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为完善T3喉癌术后功能保全的方法,将会厌下拉与残留甲状软骨板及环状软骨构成新喉软骨支架,双侧带状肌肌瓣修复术腔创面,形成声门的扩约作用。共行40例。结果:重建的新喉发音清晰易辩,进食无明显呛咳,功能满意。3年生存率82.5%(32/40),5年生存率72.9%(27/37)。结论:会厌软骨及双侧带状肌瓣与喉为同一术野,血运良好,易于成活,可修复范围广泛,为理想的喉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2.
姜保禄  孙新中 《耳鼻咽喉》1999,6(5):274-276
为探讨联合应用颈部肌筋膜瓣行晚期喉癌术后修复的可行笥。自1991年2月至1996年12月我们联合应用颈部肌筋膜及胸舌骨肌肌筋膜瓣行晚期喉癌术后修复,治疗22例,术后全部病例均恢复经口进食,并获得不同程度的会话能力,术后3月统计20例拔除气管套管,恢复经口鼻呼吸功能,拔管率90.9%(20/22),3年生存率72.2%(13/18),5年生存率63.6%(7/11)。认为联合应用颈部肌筋膜及胸舌管岂  相似文献   

3.
声门型喉癌T3病变喉部分切除术后疗效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喉部分切除术对声门型喉癌T3病变的可行性及修复材料的选择。方法 对1986年1月~1994年1月78例行喉部分切除术的声门型喉癌T3病变患者的术式及修复方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8.5%、75.6%,局部复发率15.4%。应用了梨状窝粘膜+甲状软骨板外侧软骨膜,会厌软骨瓣及带状肌双肌双蒂瓣3种方法修复创面,均获得了较好的喉功能恢复。结论 喉部分切除术是根治声  相似文献   

4.
喉癌声门型 T3的功能保全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双蒂双肌瓣在喉癌声门型T3病变切除后的喉功能重建。方法 1984 ̄1992年共68例,应用单侧双蒂双肌瓣修复声门型T3病变切除后的创面,并成形和扩大患侧梨状窝,关闭喉腔前壁。结果 5年生存率为73.5%(50/68),拨管率为91.2%(62/68),发声良好者占92.6%(63/68),所有患者均在7 ̄20天后恢复经口进食。结论 单侧双蒂双肌瓣对声门型T3病变行喉扩大垂直部分切除术后的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联合应用颈部肌筋膜瓣行晚期喉癌术后修复的可行性。自1991年2月至1996年12月我们联合应用颈部肌筋膜及胸舌骨肌肌筋膜瓣行晚期喉癌术后修复,治疗22例,术后全部病例均恢复经口进食,并获得不同程度的会话能力,术后3月统计20例拔除气管套管,恢复经口鼻呼吸功能,拔管率90.9%(20/22),3年生存率72.2%(13/18),5年生存率63.6%(7/11)。认为联合应用颈部肌筋膜及胸舌骨肌肌筋膜瓣行晚期喉癌术后修复方法可行,有利于保留喉功能。  相似文献   

6.
对73例声门上喉癌,已侵及声门区(T2)、杓状软骨已固定(T3)、已侵及会厌谷(T4)者,作声门上水平垂直喉部分切除木,用舌骨肌瓣作残喉修复。3年及5年生存率为75.3%及68.8%。术后除管率74.3%,语音清楚可辨者占82.4%,术后全部经口进食。  相似文献   

7.
为完成各型喉癌术后的修复,尤其晚期喉癌病变的修复,对102例各型喉癌及6例梨状南内侧壁癌行喉部分、扩大喉部分、3/4喉、次全喉切除,应用双侧和单侧双蒂双肌瓣行喉功能重建,获得满意效果。术后7~11天拔除胃管,气管套管拔除率为66.7%,5年生存率为76.5%,复发率为13.9%。双蒂双肌瓣的应用,使原来拟行全喉切除的患者,可以行喉部分切除,扩大了喉部分切除的适应证,提高了生存质量及生存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保留喉功能下咽癌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同期51例保留喉功能和29例不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手术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对比分析。51例保留喉功能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6例恢复了喉全功能(70.6%),喉部分功能恢复者15例(29.4%),出院时50例能经口进食,吞咽成功率98.0%,术后平均经口进食时间为29天(10~150天),术后平均住院40天(16~160天),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8.8%(30/51)和49.0%(25/5  相似文献   

