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马竟  贺帅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0):M0007-M0007
目的:讨论3种常用梅毒血清学试验的可靠性。方法: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实验(TP—ELISA)筛查5952例住院患者血清标本,阳性血清再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实验(TPPA)分析。结果:用TP—ELISA检测5952例低危住院患者血清样本,阳性118例,检出率为1.98%,其TRUST试验阳性并结合临床确诊30例。TP-PA复检112例阳性,与TP—ELISA致率为94.92%。TP—ELISAF0性、TP—PA阴性患者6例,均来自70岁以上老人、自身免疫疾病等患者。71-82岁老年组中TP-PA阳性比例偏高(2.82%)。结论:TP—PA是住院病人确诊梅毒较为可靠的方法,但在老年患者中存在假阳性,我院使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TP—ELISA法检测结合临床确诊来作为疫情报告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燕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8):103-103
目的:比较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胶体金法(TP—DIC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三种梅毒检测方法,选择一种梅毒螺旋体检测简便、准确方法。方法:以TRUST、TP-DICA、TPPA2-种方法检测住院手术患者标本4012例。结果:TRUST检出阳性29例,阳性率0.72%;TP—DICA检出阳性43例,阳性率为1.07%;TPPA检出阳性46例,阳性率为1.14%。结论:TP—DICAW作为梅毒检测理想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梅毒检测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准确率。方法:8953例体检者均应用化学发光法(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k(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以苍白密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法)为判断标准。结果:ELISA法检出梅毒螺旋体阳性率为1.20%,CLIA法检出梅毒螺旋体阳性率为1.61%,TPPA法检出梅毒螺旋体阳性率为1.14%;ELISA法检出梅毒螺旋体阳性率高于TPPAfL-(P〈0.05),CLIA法检出梅毒螺旋体阳性率与TPPA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LIA法检出梅毒螺旋体阳性率高于ELISA法(P〈0.05)。结论:应用CLIA法检出梅毒螺旋体的准确率较ELISA法高,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的艾滋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梅毒螺旋体(TP)感染情况及其与医院感染之间的关联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HIV、HCV及TP感染检测对象15520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患者的HIVAb(艾滋病抗体)、HCVAb(丙型肝炎抗体)以及TPAb(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检测,并分析其感染情况。结果:本组有2例HCV感染,占0,013%;18例HIV感染,占0.116%;93例TP与TRUST均呈阳性,占0.599%。结论:对于住院患者,积极进行病毒筛查,如发现HIV、HCV以及TP感染阳性,必须高度重视,有利于明确患者的院前感染情况,并有效预防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5.
梅毒抗体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比较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三种不同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测定血清标本梅毒抗体并评价检测结果。方法:收集住院患者3306份,分别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三种方法对手术和输血前筛查的血清标本进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3306份血清标本中,用TRUST法检测42例阳性,检出率1.27%,用ELISA法检测阳性56例,检出率1.69%,TPPA法检测阳性54例,检出率1.63%。结论:三种检测方法有各自的适用性,均存在一定假阴性和假阳性,为了结果可靠性,应对手术和输血前筛查病人血清采用TP-ELISA与TRUST组合检测,对于TP-ELISA阳性的标本,要用TPPA法做确诊试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adsordent assay;ELISA)与化学发光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优劣。方法:分别用ELISA和CLIA检测5928例术前患者血清标本,并比较两者的检测结果。结果:CLI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198例(3.34%),ELlSA法检测阳性151例(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LISA法相比,CLI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操作较规范,易批量操作,漏检率低,是较为理想的梅毒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探讨ELISA、RPR、Trust三种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效果。方法:分析1711例梅毒检测标本资料,其中阳性标本例数30例,阳性率为1.8%。结果:ELISA两种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RPR、TRUST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ISA对疑似梅毒患者有确证作用,但是其最终确诊应结合临床综合判断,TRUST试验则可作为梅毒患者疗效观察及复发监测试验进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4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及检出率。方法:对102例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HB—sAg浓度介于(0~5)μg/L之间的血清标本以及定值质控血清分别运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TRFIA)以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进行HBsAg浓度的检测。