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再次剖宫产是否有其优越性。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再次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51例行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者为实验组,147例行新式剖宫产术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术后病率、新生儿情况等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在手术全程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手术并发症、新生儿窒息率、切口愈合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实验组为(8.7±2.3)h,对照组为(17.4±3.9)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再次剖宫产患者而言,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较新式剖宫产具有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等优点,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黎兰 《重庆医学》1996,25(5):277-278
近年来腹膜外剖宫产术在我国发展很快,已逐渐普及。由于术式的不断改进,技术不断的提高以前腹膜外剖宫产术的禁忌症如胎儿宫内窘迫,脐带脱垂等现都已成为适应症,故施术者日趋增多,甚至几乎代替了经腹腔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于1993年4月~1994年12月采用指分离侧边撕拉法及顶三角法行腹膜外剖宫产术50例,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半腹膜外剖宫产术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优化剖宫产式式与减少手术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实施半腹膜外剖宫产术70例(半腹膜外组),分别与同期腹膜外剖宫产术(腹膜外组)及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腹膜内组)各70例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半腹膜外组较腹膜外组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缩短(P〈0.01),手术总时间也缩短(P〈0.01),胎头娩出困难及肉眼血尿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半腹膜外组较腹膜内组术后病率显著下降,术后发热反应轻,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早(P〈0.01)。3组手术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半腹膜外剖官产术手术方法简单,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是一种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梁荣娣  戴建中 《广东医学》1997,18(10):709-709
近年来,随着麻醉学与围产医学的发展,剖宫产手术已成为产科常见手术。为了提高产科质量,我们自1991年起~1996年12月开展了腹膜外剖宫产83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3例中,初产妇74例,经产妇9例,年龄最小刀岁,最大力岁。经产妇9例均为缝合子宫及历除前筋膜后,在腹膜切一小口行拍卵管结扎术。1.2手术指征:均按子宜下段刻宜产的手术指征,头企不称48例、骨盆狭窄百例、扇子骨盆2例、胎儿窘迫13例、报痕子宫4例、持续性枕横位7例、持续性枕后位6例、前不均倾位5例,胎头高直位1例、先兆子痛1例、过期妊娠静脉点滴催产素…  相似文献   

5.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随机选择有剖宫产指症86例为观察组,年龄23~24岁,行下腹部横切口简易膀胱分离法腹膜外新式剖宫产术;选择与观察组剖宫产术指征相同,年龄相近的孕妇80例对照组,行下腹部弧形横切口,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两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腹膜外剖宫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100例腹膜外剖宫产为观察组,以同期100例腹膜内剖宫产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种剖宫产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疼痛、排气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膜外剖宫产未进行腹腔操作,不干扰腹腔脏器,术后疼痛轻,胃肠功能恢复快,不会发生肠粘连、肠梗阻,进食早,乳汁分泌早,有利于母乳喂养,操作相对简单并易于掌握,对设备无特殊要求,符合微创的理念,易于推广,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对我院行腹膜外剖宫产术189例(观察组)与同期随机选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92例(对照组)做对照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新生儿评分。结果,手术时间观察组平均35min,对照组平均40min(P>0.05);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平均145mL,对照组198mL(P<0.05);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术后吸收热、切口感染及腹胀等指标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娩头困难和产钳助产。腹膜外剖宫产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病率低、恢复快、操作方法简单且不进腹腔的优点,尤其适宜在胎膜早破、羊水污染、产程延长等存在潜在感染的病例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 1991年以来 ,应用选择性腹膜外剖宫产术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将施行此术的 10 5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8年 11月~ 1999年 11月我院住院总分娩数 86 8例中 ,施行剖宫产术 337例 ,剖宫产率为 38.8%。其中采用腹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 10 5例 ,占总数的 31.2 %。1.2 手术方法 腹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式选择、麻醉、腹部无菌操作同腹膜内剖宫产术。取下腹横线上 1.5cm处为切口 ,横切口长 10~ 12cm ,待切开腹直肌前鞘时向上分离约 6cm ,由腹白线把肌腱用剪刀锐性分离 ,同法分离下缘至耻骨上缘 ,显…  相似文献   

