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脑血管病与高凝状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血小板活化、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及意义。方法116例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脑出血组48例、脑梗死组39例、腔隙梗死组29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P-selectin)、内皮素-1(ET-1)、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应用Clauss法检测纤维蛋白原含量(Fg),并比较各指标在脑血管病组与对照纽(n=40)间的差异。结果各项指标,除腔隙性梗死组的ET-1、TFPI外,与对照组比较,脑血管病患者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与腔隙梗死组比较,除vWF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比较,除TF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脑血管病患者存在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凝血因子的激活,脑梗死和腔隙梗死各项指标的异常程度与梗死的面积大小相一致。脑血管病患者均存在有高凝状态,特别是脑出血患者同样存在着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女性内分泌调节轴即下丘脑-脑垂体-卵巢轴功能与妊娠后性激素水平间的相互作用 妊娠高凝状态的影响,采用放免法测定季妊娠各主脐静脉血睾酮,雌二醇,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结果发现:妊娠使E2持续增高,。刺激下丘脑GURH释放脉冲,导致雌激素强烈正反馈,促进了FSH,LH释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探讨肺癌患者血浆蛋白Z及凝血因子Ⅶ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凝血功能、临床病理分型、分期的关系。方法选60例肺癌患者及30例健康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蛋白Z及凝血因子Ⅶ,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PT、APTT、Fbg;同步检测D2聚体。结果(1)晚期肺癌组PT、APTT明显缩短(P〈0.01).D2聚体和Fbg显著升高(P〈0.01),其中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升高更明显。(2)肺癌患者血浆中彪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并与肺癌的恶性程度、分期、病理分型相关。(3)肺癌患者血浆中凝血因子Ⅶ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与肺癌的恶性程度、分期相关。(4)肺癌患者血浆PZ值与凝血因子Ⅶ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1)晚期肺癌患者多存在高凝状态,小细胞型肺癌尤为明显。(2)肺癌患者血浆中PZ的浓度明显降低,血浆中凝血因子Ⅶ的浓度明显升高。(3)肺癌患者血浆中PZ的浓度与肺癌侵袭性、恶性程度、不良预后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血小板活化、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116例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脑出血组48例、脑梗死组39例、腔隙梗死组29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P selectin)、内皮素-1(ET 1)、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应用Clauss法检测纤维蛋白原含量(Fg),并比较各指标在脑血管病组与对照组(n=40)间的差异.结果各项指标,除腔隙性梗死组的ET 1、TFPI外,与对照组比较,脑血管病患者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与腔隙梗死组比较,除vWF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比较,除TF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脑血管病患者存在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凝血因子的激活,脑梗死和腔隙梗死各项指标的异常程度与梗死的面积大小相一致.脑血管病患者均存在有高凝状态,特别是脑出血患者同样存在着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6.
7.
肺心病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丽叶  邓伟吾 《上海医学》1994,17(8):469-471
肺心病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郑丽叶,邓伟吾,支立民,王鸿利为了进一步研究肺心病高凝状态的发生机理,本文对40例急性发作期肺心病患者进行了血小板功能、凝血因子、抗凝系统和血液流变学的有关检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8.
稳定性心绞痛与不稳定心绞痛高凝状态比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相似文献   

9.
10.
肾病综合征(NS)的高凝状态很早就被人们所认识[1],且日益受到普遍重视,并加用抗凝治疗,取得可喜效果。下面就国内近几年的治疗情况作简要综述。1抗凝药物—肝素抗凝药物通过抑制体内凝血过程的某些环节制止血栓形成及防止血栓扩大,对已经形成的血栓则无效。所...  相似文献   

11.
大面积烧伤患者烧伤程度与烧伤组织的血栓范围存在密切关系 ,烧伤引起的机械损伤、感染、代谢产物和免疫异常等因素造成的内皮损伤是促进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 ,烧伤导致的红细胞破坏是造成血栓形成另一重要因素 ,上述因素以及动静脉血管的炎性改变和破损导致的高凝状态是进一步造成组织的损害和创面加深的重要原因。本文对52例大面积烧伤患者进行凝血、抗凝血、纤溶、血小板等系统指标进行测定 ,并就其各项改变予以阐述 ,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大面积烧伤患者组52例 ,男47例 ,女5例 ,年龄24~45岁 ,诊断均为临床证实 ,…  相似文献   

12.
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研究进展右江民族医学院儿科学教研室兰宪华(百色533000)人体内血液经常处于不断地凝血—纤溶的动态平衡中,一旦失去平衡,凝血亢进、纤溶减弱,就可出现高凝状态,并有可能导致血栓形成。人们在治疗肾病综合征(NS)病例中,发现有相当部...  相似文献   

13.
妊娠是一种特殊的生理状态,由于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孕妇体内凝血–纤溶系统失衡,进而促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可为孕妇提供生理性保护,若此时高凝状态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可导致先兆子痫、复发性流产等不良结局。目前,先兆子痫和复发性流产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本文就常规筛查指标和特殊指标对血液高凝所致妊娠期疾病的诊断、预测、监测及抗凝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BPC、TXB_2、6-酮PGF_1α,Ⅶ:C、ⅦR:Ag、Fbg、FDP等13项指标,对22例肝硬化和4例血液病患者脾切除术前,术后凝血象进行了检测,发现术后有高凝状态,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脾切除术后血小板的增高较肝病术后更为明显。并从13项指标中,筛选了BPC、KPTT、TEG作为脾切除术后较理想的血液学监护指标。  相似文献   

15.
凝血因子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凝血因子Ⅶ(factor Ⅶ,FⅦ)不仅是生理及病理性凝血反应的主要启动因子,而且还参与胚胎发育、血管新生、伤口愈合、促炎症等凝血以外的生理、病理过程,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因而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这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检测反映高凝状态的分子标志物水平,研究稳定性心绞痛(SA)与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高凝状态的特点及临床意义。研究对象分为SA组(15例)、UA组(21例)及健康对照组(20例)。与SA组或健康对照组比较,UA组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水平升高(UA组、SA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3.2±6.0、8.0±6.6、3.3±1.6ng/ml,P<0.01),凝血酶原片段浓度增加(3组分别为1.37±0.61、0.54±0.11、0.45±0.23nmol/L,P<0.05),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D-二聚体及尿纤维蛋白肽A均明显升高(P<0.01),血浆α2抗纤溶酶降低。SA组与对照组比较,除血小板颗粒膜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外(P<0.01),两组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提示UA患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认为高凝状态可能是UA某些临床特征的发生机制,UA与SA患者在某些指标水平上的差异有助于两者间的鉴别。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32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了凝血状态和血液流变学方面的检测。结果发现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的血液普遍存在着高凝状态和高粘滞状态。相关分析表明,血液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浆粘度分别与反映高凝状态的指标与抗凝血酶Ⅲ蛋白含量和因子Ⅷ相关抗原含量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探讨了中老年胃部恶性肿瘤病人高凝状态与年龄的关系,结果显示:1.术前140例中老年胃部恶性肿瘤病人处于明显的高凝状态;2.中老年胃部恶性肿瘤病人的高凝状态与年龄无必然的联系。因此,活血化瘀法应该作为治疗中老年胃部恶性肿瘤病人的大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