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长春瑞滨局部毒性反应的防治方法.方法通过观察浅静脉穿刺组和中心静脉置管组两种不同静脉途径给药导致静脉炎、皮肤损伤及疼痛的发生率.结果中心静脉置管组静脉炎、皮肤损伤及疼痛发生率为零;浅静脉穿刺组静脉炎、皮肤损伤及疼痛发生率分别为48.6%、45.7%和57.1%.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是预防局部毒性反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长春瑞滨局部毒性反应的防治方法。方法:通过观察浅静脉穿刺组和中心静脉置管组两种不同静脉途径给药导致静脉炎、皮肤损伤及疼痛的发生率。结果:中心静脉置管组静脉炎、皮肤损伤及疼痛发生率为零;浅静脉穿刺组静脉炎、皮肤损伤及疼痛发生率分别为48.6%、45.7%和57.1%。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是预防局部毒性反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陈登英 《吉林医学》2012,(31):6865-6866
目的: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等,探讨静脉置管在糖尿病足患者中应用的时间长短与静脉炎发生的关系,为临床糖尿病足患者静脉置管护理时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糖尿病足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为常规静脉置管组(NC组,20例),即按照常规规定静脉置管7 d后换管;第2组为试验组(TS组,20例),即静脉置管4 d后换管。结果:常规静脉置管组放置时间长,患者导管口感染及静脉炎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糖尿病足患者静脉置管放置时间不应参照常规规定,应缩短其静脉置管时间,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王苏玲 《中外医疗》2011,30(35):81-81
目的比较脑水肿患者静脉滴注甘露醇时不同的静脉给药途径对病人的疗效。方法所有病人均予常规综合治疗及甘露醇降颅压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置管给药途径,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输液给药途径。比较2组患者使用甘露醇的疗效,静脉炎发生率,药液外渗率。结果采用中心静脉置管途径给药的患者比采用外周静脉留置输液给药途径的患者病情恢复快,静脉炎发生率少,药液外渗率低。并能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护士的工作效率。结论经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输液,甘露醇药液可直接进入大血管,促进药物吸收,提高临床疗效,避免静脉炎发生,减少药液外渗。  相似文献   

5.
韩春花  康建华  范菁 《当代医学》2016,(30):159-160
目的:研究药酒联合热敷在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患者中的预防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20例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3组,每组40例。对照A组采用单纯热敷治疗,对照B组采用单纯药酒湿敷治疗,观察组采用药酒+热敷治疗,比较3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A组与对照B组PICC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PICC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A组与对照B组(P<0.05);3组患者在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中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置管第1天,对照A组、对照B组的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的第2、3天,3组的静脉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ICC置管患者采用药酒联合热敷能够有效预防机械性静脉炎,降低PICC置管所带来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京万红软膏外用联合地塞米松静脉给药预防长春瑞宾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12 0例次应用长春瑞宾化疗患者 ,NVB化疗前后给予DXM ,NVB后立即用京万红软膏涂敷于穿刺静脉的周围皮肤 ,每天 2~ 3次 ,连用 3d。结果 :预防组 12 0例次 ,发生静脉炎 10例次 ,发生率为 8.3% (10 / 12 0 ) ,常规组 6 4例次 ,发生静脉炎 2 5例次 ,发生率为 39.1% (2 5 / 6 4 )。结论 :京万红软膏外用联合地塞米松静脉给药预防长春瑞宾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确切 ,方法简单 ,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喜疗妥乳膏外用合并地塞米松静脉给药预防长春瑞宾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60例次应用长春瑞宾(NVB)化疗患者,NVB化疗前后给予DXM,NVB后立即用喜疗妥乳膏涂敷于穿刺静脉的周围皮肤,每天2~3次,连用3d。结果:治疗组60例次,发生静脉炎4例次,发生率为6.6%(4/60),常规组34例次,发生静脉炎11例次,发生率为32.4%(11/34)。结论:喜疗妥乳膏外用合并地塞米松静脉给药预防长春瑞宾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确切,方法简单,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8.
