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损伤是一种急性发生的脑组织损伤,成为严重危害生命健康的疾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人体重要的急性期反应蛋白,是一种非特异性炎性因子.正常人体内含量甚微,当机体出现创伤、感染、心肌缺血或其他炎性反应会使血液CRP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
盐酸纳络酮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血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β-内啡肽(β-EP)在继发性脑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于探讨盐酸纳络酮在颅脑损伤时的使用时机及与血β-EP之间的量效关系,明确盐酸纳络酮对β-EP受体的拮抗作用。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选择重型颅脑损伤病人,GCS≤8分,伤后昏迷在6小时以上;合并严重复合伤、怀孕或哺乳期的妇女、既往有严重慢性病史、对纳络酮类药物有过敏史者排除在外。入选病人分别按入院的时间先后,依次被安排在对照组和治疗组中。对照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38.05±20.63)岁,入院时GCS(5.6…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后血清C反应蛋白 (CRP)水平的变化。方法 通过对 40例颅脑损伤动物模型亚低温与非亚低温治疗后血清CRP水平的变化 ,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 常温组脑组织含水量为 ( 80 .3 6± 0 .86) % ,血清CRP水平为 ( 4 2 .3 5± 6.40 )mg/L ;亚低温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为 ( 77.43± 0 .3 9) % ,血清CRP水平为 ( 3 8.46± 8.43 )mg/L ,差异存在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提示亚低温对治疗颅脑损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罗格列酮(RGZ)对PCOS患者CRP和排卵的影响,探讨RGZ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门诊确诊的PCOS患者108例及健康育龄妇女40例(对照组),监测体重指数(BMI)、超敏CRP、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相关性激素。将PCOS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6例,年龄(26.3±3.8)岁,单用克罗米芬(CC)促排卵治疗;B组:36例,年龄(26.5±3.7)岁,单用RGZ治疗;C组:36例,年龄(26.6±3.4)岁,RGZ联合CC治疗。治疗3个周期(12周)重复检测上述各指标,并计算各组排卵率。结果PCOS组ISI明显低于对照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ISI<0.021者占59.3%,经相关性分析CRP与ISI等指标无相关性(P均>0.05)。PCOS患者治疗后B组和C组CRP水平明显下降,ISI明显升高(P均<0.01),而A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A、B、C 3组的排卵率分别为58.3%、33.3%和83.3%。结论PCOS的发生除与胰岛素抵抗(IR)有关外,炎症反应也参与了其发病,而且独立于其他因素;RGZ具有抗IR、抗炎症、恢复PCOS患者排卵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纳络酮在重度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重度颅脑损伤病人37例,随机选出22例病人除按常规治疗外,早期足量应用纳络酮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7例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1岁,平均年龄38.9岁。车祸损伤33例,摔伤3例,打伤1例。 1.2 临床特点:①意识障碍:37例病人均有意识障碍,昏迷时间3~37天。其中GCS计分:3~4分者8例,5~6分者22例,8~9分者7例。②瞳孔改变: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迟钝9例;瞳孔不等大,光反射消失23例;瞳孔忽大忽小,光反射消失5例。③脑损伤部位:37例均行头颅CT扫描。其中,同侧额、颞叶脑挫伤11例,双额叶脑挫伤13例,原发行脑干伤7  相似文献   

6.
氟比洛芬酯对颅脑手术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对颅脑手术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20例神经外科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使用氟比洛芬酯组(A组)和不使用氟比洛芬酯组(B组),每组10例.在麻醉诱导前、拔管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清hs-CRP浓度.结果 拔管后B组hs-CRP浓度较A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可以降低颅脑手术患者血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7.
