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华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8):204-206
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增多的原因,找出应对措施。方法解读中药不良反应概念,结合中药不良反应的若干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只是药源性疾病的一部分,不能混为一谈。中药不良反应应与药品质量事故、用药不当、使用方法不当、使用假药劣药有着本质的区别。结论正确认识并科学、客观地评价中药不良反应,正确理解中药的毒性,加强临床药学与合理用药指导,中药仍然是相对安全的,只有正确认识才有利于中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我院患者服用中药制剂之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探讨中药毒性与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可靠和准确的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服用中药制剂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病例共10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病例报告,统计和总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寻找合理的用药管理对策。结果使用中药制剂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段集中于4960岁,导致患者用药之后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中药制剂包括注射剂、外用膏剂和口服制剂等,发生不良反应的服用途径为静脉注射和局部外用给药;患者不良反应病灶主要集中于表皮损害和消化系统伤害。结论中药毒性会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制定用药管理规定,严密监测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提高不良反应控制意识,做好防范工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药不良反应在临床中的发生情况,发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安全用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对临床发生的90例中药严重、新的严重不良反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中药严重不良反应91.55%以上发生在静脉给药,中药注射液ADR多数发生在静脉给药10分钟内;新的严重不良反应63.16%发生在口服制剂.结论:中药不良反应与给药途径有相关性.口服中药制剂安全信息尚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科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为儿科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4年8月儿科135例应用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进行研究,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儿科中药注射中发生的不良反应频率高,尤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类型最为常见,与儿童独特的生理特点、药物制备工艺、滴注速度过快、用药不当、临床研究时缺少研究对象、不完善的监管制度等相关。结论:儿科中药注射中不良反应发生频率较高,应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提高药物质量,加强临床合理用药,促进临床合理管理和规范,降低儿科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医药在国内外认可度的提升,中药制剂的临床使用越来越普遍,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多,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其中最主要的是过敏类反应。中药制剂过敏类不良反应问题的出现引起用药安全的疑虑,严重制约中药制剂的临床推广应用。综合了近年来临床上有关中药制剂发生的过敏类反应、过敏类反应的机制及临床应对措施的相关研究,归纳总结目前使用中药制剂引起过敏反应的现状、致病特点和相关影响因素,为中药制剂在临床用药安全尽可能避免发生过敏反应提供相关文献参考和理论依据,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浅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高素珍  张志刚 《中国药房》2008,19(18):1439-1440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包括:中草药所含的有效成分;制备成中药注射剂后其稳定性差,制剂工艺不尽合理;在临床使用时不对证,配伍不当,剂量不当,操作不当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结论: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时,应加强用药监护,严格按照药品适应证范围使用,使用前详细了解患者过敏史,认真检查注射剂是否合格,特别注意配伍应用,这样可大大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4年至2008年医院的122例中药注射剂ADR病例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22例ADR报告中,ADR主要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个体差异、用药方法不当等原因均可导致ADR发生。结论临床应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ADR监测,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中药乌头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和对策。方法综合分析目前存在的几件医院临床中药毒性事件以及乌头类中药中毒事件,对其进行整理评价,以便找出中药乌头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且探讨其处理措施以及对策。结果导致中药乌头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是超剂量使用;(2)是服用方法不正确,不正确的配伍方法。结论中药乌头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涉及到很多个因素,所以需要在辩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中药的合理使用意识,促使临床用药实现进一步安全化以及有效化。  相似文献   

9.
