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预扩容对颅脑外伤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术前输注6%羟乙基淀粉,对照组术前输注平衡液,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前(T0)、去颅骨板前(T1)、去颅骨板后5min(T2)、15min(T3)、30min(T4)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术前术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 :T0时刻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中心静脉压(CV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HR在T2时刻均显著上升(P<0.05),但T4时刻已恢复至基础值水平(P>0.05);两组MAP自T1时刻开始显著下降(P<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CVP从T1时刻至T2时刻先上升再下降(P<0.05),但观察组在T4时刻已恢复至基础值水平(P>0.05)。术前两组TNF-α、IL-6及hs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对照组的TNF-α、IL-6及hs-CRP均显著升高,且高于同期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6%羟乙基淀粉预扩容颅脑外伤患者有助于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降低炎症反应,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羟乙基淀粉用于麻醉前预扩容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剖宫产手术产妇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林格液组(Ⅰ组)和羟乙基淀粉组(Ⅱ组)各30例,分别在硬膜外麻醉前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液和羟乙基淀粉各500 ml预扩容.记录患者入手术室时、麻醉前、麻醉后15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SBP、DBP、HR...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术前预充6%羟乙基淀粉130/0.4对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剖宫产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胎儿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剖宫产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羟乙基淀粉组(V组)和乳酸钠林格液组(L组).麻醉前两组分别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与乳酸钠林格液500 ml预扩容,监测并记录入室时(T0)、预充液输注完即刻(T1)、麻醉注药后5 min(T2)、胎儿娩出时(T3)和术毕(T4)的BP、HR和SPO2变化;胎儿娩出时采脐动、静脉血测定SOD活力和MDA水平,同时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与T0比较,V组患者T1时SBP和DBP都略有升高,在T2~T4时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L组在T2~T4时下降显著,HR同时也明显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组新生儿娩出时脐动脉和脐静脉血SOD值高于L组,MDA值又低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娩出后,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羟乙基淀粉130/0.4预充能稳定CSEA下剖宫产术母体的血流动力学,改善胎盘灌注与氧合,提高产妇和胎儿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涂杰  张炳东  吕静  粱东科  李涛 《海南医学》2011,22(24):21-24
目的比较不同分子量和取代级羟乙基淀粉(6%羟乙基淀粉200/0.5和6%羟乙基淀粉30/0.4)对心肺转流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和(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0):6%羟乙基淀粉200/0.5组(A组)和6%羟乙基淀粉130/0.4(B组)。A组预充6%羟乙基淀粉200/0.5 800ml和复方乳酸钠400ml,B组预充6%羟乙基淀粉130/0.4 800ml和复方乳酸钠400ml。分别于诱导前(基础状态)、CPB15min、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10min、术毕时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HR、MAP、CVP)和血液流变学参数(全血高、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并同时抽血检测凝血功能(PT、APTT、FIB、ACT、Plt)。结果与基础值比较,两组在转流后全血高、低切粘度和血浆黏度明显下降(p〈0.05),PT、APTT均有所延长(P〈0.05),FIB、Plt均有所减少(P〈0.05),HR、MAP、CVP、A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组间各时点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羟乙基淀粉200/0.5或6%羟乙基淀粉 130/0。4作为CPB预充液,均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微循环,但对凝血功能有可耐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羟乙基淀粉130/0.4在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预扩容行剖宫产术中的效果。方法:ASAⅠ~Ⅱ级、择期剖宫产手术病人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在麻醉前30min内分别给予5ml/kg(A组)、10ml/kg(B组)、15ml/kg(C组)羟乙基淀粉130/0.4注射液。监测麻醉前、麻醉后1、5、15min和手术结束时的血流动力学,记录麻黄素用量,以及新生儿1、5minApgar评分。结果:A组术中发生低血压14例(46.7%),高于B组7例(23.3%)和C组6例(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应用麻黄素总量分别为100mg,多于B组的63mg和C组的68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新生儿1、5min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0ml/kg羟乙基淀粉130/0.4预扩容更适合应用于CSEA下行择期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腹部大手术后的患者应用羟乙基淀粉130/0.4对术后液体平衡、APACHEⅡ评分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腹部大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晶体液组、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 starch130/0.4,HES)组各30例,晶体液组予常规晶体液治疗,HES组在常规晶体液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羟乙基淀粉130/0.4 500ml qd×3.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2、3天尿量、液体平衡量变化;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2、3天APACHEⅡ评分、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及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2、3天均存在液体正平衡,且晶体液组液体正平衡量显著高于HES组(P<0.05);术后第2、3天晶体液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羟乙基淀粉组(P<0.05);术后第1、2天HES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优于晶体液组(P<0.05).