张利华 《中国科学美容》2011,(22):91-91,113
目的探讨绞股蓝对高脂血症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观察期间停服其他影响血脂的药物,按照高脂血症治疗原则的要求进食和运动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绞股蓝单方煎液20g,煎药量为600mL,1次200mL,3次/d,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后血中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减低,对照组观察期间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绞股蓝能显著减低高脂血症患者的血中C反应蛋白水平,从而能够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对病情观察的意义。方法 55例颅脑外伤患者分2组:满足SIRS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27例为SIRS组,并根据病情分为SIRS持续、进展组和SIRS好转组。不满足SIRS诊断标准的颅脑外伤病人28例为非SIRS组。健康正常人30例为对照组。分别于伤后24小时内、第4天、第7天检测血清CRP水平。结果 SIRS组和非SIRS组在伤后24小时内的CRP水平较健康正常人CRP水平明显增高(P〈0.01),SIRS组与非SIRS组在伤后24小时内的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伤后第4、7天,SIRS组CRP水平较非SIRS组明显增高(P〈0.05);伤后24小时内、第4天、第7天,非SIRS组患者CRP水平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SIRS组伤后第4、7天CRP水平较伤后24小时内明显增高(P〈0.05)。伤后24小时内、第4天,SIRS持续、进展组CRP水平与SIRS好转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伤后第7天SIRS持续、进展组CRP水平仍继续上升,而SIRS好转组CRP水平则有下降(P〈0.05)。结论 CRP可作为监测颅脑外伤合并SIRS的早期敏感指标,对于预示SIRS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个重要的急性时相蛋白,在健康人血清中含量极微(小于3mg/L),但在组织损伤、感染等情况下其浓度显著升高[1].国内外有少量文献报道认为它是反映颅脑损伤程度的一个较敏感的指标.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是从男性尿中分离纯化的尿胰蛋白酶抑制剂,为糖蛋白,它具有对多种蛋白酶、糖和脂水解酶有抑制作用,同时有稳定溶酶体和抑制炎症介质释放的作用.国内尚无有关乌司他丁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报道.本研究主要探讨乌司他丁应用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对CRP的影响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超敏C反应蛋白与颅脑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C反应蛋白作为人体一种急性时相蛋白,一直被临床看作感染和急性炎症反应的标志物,长期以来被临床广泛应用。但CRP与颅脑损伤的关系研究甚少,本文作者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观察了329例颅脑损伤病人的血浆hs-CRP浓度,研究了颅脑损伤病人的脑损伤程度和预后与hs-CRP浓度的相关性,探讨两者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1.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血清S-100B蛋白浓度的动态检测,探讨其在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分型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对12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分为轻型、中型、重型3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检测伤后6h内及伤后第2-6天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结合临床表现及伤后2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颅脑损伤组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轻型、中型、重型颅脑损伤组患者之间血清S-100B蛋白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颅脑损伤早期(6小时内)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显著升高.轻型颅脑损伤组多在1~2内下降,中型颅脑损伤组多在2~3内下降,重型颅脑损伤组持续保持较高水平;预后良好组与预后恶劣组之间血清S-100B蛋白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是判断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种客观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纳洛酮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对67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组对照,观察两组病人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病例入院3天后平均动脉压异常率为23.5%,呼吸异常率为11.8%,心律异常为29.4%,明显较对照组少.伤后48小时意识转清率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是32.4%与30.0%,两者无明显差别.1周后意识转清率实验组64.7%,明显高于对照组48.6%.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有利于较快恢复生命体征稳定,缩短昏迷时间.  相似文献   

13.
硫酸镁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硫酸镁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硫酸镁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硫酸镁组和常规组。硫酸镁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25%硫酸镁8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匀速静脉推注,时间为15分钟。然后将25%硫酸镁30ml加入5%葡萄糖500ml中用24小时缓慢静脉滴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连续用7天。所有患者于入院6小时内,入院后第2、3、4、5、6天动态检测血清S-100B蛋白浓度。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GOS评估。结果硫酸镁组和常规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硫酸镁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硫酸镁能够改善急性熏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升高,早期应用硫酸镁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保护神经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纳洛酮对大鼠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纳络酮对大鼠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Feeney氏自由落体法制备脑损伤动物的模型 ,将 9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 ,于伤后 1 5、60min及2 4h分别给予纳洛酮或 0 .9%氯化钠溶液 ,伤后第 5天断头处死大鼠 ,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生物素末端标记 (TUNEL)法测定神经细胞原位凋亡情况 ,并用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大鼠脑损伤后 1 5及 60min应用纳洛酮可明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 ,而伤后 2 4h给药 ,则两组神经细胞的凋亡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早期应用大剂量纳洛酮可明显减少脑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 ,从而可有效地保护神经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5.
