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深度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间于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接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深麻醉组和浅麻醉组各43例,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麻醉深度下的术中输血量、尿量、手术麻醉时间、及术后随访调查得到了术中知晓情况、S100β蛋白浓度水平和脑氧代谢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尿量、术中麻醉时间、术中知晓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各个时间点的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麻醉组的异丙酚用量(1 527.3±309.6)mg显著高于浅麻醉组的(1 037.5±288.6)mg,脑电双频指数(BIS)(27.5±4.9)显著低于浅麻醉组的(45.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麻醉组和浅麻醉组的S100β蛋白浓度在T_2、T_3和T_4时均显著高于T_0时,且深麻醉组的S100β蛋白浓度在T_2、T_3和T_4时均显著低于浅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GB)、动脉血氧分压(PaO_2)、颈内静脉血氧分压(Pjv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_2)水平在组内各时间点以及两组间同一时间点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jvO_2水平在T_1时均显著高于T_0时,且浅麻醉组在T_3、T_4时显著低于T_0时,同时深麻醉组的SjvO_2水平在T_3、T_4时均显著高于浅麻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VDO_2水平在T_1时显著低于T_0时,浅麻醉组在T_4时显著高于T_0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麻醉组的AVDO_2水平在T_2和T_4时均显著低于浅麻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动脉瘤夹闭术中,BIS维持到20~40左右的深度麻醉相对于轻度麻醉,能够明显降低血清中S100β蛋白水平,降低脑氧代谢失衡程度,能有效减轻手术时的颅脑损伤程度,起到更好的脑保护作用,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广泛的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骨科全麻术前预输注右美托咪定(DEX)对患者麻醉深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的40例骨科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常规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15 min内泵注DEX,应用剂量为1μg/kg;对照组于相同时间泵入等量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患者T_1(入室后)、T_2(泵入前5 min)、T_3(泵入后)、T_4(插管前)、T_5(插管后)、T_6(切皮时)、T_7(术中峰值)、T_8(拔管)时血流动力学指标、脑状态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镇静评分(Ramsay);并在T_8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T_3~T_8时心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T_4、T_5、T_7、T_8时SBP低于对照组(P<0.05),T_4、T_5、T_8时DB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时点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2、T_3时CSI值低于对照组(P<0.05),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_8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使用丙泊酚注射液及盐酸瑞芬太尼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前预输注DEX,可提高术中及术后镇静、镇痛效果,减轻患者插、拔管反应,对稳定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抗感染药学》2016,(3):677-679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对胃镜检查术患者的麻醉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行胃镜检查术老年患者66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33例;A组患者均给予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复合麻醉,B组患者均给予单用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麻醉疗效和生命体征各指标。结果:A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检查时间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T_1、T_2、T_3时MAP(平均动脉压)值明显低于T_0时(P<0.05);A组患者麻醉后T_1、T_2时HR(心率)值明显低于T_0时(P<0.05),B组患者麻醉后T_2时HR值明显高于T0时(P<0.05);A组患者麻醉后血压升、心动过速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采用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胃镜检查术的麻醉效果优于单用丙泊酚,且减少丙泊酚的用量,缩短检查时间,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预防作用及其对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麻醉,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依达拉奉30 mg。对比两组患者术前24 h (T_0)、术后24 h (T_1)、术后7 d (T_2)时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对比两组患者T_0、T_1时血清S100-β蛋白、NSE、GFAP水平及POCD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T_1、T_2时MMSE评分均低于T_0时(P<0.05)。观察组患者T_1、T_2时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_1时S100-β蛋白、NSE、GFAP水平均高于T_0时(P<0.05)。