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热病的专书 ,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 ,比较完善 ,理论联系实际的古代重要医学著作 ,它的核心是辨证施治 ,经历代运用不衰 ,究其内容 ,新解几点如下 :1 辨证核心 六经新解 《伤寒杂病论》的核心是六经辨证 ,那么六经究竟应当怎样理解 ,它同现代医学有何联系呢 ?六经之经 ,与经络之经殊异 ,经 ,即部 ,如六部之部 ,是将身体的各个部位 ,内在体质统分为六个部位 ,其手足之分上下 ,犹宰职传列左右也 ,名为三阴三阳 ,各列为纲 ,以此囊括万病 ,立法较之思邈用脏腑统令百病 ,无择括三因为病纲 ,丹溪以气血痰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伤寒杂病论》关于体质理论的学术思想以及对后世体质学说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方法:研读《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相关条文,并参考有关教材及历代医家的注释进行分析论述。结果:在《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体系中,张仲景从临床医学的角度将体质与发病、体质与病位病性、体质与病证转归及预后、体质与治法方药等方面理论与临床实践充分结合起来,丰富和发展了中医体质学说。结论:《伤寒杂病论》建立了以体质差异性为基础的病因病机学和辨证治疗学思想,开创了体质与病证结合进行辨治之先河,为后世体质学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内科疾病采用外治法,早在东汉末年张机所著《伤寒杂病论》就有论述。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可将仲景外治法归纳为药塞法、熏洗法、外敷法、针灸法四种方法,以便指导临床。一、药塞法仲景用药塞法有肛门、阴道、鼻中三补给药途径。如《伤寒论》233条:“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 相似文献
4.
《伤寒杂病论》中所载大小汤每对皆可治疗同类疾病,大看无异,细究有别。故仲景以疾病变化为底,稍改治疗之法及方药组成以成大小汤,其立法处方之妙之巧,给人颇多启迪。本文从大小青龙汤、大小柴胡汤、大小陷胸汤、大小承气汤、大小建中汤、大小半夏汤等六对大小汤的药物组成、主证病势及方剂功效等方面进行比较,阐明每对方剂的差异之处,以便对相关方剂的理解及临床应用有进一步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6.
姜在《伤寒杂病论》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在《伤寒杂病论》中的运用贾太谊河南省方城县中医院(473000)主题词《伤寒杂病论》生姜/治疗应用姜的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但无干姜、生姜之分,统称干姜。而生姜的运用则首见于《本草经集注》,至汉代姜已是常用的中药材,尤以仲景用姜配合... 相似文献
7.
8.
《伤寒杂病论》成书后不久即被整理、厘定、分割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治《伤寒论》者多局限在《伤寒论》方面。治《金匮要略》者多局限在《金匮要略》方面。而不能站在《伤寒杂病论》作为一个整体的高度去认识和研究仲景所论的本质正是辨治疑难杂病的专著。研究和应用《伤寒杂病论》治疗疑难杂症,贵在从整体角度研究和发掘其理论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及应用性。从整体角度培养临床应用的整体素质,在整体中认识六经、脏腑等辨证论治的特点,使辨证方法相互渗透,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9.
