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与普通X线胃肠道造影技术进行比较,对数字化成像技术在胃肠造影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为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提供借鉴与指导。方法 选取使用数字化综合X线机进行胃肠道造影检查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进行食道造影合并胃造影,共计40次;22例进行灌肠造影,将数字化成像与普通X线造影下的胃肠图像进行对比。结果 Ⅰ级、Ⅱ级成像质量的数据差异无显著变化(P>0.05);Ⅲ级中数字化成像技术较普通普通X线占据明显优势(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胃肠道病变的临床诊断中,采用数字化成像技术作为检查手段,其诊断准确率以及成片质量均优于普通X线胃肠道造影。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数字化成像快速胃肠造影在胃肠道疾病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南省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检查的68例胃肠道疾病患者,入选者均接受常规胃肠造影及数字化成像快速胃肠造影检查。观察常规胃肠造影检查、数字化成像快速胃肠造影图像质量、以及在胃肠道疾病、微小病变、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显示情况及成像时间。结果数字化成像快速胃肠造影图像质量为甲级比例(75.00%)高于常规胃肠造影(29.41%),丙级及废片(8.82%、1.47%)比例低于常规胃肠造影(27.94%、23.53%)(P<0.05);两组图像质量乙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化成像快速胃肠造影检查在胃肠道疾病显示率(70.59%)、微小病变显示率(38.24%)、早期消化道肿瘤显示率(32.35%)方面高于常规胃肠造影(39.71%、19.12%、17.65%),成像时间(1.23±0.47) s短于常规胃肠造影(4.69±1.35) s (P<0.05)。结论数字化成像快速胃肠造影在检查胃肠道疾病中能够利用连续摄像、快速存储等优点,缩短曝光时间,改善图像质量,提升胃肠道疾病显示率,用于胃肠道疾病检查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数字化成像快速胃肠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2016年间在本院接受胃肠造影检查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的是数字化成像快速胃肠造影的方法,而对照组主要使用的是传统的胃肠造影方法,对比两组造影照片的清晰度、造影时间以及胃肠道疾病的检查情况。结果:在照片质量上,观察组高清晰度的照片占95.00%,而对照组高清晰度的照片占75.00%;造影时间上,观察组平均造影时间为(1.2±0.4)s,对照组平均造影时间为(4.6±1.3)s;在造影显示胃肠道疾病上,观察组胃肠道疾病显示率、早期消化道疾病显示率以及微小病变显示率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数字化成像快速胃肠造影,能够大大提高造影成像照片的质量,便于判断疾病类型,同时造影的速度也较短,在检查胃肠道疾病、早期消化道肿瘤以及微小病变的诊断上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机及激光照像机进行结肠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例病人进行了普通X线结肠双对比和应用数字化X线机图像后处理结肠双对比造影,对图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普通X线机结肠造影15例照片质量欠佳,而所有数字化成像激光打印图像清晰、对比度佳,细微结构显示清晰,并可动态观察结肠功能。结论:数字化成像结肠双对比造影激光打印机图像技术明显优于普通成像双对比造影技术。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成像快速胃肠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数字化成像快速胃肠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Polystar1000MA多功能数字成像X线机与柯达1120激光照像机连接,随机对140例患者进行快速胃肠道造影检查,并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140例患者检查阳性率占56%。本组病全忽见食管、胃、小肠及右羊结肠的轮廓、粘膜、分布及功能改变均清楚显示,检查时间比常规方法缩短6-8倍。结论:数字化成像快速胃肠造影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杨雪琴 《吉林医学》2011,(11):2107-2109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与优化体位设计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26例受检者全数字化乳腺X线影像的图像质量。结果:甲级片占95.8%,乙级片占4.2%,废片率为0%。结论: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实时成像,图像清晰,争取受检者配合,使体位设计最优化,方可提供高质量的图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DR在食道造影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到我院行食道造影检查的100例患者,分别行DR检查以及数字胃肠机检查,对图像情况以及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分析,DR在食道造影中的效果理想,Ⅰ级片、Ⅱ级片、Ⅲ级片、Ⅳ级片分别占比51.00%、33.00%、13.00%、3.00%;DR检查与数字胃肠机检查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食管造影中应用DR以及数字胃肠机方式对病变的检查率相差不大,图像清晰,且DR方式操作更为简便,且可有效缩短同射线接触时间,从而减少射线剂量,对于基层医院而言,则可行DR方式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8.
