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注射用头孢尼西钠在3种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尼西钠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考察配伍后溶液的外观性状,采用HPLC法对配伍后溶液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注射用头孢尼西钠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在6h内配伍稳定,在外观性状和含量上无显著变化;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优于其他两种注射液。结论:注射用头孢尼西钠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为临床使用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肖旭  胡卫健 《西部医学》2011,23(5):932-933,936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A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各18例。Ⅰ组应用红花黄色素A注射液1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内静脉滴注,Ⅱ组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内静脉滴注,均为每天1次,15 d为一个疗程,进行随机对照。结果红花黄色素A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有效率94.4%,与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血液流变学及SOD、MDA变化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红花黄色素A注射液具有更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头孢地嗪钠与3种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与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观察配伍液外观及其pH值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头孢地嗪钠的含量.结果 室温6 h内,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与5%葡萄糖生理盐水、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液外观、pH值、含量基本不变.结论 室温6 h内,注射用头孢地嗪钠在3种输液中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4.
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进行提取工艺改进。方法:采用ZTC-Ⅱ型澄清剂甲、D-4020型大孔吸附树脂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法,从红花中提取分离羟基红花黄色素A单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结果:采用HPLC法测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平均含量为97.3%。结论:此工艺具有成本低、纯度较高的优点,可以作为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工艺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澄清剂对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影响。方法: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红花提取物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应用正交实验设计,考察澄清剂对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影响。结果:水提液浓缩比例为1:2,加入ZTC8%澄清剂甲,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为1.62%。结论:澄清剂对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氟罗沙星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4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做出讨论,并得出氟罗沙星在5%及10%葡萄糖注射液中稳定性好可与二者配伍。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时,产生白色沉淀,含量明显下降,因此临床使用时,不能与有含氯化钠的注射液配伍。  相似文献   

7.
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进现有红花质量标准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测定色谱系统中色谱峰易变形的缺陷,并建立一个新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Diamonsil(钻石)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甲醇-乙腈-0.4%的磷酸溶液(30:2:68)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403 nm。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0.03264~0.1984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1),回收率为100.37%(n=5),RSD为0.9%。结论本法准确,专属性好,可用作控制红花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疏血通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依据临床用量,将疏血通注射液分别加入到3种规格的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中,在配伍后0、1、2、4、6、8 h取样,测定次黄嘌呤含量、外观、p H值、渗透压摩尔浓度、不溶性微粒、粒径等指标以及进行蛋白质检查。[结果]疏血通注射液与3种规格的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8 h内颜色正常,溶液澄清。pH值、渗透压摩尔浓度、不溶性微粒、粒径均在合理范围内,蛋白质检查符合限度规定。疏血通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2 h内次黄嘌呤含量稳定,2 h后随时间呈缓慢降解趋势;疏血通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8 h内次黄嘌呤含量稳定。[结论]疏血通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在8 h内各指标基本稳定,可应用于临床,建议在临床使用中即配即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剂量红花注射液与2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琳莉 《柳州医学》2006,19(2):96-98
目的考察不同剂量的红花注射液与2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按中国药典2000版附录对配伍液进行pH值、微粒数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不同剂量红花注射液的配伍液的含量、pH值无显著变化,微粒数有显著变化与剂量、时间有关。结论20ml红花注射液与250ml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4h内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七味红花殊胜丸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方法:采用Inertsil OPS-SP(5μm,4.6mm×250m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7%磷酸溶液(26:2:72),流速1mL·min-1,柱温25℃;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为403nm。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进样量范围为(0.0265~0.132)μg时,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9.7%,RSD为0.7%。在选定的条件下,羟基红花黄色素A获得较好分离。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灵敏准确、能用于七味红花殊胜丸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注射用兰索拉唑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注射用兰索拉唑与10%葡萄糖(10%GS)、5%葡萄糖氯化钠(5%GNS)、生理氯化钠溶液(0.9%NS)和5%葡萄糖(5%GS)进行配伍,在室温条件下检测12h内外观、pH值及含量变化.结果:注射用兰索拉唑配伍稳定性最好的是0.9%NS,12h内一直无颜色变化,而与10%GS和5%GS配伍6h即出现微黄色,而8h后与5%GNS配伍的溶液出现微黄色;12h内,与0.9%NS配伍的pH值高于其他溶液;0.9%NS与注射用兰索拉唑配伍,在8h内药物含量仍超过99.0%,较其他3种配伍液高;与0.9%NS配伍溶液中有关物质在12h内仍在1%以内,其他三种溶液6h后,有关物质均超过1%.结论:注射用兰索拉唑与0.9%NS配伍使用,其稳定性最好,应在6h内使用.  相似文献   

12.