仲景所论之郁证为广义的郁证,其包含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饮食情志等多方面的壅滞、痞塞、蓄积、瘀结、失舒、失畅,为病机的概念。郁证由诸多因素造成,其非独为情志一端,外感六淫之邪气,饮食劳倦之所伤,脏腑气血津液之失常,或者失治误治等皆可导致郁证。《伤寒杂病论》描述的是一种滞而不通,结而不散的病理状态,其以气之升降出入失常为基础病机,气郁、血郁、水郁、火郁均蕴含气机升降出入失常之内涵,气郁为诸郁之先,亦为诸郁之结果。仲景对郁证之症状描述,既包括病机的内涵,亦包含有症状之内涵,对郁证病位、性质和症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其既有对《黄帝内经》之发挥,又有对各种临床所见郁证之总结,主要表现为满、痹、着、结、痞等。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对于瘀血病证治在《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这一篇,比较具体论述了瘀血的脉证治法,但并没有系统集成方药章节,然而治疗瘀血病证的方剂并非没有,而是散录在其他各主题篇章中,如疟病、虚劳、肝着、黄疸、妇人癥病、阴阳毒、肺痈、肠痈等。张仲景书中杂病共22篇,加上《伤寒论》中记载的有关瘀血病证治方剂20多首,按寒热归类有温性祛瘀和凉性祛瘀,温性祛瘀如小温经汤、胶艾汤、大黄虫丸等,寒性祛瘀如大黄牡丹皮汤、大黄硝石汤、升麻鳖甲汤等;按虚实证有攻下逐瘀和扶正祛瘀,攻下逐瘀如桃核承气汤、抵挡汤等,扶正祛瘀如百合地黄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此外还有利水消瘀的大黄甘遂汤,理气化瘀的枳实芍药散、旋覆花汤,逐水祛瘀的大黄甘遂汤、当归芍药散、土瓜根散,润燥消瘀的猪膏发煎。为了便于对《伤寒杂病论》中的瘀血病证治的理解和研究,笔者以内科、妇科及外科临床疾病常用治疗方剂为主线分别归纳阐述。 相似文献
11.
以刘渡舟的《伤寒论校注》和何任的《金匮要略校注》为蓝文,查询文中关于谵语的条文,归纳分析《伤寒杂病论》中关于谵语的六经辨证和治疗。谵语在《伤寒论》中可见于太阳病、阳明病、少阴病中,病机为津少、阳亡、胃燥、腑实、血结、肝胆郁热,治法有泄热和胃、清热养阴、通腑泄热、温阳固脱、和解少阳、疏肝泄热等。 相似文献
12.
中医最早著名医学家(汉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论述了杂病的辨证论治,其中腹诊内容相当丰富,如胸胁苦满、心下急、心下痞、气上冲胸、腹中寒及上冲,腹中痛、腹胀如水状、少腹满、脐下悸、少腹里急、少腹拘急等.在《伤寒杂病论》中许多休文对腹证均有记述和处方,笔者依其理论,对外科急腹证暂无手术指征进行保守治疗,使腹诊与处方论治相结全,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序,以六百字精要之宏论,述世间至理之明言,字句铿锵,千古播扬。愚读此论,四十有年,揣度吟诵,获益匪浅。今重温原序,思绪万千,感慨良多,兹略举一二,愿与同道共勉。1勤求博采,重实践方可为大医序言开篇明义,是被名医扁鹊的“才秀”所触动,于是经过“勤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不仅是诊疗疾病理、法、方、药完备的辨证施治纲领,而且记述了丰富实用的护理知识。通过对此著作的研究,从五个方面就其中的护理学思想进行了探索。一是仲景主张医疗护理本为一体,相互依存,治护不分。二是重视未病时养生调摄、预防护理,防病于未然。三是根据病情,辨证施护,三因制宜。四是注意护理工作中的细节,保证治疗效果的充分发挥。五是病情初愈后,适当护理,以防复发。 相似文献
18.
《伤寒杂病论》全卷问世之后,由于朝代更迭,"几经兵燹,几番播迁,几次增删,几许抄刻,亥豕者有之,杂伪者有之,脱落者有之,错简者有之".千百年来,每一朝代所能见到的《伤寒杂病论》传本均不尽相同,或编次倒置,或文意悬隔,或有证无方,或有方无药等.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对《伤寒杂病论》中厥证相关条文内容的梳理学习,探求厥证的病因、病机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以期为准确把握厥证的证候实质、提高临床辨治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名著《伤寒杂病论》的外治法及外用药的特色。方法:用归类统计分析法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坐药5条、熏洗药4条、外敷散2条、塞鼻散1条、含噙2条。结论:仲景外用药特点为:(1)审证求因使用;(2)内病外治、内外结合;(3)剂型灵活。对后世医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