肋骨骨折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双能量减影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的双能量减影胸部摄影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胸部外伤患者行胸部普通X线摄影和DR双能量减影检查,每例患者分别获得普通X线摄影图像、DR标准图像、双能量减影软组织像和双能量减影骨组织像,比较普通X线摄影图像、DR标准图像和DR双能量减影骨组织图像对肋骨骨折的显示率。结果42例共发现98处肋骨骨折;普通X线片显示肋骨骨折70处,显示率为71.4%;标准胸片显示肋骨骨折89处,显示率89.7%;DR双能量减影骨组织像肋骨骨折的显示率为100%。DR双能量减影骨组织像对肋骨骨折的显示率显著高于标准DR胸片及普通X线片(P<0.05)。结论DR双能量减影胸部摄影在肋骨骨折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其骨组织像能明显提高肋骨骨折的显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气钡双对比在早期食管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应用数字化X线胃肠机行食管气钡双对比造影多轴位快速摄影诊断早期食管癌的表现。结果早期食管癌病变较局限及隐匿,主要表现为黏膜纹破坏中断,局限性食管壁毛糙及小钡斑形成,局限性食管壁僵硬。结论应用数字化X线造影机结合气钡双对比造影技术,多轴位快速摄影,利用计算机存储能力和图像后处理功能,提高了图像质量及病变检出率,对早期食管癌的检出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数字化成像快速胃肠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Polystar 1000mA型多功能数字成像X线机与Kodak 1120型激光照像机连接,随机对140例患者进行快速胃肠道造影检查,并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140例检查阳性率占56%。所见食管、胃、小肠及右半结肠的轮廓、粘膜、分布及其功能改变均清楚显示,检查时间比常规方法缩短6~8倍。结论:数字化成像快速胃肠造影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胃肠道疾病诊断中,平板数字和普通数字双对比造影检查技术的诊断结果差异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4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0例胃肠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机器型号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并指定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者完成全部患者的双对比造影工作。观察组采用平板数字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对照组采用普通数字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数字化造影检查结果,并对成像图片及其与病理诊断相符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图像A级率为60.00%,D级率为0,对照组图像A级率为12.00%,D级率为8.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检查结果同病理诊断符合率均高于不符合率,其中观察组符合率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板数字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图像质量佳,诊断符合率高,具备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09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经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常规X线摄片影像资料30例,数字化成像技术(DR)检查影像资料30例),将收集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分别选用常规X线摄片和数字化成像技术(DR)检查的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的影像(各30例)进行对比,观察和分析两种方法的影像学表现及差异。结果:在两组影像中,关节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常规X线摄片检出率为32.3%;数字化X线成像技术检出率为67.5%。骨端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常规X线摄片检出率为21.7%;数字化X线成像技术检出率为64.3%.表现为数字化X线成像显著优于传统X线检测的特点,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数字化成像技术和常规X线摄片都可以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变情况进行检查,但数字化成像技术在关节病变和骨端病变的检出率上明显优于常规X线摄片检查,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X线和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丽  艾脉兴  赵孟君  林雪  吴东海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7,21(6):336-338,341,F0002
目的:比较X线和CT对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上诊断为AS的患者136例,对其X线平片及CT成像诊断骶髂关节病变的敏感性及病变分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X线诊为0~Ⅱ级骶髂关节改变中有48.8%在CT诊断中提高了诊断级别。骶髂关节面模糊(Ⅰ级改变)在X线平片中检出率较CT高(P<0.05),而关节软骨及骨侵蚀则在CT中检出率较X线平片高(P<0.05)。X线诊断为0~Ⅱ级骶髂关节病变与CT诊断的符合率较低,分别为56.6%、36.6%、53.3%;X线诊断为Ⅲ~Ⅳ级骶髂关节病变与CT诊断的符合率较高,分别为84.6%和90.9%。结论:CT较X线片对骶髂关节轻微病变的诊断敏感性高,所以CT扫描对AS骶髂关节炎早期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X线与CT对非早期骶髂关节炎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相同。  相似文献   

14.
