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645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有无家族史的病例,进行了发病年龄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有精神疾病家族史比无家族史的发病年龄提前1.65岁。有情感性精神障碍家族史比无家族史的发病年龄提前3.01岁。父或母患有倩感性精神障碍的子女比其他家族成页的子女发病年龄提前3.31岁。从各亚型发现有精神疾病家族史也均比无家族史的发病提前。从亲属患病倩况发现一级亲属>二级亲属>三级亲属。提示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发病年龄与家族遗传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188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选取某日我院心理科住院的188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双相谱系障碍诊断率为12.8%,新型抗抑郁药应用比例96.3%,合并苯二氮革类药物比例达95.2%,情感稳定剂使用率<5%。结论:医生对双相障碍识别率不高,对情感稳定剂的认识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3.
早发型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遗传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早发型情感性障碍的遗传方式。方法对113例30岁以前首次发病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家系,采用分离分析及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方式的探讨。结果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及多基因遗传方式。结论提示早发型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遗传方式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情感性精神障碍140例治疗分析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617061)罗明王耀华李培轩为了解我院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情况,更好地改进对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治疗,我们对1985年~1994年十年间140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共321例次住院治疗用药情况...  相似文献   

5.
双相和单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抑郁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分析了129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资料,希望能从中找到双相或单相病例在抑郁相对时的临床区别。结果发现除起病年龄、家族遗传倾向、和反复发作倾向,二者有别外;单相者的心境抑郁、无愉快感、及食欲减退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6.
报告22例儿童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资料,发现女性多于男性,起病年龄为12-14岁,未见有10岁以下发病者,以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外向性格发病多。59%的患儿有明显的发病诱因。其临床症状以情感障碍为主导症状,典型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表现“三高三低”症状,但躁狂发作时有15.8%具有“分裂性”症状,抑郁发作时有28.6%具有“分裂性”症状,因此不能认为“分裂性”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专有症状”。  相似文献   

7.
200例情感性精神障碍再入院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200例再入院情感性精神障碍与100例初入院精神情感性精神障碍作对照研究。结果发现该疾病的反复住院系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而最主要因素是停药。  相似文献   

8.
锂盐以外的药物治疗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研究进展袁浩龙治疗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急性抑郁和躁狂发作,以及预防将来的再发。希望有一种有效的心境稳定(moodsta-bilizing)药来达到这些目的。理盐作为最初用于双相病人的治疗,其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和单相抑郁发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和单相抑郁发作患者各30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有如下特点:①发病年龄早;②女性多见;③具有“精力过盛”性人格;④一级亲属中有双相障碍的家族史;⑤症状多为非典型抑郁发作或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结论:如首次抑郁发作的症状符合以上特点,则可能以后发展为双相情感障碍,应使用足量心境稳定剂,谨慎使用抗抑郁剂,以免转为躁狂发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缓解期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采用逻辑记忆、视觉再生记忆、连线测验A和B、数字广度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字色混淆测验(stroop)对62例缓解期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患者组)和62名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有关言语学习和记忆、非言语学习和记忆、注意以及执行功能的神经心理学评定,比较两组间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患者组在即刻逻辑记忆、延迟逻辑记忆、连线测验A和B、WCST正确应答数、完成分类数、持续性错误数以及Stroop C-W操作分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认知缺陷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11.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应用抗抑郁药治疗的不良后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疾病期表现为躁狂相和抑郁相。最近的前瞻性研究表明,抑郁给大多数患者造成的问题比躁狂更为突出。双相Ⅰ型患者一生中有明显抑郁症状的累计时间平均超过30%,而躁狂症状累计时间少于10%。此外,未经治疗的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自杀率为20%,而绝大部分自杀企图发生在抑郁发作期间心。然而,对于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相的有效治疗尚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2.
丙戊酸钠预防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复发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丙戊酸钠是具有心境稳定作用的药物,近十年来逐渐广泛应用于治疗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为了解丙戊酸钠预防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复发的效果,作者就此进行随访研究,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对双相情感情精神障碍患者的亲属进行疾病知识教育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 将住院的双相情感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家庭教育组(A组)、对照组(B组),A组实施住院期间、出院后药物治疗基础上的家庭教育,对照组单以药物治疗,为期3年。结果 经生存率分析,A组3年累计缓解率为60.0%,B组为34.5%;A组患者社会功能进步显著(P<0.05),服药依从性好(P<0.01);患者亲属的疾病知识增加显著(P<0.01)。结论 本法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231例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复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与情感性精神障碍复发的有关因素。方法 对1991-1994年痊愈出院的402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了5-9年的门诊随访、信访和个别走访。结果 在随访期中有231例复发,复发率为57.5%。单因素分析发现,初发病年龄早、文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地位低、阳性家族史、性格急躁、维持治疗时间短、病症亚型为双相、较多的生活事件、临床表现伴有妄想者等因素与复发有关,而特别、发病形式和首次发病平均住院时间等因素与复发无关。在复发季节方面,躁狂发作者以春季较式,抑郁发作者以冬委较多。复发时间多在出院后2年内。结论 长期药物维持治疗、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改善人际关系对预防和减少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预测住院情感性精神障碍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 以314例情感性精神障碍为研究对象,应用逐步回归分析之多因素分析方法。结果 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家族史阳性、碳酸锂合并抗精神病药、发病年龄小、家庭关系好。结论 提示情感性精神障碍疗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情感性精神障碍误诊为癔症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误诊为癔症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编辑先生:双相抑郁在临床表现上与单相抑郁一样,都是抑郁状态。请问这2种抑郁在药物治疗上有何不同?在治疗双相抑郁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请指点,谢谢。  相似文献   

18.
双相情感性障碍的分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逻辑回归分离分析方法,对78个双相情感障碍性碍家系进行遗传方式分析,发现其遗传方式符合TABFree模型,认为双相情感性障碍具有遗传主基因效应,但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19.
对情感性精神障碍治疗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精神科医生对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治疗现状及疗效不佳时的处理。方法:采用医生自填问卷的方法,对140名精神科医生进行调查,内容为针对7例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问答题。结果:在抑郁发作中选用最多的药物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尤为氟西汀,在重度抑郁及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时,首选电休克治疗(ECT),以无抽搐ECT为多,并以市级医院应用显著较多。在躁狂发作中选用最多的药物为碳酸锂,轻中度抑郁不理想时多改用另一种抗抑郁药。重度抑郁多选用ECT治疗。结论:抑郁发作的首选治疗由三环抗抑郁剂转向SSRIs。疗效不佳时治疗选择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一种分裂性症状和情感性症状同时存在又同样突出的精神障碍。本文对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症状和诊断稳定性、流行病学、生物学研究、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治疗有效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