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理瀹骈文》对中医外治法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尚先,名樽,字杖先,又名安业,字师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因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战争,避居于江苏泰州东北乡俞家垛,并在此行医,卒于光绪十二年(1886)。 相似文献
3.
4.
5.
探讨《理瀹骈文》关于敷脐疗法作用及其机制。认为其外治之理,源于内治;辨证施治,适应症广;灵活应用,方法多变。 相似文献
6.
7.
8.
《理瀹骈文》一书,由清代著名医家吴尚先撰著,是中国第一部将历代外治法归纳、总结并升华为理论体系的外治医学专著。文中详尽地阐述了外治法的理论来源、治病机理、辨证方法、药物选择及禁忌证等,其中关于便秘、痔等肛肠病治疗的精辟见解,对临床治疗及文献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故在此做粗浅探析。 相似文献
9.
吴师机倾尽毕生心血著《理瀹骈文》,内容宏富,文采斐然,建构了较为完备的外治理论体系,承前启后,别开生面,思维活泼,影响深远,是一部医学之真、医道之善、医艺之美交相辉映的奇书,闪耀着智慧之光,无愧为外治之宗。试从6个方面论述吴师机的外治人生以及《理瀹骈文》的思想菁华:勤求博采探渊源,读书临证研外治;外内一贯归于气,神奇变幻不离宗;疏瀹气血调三焦,不废外治为良工;如履如临悯贫病,惟正惟直济世心;一句一字皆苦心,独探幽奥二十年;合药施送救贫厄,刊书传播利苍生。 相似文献
10.
11.
12.
《理瀹骈文》对中医外治法发展的贡献之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吴氏生平及<理瀹骈文>成书背景 1.1作者吴尚先生平 吴尚先,名樽,字杖先,又名安业,字师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因太平天国战争,避居于江苏泰州东北乡俞家垛,并在此行医,卒于光绪十二年(1886). 相似文献
13.
14.
1 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吴师机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又说“外治必如内治者,先求其本,本者何,明阴阳识脏腑也”。强调辨证也是外治疗法的前提和依据,只有明确病变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等属性,抓住疾病的本质,把握病证的标本、轻重、缓急,才能正确施治,达到预期效果。如桂枝汤用于治疗伤寒中风;柴胡 相似文献
15.
清代吴师机于公元1864年所著<理瀹骈文>,又名<外治医说>是我国第一部外治疗法专著.据载,"吴师机设存济堂药局于扬州,岁阅症五六万人,多用膏药治病."因之吴氏被后世称为"外治之宗." 相似文献
16.
吴师机创立了三焦分治法,而此方法在《金匮要略》外治内容中也有所体现,包括三焦分治法中的上焦外治法(嚏法为主)、中焦外治法(敷脐为主)以及下焦外治法(坐法为主)曾经在《金匮要略》外治中的应用,对《理瀹骈文》三焦分治法进行探源,可知《金匮要略》外治内容与《理瀹骈文》三焦分治法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作者简要评述了吴师机《理瀹骈文》遵照辨证施治的原则,采用(口畜)、吹、吸、塞、滴、薰等鼻腔用药的方法,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疾病数十余种,理、法、方、药俱备,其法简便,特别对中医急症治疗,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理瀹骈文》为清代吴师机撰著,原名《外治医说)。该书是以骈体文写成的以膏药为主的一部外治专著。“骈”,原指两马驾一车,引申为并列、对称之义。“骈文”,即骈体文,是一种每句4字或6字相对偶的文体。柳宗元云:“骈四俪六,锦心绣口。”形容这种文体的构思和文辞,象锦绣那样精细美丽,读之朗朗上口。“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