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对肝血管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结合临床手术病理回顾性分析了89例肝血管瘤资料,并对肝海绵状血管瘤及肝毛细血管瘤分型及声像图特征性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肝海绵状血管瘤28例超声诊断正确率92.9%(26/28);肝毛细血管瘤61例超声诊断正确率86.9%(53/61),两者总正确率88.9%(79/89)。结论:实时超声图像是肝血管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基本图像,多普勒信号仅起到辅助鉴别诊断的作用,两者结合使用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皮下软组织血管瘤的超声图像特征.方法 40例皮下软组织肿块,分布于颈面部1l例,躯干9例,四肢20例.超声观测肿块形态、大小、内部回声、边缘状况及彩色血流表现,并与X线血管造影或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40例超声诊断为皮下软组织血管瘤者,37例经X线血管造影及手术病理证实,其中5例超声诊断为毛细血管瘤者,病理诊断4例为毛细血管瘤,1例为皮下脂肪瘤.21例超声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者,X线血管造影及病理诊断19例为海绵状血管瘤,2例为淋巴管瘤.14例超声诊断为蔓状血管者与术后病理全部符合.超声诊断血管瘤准确率为92.5%,敏感性94.1%,特异性88.5%.结论 皮下软组织血管瘤的声像图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及外科治疗适应证。方法:对1985年~1995年我科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海绵状血管瘤50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有右上腹部疼痛。术前检查:B超50例、CT4例、肝动脉造影12例,均诊断为“肝血管瘤”。术中在B超引导下行“血管瘤”切除:其中10例行肝一段切除、32例肝两段切除、4例肝不规则切除、4例扩大左半肝切除,切除血管瘤Φ=4cm~20cm,平均88cm。结果:术后无并发症及死亡。随访1a~5a,腹痛症状均缓解或消失,且瘤体无复发。结论:B超是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简单、可靠的首选方法;临床症状阳性及瘤体Φ>5cm是外科治疗的主要指征,又是根治肝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疗效。方法对20例小儿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行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治疗。结果随访1年,20例中治愈15例(75%),有效4例(20%),好转1例(5%)。结论 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脊髓硬膜外血管瘤。其中海绵状血管瘤2例;蔓状静脉血管瘤1例;毛细血管瘤3例;脂肪血管瘤1例,该病好发于T3和T4-T8部位,瘤体多位于硬膜外背侧,椎管造影可提高该病诊断率,早期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在肝血管瘤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terason HD 2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5.0MHZ。对60例肝血管瘤的病人进行检查。结果(1)肝血管瘤中毛细血管瘤直径小于3cm的超声特征为:回声强,边界清晰,周边有回声强的光带。CDFI:瘤体内及周边均未探及血流信号。(2)肝血管瘤中海绵状血管瘤直径大于3cm的超声特征为:回声强、低或近等混合性,边界尚清。CDFI:瘤体内可探及散在的点状血流信号。PW:为静脉血流频谱,未测到动脉血流频谱,部分周边可探及绕性或稍被挤压的血管血流信号。(3)60例病人的肝血管瘤周边均未探及低回声的“声晕”及后方声影。结论肝血管瘤是肝脏肿瘤中的良性占位性病变,利用CDFI检查使肝血管瘤的诊断有新提高,提高肝血管瘤诊断率,能给临床提供较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血管瘤是血管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或先天性血管畸形。颜面部发生率较高,自1982年来,我们用5%鱼肝油酸钠对血管瘤进行注射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将获得随访的58例血管瘤患者疗效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血管瘤患者58例,其中男性40例(68刀7%),女性18例(31.03%);年龄1个月~65岁.其中<6岁42例(72.41%),6岁~20岁11例(18.97%),>20岁5例(8.62%)。瘤体发生部位:额顶部2例,眶周4例,颊部腮腺区15例,唇部11例,舌体8例,软跨部4例,口底3例,颊粘膜6例,颌下5例。单发血管瘤48例,多发血管瘤10例。海绵状血管瘤54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PYM)、碘化油和明胶海绵栓塞硬化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疗效及其DSA造影分型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53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经股动脉插管行PYM、碘化油和明胶海绵栓塞硬化治疗,随访1个月~12个月,按照肝血管瘤的分型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全部53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介入栓塞治疗。49例瘤体不同程度缩小,其中27例(50.9%)大于50%,18例(33.9%)不足50%,4例(7.6%)不足20%,4例(7.6%)稳定,总有效率92.4%。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于瘤体较大不宜外科手术治疗的肝海绵状血管瘤病例,PYM、碘化油加明胶海绵栓塞硬化治疗效果明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梁绍诚 《医学文选》2004,23(5):682-684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为5%~7%,随着超声、CT、MRI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发现的肝血管瘤越来越多,成为肝脏外科领域内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在组织学上血管瘤是门静脉分支的畸形,可分为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和毛细血管瘤,临床上绝大多数为海绵状血管瘤。多数肝血管瘤无明显症状,少数病人可出现因被膜紧张、  相似文献   

10.
超声引导下微波固化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5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固化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瘤体较大(≥10cm)或多发难以切除的经自动活检取材成功,病检证实为肝海绵状血管瘤55例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微波固化治疗,并行临床和彩色超声检查。结果:本组55例患者均获手术成功,随访6~50个月,经B超复查瘤体缩小幅度均达85%以上。41例病灶血供完全消失,14例病灶血供大部分消失。全组腹胀及其他症状解除。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有少量出血、发热、肝功能受损,均对症治疗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固化治疗肝多发及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定位精确,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1.