纳洛酮对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颅脑外伤后神经功能保护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按入院顺序配对实验法 ,将 86例中重型颅脑外伤的患者分为两组 ,对比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由 7.95± 2 .12上升为 12 .85± 4.12 ,血内皮素含量由 95 .2 3± 12 .12下降为 5 4.65± 9 .0 5 ,脑电图 (EEG)的异常率由 91.60 %下降为 49.5 5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颅脑外伤的治疗中早期加用纳洛酮 ,具有增加脑灌注量、减轻脑水肿等功效 ,对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脑外伤的抗凋亡作用,比较大小剂量纳洛酮对实验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用家兔77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对照组、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分别予非颅脑损伤、颅脑损伤、颅脑损伤后大剂量纳洛酮腹腔注射及颅脑损伤后小剂量纳洛酮腹腔注射处理,15天后均断头处死,于致伤处和对侧处分别取材,利用TUNEL法制作切片,观察及比较各组神经细胞凋亡数量.结果致伤处或对侧处,正常组、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和对照组神经细胞凋亡数量两两之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值从小到大为:正常组、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对照组.结论纳洛酮具有抑制严重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大剂量纳洛酮应用可以较显著抑制严重颅脑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纳洛酮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成年sD大鼠88只,体重270~330 g,随机分为4组(n=22):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不同剂量纳洛酮后处理组(N_(1,2)组).除S组外,其它3组均采用阻断右侧大脑中动脉90 min、再灌注24 h的方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N_(1,2)组于再灌注即刻分别腹腔注射纳洛酮1、10 mg/kg,S组和m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再灌注2、24 h时测定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评分(NDS);再灌注24 h时测定脑梗死面积和脑组织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表达水平和脑组织血浆容量、徽血管直径和长度.结果 与S组相比,IR组、N_(1,2)组NDS评分均升高,脑梗死面积增大,脑组织MAP2表达水平下调,缺血侧脑组织血浆容量降低,微血管直径和长度减小(P<0.05);与IR组相比,N_2组NDS评分降低,脑梗死面积减小,脑组织MAP2表达水平上调,缺血侧脑组织血浆容量升高,微血管直径和长度增大(P<0.05),N_1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_1组相比,N_2组NDS评分降低,脑梗死面积减小,脑组织MAP2表达水平上调,缺血侧脑组织血浆容量升高,微血管直径和长度增大(P<0.05).结论 纳洛酮后处理可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大鼠颅脑损伤后细胞凋亡及纳络酮的抗凋亡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时相特点及其药物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结合流式细胞术对外伤组、伤后纳络酮治疗组及对照组大鼠伤侧大脑皮质的细胞凋亡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凋亡细胞从伤后24h开始逐渐增多,伤后3-5d发展到项峰,此后逐渐下降;是纳络酮治疗组各时相点凋亡细胞数均明显低于外伤组。结论 外伤后第3-5天是细胞凋亡的高峰期,纳络酮具有显著的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Background.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is a potent natriuretic and vasodilator factor which, by its systemic effects, can decrease cerebral blood flow (CBF). In aneurysmal subarchnoid hemorrhage (aSAH), BNP plasma concentrations were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hyponatremia and were progressively elevated in patients who eventually developed delayed ischemic deficit secondary to vasospasm.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valuate trends in BNP plasma concentrations during the acute phase following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 Methods. BNP plasma concentration was evaluated in 30 patients with severe isolated head injury (GCS < 8 on admission) in four time periods after the injury (period 1: days 1–2; period 2: days 4–5; period 3: days 7–8; period 4: days 10–11). All patients were monitored for ICP during the first week after the injury. Findings. The initial BNP plasma concentrations (42 ± 36.9 pg/ml) were 7.3 fold (p < 0.01) higher in TBI patients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5.78 ± 1.90 pg/ml). BNP plasma concentrations were progressively elevated through days 7–8 after the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diffused SAH as compared to patients with mild or no SAH (p < 0.001) and in patients with elevated ICP as compared to patients without elevated ICP (p < 0.001). Furthermore, trends in BNP plasma concent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poor outcome. Interpretation. BNP plasma concentrations are elevated shortly after head injury and are continuously elevated during the acute phase in patients with more extensive SAH and in those with elevated ICP, and correlate with poor outcomes. Further studies should be undertaken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BNP in TBI pathophysiology.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家兔创伤性休克过程中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意义及纳洛酮的抗休克作用.方法采用Lamson's法建立家兔创伤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两组家兔创伤性休克前、休克末及复苏后1h、3h、5h、12h血浆的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神经肽Y(NPY)和心钠素(ANP)动态变化,并监测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结果两组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神经肽Y、心钠素休克末、复苏后较休克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复苏后治疗组MA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休克时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神经肽Y、心钠素表达上调,纳洛酮可降低一氧化氮、内皮素、神经肽Y、心钠素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