观察组患者T_1时S100-β蛋白、NSE、GF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静脉给予依达拉奉可降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POCD发生率,改善MMSE评分,降低血清S100-β蛋白、NSE、GFAP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等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或含服用于患儿面罩吸入麻醉诱导前镇静效果。方法选择ASAⅠ级接受面罩吸入麻醉诱导患儿76例,年龄2~6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麻醉1 h前,滴鼻组和含服组分别经鼻滴入或口内含服右美托咪定2.5μg·kg~(-1)。给药1 h后患儿与家属分离,送入手术室进行面罩吸入5%七氟烷麻醉诱导。记录给药前(T_0)及给药后20、40、60 min(T_2、T_3、T_4)时患儿的心率(HR)、收缩压(S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及Ramsay镇静评分,评估给药时患儿药物接受程度、与父母分离时镇静状态及面罩接受程度。结果与T_0时比较,两组T_2、T_3、T_4时Ramsay镇静评分均上升(P<0.05),T_3、T_4时滴鼻组高于含服组(P<0.05)。滴鼻组患儿药物接受满意率低于含服组(P<0.05),面罩接受满意率高于含服组(P<0.05),与父母分离时镇静满意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T_0时比较,两组T_3、T_4时HR、SBP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患儿麻醉前滴鼻给予右美托咪定2.5μg·kg~(-1)面罩吸入麻醉诱导前镇静效果优于等剂量含服给药,但含服给药患儿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麻醉深度对直肠癌患者术后苏醒期质量的不同影响。方法将106例入院接受肠癌根治术患者均分为两组,深麻组在麻醉深度为Narcotrend D_2水平;浅麻组者则为D_1水平。对比两组麻醉诱导前(T_0)、气管插管后(T_1)、术毕(T_2)、拔管时(T_3)、拔管后10 min时(T_4)及拔管后0.5h时(T_5)MAP及HR;比较两组T_3~T_5期RS及RSS评分;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T_1~T_3时段,两组MAP均明显上升,T_3~T_5时开始回落;然与浅麻组比,深麻组MAP变化幅度相对平稳(P <0.05)。T_1~T_5时段,两组从T_0~T_5HR均较平稳,未出现较大浮动(P> 0.05)。与浅麻组比,深麻组T_3、T_4、T_5时RS评分明显低,RSS评分明显高(P <0.05)。浅麻组应激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6.42%,明显高于深麻组(11.32%)(P <0.05)。结论肠癌患者麻醉维持在Narcotrend D_2水平可有效降低术后应激并发症发生率,更好的抑制苏醒期躁动发生,显著改善苏醒期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肢手术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中采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6例实施腰硬联合麻醉下肢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随机分为Ⅰ组(采用0.25μg/kg)、Ⅱ组(采用0.5μg/kg)、Ⅲ组(采用0.75μg/kg)、Ⅳ组(给予0μg/kg),调节麻醉平面低于T_10,完善麻醉效果以后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静脉泵注,持续给药10 min,持续泵注速度维持在0.5μg/(kg·h)。分别记给药前即刻、给药后10 min、给药后半小时、给药后1 h、术毕等各时点为T_0、T_1、T_2、T_3、T_4、T_5,并且采用麻醉意识深度指数(CSI)、Ramsay镇静评分评价四组患者的镇静效果。结果Ⅰ组、Ⅱ组、Ⅲ组T_1~T_4各时点的CSI指标相对于T_0时点明显下降(P<0.05),而且Ⅰ~Ⅲ组患者CSI评分各时点明显低于Ⅳ组(P<0.05)。而且Ⅰ~Ⅲ组T_2~T_4各时点Ramsay评分相对于T_0时点明显偏高(P<0.05),Ⅰ~Ⅲ组患者T_2~T_4各时点Ramsay评分相对于Ⅳ组偏高(P<0.05)。结论术前10 min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可达到良好的镇静效果,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并不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BIS监测用于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麻醉的临床意义,选择择期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BIS指导麻醉组(BIS组)和临床指导麻醉组(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前(T_0)、诱导后(T_1)、气管插管后2 min(T_2)、锯胸骨2 min(T_3)、CPB前(T_4)、停CPB 10 min(T_5)及术毕(T_6)分别记录病人的HR、MAP、SpO_2、CVP、BIS。统计术中麻醉药用量,停CPB后及术后血管活性药用量;术后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表明,两组诱导后各时点HR与诱导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诱导前相比,两组诱导后MAP均降低,但BIS组MAP在T_1~T_5时点降低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BIS组的异丙酚、咪达唑仑和依托咪酯用量明显减少(P<0.05);需要处理的低血压发生率也明显下降;BIS组病人术后苏醒、拔管和ICU停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BIS组术中、术后血管活性药的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CPB瓣膜置换术中应用BIS指...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7,(35):4955-495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纳布啡联合丙泊酚对宫腔镜手术患者麻醉和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11月拟行无痛宫腔镜手术的住院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N1、N2、N3组,各30例。4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术前准备,N1、N2和N3组患者分别于1~2 min内缓慢给予盐酸纳布啡注射液0.05、0.10、0.15 mg/kg,iv;注射3 min后,4组患者均给予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2 m L,iv+丙泊酚注射液1 mg/kg,iv(40 mg/10 s),再缓慢推注(10 mg/10 s)丙泊酚注射液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呼之无应答;术中丙泊酚注射液均以6 mg/(kg·h)的速度经微泵输注维持麻醉至手术结束。