肝血管瘤是肝脏的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包括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MRI对该病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现将我院2001 年11月至2004年1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综合诊断资料较完整的14例,通过与CT、B超检查作对比分析,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血管瘤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0例浅表血管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检查结果与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50例浅表血管瘤有例为20例为头颈部,16例为四肢、14例为躯干。浅表血管瘤分型包括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静脉型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血管瘤50例,其中病理诊断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静脉型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分别为10例、25例、9例、6例,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各类浅表血管瘤依次为9例、26例、9例、6例,误诊率为4.00%(2/5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血管瘤的准确率高,并能进一步血管瘤分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血管瘤多发生于头面部血管丰富部位,鼻腔及鼻窦亦为常发部位。本文报告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及鼻副窦血管瘤51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血管瘤多为先天性,常见于婴儿及儿童,但鼻腔及鼻副窦血管瘤,发病年龄较大。本组年龄小者90d,最大者70岁,20岁以上者44例(86.2%)。其他部位的血管瘤女性患者较多[1],而鼻腔及鼻副窦血管瘤男性较多。本文中男36例,女15例,男女之比为2.4:1。1.2病理类型及病变部位海绵状血管瘤26例(50.9%),毛细血管瘤25例(41.1%)。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上颌窦[1],且常累及鼻腔,筛窦等邻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瘤手术治疗时减少术中出血的方法。方法2004年2月到2007年11月共收治血管瘤8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2~30岁,毛细血管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6例。根据血管瘤的性质和部位、不同的部位、不同方法阻断血供。头面颈部的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体周围用7号丝线间断缝扎,暂时阻断周围滋养血管,再切除血管瘤。结果通过阻断血供,血管瘤组织不同程度缩小,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术后均获随访3~24个月,8例完全愈合、无复发、外形满意,功能恢复正常。结论手术切除血管瘤之前阻断血供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难度,为尽可能彻底切除血管瘤,减少复发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注射平阳霉素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36个肿瘤)肝海绵状血管瘤经皮直接瘤内多点、多次注射适量平阳霉素,术后定期观察瘤体大小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本组36例中,治愈(瘤体完全消失,随访无复发)10例(12个肿瘤);显效20例(24个肿瘤)瘤体缩小80%以上,随访无增大现象。结论: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无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肝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84例肝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与治疗情况.结果:84例中,76例行CT检查,73例诊断为CHL,准确率96.1%;33例行MRI检查,32例诊断为CHL,准确率96.9%;84例行B型超声检查,82例诊断为CHL,准确率97.6%;23例行ECT检查,全部都诊断为CHL,准确率100%.68例行血管瘤切除术,瘤体捆扎术12例,血管瘤切除加捆扎术3例,肝固有动脉结扎术1例.84例患者术后均随诊1~5年,定期复查B型超声、CT结果显示血管瘤切除术组,无病灶复发;血管瘤捆扎术组,瘤体均不同程度缩小;血管瘤切除加捆扎术组,术后残留瘤体机化.结论:ECT、MRI、B型超声以及CT检查均有特征性表现,是术前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准确检查方法.该病首选手术治疗,常规术式有血管瘤切除术及瘤体捆扎术,疗效较佳.前者切除肿瘤彻底,后者操作简单、安全.术中亦可根据具体情况将二者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对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经皮肝穿刺介入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48例肝血管瘤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注入平阳霉素与1%利多卡因混合液,共治疗62个瘤结节,肿瘤直径3.0-8.5cm,平均(5.8±0.7)cm。每个结节注射1-2次,术后3、6个月行超声复查。结果彩色多普勒血流超声检查在病变内或周边未探及血流信号。48例患者62个瘤体中29个瘤体基本或完全消失,瘤体缩小20%以上者33个,随访无增大现象。治愈率达29/62(46.8%),显效率33/62(53.2%),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介入超声治疗肝血管瘤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诊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各种体表血管瘤最适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婴幼儿头面部病灶范围较大和难以手术的血管瘤多采用激素治疗;对躯干和四肢病灶范围不大的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分别采用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对手术难度较大或颜面部的海绵状血管瘤,可采用药物瘤内注射。结果 自2001年以来,共治疗各种血管瘤83例,治愈63例(75.9%),好转20例(24.1%)。结论 应根据血管瘤的种类、大小、部位及患者年龄选择不同的治疗手段,争取最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肺血管性肿瘤较罕见,本组9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4例,毛细血管瘤2例,肺动静脉瘘3例。其中8例为手术、病理证实,1例弥漫型肺动静脉瘘经肺动脉造影证实。  相似文献   

20.
超声检查对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帮助较大,而翻阅手边国内资料,尚未见专文报道.我室自1972年~1979年行超声检查诊断为肝海绵状血管瘤者3例,以后经手术证实,报告分析如下:例1 李××,女,44岁,住院号228184.上腹部肿块逐渐增大已6个月.伴有恶心、呕吐、上腹隐疼不适.曾在外院及我院门诊拟诊为肝癌,经我室超声检查提示诊断为肝海绵状血管瘤而入院.查体:上腹部隆起,可触及肿块,其下界于右肋下及剑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