白茹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2):1738-1739
目的: 探讨水胶体敷料预防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引起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PICC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置管完毕后按传统方法使用透明贴膜固定;观察组在置管完毕后使用透明贴膜固定导管并在穿刺点上方3~5 cm处沿血管走向使用水胶体敷料.结果: 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4.0%,对照组为24.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水胶体敷料在PICC后能有效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股静脉置管和四肢静脉留置针3种不同的静脉给药途径在预防化疗性静脉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10例分成3组,分别采取PICC化疗(P组)72例,股静脉置管化疗(G组)74例,四肢静脉留置针化疗(S组)64例,比较3组化疗后发生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P、G、S组的静脉炎发生例数分别为5、9、17例,化疗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6.94%、12.16%、26.56%。P组和G组静脉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S组(P<0.05)。结论:PICC能够有效地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肺癌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方案化疗中应用的静脉炎发生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0例应用NP方案化疗的肺癌患者分为2组,30例使用PICC导管,30例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观察2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PICC组静脉炎、局部疼痛、红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组(P〈0.05-P〈0.01),2组硬结和血管闭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可以有效地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保证化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李青兆  方海棠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6):700-700,775
目的:比较颈内静脉置管(CVC)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肿瘤患者中化学治疗的应用范围及利弊。方法:60例颈内静脉置管(A组):首次化疗、第2次化疗、第3次化疗者各20例。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60例(B组):其中,首次化疗、第2次化疗、第3次化疗各占20例。结果:A组静脉炎2例(3.3%),B组静脉炎12例(20%)。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液体流速560ml/h,B组液体流速300ml/h(P〈0.01)。PICC导管的价格是颈内导管的3~5倍。结论:尽管颈内静脉置管较PICC管并发症多,但能达到临床所需的速度,价格患者宜接受。留置CVC或PICC需慎重选择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马铃薯汁加地塞米松注射液外敷预防长春瑞滨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患者采用相同的长春瑞滨化疗剂量及穿刺方法,设定判断标准:对照组使用化疗药物前后静滴地塞米松(地塞米松5mg加入100mlNS中)冲管预防静脉炎发生,观察组在采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加用马铃薯汁加地塞米松混合液外敷。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及局部静脉损伤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马铃薯汁加地塞米松外敷有预防长春瑞滨所致静脉炎的作用,因此临床使用长春瑞滨化疗同时使用马铃薯汁加地塞米松外敷,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心身痛苦,并提高对化疗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预防5-FU泵入化疗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接受5-FU泵入化疗住院患者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对照组则用外周浅静脉置管.两组均采用5-FU泵入化疗,给药方法相同,观察两周期.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53.33%,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PICC置管能较好地预防5-FU泵入化疗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诺维苯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输注预防静脉炎发生的疗效。方法  6 7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 :周围静脉穿刺直接输入 ;B组 :周围静脉穿刺 ,输注诺维苯后用地塞米松 5mg加入生理盐水 1 0 0ml冲管。C组 :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输注。结果 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 :A组 1 0 0 %;B组 88%;C组未发生静脉炎。结论 诺维苯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输注可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马铃薯预防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接受PICC置管术的128例患者根据置管时间分为两组:A组采用常规活动,不给予任何措施;B组用马铃薯湿敷,沿静脉血管穿刺走向上方10cm处予湿敷,每次1-2小时,每日3-5次,持续湿敷10-14d。观察两组患者14d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A、B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61.00%和22%。A组Ⅰ级静脉炎发生26例,Ⅱ级静脉炎发生8例,Ⅲ级静脉炎发生3例,VI级静脉炎发生2例;B组Ⅰ级静脉炎发生10例,Ⅱ级静脉炎发生4例,Ⅲ级静脉炎发生0例,VI级静脉炎发生0例。A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严重程度重于B组。结论马铃薯能有效降低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在预防乳腺癌术后化疗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期间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将日常护理组与血栓性静脉炎针对性护理组进行对比,比较两组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临床症状的轻重及静脉炎的预后。结果血栓性静脉炎针对性护理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日常护理组,临床症状局限于2度以下,有一定几率保留置管。结论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化疗的患者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经过针对性护理能降低置管患者静脉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PICC和锁骨下静脉置管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伟  刘景利  邢巨影 《吉林医学》2009,30(10):925-926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如何减少化疗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142例确诊为恶性肿瘤需行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72例PICC置管为A组,7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为B组,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一次成功率,静脉炎、疼痛及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留置时间。结果:A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8%,B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7%;A组留置时间长于B组留置时间;A组静脉炎发生率大于B组静脉炎发生率;A组疼痛率小于B组疼痛率;A组并发症率小于B组并发症率。结论:在恶性肿瘤患者静脉化疗中,选用PICC置管效果明显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1736例PICC在预防化疗静脉炎中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在预防化疗静脉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在我科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1856例分成3组,其中采用PICC置管化疗共1736例(A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化疗(B组)及四肢静脉留置针化疗(C组)各60例,比较3组化疗后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A组、B组、C组发生静脉炎的病例数分别为24、3、8,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1.38%、5.00%、13.33%,A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01)。结论:PICC可有效地预防化疗静脉炎的发生,但置管前必须对影响置管成功的相关因素进行有效分析,留置期间须加强护理,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管道堵塞、管道脱出、局部及全身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操作中,通过对非压迫联合云南白药止血法和食指与中指按压鞘膜末端止血法比较,寻找提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降低机械静脉炎、血栓发生率的方法,为临床护理工作做出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住院行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患者共260例。处理方法将非压迫组152例,使用非压迫联合云南白药止血法置管;压迫组108例,使用食指与中指按压鞘膜末端止血法置管。结果:非压迫组和压迫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置管所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操作中,用非压迫联合云南白药止血法,替代食指与中指按压鞘膜末端止血法,可以提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降低机械性静脉炎、血栓发生率,节省置管所用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预防5-氟尿嘧啶持续泵入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8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联合全自动输注泵持续化疗,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联合全自动输注泵持续化疗,均按医嘱采用FOLFOX4或FOLFOX6方案给药,两组于5-氟尿嘧啶泵入期间每天均用生理盐水20 ml从侧管进行冲洗管路2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4.54%和69.04%,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静脉炎的程度明显减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ICC置管能有效地预防5-氟尿嘧啶持续泵入所致静脉炎的发生,而且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程度,建议5-氟尿嘧啶持续泵入患者采用PICC置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