10.
11.
二次剖宫产应用腹膜外术式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素芳 《海南医学》2008,19(9):13-14
目的 探讨再次剖宫产应用腹膜外术式的可行性.方法 将前次腹膜内剖宫产再次行腹膜外剖宫产的30例(腹膜外组)与同期再次腹膜内剖宫产35例(腹膜内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时间:腹膜外组平均50min,其中10例行输卵管结扎术;腹膜内组60 min,其中20例行输卵管结扎术(P<0.05).出血量:腹膜外组平均130ml,腹膜内组平均200ml(P<0.05);术后病率:腹膜外组8%,腹膜内组45%(P<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膜外组平均8小时,腹膜内组平均30小时(P<0.01).结论 前次腹膜内剖宫产再次剖宫产应用腹膜外术式优于再次剖宫产应用腹膜内术式.  相似文献   

12.
周巧莲  李风莲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2):2882-2884
目的分析近20年来西宁地区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了解西宁地区20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迁。方法对1990年—2010年共28 035例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产妇中的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升高,2005年平均率达40.52%;初产妇剖宫产率高于经产妇;剖宫产指征从1990年—2000年以难产为第1位,而2000年后社会因素所占比例逐渐上升。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新生儿评分反而出现下降。结论加强孕产期保健,鼓励经阴道分娩,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13.
庄树侠  高翠宁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2):2863-2865
目的 探讨剖宫产指征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 年-2011 年10 年间我院剖宫产率变动趋势及发生剖宫产的指征顺位变化.结果 我院剖宫产率呈缓慢上升趋势,平均22%.导致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指征是难产、胎儿窘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近3 年来,随着临床质控力度的提高,难产及胎儿窘迫明显下降,瘢痕子宫及社会因素呈上升趋势.结论 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4.
杨无恙 《西部医学》2012,24(5):952-953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选择stark术式术后的腹壁与腹腔粘连情况及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再次剖宫产病例纳入研究,按初次剖宫产术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即对照组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组行新式剖宫产(即stark式剖宫产)。比较再次剖宫产的术中出血量、开腹时间、手术时间,重度粘连比率,术后24h肛门排气率及术后病率。结果观察组的开腹时间、术中出血量、重度粘连比率及术后病率均高于对照组,而术后24h肛门排气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组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tark式剖宫产后腹壁、腹腔粘连情况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严重,再次剖宫产易引起出血多、恢复时间长等不利因素,首次剖宫产要慎重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降低剖宫产指征中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措施,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 对2006~2008年间产科住院产妇的足月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胎儿宫内窘迫、臀位、头盆不称、社会因素的比例逐年增加.结论 目前剖宫产手术指征已远远超过单纯医学指征范围,剖宫产率升高主要原因为无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增加.胎儿宫内窘迫和头盆不称诊断过度也是剖宫产术增多的重要因素,来自孕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次剖宫产的手术风险及防范措施,降低剖宫产及再次剖宫产率。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年间再次剖宫产患者105例,从同期首次剖宫产456例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做对照,比较其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盆腹腔粘连等方面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二次剖宫产在手术时间、产后出血、盆腔粘连、术中出血方面均高于首次剖宫产。结论二次剖宫产并发症增加,应严格掌握首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7.
285例剖宫产并发症的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剖宫产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寻找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我院285例剖宫产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我院剖宫产术的并发症发生率5.93%,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的并发症发生率;产后出血仍然是剖宫产术的主要并发症,占我院并发症总数的68.34%;产后出血,晚期产后出血,总产褥病率,腹壁切口愈合不佳的发生率分别为4.05%,0.21%,0.90%,0.74%。结论术前已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是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伴感染应引起基层医院产科医师的重视。急诊剖宫产尤其应注意预防产褥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探讨目前产科有关热点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剖宫产病例的手术指征,研究各类指征剖宫产的特点。结果:瘢痕子宫剖宫产及社会因素剖宫产高居不下,头位难产中,以持续性枕横位或持续性枕后位为主,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诊断问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人群特点,均影射出目前产科领域的一些问题。结论:剖宫产率居高难下,有围生期保健、产程观察处理及医生的诊疗水平等各层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剖宫产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对2005-01~2009-12产科住院分娩的临床资料(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变化、无痛分娩开展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呈逐年下降,阴道分娩率呈上升趋势,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的剖宫产呈逐渐性下降(χ^2=63.12,P〈0.01).结论 政府加大公共卫生项目的投入,适时开展无痛分娩,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