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持续升高,病死率也比较高。对AMI的治疗,时间是最重要的,再灌注效果与溶栓治疗的时间呈负相关性。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AMI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常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志物临床应用价值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比较几种常用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诊断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②方法 检测 46例AMI病人及 62例心绞痛 (AP)病人血清中的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Ⅰ )、肌红蛋白 (Mb)、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含量 ,并进行对比分析。③结果 AMI组cTnⅠ、Mb、CK、CK MB各指标阳性率分别为 93 .48%、97.83 %、65 .2 2 %、76 .0 9% ;AP组各指标阳性率分别为 1 .68%、48.39%、32 .2 6 %、1 4 .52 %。Mb与cTnⅠ对AMI诊断灵敏度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345 ,P >0 .0 5) ;两者高于CK、CK MB对AMI诊断灵敏度 (χ2 =4.1 2 8~ 9.552 ,P <0 .0 1、0 .0 5)。cTnⅠ与CK MB对AMI诊断特异度分别为 90 .32 %、85 .48% ,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χ2 =0 .683 ,P >0 .0 5) ;两者高于Mb与CK对AMI诊断特异度 (χ2 =9.538~ 2 2 .545 ,P <0 .0 1 )。④结论 cTnⅠ是诊断AMI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王志萍 《中外医疗》2010,29(26):187-18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的严重类型的冠心病.近几年,随着溶栓治疗,急性经皮冠脉腔内球囊成形术(PTCA)以及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广泛应用,使得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现常用的3种快速床边检测血清酶学指标可及时准确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通过2007年NACB(美国临床生化科学院)医疗实践指南就ACS(急性冠脉综合征)生化标志物的临床特性和应用,提出以下指导性建议,有助于早期发现AMI,及时检测病情的变化,评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血清标志物临床应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汉文  李栋  李艳 《四川医学》2006,27(11):1125-1127
目的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血清生化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CK-MBⅡ、MYO、cTnI的含量.酶法测定AST、LDH、CK的活性。比较55例AMI、50例不稳定心绞痛(UA)、28例稳定心绞痛和3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以上项目动态变化并分析其特点及在AMI中的诊断意义。结果 传统的心肌酶AST、CK、LDH在AMI早期(胸痛发生〈6h)诊断敏感性明显低于MYO(P〈0.01),所以AMI的早期诊断指标推荐MYO;胸痛发生6~12h,cTnI、CK-MB、MYO的敏感性均高于AST、CK、LDH(P〈0.01);12~24h,cTnI、CK-MB则显示出诊断上的优势;48h至7d则cTnI诊断敏感性强于其他各项(P〈0.01)。在AMI诊断特异性上,cTnI与CK-MBⅡ相当,优于MYO、CK、AST、LDH(P〈0.05)。在介入治疗中,CK-MBⅡ、MYO、cTnI均可反映心肌的损伤,其中以cTnI反映最敏感。结论 对AMI的诊断,cTnI、CK-MBⅡ、MYO优于AST、LDH、CK,MYO不升高可排除早期AMI,cTnI能反映心肌的微小损伤,CK—MBⅡ、MYO、cTnI3项指标相互补充对诊断AMI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脏标志物和超敏CRP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相关性因素.方法 选择来就诊的4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择4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心脏标志物和超敏CRP检测,研究其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心脏标志物和超敏CRP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形成在CRP和几种主要心脏标志物中都有明显的差别,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心血管检测的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超敏CRP、血清甘油三酯、血糖、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关注,可以有效地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实践意义,值得在临床检测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心脏标志物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 急性心肌梗死定义的变迁1 1 透壁梗死、非透壁梗死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透壁和非透壁本来为病理诊断 ,但却使用心电图判断 ,如心电图出现QS波 ,则认为是透壁梗死 ,如果仍有r(R)波 ,则为非透壁梗死 ;如果没有Q波形成 ,紧紧表现为明显的ST段压低或者T波倒置 (>2 4小时 ) ,一般认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此分类方法与病理实际情况非常不符 ,后被抛弃。1 2 Q波心肌梗死 (QwMI)和非Q波心肌梗死 (NQ MI) 正在使用的定义方法。实际上在心肌梗死病人 ,能否形成Q波是回顾型的 ,对于心肌梗死的快速诊断和再灌注治疗没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化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挽救濒死的心肌,挽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生命已成为可能,因此早期诊断变得至关重要。而早期诊断的关键是生化标志物的检测。目前公认的反映心肌坏死的金标准是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troponin,cTn),cTn的异常变化可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确定标志物。美国临床生化科学院建议常规AMI诊断可应用两类生化标志物:一类是早期标志物,另一类是确定标志物。下面将分别作一综述。1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生化标志物一般将AMI症状出现后6h内血中升高标志物成为早期标志物。早期标志物有助于AMI的…  相似文献   