结果:检测灵敏度方面,ME1A、TRFIA、ELISA及GICA四种方法的灵敏度分别为0.125μg/L、0.25μg/L、0.5μg/L和2.5μg/L。5μg/L浓度以下的血清标本HBsAg阳性检出率方面,MEIA为75.5%,TRFIA为69.6%,ELISA为62.7%,GICA为21.6%。结论:对于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检测方面不同方法之间的灵敏度差异较大,5μg/L浓度以下的血清标本HBsAg阳性检出率高低依次为MEIA、TRIFA、ELISA、GICA。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usA)和明胶凝集试验(TPPA)的检测结果。方法:使用TP-ELISA和TPPA对39例梅毒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进行平行检测并比较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度。结果:对于39例梅毒患者的血清标本,TP-ELISA检出38例阳性、TPPA检出36例阳性,两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7.4%和92.3%。对于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TP-ELISA出现1例假阳性结果,假阳性率2%。TPPA没有假阳性结果。因此,TP-ELISA的敏感度为97.5%,特异性为98.O%,结果总正确率为97.8%;TPPA的敏感度为92.9%,特异性为100%,结果总正确率为96.6%。经统计学处理,两法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P-ELIsA和TPPA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应根据实际需要选用。ELISA试剂成本低,操作方便,可用酶标仪判断结果,原始数据易于保存,是大批量样本筛查的理想方法,可作为临床、血站诊断和筛查血清梅毒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在甘肃省兰州市区长途货运卡车(简称长卡)长卡司机艾滋病病毒(HIV)、丙肝(HCV)及梅毒感染情况.方法在长卡停车场内设立VCT工作室,对主动接受VCT服务的长卡司机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对象进行询问调查,并采集静脉血,进行HIV、HCV、梅毒血清学监测.结果监测400名长途货运司机中,HIV初筛均为阴性,检出率为0;梅毒ELISA监测阳性4人,检出率为1.00%(4/400),RPR/TRUST监测阳性1例,检出率为0.25%(1/400);丙肝第一次ELISA监测阳性4例,检出率为1.00%(4/400),27.75%的调查对象承认有非婚性行为,在与小姐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避孕套的只占25.0%;28%的长卡司机最近一次与小姐(暗娼)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结论长途货运司机对感染艾滋病风险意识淡薄,该流动群体中嫖娼行为普遍,是HIV、梅毒、HCV感染高危人群,高危行为普遍,有针对性的加强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使其改变高危行为或采取安全性行为,是目前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钱敏  何劲松  朱桂松 《河北中医》2009,31(12):1880-1883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高糖刺激下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s)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的影响。方法胰蛋白酶消化法从人腹膜组织中分离HPMCs进行原代培养并传代,45例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样本),即空白对照组、高糖诱导组(终浓度为2.5%葡萄糖)和高糖(2.5%葡萄糖)加低、中、高剂量川芎嗪(终浓度分别为10、20和40mg/L)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HPMCs IL-6和IL-8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6和IL-8的蛋白质水平,细胞沉淀用BCA蛋白含量检测方法测定细胞蛋白质含量,用以校正ELISA结果。结果高糖加中、高剂量川芎嗪组在蛋白质和基因水平均能显著降低HPMCs IL-6和IL-8的表达(P〈0.05,P〈0.01),而高糖加低剂量川芎嗪仅在基因水平抑制IL-6的表达(P〈0.05)。结论川芎嗪能抑制高糖刺激下HPMCs炎症因子IL-6和IL-8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 TRFI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低浓度样本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CMIA、TRFIA 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32例肝病门诊和脾胃病科病人血清HBsAg,并对其中HBsAg 低浓度标本25 例用三种方法测定.结果:①232 例标本中HBsAg 阳性:CMIA法106例,TRFIA 法105 例,ELISA 法93例,CMIA与 ELISA,TRFIA与 ELI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MIA 与TRFI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率分别为94.39%、94.83%和99.14%.②低浓度标本用三法测定HBsAg,CMIA25例阳性、TRFIA 24 例,ELISA 18例,ELISA与CMIA、TRFI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IA、TRFIA 阳性检出率要高于ELISA.结论:CMIA与TRFIA定量检测HBsAg其灵敏性、准确性都基本相当,但TRFIA操作繁琐,反应时间长,HBsAg低浓度标本采用CMIA 定量检测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朱洪学  童涛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1):111-111,133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RA33抗体和类风湿因子IgG-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RA患者65例、非BA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5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IgG-Rf。