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本文分析了32例延髓外侧综合征的临床情况。本病多因椎动脉闭塞所致,男性多于女性,均有吞咽困难,饮食发呛及痛、温觉障碍。一般采用综合方法治疗,对顽固性呃逆,可用中药治疗加以缓解。 相似文献
3.
4.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误诊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 1993~ 2 0 0 1年收治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11例均曾误诊 ,误诊率 10 0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5 3~ 79岁 ,平均 6 7.5岁。其中高血压病史 9例 ,糖尿病史 4例 ,高脂血症有 5例 ,曾患脑中风 4例 ,冠心病 4例 ,颈椎病史 3例 ,上呼吸道感染 1例。临床表现为视物旋转 11例 ,恶心呕吐且因体位改变加重 11例 ,吞咽困难11例 ,霍纳氏征 11例 ,交叉性感觉障碍 8例 ,颜面感觉障碍但无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3例 ,头痛 2例。本组在县级医院初期误诊2例 ,在我院门诊初期误诊 9例 ,误诊率 10 0 %,误诊时间 2~ 13d,其中误诊… 相似文献
5.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是一组因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受累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现对我院2003-09/2007-07收治的38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男27例,女11例。发病年龄33~78(58.5±4.6)岁。既往无脑卒中病史,均经MRI证实。有高血压病史34例,高脂血症24例,糖尿病史10例,冠心病史8例,吸烟史21例。 相似文献
6.
对我科1999-06~2005—08收治的延髓背外侧综合征(Latered Medallary Symdrome,LMS)2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科于1994年4月~2003年11月共收住7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均符合第4版《神经病学》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均为男性,年龄29~64岁,中位年龄43岁。病程15~45日,中位病程35日。安静时发病4例,活动中发病3例。其中眩晕7例,呕吐7例,吞咽困难、进食呛咳5例,频繁呃逆7例,声音嘶哑5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40例均急性起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头晕或眩晕;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Horner征;眼震;交叉性感觉障碍;共济失调。头颅CT对病灶的检出率低,MRI检出率高。40例均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表现和MRI检查是诊断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主要依据,及早行头颅MRI检查明确诊断,防止误诊,MRA、CTA、DSA检查可进一步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为急性起病,以眩晕、构音障碍、吞咽困难、Horner征、共济失调及交叉性感觉障碍为常见临床表现。17例行MRI检查,14例示延髓背外侧梗死,2例合并小脑梗死。给予改善循环、抗血小板等治疗,10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是因延髓背外侧局部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MRI对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方法 对26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安全护理,饮水、吞咽困难护理,吞咽障碍锻炼的护理,顽固性呃逆的护理,指导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健康教育.结果 25例患者好转出院,其中9例遗有吞咽困难带鼻饲管,6例遗留交叉性感觉障碍,4例遗留轻度Homer征,1例病情恶化死亡.结论 对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采取有效的观察及精心的护理,是提高患者对疾病恢复的信心和促进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35例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改变,并探讨头部CT及磁共振检查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眩晕或头晕,共32例(91%),软腭麻痹、咽反射消失26例(74%),恶心、呕吐22例(63%),交叉性感觉障碍28例(80%),同侧霍纳综合征24例(69%),同侧肢体共济失调22例(63%)。且有病例出现锥体束受累体征,如6例有对侧轻度偏瘫,10例巴宾斯基征阳性。35例头颅CT检查均未发现延髓病变;30例头部磁共振显示右侧延髓梗死16例(53%),左侧延髓梗死10例(33%),合并同侧桥脑梗死2例(7%)、合并同侧小脑梗死3例(8%)。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眩晕或头晕、软腭麻痹、咽反射消失、恶心、呕吐、交叉性感觉障碍等,且有锥体束受累体征,提示不典型的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可累及锥体束,磁共振有助于其诊断,但在病灶检出上仍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急性起病,以头晕、恶心、呕吐、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行走不稳、共济失调、Horner征、交叉性感觉障碍为常见临床表现。MRI检查27例示延髓背外侧梗死;8例行血管检查,其中7例显示椎动脉狭窄或闭塞,1例显示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狭窄。均给予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1例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预后良好。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主要是由椎动脉血栓形成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MRI对本病有诊断价值,MRA、CTA及DSA检查可进一步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13.
彩超诊断延髓背外侧综合征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35岁。因头晕、行走不稳17天入院。 患者饮酒后出现头晕,自觉身体摇晃,无视物旋转、耳 鸣及听力下降,5天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灵,行走不 稳。查体:颅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肌力5级,左侧指 鼻、跟膝胫试验欠稳准,Romberg征阳性,右侧肢体 痛觉减退。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Medison SA8800超声诊断仪)示左侧椎动脉未探及血流(彩图 1见319页),右椎动脉内径0.38cm,Vs32.8cm/s, Vd 14.6cm/s,RI0.56。MRI示左小脑皮层、皮层下 楔形病变,性质考虑为梗塞。脑血管DSA检查示左椎 动脉于C2水平完全闭塞。 相似文献
14.
15.
延髓背外体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主要是供应延髓背外侧及小脑后下部的小脑后下动脉(PICA)闭塞所致。本科于2004年收治乐果中毒致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一例。患者男24岁,自服乐果210 ml,服后约30 min送入我科,来后3 min心跳呼吸停止。即刻给予心肺复苏术,气管 相似文献
16.
Wallenberg综合征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系因一侧椎动脉或其主要分支后下小脑动脉闭塞 ,引起延髓背外部缺血梗死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临床虽并不太多见 ,但急诊入院后给予及时明确诊断、及时治疗还是非常必须的 ,以免延误病情。现就其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如下。1 诊 断1.1 病史 :具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黏血症病史的中老年人属高危人群 ,男女两性均可得病 ,多在睡眠等安静、休息状态中急性起病。1.2 临床表现 :常出现剧烈眩晕、口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倾倒等前庭核急性受损症状 ;同时伴声音嘶哑、饮水呛咳… 相似文献
17.
李增芬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5(3):253-254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又称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典型临床表现有眩晕、交叉感觉障碍、Homer征、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和共济失调。但临床上由于其症状不典型,误诊时有发生,现报告3例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确诊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80例,按照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吞咽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对照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能有效提升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吞咽功能,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9.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是小脑后下动脉闭塞导致延髓背外侧神经核团和传导束受累的一组临床表现的总称,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前的闭塞也可引起。本征发病急,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故及早诊治对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现对我院1999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21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20.
1病例资料男,59岁。因头晕伴口周麻木2 h入院。有颈椎病史2年,入院前2 h在外院行颈部按摩时突然出现头晕,伴视物旋转、口周麻木、恶心、呕吐,左侧肢体活动略受限,无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意识障碍、头痛、耳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