观察入室时(T_0)、丙泊酚推注前(T_1)、丙泊酚推注完毕即刻(T_2)、扩宫颈时(T_3)、手术结束时(T_4)和麻醉苏醒时(T_5)4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 O_2)水平,以及丙泊酚诱导剂量、维持剂量、总剂量、总给药时间、单位时间剂量和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和麻醉苏醒时数字疼痛分级法(NRS)评分,并记录术中及麻醉恢复期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组患者丙泊酚维持剂量、总给药时间及体动反应、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0时,4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及Sp 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T_0时比较,4组患者SBP在T_2时显著降低,N1组在T_3、T_4时显著降低,N2组在T_3时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DBP在T_2时显著降低,N1组在T_3~T_5时显著降低,N2组在T_3时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在T_3时HR显著降低,N3组在T_5时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Sp O_2在T_2时显著降低,N3组在T_3时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3组患者T_1时Sp O_2显著低于P组,在T_2时显著低于其余各组,在T_3时显著低于P组和N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N2、N3组患者丙泊酚诱导剂量、总剂量、单位时间剂量及NRS评分均显著降低;N1、N2和N3组麻醉苏醒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1组比较,N2、N3组丙泊酚诱导剂量、总剂量、单位时间剂量和NRS评分均显著降低,麻醉苏醒时间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2组比较,N3组丙泊酚诱导剂量、总剂量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N3组患者头晕发生率显著增加;与P、N1和N2组比较,N3组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0 mg/kg的纳布啡联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既能达到良好的麻醉和镇痛效果,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重症超声快速管理(PCUM)方案联合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在重度烧伤患者围麻醉期ERAS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1月在我院烧伤科收治的重度烧伤并行全身麻醉下削痂植皮术的患者150例并随机分为2组,各75例。将采取PICCO监测联合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指导术中麻醉方案管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取PICCO监测联合PCUM方案指导术中麻醉方案管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入室后5 min(T_(0))、全麻诱导后(T_(1))、削痂即刻(T_(2))、削痂后1 min(T_(3))、取皮即刻(T_(4))、取皮后1 min(T_(5))和植皮结束(T_(6))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动脉血气乳酸值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以及手术过程中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总尿量,液体平衡量和术后拔管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T_(3)、T_(5)和T_(6)的心率、动脉血乳酸值和EVLW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T_(2)、T_(3)、T_(4)、T_(5)和T_(6)的平均动脉压和氧合指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尿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液体平衡量和术后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用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管理模式比较,PCUM方案联合PICCO监测在重度烧伤患者围麻醉期ERAS管理中具备更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麻用于二次剖宫产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二次剖宫产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麻醉方式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A组采用0.5%罗哌卡因10mg+舒芬太尼5μg;B组采用0.5%罗哌卡因12mg腰麻。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_1)、麻醉后5min(T_2)、手术开始(T_3)、擦洗腹腔(T_4)、术毕(T5)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腰麻后的副反应。结果在血流动力学方面,两组在T_2~T5的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与T_1时比较,T_2~T5的MAP值均明显降低。在腰麻后副反应中,B组出现牵拉反应及因血压急剧下降需要静注麻黄碱的患者数明显高于A组(P0.05),其余副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麻可安全有效应用于二次剖宫产手术中,其血流动力学更平稳,镇痛效果更满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20例,注射0.1%盐酸罗哌卡因)、B组(20例,注射0.25%盐酸罗哌卡因)、C组(20例,注射0.50%盐酸罗哌卡因),比较三组麻醉不同时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A组的T_1、T_2、T_3、T_4时的MAP、HR高于T_0时(P<0.05)。B组T_1、T_2、T_3、T_4时的MAP、HR与T_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C组的T_1、T_2、T_3、T_4时MAP、HR与T_0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A组T_1、T_2、T_3、T_4时的VAS评分均高于B组、C组(P<0.05)。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C组(P<0.05)。