潘力  廖厚知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1098-10,991,083
目的:考察注射用盐酸氨溴索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果糖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用HPLC法测定盐酸氨溴索分别在与5种常用输液配伍后8h内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配伍液8h内的外观及pH值的变化.结果:室温条件下8h内,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5种常用输液配伍后外观色泽、澄明度、pH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室温下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5种常用输液配伍,8h内是稳定的,可用于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阿魏酸钠与几种临床常用液体的配伍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和用药环境,将阿魏酸钠分别与5%、10%葡萄糖、0.9%氯化钠及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配伍,定为第一组,同时配制初始浓度分别为0.2、0.4、1.2、2 mg/ml的0.9%氯化钠溶液,定为第二组,于不同时间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观察配伍液外观变化并测定pH值.[结果]在温度为25℃,照度为800 Lux条件下,配伍后8小时内,第一组配伍液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第二组配伍液中,初始浓度为0.2 mg/ml和2mg/ml的样品溶液,8h测得含量分别为96.3%和99.2%.[结论]阿魏酸钠在临床使用时,与四种临床常用液体配伍后,8小时内稳定,同时在临床用药允许的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稳定性也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与3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测定溶液的pH值、紫外光谱,采用HPLC法测定溶液中奥美拉唑钠的含量,定时观察溶液的颜色及澄明度,观察钾、镁、钙离子及pH值对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溶液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在常用输液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结果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在3种常用输液中于4h内可保持稳定。pH值对其稳定性具有很大影响,溶液pH值低于7.0时奥美拉唑极不稳定;pH值在7.0~8.0之间时,可出现颜色变化,但降解不明显;而溶液pH值在8.0~10.0之间奥美拉唑在4h内是稳定的。结论pH值对溶液中奥美拉唑钠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钠在输液中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注射用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钠在10%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注射用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钠分别与10%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常温放置,观察配伍溶液的外观、pH值和含量变化。结果:注射用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钠在10%葡萄糖注射液2h内稳定.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4h内稳定。结论:注射用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钠可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室温6小时内利巴韦林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复方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巴韦林注射液与3钟输液配伍后,6小时内利巴韦林的含量及有关物质,同时考察配伍液的外观和pH值。结果 在室温条件下,利巴韦林与上述3种输液配伍6小时后,外观、pH值、含量和有关物质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利巴韦林注射液可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复方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7.
王峥  李芳  谭含璇  成静 《吉林医学》2014,(9):1797-1798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4例)用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含红花黄色素80 mg和氯化钠900 mg),静脉滴注,1次/d,共2周;对照组(40例)用丹参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1次/d,共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室温24小时内甲磺酸非诺多泮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复方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磺酸非诺多泮注射液与三种输液配伍后,24小时内非诺多泮的含量及有关物质,同时考察配伍液的外观和pH值。结果在室温条件下,甲磺酸非诺多泮与上述三种输液配伍24小时后,外观、pH值、含量和有关物质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甲磺酸非诺多泮注射液可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复方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右倍他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的制剂稳定性和配伍稳定性。方法: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和溶液配伍稳定性试验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条件下分别放置10d、6个月和12个月,产品较为稳定。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或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在考察的8h内稳定。结论:该制剂稳定性良好,可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或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