9.
跨声门癌扩大部分喉切除术重建方法与疗效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跨声门癌在保证根治肿的前提下恢复喉的发音、呼吸、吞咽防护功能。方法 对41例跨声门癌施行扩大部分喉切除术,包括扩大垂直喉切除术26例(25/41),扩大额侧喉切除术5例(5/41),次全喉切除术10例(10/41)。主要应用胸骨舌骨肌、颈阔肌双蒂转门肌皮瓣等同期进行缺损喉腔的重建。其中应用转门肌皮瓣修复27例,胸骨舌骨肌瓣修复7例,舌骨肌瓣修复5例,胸锁乳突肌和筋膜修复2例。结果 总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30/35)、74.1%(20/27),Ⅲ期患者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4.6%(22/26)、76.2%(16/21),Ⅳ期患者分别为3/4、1/2。总的气管套管拔出率为87.8%(36/41),应用颈前转门肌皮瓣修复组拔管率为96.3%(26/27),胸骨舌骨肌瓣为5/7,舌骨肌瓣为4/5,胸锁乳突肌瓣为1/2。全部患者恢复了发音功能,语音响应清晰者92.7%(38/41),吞咽防护功能全部恢复。结论 中、晚期跨声门癌选择性地施行功能保全性喉手术是可行性;应用转门肌皮瓣进行缺损喉腔重建可获得满意的喉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单蒂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在喉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单蒂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在喉部分切除喉功能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喉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根据不同病变情况,采用相应的切除方式,以单蒂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重建喉功能。结果:患者均于术后10-20d拔除鼻饲管恢复正常饮食,无明显进食呛咳;均恢复正常语言交流,未出现喉腔闭锁发声失败者;31例于术后15d-6个月拔除气管套管,2例分别于术后2年和3年拔管,拔管率为82.5%(33/40)。3年生存率为86.6%,5年生存率为72.5%。结论:单蒂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适用范围较广,是喉部分切除喉功能重建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段食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保留喉功能手术治疗的意义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颈段食管癌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中,喉及喉咽全部切除食管内翻拔脱管状胃代食管术12例;喉及喉咽全部切除+颈段食管切除气管代食管术1例;部分下咽+颈段食管切除喉气管瓣代食管术1例;保留喉的食管内翻拔脱管状胃代食管术2例。均同期行双侧颈廓清术。结果:无手术死亡,手术切除率100%。术后并发肺部感染2例,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2例,心功能衰竭1例,失访3例。喉功能保留率12.5%。3年生存率30.7%,5年生存率23.1%。结论:颈段食管癌可行非开胸食管内翻拔脱术切除肿瘤,以管状胃、喉气管瓣修复食管缺损,根据肿瘤所在部位及侵及范围,尽可能保留喉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局部组织瓣在喉切除术后一期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 方法 2002年至2011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对因喉恶性肿瘤住院的患者行手术治疗,并应用胸骨舌骨肌瓣、接力肌瓣、会厌瓣、颈前皮瓣、胸大肌肌皮瓣于喉切除后一期重建喉腔及喉功能。 结果 随访喉癌患者共计658例,均行气管切开术,一期手术均成功保留喉功能。应用胸骨舌骨肌瓣546例、接力肌瓣45例、会厌瓣39例、颈前皮瓣28例、胸大肌肌皮瓣1例。 结论 局部组织瓣具备取材丰富、制备简单、方式多样、血运良好的特点,可极大程度满足大多数喉腔术后一期重建的要求,在喉恶性肿瘤的喉功能保留手术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喉全切除气管食管分路发音重建的防误咽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喉全切除气、食管分路发音重建防误咽术的效果。方法 1991年10月~2001年5月对79例B、T4喉癌患者喉全切除术中行气、食管分路发音重建防误咽术,在食管前壁和气管后壁做一个长约0.8~1.2cm发声口,同时保留环状软骨宽度1.2cm,长度2.0cm做成软骨黏膜瓣防误咽檐,气管膜部向前外与皮肤缝合,做成防误咽斜度。结果 79例患者中有71例患者获得良好发声,71例患者中有65例防误咽成功,6例失败。65例患者随访1年以上,均无误呛。79例患者术后仍、T4期3年生存率分别是66.7%(14/21)和64.9%(24/37)。T3、T4期5年生存率分别是6/10和50.0%(10/20)。结论 气、食管分路发音重建防误咽术能有效地防止误咽。  相似文献   