结果:抗CCP抗体、RA33抗体和IgG-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58.5%、33.9%、75.4%;特异性分别为98.O%、97.0%、81.0%。结论:抗CCP抗体、RA33抗体对RA诊断的特异性优于RF(P〈0.05),可作为RA诊断的特异性血清学指标;RF与抗CCP抗体和RA33抗体同时检测用于RA的诊断是临床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诱导细胞凋亡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织标本,FicatⅠ期和Ⅱ期患者10例(A组)、FicatⅢ期患者10例(B组)、FicatⅣ期和Ⅴ期患者10例(C组),同时选择10例接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正常股骨头组织标本(D组)。对所有标本在光镜下观察测定空骨陷窝率,采用TUNEL凋亡检测法测定细胞凋亡率,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ELISA法对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的表达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同时分别对细胞凋亡率与空骨陷窝率和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组患者股骨头空骨陷窝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10±6.14)%,(54.10±7.33)%,(75.25±7.80)%,(7.20±1.32)%,F=227.614,P=0.000];A组空骨陷窝率高于D组(P=0.000),B组高于A组(P=0.000),C组高于B组(P=0.000)。4组患者股骨头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0±3.27)%,(36.90±9.53)%,(70.30±13.63)%,(2.80±2.57)%,F=136.004,P=0.000]。A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9);B组高于A组(P=0.000),C组高于B组(P=0.000)。4组患者股骨头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定性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5±0.82),(5.97±1.01),(8.56±0.94),(1.00±0.56),F=150.005,P=0.000]。A组高于D组(P=0.000),B组高于A组(P=0.000),C组高于B组(P=0.000)。4组患者股骨头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定量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6±0.43),(5.04±2.24),(11.14±2.49),(1.00±0.28),F=73.466,P=0.000]。A组高于D组(P=0.000),B组高于A组(P=0.000),C组高于B组(P=0.000)。空骨陷窝率和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s=0.882,P=0.000),细胞凋亡率和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表达量呈正相关(rs=0.860,P=0.000)。结论:骨细胞凋亡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重要过程,并且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可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药对陈皮-枳壳及其单味药陈皮和枳壳的挥发油成分.方法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和化学计量学方法-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并结合程序升温保留指数(Temperature-programmed retention indice)对药对陈皮-枳壳与其单味药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陈皮、枳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与修订荡石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方法对荡石片中的茯苓、甘草进行定性鉴别;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选用Hypersil C18色谱柱(4.6 mm×200.0 mm,5μm),乙腈-0.5%磷酸(118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6nm,流速1.0 mL/min,对荡石片中的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茯苓、甘草的TLC鉴别方法专属性强,操作简便。HPLC法定量检测表明,绿原酸进样浓度在5.05-40.40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9,n=5);绿原酸的回收率为99.28%,RSD=1.16%。结论:本方法可对荡石片的主要药味进行准确的定性和定量测定,能更为有效的控制荡石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尿液不同保存方法对24h尿蛋白(M-TP)检测结果的影响,探讨留取24h尿测定M-TP的适宜保存条件.方法:在同一时间收集尿液后,分别在加入不同防腐剂,不同保存时间,不同保存温度的条件下,检测初始和保存后的尿M-TP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温度、时间、防腐剂3种因素对尿M-TP结果的影响.结果:在2-8℃保存条件下,M-TP可稳定保持24h,在24h内测定值没有明显改变(P〉0.05);在室温下2小时内测定值无明显改变(P〉0.05),24小时结果显著升高(P〈0.05);加入甲醛会降低M-TP测定值(P〈0.05),而二甲苯对M-TP测定值没有影响(P〉0.05).结论:留取24h尿测定M-TP,需将尿标本放于2-8℃冰箱保存或室温下加入1ml/L二甲苯防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合成桔梗皂苷D(PlatycodinD,PD)的人工完全抗原,为制备桔梗皂苷D的单克隆抗体及建立相应的免疫学分析方法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高碘酸钠(NaIO4)氧化法分别合成桔梗皂苷D免疫抗原(PD-BSA)和包被抗原(PD-OVA)。用薄层色谱法鉴定人工抗原是否偶联成功;用动物免疫法测定其抗原性;并融合后筛选阳性孔。结果:薄层色谱法显示PD与BSA/OVA偶联成功;用合成的PD-BSA免疫小鼠后可使小鼠体内产生抗PD抗体,效价在1∶8000以上;融合可得出阳性孔。结论:成功合成了PD人工免疫原和包被原,可用于下一步PD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建立相应免疫学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