结论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注射0.25%盐酸罗哌卡因可取得较好麻醉镇痛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快通道麻醉对小儿心脏手术后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行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5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2组,每组26例。B组采用瑞芬太尼快通道麻醉,A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快通道麻醉。观察两组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重插管率、ICU滞留时间、术前(T_0)、术毕(T_1)、术后3 h (T_2)、术后6 h (T_3)、术后12 h (T_4)、术后24 h (T_5)血浆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素(ACTH)、PCT、CRP水平。结果两组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重插管率、ICU滞留时间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1、T_2、T_3、T_4、T_5时ACTH、COR、PCT、CRP水平高于T_0时,且A组ACTH、COR、CRP水平低于B组(P<0.05)。两组T_1~T_5时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快通道麻醉可降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轻比重单侧腰麻对高血压患者髋关节置换术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研究择期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Ⅱ~Ⅲ级,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分为两组:常规腰麻组(A组)和轻比重单侧腰麻组(B组),分别评定麻醉效果,记录麻醉前(T0)、手术开始时(T_1)、手术结束时(T_2)、术后12h(T_3)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同时在各时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中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T)的浓度,记录术中及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在T_1、T_2时的MAP更高,HR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在T_1、T_2、T_3时的E、NE、CORT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比重单侧腰麻对高血压患者髋关节置换术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应激反应轻、不良反应少,优于常规腰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我院妇科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按照研究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记录T_0(麻醉诱导前)、T_1(注射右美托咪定后即刻)、T_2(拔管前即刻)、T_3(拔管时)、T_4(拔管后1 min)、T_5(拔管后5 min)、T_6(拔管后10 min)等7个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两组异氟醚每小时的消耗量情况、呼气末浓度、血流动力学,以及对围术期的影响等。结果术中及术毕,试验组异氟醚呼气末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气管插管及拔管时试验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减少下腹部手术患者异氟醚消耗量,降低呼气末浓度,提高围术期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等不良反应,促进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可唤醒麻醉在宫腔镜治疗手术中的使用方法。方法:收集昆山市中医医院52例宫腔镜治疗手术,交替分配进入试验组(n=26)和对照组(n=26),手术开始前10 min试验组持续静脉微泵注射右美托咪定4μg·kg~(-1)·h~(-1),手术开始后微泵注射右美托咪定0.4μg·kg~(-1)·h~(-1)+瑞芬太尼4μg·kg~(-1)·h~(-1)维持;对照组持续静脉微泵注射瑞芬太尼4μg·kg~(-1)·h~(-1)、丙泊酚1~1.5 mg·kg~(-1)·h~(-1),术中根据患者反应试验组追加瑞芬太尼20μg,对照组追加瑞芬太尼20μg+丙泊酚20 mg。记录患者入手术室时(T_0)、诱导后(T_1)、术中10 min(T_2)、术后10 min(T_3)的呼吸循环情况及不良反应;记录手术总时间、术中静脉麻醉用药总量、麻醉诱导后及术中Ramsay镇静评分、手术后苏醒时间、和术后10 min(T_3)、术后20 min(T_4)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试验组术中瑞芬太尼用药总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发生术中追加给药0例和6例,试验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_0比较,T_1时两组患者MAP、HR、SpO_2均下降,T_1、T_2时对照组MAP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时,试验组SPO_2高于对照组[(97.06±2.08)%vs(95.12±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P<0.01);T_1时试验组和对照组发生低氧血症1例和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P<0.05)。试验组麻醉诱导后Ramsay镇静评分(2.85±0.6 vs 3.45±0.7)及术中Ramsay镇静评分(4.25±0.35 vs 5.03±0.44)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停药后苏醒时间缩短(1.39±1.43 min vs 4.65±1.66 min),术后10 min(T_3)、术后20 min(T_4)的VAS评分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泵注射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在宫腔镜治疗手术中镇痛效果确切、镇静程度恰当,可以保持患者意识清醒或者浅睡易唤醒状态,便于观察和防范急性水中毒的发生;术中循环、呼吸更平稳,围术期管理更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表面麻醉用于面部骨折手术经鼻清醒气管插管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面部骨折手术患者(ASAⅠ~Ⅱ级)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入室后两组均行鼻内、口腔内表面麻醉及环甲膜穿刺。