肿瘤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瑜  郑滢  林静容 《医药导报》2011,30(7):947-950
目的 分析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2009年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数据及临床用药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占全院用药金额的11.4%;包括5大类14个品种,其中肿瘤用药8种,占总金额的90.9%,占总用药频度的57.7%.不合理用药表现在超剂量给药、混合配伍、溶媒选择不当、给药途径不当、禁忌证用药、联合用药不当等6个方面.结论 中药注射剂在该院临床用药中占有一定比例,临床需严格按照《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合理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的肌毒性不良反应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他汀类药物的肌毒性不良反应从临床表现、发生机制、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归纳。结果肌毒性是他汀类药物典型且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规范用药剂量及联合用药,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监测结果。结论只要措施得当,使用他汀类药物仍是相当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应对方法。方法在2008年1月~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16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其临床中药应用情况予以回顾分析,并评估用药安全性。结果 116例患者中,未实施辨证论治的39例、用量及用法错误的31例、中西药联用不当的20例、中药炮制不当19例、其他原因引起的不良反应7例。结论要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药应加强对中药的辨证、炮制、煎煮、配伍、对症等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相关流程,杜绝不合理用药行为,切实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饮片可引起的不良反应,纠正传统中药用药绝对安全思想,为临床科学使用中药饮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80例服用中药饮片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服药后常见不良反应,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结果中药饮片可以引起多种不良反应,涉及多个人体组织系统,不良反应程度也各有差异。其中以消化道系统不良反应及皮肤、黏膜组织不良反应居多,二者共计53.75%,超过病例总数的一半。通过用药分析发现,炮制不当、煎煮不当、禁忌与配伍、个体差异等均可导致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其中以煎煮不当所占比重最多(42.50%),用药时间过长次之(21.25%)。结论科学管理中药饮片的生产,合理指导中药饮片的使用,加强处方医师与患者的用药安全意识,可降低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是实现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于晓梅 《齐鲁药事》2013,32(3):172-173,184
通过检索相关毒性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综述了毒性中药不良反应的现状及其发生原因,通过总结、归纳毒性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及监管措施,以保障临床中药使用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李田军 《安徽医药》2018,22(11):2250-2253
目的 分析宣城市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资料,评估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宣城市人民医院发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107例(阳性组)与同期应用相关药物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119例(阴性组)。对比分析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药物过敏史等患者自身因素与合并用药、配伍禁忌、溶媒不当及输注过快等药物相关因素,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对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涉及药品品种、主要累及器官系统及严重程度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基础疾病、配伍禁忌、溶媒不当、高龄、药物过敏史与女性性别(OR值分别为4.649、4.232、3.028、2.879、2.799、2.256,P<0.05);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主要是集中于用药过程中(41.12%)及用药结束后30 min内(34.58%),涉及药品品种以心脑血管系统用药为主(91.67%),累及多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受累所占比例最高(36.04%),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为一般不良反应(81.08%)。结论 对于合并基础疾病并有药物过敏史的老年女性患者应用中药注射剂时应权衡利弊,注意药品不良反应的防治,选用正确的溶媒与合理的配伍药品,尤其应在用药早期重点关注、及时发现药品不良反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水林 《中国药业》2010,19(24):55-56
目的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安全使用。方法通过对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结果与结论加强中药注射剂相关知识宣传、培训,提高安全用药意识,可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使用,并有效预防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文献进行分析,了解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方法以"儿童用药"、"不良反应"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CNKI)中文期刊检索了2000~2013年与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相关文献,对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涉及主要为抗微生物药物、中药制剂、抗癫痫药物、解热镇痛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全身性的严重过敏反应、以严重皮疹、皮炎、多形性红斑为主的皮肤及附件损害、以及血尿、蛋白尿等的泌尿系统损害。结论医院应重视临床抗微生物药物和中药制剂的合理使用,注意收集儿童用药安全信息,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上报工作,保障患儿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某医院临床上磷霉素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分析磷霉素钠与中药联合用药现状,为临床上合理使用磷霉素钠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浙江某医院10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分析。采用文献检索的方式,分析目前磷霉素钠与中药联合用药相关研究。结果 在101例患者中,磷霉素钠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并无特异性;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给药剂量的高低具有一定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集中在10~30min以内(43.56%),且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在10min以内;磷霉素钠所致不良反应以过敏样反应表现形式居多;原患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58.42%);绝大部分患者经过减慢滴速、停药或者相关药物治疗得以缓解恢复正常,治愈率为99%;磷霉素钠可与云南白药、栀子金花汤以及自拟肺心Ⅰ号方等中药联合用药用于临床治疗。结论 磷霉素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类型呈现多样化,严重可引起过敏性休克,临床应加强对此药的监测,同时,可考虑磷霉素钠与中药联合应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中药注射剂5种常见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注射剂是中医药的创新成果,在预防、治疗疾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疗效。科学地认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避免和减少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有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笔者根据近年来临床实践,总结出5种常见的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一是配伍不合理致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临床单独使用较少,多与其他药物(中西)联合使用,由于中药注射液的成分复杂,与输液及其他药物配伍不当,会产生溶液的pH改变、颜色改变等一系列变化。应尽量单独使用中药注射剂。二是超剂量使用致不良反应。受“中药安全无毒副作用”思想的影响,临床中常出现随意加大中药注射液用量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ADE)以及产生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2010年1月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96例进行分析,对其用药情况、年龄、ADR、累及系统-器官等临床相关因素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96例中用药环节存在不当58例(60.4%),包括不符合适应证或不辨证用药、同一输液瓶续滴未冲洗输液管、超剂量应用和用药次数过多等。正确用药情况下ADR38例(39.6%),其中清热解毒类占44.7%,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类占44.7%,补益类占10.5%,一般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75%,以皮肤反应和胃肠道反应为主。结论用药不当是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容易被临床忽视,需要医生遵循中药注射剂的适应证和用法正确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0.
超剂量使用中药注射剂应引起高度重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超剂量使用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国内近年来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对中药注射剂超剂量使用现状、后果及其原因进行整理.结果 违背<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不按照药品说明书超剂量使用中药注射剂,既造成浪费又易引发药品不良反应与医疗纠纷.结论 临床医师使用中药注射剂,应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