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价采用吉非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2例化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予吉非替尼250mg每日1次口服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评价近期疗效、生存期、生活质量及毒副反应。结果:CR1例、PR11例、SD18例、PD12例,有效率为28.57、临床受益率为71.43、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4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1年生存率为45.23;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者占61.90;药物不良反应多为Ⅰ~Ⅱ度皮疹及腹泻。结论:吉非替尼应用于化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的二线或三线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而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与多西紫衫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毒副反应以及对生存质量影响。方法5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为实验组(甲),对照组(乙)。甲组为贵州省人民医院肿瘤科和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24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给药方式为口服吉非替尼250mg/次,1次/d;乙组为随机抽取30例同期的贵州省人民医院肿瘤科晚期肺癌二线化疗患者,予多西紫衫醇40mg/m。d(d1、d8、d15)静滴,28d为1周期。2组患者治疗中若出现肿瘤进展或出现严重的毒性反应均终止用药。结果近期疗效,甲组24例中可评价的16例的有效率(CR+PR)3/16(18.8%),临床获益率(CR+PR+SO)9/16(56.3%);乙组有效率为20.0%,临床获益率为46.7%。药物的不良反应,甲组多见为皮疹、腹泻、恶心、皮肤干燥,多数能耐受无需治疗;乙组多见为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周围神经毒性,肝脏毒性,脱发等。结论初步观察结果显示:甲组和乙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疗效上无明显差异,但甲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乙组,并且其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比较好,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9例晚期NSCLC患者每日均121服吉非替尼250mg,直至病情进展或患者不能耐受时停药。结果39例患者中CR0例,PR12例(30.8%),有效率(CR+PR)30.8%,SD15例(38.5%),疾病控制率(CR+PR+SD)69.2%,1年生存率25.6%。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为皮疹18例(46.2%)、皮肤干燥11例(28.2%)和腹泻8例(20.5%)。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NSCLC效果好,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2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进入本研究.吉非替尼剂量为250 mg/次,口服,1次/d.全组服药的平均时间为6.13个月.结果 毒副作用主要为皮疹9例(40.91%);腹泻3例(13.64%),1例因腹泻严重而停药;转氨酶升高1例(4.51%).22例患者参与疗效评价,治疗后获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5例,稳定12例,进展4例.全组有效率为27.27%,疾病控制率为81.82%.结论 吉非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有一定的疗效和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选取26例经病理学诊断的老年晚期(Ⅲb期或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组,单药口服吉非替尼250mg每日1次。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6例患者中CR1例,PR8例,SD10例,PD7例;疾病控制率73.1%。随访4~36个月,中位随访17个月,中位生存期14.4个月(6.5~27.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11.5个月(5~16.5个月)。不良反应以皮疹、腹泻、转氨酶升高、恶心呕吐为主,多为轻度。结论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易瑞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8例经放化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入本研究,口服吉非替尼250毫克,每天1次。全组服药的中位时间为6个月。按照WHO标准统一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48例可评价病例中,获得CR 1例(2.1%),PR 13例(27.1%),RR(CR+PR)14例(29.2%),SD 16例(33.3%),疾病控制率为62.5%,PD 18例(37.5%),生存期4-30个月,中位生存期(MST)10个月,1年生存率45.8%,主要不良反应是皮疹,共发生30例,占全组的62.5%,其它不良反应有腹泻、恶心、口腔溃疡,无一例因不良反应退出。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NSCLC有效,是一种有效且具有良好耐受性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应用吉非替尼后的疗效及毒副作用进行观察。方法:选择8例住院接受治疗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且均为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后失败的病例。治疗方案为Gefitinib单药口服250mg,1次/d,直至死亡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病灶进展。全组服药的中位时间为8.6个月。结果:8例患者中4例部分缓解(PR),2例稳定(NC),2例进展(PD);症状缓解6例,缓解最为明显的症状为憋气、咳嗽和疼痛,出现症状缓解的中位时间为14d。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为易于控制和逆转的皮疹和腹泻。结论:口服吉非替尼单药对于经手术、放疗、化疗失败的NSCLC是有效的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7例,评价其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37例患者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为62.2%,总疾病控制率91.9%;出现不良反应包括:痤疮样皮疹48.6%,皮肤干燥32.4%,腹泻24.3%,恶心13.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29.7%,甲沟炎2.7%,无间质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吉非替尼治疗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化学治疗或不适于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30例入组患者中,1例达到CR,8例PR,12例SD,9例PD,有效率为30%(9/30),疾病控制率70%(21/30);皮疹发生率为43.3%(13/30),腹泻发生率为16.7%(5/30),均为Ⅰ~Ⅱ.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NSCLC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1文献来源
Oh I J, Ban H J, Kim KS,et al. Retreatment of Gefitinib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who previously controlled arm, open-label, phase Ⅱ 2012, 77(1): 121-127. to Gefitinib: A single- study[J]. Lung Cancer.