14.
会厌和胸骨舌骨肌在T3级声门癌喉功能保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会厌和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联合应用在保全喉功能的T3级声门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T3级声门癌患者行喉扩大垂直部分切除术,喉部缺损采用会厌瓣和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联合重建。结果所有患者均恢复发音和呼吸功能,拔管率94.4%,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4.0%和69.2%。结论在保全喉功能T3级声门癌手术中,联合应用会厌瓣和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重建喉腔有助于喉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前带蒂肌皮瓣(任意和巨形)在喉部分切除中重建喉功能的效果.方法:对54例声门型喉癌,行喉部分切除和扩大部分切除后应用颈前带蒂肌皮瓣行喉功能重建.结果:54例恢复吞咽、发声和呼吸功能,拔管率100%,5年以上生存率92.59%.结论:喉部分切除中应用颈前带蒂肌皮瓣修复喉腔是喉功能重建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下咽癌切除后应用半侧舌根组织瓣修复咽腔侧方缺损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4年10月~2016年4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行下咽癌切除并同期行半侧舌根组织瓣修补咽腔侧方缺损患者36例,其中梨状窝癌29例,下咽后壁癌7例,肿瘤均累及咽腔侧方。临床分期:Ⅱ期3例,Ⅲ期7例,ⅣA期25例,ⅣB期1例。统计并分析患者3年生存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咽喉功能恢复情况及喉功能保留率。 结果 所有患者肿瘤完整切除,病理示切缘阴性,均保留喉功能,吞咽、吞咽保护功能好(均于术后10~14 d拔除鼻饲管,顺利经口进食)。其中34例患者顺利拔除气管套管,气管套管拔除率94.4%。术后咽瘘发生1例,经短期换药后愈合,咽瘘发生率2.8%。36例患者3年生存率69.4%。 结论 半侧舌根组织瓣就近取材,操作简便,咽瘘发生率低,在咽腔侧方缺损修复中符合解剖及功能重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舌骨下肌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术后缺损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比较舌骨下肌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术后缺损时不同手术操作要点及相应临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1994年5月-2007年3月完成27例舌骨下肌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术后缺损,男19例,女8例;16例口底鳞癌,7例舌鳞癌,4例舌根鳞痛;均为单侧舌骨下肌皮瓣,最大肌皮瓣4 cm×8 cm.8例自肌皮瓣远端逆血管走行掀起并携带同侧胸锁乳突肌下1/3部分肌肉组织(逆行法肌皮瓣成形),19例先利用显微操作技巧顺血管走行解剖出血管蒂后掀起肌皮瓣(顺行法肌皮瓣成形).27例中11例保留血管蒂及舌骨下肌在舌骨的附着(复合蒂),16例仅以甲状腺上动静脉为蒂,颈前静脉伴行(轴犁血管蒂);其中21例肌皮瓣制作时于面总静脉汇入点以远结扎颈内静脉远心端,并保留肌皮瓣内的颈前静脉(干预回流).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27例肌皮瓣中干预回流的21例全部成活,成活率77.8%;2例肌皮瓣全部坏死,4例肌皮瓣部分皮肤坏死,这6例均为携带了同侧胸锁乳突肌的逆行法复合蒂肌皮瓣成形,坏死原因均为静脉回流障碍.顺行法成形的19例舌骨下肌皮瓣伞部成活,其中采用轴型血管蒂的16例肌皮瓣全部成活.随访9个月至13年,中位随访时间4年,失访4例,随访23例均未见复发于肌皮瓣的肿瘤.肿瘤原发灶复发3例,颈淋巴结复发6例,Kaplan-Meier法统计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9.8%和47.2%.结论 为提高舌骨下肌皮瓣成活率,手术人路以顺行法肌皮瓣成形为宜,解剖轴型血管蒂力求遵循显微操作技术,特别应注意保证静脉回流.携带同侧胸锁乳突肌部分肌肉组织及保留舌骨下肌在舌骨的附着不会增加肌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喉部分切除术后胸骨舌骨肌-骨膜瓣修复残喉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1992年2月~2004年4月在我院行垂直喉部分切除联合胸骨舌骨肌-骨膜瓣修复术的26例声门型喉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疗效。结果本组病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26/26)、96.15%(25/26)和88.0%(22/25);拔管率为100%。全部病例均经口正常饮食;尽管存在不同程度声嘶,但发音功能恢复,可以进行日常生活性交流。病变复发率为7.69%(2/26)。结论垂直喉部分切除术后应用带蒂胸骨舌骨肌-骨膜瓣修复残喉,简便易行,能够较好地保留喉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的分类及不同类型缺损的修复方法选择原则和临床疗效。方法:2007—01—2012-06期间共行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修复术39例。根据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程度分为环周/近环周缺损组(A组,23例)和部分缺损组(B组,16例);根据颈部血管状况分为颈部血管状况不良组(22例)和颈部血管状况良好组(17例)。供区选择主要根据缺损程度和颈部血管状况决定。A组采用股前外侧皮瓣8例、胃上提6例、桡侧前臂皮瓣3例、空肠瓣和胸大肌肌皮瓣各3例;B组采用舌骨下肌肌皮瓣8例、桡侧前臂皮瓣3例、胸大肌肌皮瓣5例。观察皮瓣的存活率、手术并发症、功能效果和肿瘤治疗的临床转归。结果: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8%(5/39)。A组空肠瓣、股前外侧皮瓣、胸大肌肌皮瓣坏死各1例,皮瓣坏死均发生在颈部血管状况不良组;B组发生咽瘘1例,无皮瓣坏死。全组2例未能经口进食,其余病例无进食障碍;保留喉功能16例均发音良好。全组2年、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1%和65.2%。结论: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修复供区的选择应根据缺损程度、颈部血管状况和组织瓣的特性综合分析,个体化应用。个体化下咽及颈段食管修复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喉次全切除术后创面修复及喉功能的重建。方法:对33例喉癌患者行喉次全切除术。手术范围:切除舌骨,大部分甲状软骨板,会厌前间隙和声带、室带,保留一侧杓状软骨及一侧1/3甲状软骨板、1/3的声带。采用一侧的带蒂皮瓣、对侧带蒂的肌膜瓣修复创面和喉功能重建。结果:全部患者均恢复正常的呼吸、吞咽功能,93.9%拔除气管套管获得发声功能。随访2~5年,3例死于肿瘤以外的疾病,2例死于肿瘤多脏器转移。结论:喉次全切除术后,应用带蒂皮瓣和肌膜瓣修复创面,重建发声功能,具有取材方便、血运好、不易造成喉狭窄、缩短带管时间以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