资料与方法 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病人200例,其中男128例,女72例。年龄18~76岁,平均47岁。 将100例用日本岛津1250mA大型X线胃肠机所做胃肠道造影点片与100例用德国CF数字化多功能X线机所做胃肠道造影激光照片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术(DR)在IVP中的应用。方法:抽取我院行DRIVP检查及传统X线IVP检查者各75例评价照片质量;100例行DRIVP前KUB及传统X线所摄同一患者KUB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泌尿系阳性结石及微细钙化检出率。结果:1DR影像:优占64.5%,良占31.1%,差占4.4%;传统组:优占40.3%,良占49.8%,差占9.9%;2泌尿系阳性结石及微小钙化的检出显示清晰率:DR组88.0%,传统组66.0%,两组数据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直接数字化X线肾盂造影图像质量优于传统X线,泌尿系阳性结石及微小钙化的检出率高于传统X线,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CR数字化摄影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R数字化摄影在乳腺摄影中的优越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随机抽取50份钼铑双靶传统X线乳腺片与CR乳腺片,按照常规评判标准进行优、良、差三个等级对比评分。结果传统X线乳腺片优片率16%(8/50),CR乳腺片优片率96%(48/50)。结论用普通钼靶X线机与CR系统结合实现了乳腺X线检查的半数字化,对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速、高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一大批新兴的医学检查设备与技术的开发在临床应用成功[1] 。我院 1998年引进了PHLIPSDELEDIAGNOST型多功能数字X线机 ,在使用过程中 ,发现这一数字激光摄影成像系统有许多优点 ,使胃肠道疾病的检出率及诊断水平大为提高 ,现从胃窦癌患者中抽取一些普通X线胃肠双对比造影片与其比较 ,探讨数字化成像胃肠双对比造影的应用优势。1 材料与方法查阅我院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8月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X线造影片的胃窦癌患者资料 ,从中任意选取 2 0例 ,其中男 12例 ,女 8例。年龄 30~ 73…  相似文献   

18.
直接数字化成像在胸部X线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成像(DR)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0例胸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应用层次和锐化的处理技术分别调整图像的密度和对比度并实施影像细节的增强。结果 胸部DR能清楚显示病变,显示小病灶。全面保证照片质量,优片率为95%,废片率为0。结论 DR胸部数字化成像弥补了常规X线片的不足,照片质量明显提高,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泛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X线、胃肠钡餐检查对诊断创伤性膈疝的重要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证实的膈疝的X线、胃肠钡餐与手术对照.结果 8例腈疝患者均作常规胸部正侧位x线摄片检查,患者经胃肠造影膈面上出现钡剂充盈的胃肠道影或胸腔内见胃、肠管、网膜等结构可以诊断.结论 近年影像学发展迅速,CT.MRI已基本普及,且诊断准确率高于普通放射线,但价格昂贵,且一些中小医院无MRI甚至无CT检查,因此常规X线胸片、胃肠造影在普通放射线仍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法国APELEM数字胃肠机,采用了高频逆变技术及瓦里安600K高速X线管,X线辐射剂量小,性能稳定,能对患者全身各部位进行检查,采集到的图像清晰度高,对比度好,能较好地显示细微病变,并可进行支气管、消化道、椎管、胆道、泌尿系统及子宫输卯管造影等多种检查,从而全方位满足放射科日常透视、摄片、造影、介入等需求,是一款数字化多功能X线诊断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