结论 腹部大手术后患者存在液体正平衡,术后应用适量的羟乙基淀粉130/0.4能显著减少术后液体正平衡,降低APACHEⅡ评分,并能够改善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羟乙基淀粉130/0.4和聚明胶肽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开胸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反应的影响和开胸、关胸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基本变化规律.方法 择期开胸手术患者60例,ASAⅠ级或Ⅱ级,年龄20~65岁,体重45~70kg,随机分为3组(n=20):羟乙基淀粉130/0.4组(A组)、聚明胶肽组(B组)和对照组 (C组).3组患者入手术室后, 开通外周静脉,以20 ml/ ( kg*h)的速度,分别给予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5%聚明胶肽和乳酸林格液扩容1 h.然后3组再以10 ml/ ( kg*h)继续输注乳酸林格液维持.记录3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开胸前5min、开胸后10min、关胸前5min、关胸后10min时的BP、HR.计算收缩压(SBP)与心率(HR)的乘积(RPP).记录各组SBP、HR的变化幅度大于基础值30%,RPP>22000的发生情况.同时记录中心静脉置管后、开胸前5min、开胸后10min、关胸前5min、关胸后10min 中心静脉压的变化.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开胸前后和关胸前后乳酸林格液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比较明显 (P<0.05),而 HES 130/0.4和聚明胶肽组的指标变化相对稳定;与对照组比较,HES 130/0.4和聚明胶肽组的CVP于开胸、关胸前均明显升高,血压却较稳定,仅开胸前5min HES 130/0.4组SBP高于对照组(P<0.05);与开胸前比较,开胸后10min 3组心率、CVP均增高(P<0.05);与开胸后10min比较,关胸前5min 3组SBP、DBP、CVP均降低(P<0.05).结论 羟乙基淀粉130/0.4和聚明胶肽于术前行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可以使开胸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提高患者对失血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6%羟乙基淀粉130/0.4溶液(6%hydroxyethyl starch,HES)术前扩容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0例.手术开始前30 min内给2组患者分别输注10 mL·kg-1HES溶液(HES组)或乳酸钠林格(Ringer's lactated,RL)溶液(RL组).2组于麻醉诱导前(T0)、扩容结束后即刻(T1)、扩容结束后1 h(T2)、手术结束后1 h(T3)抽取静脉血,同时选15例行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对照组).采用全功能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3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压积(HCT).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ES组、RL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EAI、FIB均增加(P<0.05).与T0比较,HES组T1、T2和T3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EAI、FIB、HCT降低(P<0.05);与T0比较,RL组T1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EAI、FIB、HCT降低(P<0.05),T3时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增加(P<0.05).与RL组比较,HES组T2和T3时全血黏度、EAI、FIB、HCT降低(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血液处于高黏状态,术前采用6%羟乙基淀粉130/0.4溶液扩容能明显改善其围术期血液流变学状态,这对防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130/0.4羟乙基淀粉和聚明胶肽行AHH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内环境的影响.方法 择期胃肠道肿瘤患者80例,ASAⅠ或Ⅱ,随机等分为四组.全麻插管后从中心静脉输注A组(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4 ml/kg、10 ml/min),B(130/0.4羟乙基淀粉)、C(聚明胶肽)和D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容量治疗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于麻醉前观察组输入6%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和对照组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各500ml预扩容,分别记录并比较输液前(T0)、输液后(T1)、腰麻后1min(T2)、5min(T3)和10min(T4)时患者BP、HR、SPO2、ECG,以及输液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变化.结果 观察组产妇血压下降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恶心、呕吐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输液后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均降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其他指标变化,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麻前预输入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较乳酸钠林格氏液更有效扩充血容量,维持循环功能的稳定,且对凝血系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重型颅脑损伤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血液流变学改变与电刺激小脑顶核(FN)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FN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电刺激FN组ADL评分为74.32±23.59分,对照组评分为60.12±19.5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刺激FN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电刺激FN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型脑外伤后可出现血液流变学异常,电刺激FN治疗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傅强  张利勇  杜立新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5):565-566,59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病人的血皮质醇水平变化和颅脑损伤轻重分级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对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颅脑损伤病人外伤后测得的血皮质醇水平,按照GCS积分分成轻中型颅脑损伤组和重型颅脑损伤组,并对所有病人随访半年。结果:重型组病人的血皮质醇水平比轻中型组病人明显升高(P<0.05)。随访结果表明,伤后急性期血皮质醇水平越高,病人的病死率和伤残率越高(P<0.01)。结论:颅脑损伤病人血皮质醇水平与损伤轻重程度相关,与病人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3.