A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诱导量0.5μg/kg缓慢泵注10 min后行经鼻清醒气管插管。B组以同样方法泵注等剂量0.9%生理盐水后行经鼻清醒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入室(基础值,T_0)、插管前(T_1)、气管导管过鼻腔即刻(T_2)、气管导管进入声门即刻(T_3)、插管后2 min(T_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_2)。记录插管过程中T_2、T_3时点躁动、恶心、呛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各时点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_0时比较,T_1时A组MAP、HR明显降低(P<0.05);T_2~T_4时,B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与A组相比,B组在T_1~T_4时患者的MAP、HR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表面麻醉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面部骨折手术经鼻清醒气管插管,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房》2015,(35):4992-499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麻醉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9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咪达唑仑1~2 mg/kg+芬太尼0.05 mg/kg+丙泊酚1~2 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常规麻醉诱导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麻醉诱导方案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0.5μg/kg,10 min内静脉泵入,然后以0.4μg/(kg·h)维持麻醉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患者在常规麻醉诱导方案基础上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泵入。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给药后5 min(T_1)、麻醉诱导后2 min(T_2)、气管插管成功后1 min(T_3)、气管插管成功后3 min(T_4)、气管插管成功后5 min(T_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每搏量(SV)、每搏变异度(SVV)水平及T_0、T_1时镇静评分(OAA/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T0~T5时SVV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0~T5时SBP、DBP、MAP、HR、CO、CI、SV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T0时OA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观察组患者OAA/S评分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麻醉能有效降低对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预注乌司他丁对肺叶切除单肺通气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对单肺通气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0例择期行肺叶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均常规麻醉诱导,双腔支气管插管,控制呼吸,静吸复合维持麻醉。乌司他丁组麻醉诱导后乌司他丁10 kU·kg~(-1)以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10 min内静脉滴注;对照组静脉滴注等量氯化钠注射液。观察术中和术后情况,于麻醉诱导后(T_0)、单肺通气60 min(T_1)、术毕双肺通气120min(T_2)、术后24 h(T_3)测定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的浓度。结果与T_0比较,2组HMGB1在T_2、_3时点显著升高(P<0.05),T_1、T_2、T_3各时点TNF-α、IL-8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乌司他丁组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乌司他丁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以及术后低氧血症、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预注乌司他丁可抑制肺叶切除单肺通气患者围术期炎性因子的过度表达,对肺叶切除单肺通气后肺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在小儿隐匿性阴茎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行隐匿性阴茎整形术的患儿(5岁~8岁)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A组:利多卡因骶管阻滞;B组:布比卡因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给予行骶管阻滞1%利多卡因6~8mg/Kg;B组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腰麻给予0.25%布比卡因2ml(5mg),硬膜外置管;若患儿术中出现明显的体动反应或者呻吟,则静脉给予丙泊酚1~5mg/kg,麻醉前静脉均给予咪达唑仑0.05~0.1 mg/kg,阿托品0.01 mg/kg。严密监测基础和切皮时刻的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_2~0和SPO_2~1)、心率(heart rate,HR_0HR_1)以及麻醉起效时间T_1(绝对平面T12)、作用时间T_2(绝对平面T12)、丙泊酚用量(propfol,prop)以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均穿刺成功,且年龄、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切皮时的SPO_2~1和HR_1与基础值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是两组T_1、T_2和prop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术后均无发生头疼和尿潴留,术中A组发生呕吐4例,呻吟体动7例;而B组,呕吐5,呻吟体动2例。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小儿隐匿性阴茎手术中具有麻醉起效快、效果确切、作用时间较长、呼吸循环影响小、副作用少、局麻药及静脉麻醉药物使用量少等优点,是一种效果好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