PCI后MCE定量分析显示:B组的各参数值与A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C组中β值和α×β值较A组明显降低(P<0.05)。同组PCI前后心肌灌注的比较:术后B组α值、β值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但α×β值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C组的3个参数值α、β和α×β值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血管狭窄程度>90%的病变即使在成功PCI后局部心肌灌注水平仍较正常者低,而血管狭窄程度较轻组在成功实施PCI后心肌灌注良好。成功PCI后狭窄程度较轻组心肌灌注水平较术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而狭窄程度较重组心肌灌注水平较术前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吸烟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DES-PCI)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2 年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06 年7 月至2008 年4 月间进行血运重建治疗的206 例吸烟的三支病变患者,分为PCI组(108 例)和CABG组(98 例),观察术后2 年2 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的差异。结果PCI 组与CABG组2 年MACCE 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5%:12.2%, P>0.05),PCI 组再次血运重建率高于CABG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2.0%, P<0.05)。2 组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8.2%, P>0.05),其中年龄与左室射血分数是影响预后的( P<0.05)。结论吸烟的三支病变患者行DES鄄PCI 进行血运重建治疗与行CABG治疗在2 年内疗效相当,年龄与左室射血分数为影响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醛固酮(Aldo)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及与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脉造影检查的ACS患者166例,冠脉造影检查前于升主动脉根部采取血标本,测定醛同酮水平,按醛固酮水平高低分为三组:A组(Aldo〈100ng/ml),B组(100ng/ml≤Aldo≤200ng/ml)及C组(Aldo〉200ng/ml)。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析各组ACS患者醛固酮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并观察ACS患者经皮腔冠脉内介入治疗(PCI)术前醛固酮水平对术后近期预后(6个月)的影响。结果:三组ACS患者随Aldo水平升高,多支血管病变、冠脉B2/C型病变、冠脉病变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均明辊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醛固酮是ACS患者PCI术后6个月内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ACS患者血浆醛同酮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醛同酮水平的高低对ACS患者PCI术后的近期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的发生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置入术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08年4月我院心内科冠心病患者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11例患者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的好发时间、部位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004年12月至2008年4月,我院共完成PCI术596例,其中DES置入术455例,术后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11例,发生率为2.42%,血栓形成时间为3—15d,平均(6.9±4.1)d。其中冠脉3支病变患者5例,2支血管病变4例;左前降支病变6例;置入多支架8例;支架贴壁不良2例。支架置入术后突然出现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的明显胸痛者7例;心衰低血压状态2例;以心脏骤停发病者2例,均院外死亡。心电图提示支架段血管支配区域心肌缺血加重或急性心梗2例,造影复查证实原支架内闭塞伴血栓影像7例,术后突然出现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死亡2例。4例因停用氯吡格雷而致血栓形成;2例可能支架贴壁不良。经单纯球囊扩张,冠脉内注入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等治疗,7例患者存活出院,4例患者死亡(病死率36.4%)。结论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与患者临床病变特点、介入操作因素和支架本身、抗凝治疗等有关,多发生在AMI、合并糖尿病或心功能不全、多支血管病变、前降支病变、B/C型复杂病变等患者。急诊再次介入治疗是治疗支架内血栓的首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急性ST段抬高心梗(STEMI)患者进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或溶栓治疗,探讨直接PCI治疗STEMI的疗效。方法:入选STEMI患者81例,分为直接PCI组(32例)和溶栓组(49例)。直接PCI,取桡动脉或股动脉为冠状动脉造影(CAG)径路,采用Judkins法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确定梗死相关动脉(IRA),采取PTCA+支架或直接支架方式仅干预IRA。溶栓治疗,重组链激酶150万单位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中半小时内滴注完毕。临床评价指标,IRA再通率、ST段回落(STR)≥50%、2周时左室舒张末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衰、梗后心绞痛、非致死性再次心梗、死亡。结果:进门-溶栓时间平均为57 min,进门-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为91 min。直接PCI组血管再通率高于溶栓组(P<0.05),直接PCI组STR≥50%率高于溶栓组(P<0.05),直接PCI组再次心梗、梗后心绞痛、心衰发生率低于溶栓组(P<0.05)。结论:直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梗疗效优于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桡动脉充气止血绷带较快减压放气对桡动脉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经桡动脉途径PCI术后即刻以桡动脉充气止血绷带压迫止血,术后1 h开始放气减压,每隔1 h放气2 ml,第4次开始增加放气量,术后6~8 h内撤除桡动脉充气止血绷带(观察组)。观察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与较晚较慢减压放气(对照组,在术后2 h开始放气,每隔2 h放气2ml,术后12~14 h撤除桡动脉充气止血绷带)比较。结果部分患者发生手部肿胀、手臂麻木或疼痛、术口少量渗血及局部水泡,其中,观察组手部中度肿胀及手臂麻木的发生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压迫止血过程中所监测的穿刺侧拇指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96.8±1.6%vs 96.6±1.6%,P>0.05)。结论较快减压放气安全、有效,能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07年9月收入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50例7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率、住院期间的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结果:50例病变相关动脉为前降支35处,右冠状动脉19处,回旋支10处。单支病变26例,双支病变18例,三支病变6例;PCI成功率98%;术后随访6~40个月,7例再次出现胸痛发作,3例患者行PCI术,其中1例为原有支架闭塞;急性心肌梗死死亡1例,为心肌梗死后心功能衰竭。结论:高龄老年患者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渗非离子造影剂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期间住院的324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的资料,回顾分析造影剂肾病(CIN)各危险因素的发生情况。结果按照造影剂肾病的诊断标准,共有19例患者可诊断造影剂肾病。结论造影剂剂量和术前原有肾功能水平是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出现无复流(no-reflow)现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0年7月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68例,观察术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情况、可能原因、处理结果和出院转归。结果68例患者中,发生无复流现象6例(8.82%),其中1例于术后24h死于心源性休克;其余5例出现不同程度胸痛、胸闷,TIMI血流1~2级,经冠状动脉内单独或联合注射硝酸甘油、维拉帕米、替罗非班处理后,TIMI血流恢复到3级,症状缓解,住院期间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最终好转出院。结论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可明显增加术中处理难度和风险,预后差、病死率高,提高对无复流现象的认识,及时恰当的处理,可显著改善冠脉血流,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