2 证据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择2011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接受医治的68例晚期肺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所选患者均采取吉非替尼进行医治。观察治疗后不良反应、缓解时间、肿瘤进展时间以及总生存期、1年生存率以及影响疗效相关因素。结果在该组6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率4.41%、部分缓解率39.71%、稳定率47.06%,疾病控制率91.18%。平均缓解时间为(8.2±1.6)个月,平均进展时间为(4.8±1.2)个月,平均生存期(12.1±3.6)个月,1年生存率47.06%。应用吉非替尼后,EGFR基因突变的肺腺癌患者有效率为71.43%,显著高于基因状态不明的肺腺癌患者(31.91%),χ2=9.68,P<0.01,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晚期肺腺癌患者开展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具有有效率高,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6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紫杉醇135mg/m^2,d1,静滴;顺铂30mg/m^2,d1-3静滴(TP方案)和治疗组32例: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TP方案,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治疗,均每21d为1个治疗周期,3个周期为一疗程。结果两组患者中,治疗组在近期疗效、卡氏评分、控制疼痛及不良反应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P方案联合中药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近期疗效等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扶正为主辨证论治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设计研究方法。选取晚期NSCLC一线治疗后疾病无进展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以扶正为主辨证论治进行巩固治疗,对照组不进行中药抗肿瘤治疗。每月随访1次,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患者拒绝治疗为止。观察扶正为主辨证论治对晚期NSCLC一线化疗后疾病控制患者巩固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指标包括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中医症状改善情况、体重变化、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结果:(1)治疗组中位TTP为89d,对照组中位TTP为7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明显改善,总有效率86.21%较对照组的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体重稳定率79.31%较对照组的4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扶正为主辨证论治能明显改善晚期NSCLC患者的生活质量,EORTCQLQ—LC43中的躯体、角色、情绪、社会功能领域,总健康状况,疲倦、恶心呕吐、气促、失眠、食欲丧失、便秘、咳嗽、口腔渍疡、脱发的症状领域方面较对照组都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医巩固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疾病控制后患者能延长疾病进展时间;(2)中医巩固治疗能明显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化疗后中医症状和稳定体重;(3)中医巩固治疗能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化疗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依托泊苷单药治疗老年晚期进展性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6例老年晚期进展性肺癌病人采用依托泊苷单药口服,剂量25mg/m2,每日两次,连服20天,每30天为一周期。按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及毒副作用标准确定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病人接受三周期化疗后,部分缓解占16.7%(6/36),稳定占27.8%(10/36),进展占55.6%(20/36)。毒副作用轻微。结论依托泊苷单药持续口服对老年晚期进展性肺癌病人获得较好的疗效,毒副作用轻微,易为病人接受。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国产长春瑞滨(NVB)联合顺铂(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52例晚期NSCLC中男37例,女15例;鳞癌35例,腺癌17例;ⅢA期9例,ⅢB期15例,Ⅳ期28例;初治42例,复治10例;采用长春瑞滨(NVB)25mg/m。第1,8天静滴;顺铂(DDP)25mg/m^2,第1~3天静滴,21d为一周期。结果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20例,稳定(SD)27例,进展(PD)4例,总有效率为40.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5.6个月,中位生存期11个月,一年生存率46.2%。主要毒副反应为Ⅰ、Ⅱ度骨髓抑制53.8%(28/52),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0.8%,其次为静脉炎,发生率11.5%。结论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可耐受,价格相对便宜,为符合我国国情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gnostic influence on long-term overall survival (OS) from treatment with Chinese medicine (CM) and chemotherapy or targeted therapy in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 patient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06 advanced NSCLC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CM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Beijing Cancer Hospital from April 1999 to July 2013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Long-term survivors were defined as OS ≥ 3 years after treatment with CM and chemotherapy. Twenty-eight patients had OS ≥ 3 years, 178 had OS 〈 3 years, and all clinical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with the Cox model. Variables were gender, age, smoking status, performance status (PS) score, pathological type, clinical stage, first-line chemotherapy, targeted therapy, and use of CM. Univariate surviv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Kaplan-Meier method and log-rank sequential inspection. Multivariate survival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meaningful factors of univariate survival analysis with the Cox model. Results: Th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with OS ≥ 3 years was 13.6% (28/206). Cox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PS score, clinical stage, disease control rate to first-line chemotherapy, and use of CM were independent factors of long- term OS (all P〈0.05). However, gender, age, smoking, and use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were not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PS score, clinical stage, disease control rate to first- line chemotherapy, and use of CM are probably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long-term O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SCLC.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参麦注射液联合紫杉醇(PTX)加顺铂(PDD)组成的TP方案全身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62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分别接受TP方案加参麦注射液或单纯TP方案化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51.61%高于对照组有效率48.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毒性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配合TP方案化疗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可提高化疗疗效,减轻化疗毒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