羟乙基淀粉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羟乙基淀粉 ( HES)对手术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 40例外科手术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 ( HES)和对照组 (乳酸林格液 )各 2 0例。全部病人采用硬膜外麻醉 ,术中分别输注 HES和乳酸林格液各 1 0 0 0 ml。采血对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值、血沉、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血沉方程 K值、全血相对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 TK等进行检测 ,以观察 HES对手术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 :HES组不同切变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及红细胞变形指数 TK输注后明显降低 ( P<0 .0 1 ) ,血浆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全血高切相对粘度也有降低 ( P<0 .0 5 )。结论 :HES对手术病人血液流变学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10%高渗盐水(HS)对脑外伤后颅高压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并与甘露醇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外伤性颅高压患者64例,均行颅内压监测,随机分为甘露醇组(20%甘露醇125ml/次,34例)及高渗盐水组[(10%高渗盐水1.3 ml/(kg·次),30例)]进行脱水,均间隔8h一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剂量纳洛酮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中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再随机分为两组,纳洛酮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大剂量的纳洛酮;常规治疗组(30例),测量两组治疗后24h、3d、7d血中ET、CGRP的动态变化,追踪观察2个月,判断患者预后。结果:在相同的时间点,纳洛酮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比较,ET的水平明显降低,CGRP的水平明显升高;预后良好的比例纳洛酮组较常规治疗组高。结论:应用大剂量纳洛酮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可以降低血中ET的水平,升高CGRP的水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患者的最佳介入时机,并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病程的长短、对照的原则分为A组和B组,各为45例。A组患者为伤后10d~1个月,B组患者为伤后1~2个月,两组均采用高压氧进行治疗,采用Glasgow昏迷量表(GCS)和严重颅脑外伤残疾评定量表(DR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D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得到提高,DRS评分均有所下降,差异显著(P<0.01),但A组患者GCS评分提高更为明显,DRS评分下降更为明显,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患者的最佳介入时机为伤后1月以内,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临床治疗效果远远优于超过1个月的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大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单纯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动态变化及其与患者病情及预后关系.方法 选取2007年1月~ 2012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8例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为实验组,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单纯性头皮外伤或颅骨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监测实验组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分析其变化过程.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入院时即可出现凝血功能紊乱,并在伤后3d达到高峰,在伤后7~10d逐渐恢复正常,实验组患者的部分凝血功能指标与患者病情和预后相关.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合并凝血功能紊乱,其凝血功能指标与患者伤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应针对此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动力障碍与血清胃动素和Ghrelin的关系。方法:选取了25例可以在入院后24~48 h开始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于肠内营养开始第1、4、8、15天清晨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胃动素、Ghrelin及Acyl-ghrelin水平,观察记录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的不耐受症状及达目标肠内营养量时间。另招募了20名年龄性别与患者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于清晨采集其空腹静脉血,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根据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情况分为耐受组(13例)和不耐受组(12例),患者血清胃动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Ghrelin及Acyl-ghrelin水平在伤后均显著下降,不耐受组下降则更为明显(P均<0.05)。第4天,耐受组Ghrelin水平恢复正常,但Acyl-ghrelin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仍有统计学差异,直至第8天开始与正常对照组持平;而不耐受组在第8天后,Ghrelin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并显著高于耐受组及正常对照组,而直至第15天,不耐受组Acyl-ghrelin水平仍显著低于耐受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5)。患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与Ghrelin、Acyl-ghrelin水平负相关(P均<0.05),Ghrelin、Acyl-ghrelin水平与达目标肠内营养量时间也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空腹血清Ghrelin水平,尤其是Acyl-ghrelin水平显著下降,其下降程度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动力障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探讨3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的诊治方法。方法对3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治疗结果随访1~3年。结果38例患者中恢复良好20例,占52.6%;中残4例,占10.5%;重残5例,占13.1%;植物生存3例,占7.9%;死亡6例,占15.9%。结论早期应明确腹部损伤伤情,避免漏诊、误治,重视休克的防治,避免继发性脑损伤,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透析技术监测颅脑损伤患者脑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水平对其预后的评价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3月—2009年11月颅脑外科和ICU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32例,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重度组和中度组,每组16例。利用微透析技术,提取患者手术当日以及术后第1、2、3、4天的微透析液。采用酶联免疫法对微透析液行IL-6和IL-8的检测并评价其与患者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的关系。结果重度组患者手术当日和术后第1天微透析液IL-6和IL-8水平与中度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和中度组患者IL-6水平和GOS得分呈正相关(P<0.05),而IL-8水平和GOS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微透析技术监测颅脑损伤患者IL-6和IL-8水平对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意义,但它是有创性操作,临床推广存在一定的难度,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