8.
9.
临时心脏起搏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在心电图引导下紧急临时心脏起搏对急性心肌梗死各种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和心跳骤停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别在床边急诊条件下由心电图引导和在导管室对37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各种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和心跳骤停患者通过普通双极心内膜临时起搏电极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结果 床边急诊条件下由心电图引导的21例患者18例成功起搏。在导管室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16例,全部患者成功起搏,无并发症出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电图引导下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是抢救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和心跳骤停的有效方法 ,具有安全、快捷、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危重、不能搬动的病人及无导管室条件的医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不同心肌损伤标志物组合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价值.方法 观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5年7月至2006年10月住院的急性胸痛症状患者,根据2007ESC/ACCF/AHA/WHF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确诊AMI患者与心梗疑似患者.计算临床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AST,CK,CK-MB,LDH,HBDH,肌钙蛋白I(cTnI), CK-MB mass]各指标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心肌损伤标志物单项及多项联合指标检测浓度、阳性率、诊断符合率的差异.结果 ①cTn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和92.5%,其临床诊断的符合率最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肌酶谱和cTnI并联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37.29%,其临床诊断符合率较其它并联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心肌酶谱和cTnI串联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0%和100%,临床诊断符合率较其它串联组高,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nI具有最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诊断和鉴别诊断AMI的较好指标;心肌酶谱的敏感性、特异性较差,应联合cTnI、CK-MB mass进行AMI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纳入cTnI的心肌酶谱组合表现出了最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即并联试验明显提高了灵敏度,串联试验明显提高了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发生心力衰竭时应用倍他乐克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2004年3月~2006年5月份我院心血管内科病房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病人52例,其中28例病人应用倍他乐克治疗,另24例未应用倍他乐克及其它β-受体阻滞剂,疗程4周。比较两组心律失常和猝死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总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有较明显下降,心衰的加重率低于对照组,无1例因服用倍他乐克而出现心动过缓。结论:AMI心力衰竭病人早期口服小剂量倍他乐克较为安全,疗效明显,心电稳定性提高,可使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刘宇  周荣斌 《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7):1903-1904
目的 评价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心肌标志物血清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能.方法 采用双盲、自身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分别采用科卫公司研制生产的肌钙蛋白Ⅰ/CK-MB/肌红蛋白三合一诊断试剂盒和艾康公司生产的试剂盒对140例AMI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两种试剂检...  相似文献   

13.
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回顾性分析窦性心律震荡现象(HeartRateTurbulence,简称HRT)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997年2月~2004年12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后2~3周内有室性早搏(室早)并且在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或监护导联上能记录到室早前至少有3个正常的窦性心搏,室早后有连续20个以上窦性心搏的患者355例。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记录各组患者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指标,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家族史、尿酸升高、急性心肌梗死部位、采取的治疗措施、左室射血分数(均采用面积长轴法)、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用药(ACEI、Aspirin、Statin、β-Blockor等)以及HRT分类。结果355例患者平均随访(22.0±12.3)个月,死亡58例。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死亡与HRT分类、低LVEF(≤55%)及高龄(≥65岁)显著相关(P<0.001)。结论窦性心律震荡现象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4.
米力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米力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2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入院后接受米力农(剂量为0.375~0.75mg/(kg.d)治疗2~4d,治疗前后利用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诊断仪评估患者的心功能.结果米力农治疗后患者的心指数和射血分数显著增加,分别为(2.3±0.5)vs(2.7±0.6)L/(min.m2)和(35±6)%vs(43±4)%,P〈0.05,未观察到严重的副反应的发生.结论米力农能有效地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比不同心功能组间BNP值,治疗前后BNP值及心衰合并低血压组与血容量不足合并低血压组间BNP值.结果不同心功能组BNP值不同,心功能越差BNP越高,经治疗病情好转后BNP值明显下降;心衰合并低血压组与血容量不足合并低血压组间BNP值对比,心衰患者BNP显著高于血容量不足患者(P〈0.05).结论 BNP可作为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的一个指标,亦可用于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16.
王薇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6):195-196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48例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46例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病死率并进行比较。结果DM组无痛性心梗、并发症(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NDM组,P<0.01,死因主要是心力衰竭和心脏骤停。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不典型,无痛性梗死多、并发症及病死率高,预后差。积极控制血糖,纠正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将老年AMI120例与对照组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老年AMI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心肌酶改变均不典型;结论:通过对老年AMI临床特点的认识,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  相似文献   

18.
陈顺平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4):152-153
目的分析总结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以便提高临床工作者对其认识。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0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6例,其中NSTEMI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66例、STEMI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60例,对两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及吸烟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STEMI组糖尿病、反复心绞痛病史率高于STE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STEMI组CK、TNI峰值均低于STE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STEMI组多支病变率高于STEM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TEMI组的肌酸肌酶(CK)、肌钙蛋白I(TNI)峰值均低于STEMI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则高于STEMI组。  相似文献   

19.
93例无痛性急性心肌梗塞(PAMI)中64例≥60岁,首发症状依次为心衰型27例,胃肠型25例,脑卒中型17例,胸闷心悸型14例,头肩肢痛型7例,发热感染型3例,与有痛组208例对照分析,在梗塞部位(前,下后壁,右室壁),梗塞范围,吸烟,再发梗塞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年龄,入院时间,心内膜下梗塞,心电图分期,高血压,糖尿病,误诊及死亡例数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两组死亡病人有关情况比较后进一步显示:年龄大,入院时间晚,误诊率高,并存,并发症多,是PAMI病死率增高的主要因素。PAMI死亡以泵衰竭为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