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7~12岁小儿腹股沟区手术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与骶管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拟行腹股沟区手术的小儿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选择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Ⅱ组选择选择骶管阻滞。结果Ⅰ组麻醉效果均满意,术中追加少量氯胺酮,血压、心率平稳,术毕患儿清醒快。Ⅱ组小儿麻醉期间平均动脉压增高、HR增快,术中追加氯胺酮量较Ⅰ组明显增多,术后发生清醒延迟、呼吸抑制。两组比较麻醉期间BP、HR、术毕清醒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优于骶管阻滞,麻醉效果较好,麻醉并发症减少,麻醉安全性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股沟阻滞与骶管阻滞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80例行单侧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随机分为A组(腹股沟阻滞组)40例和B组(骶管阻滞组)40例,比较2组阻滞后的麻醉效果。结果 2组患儿在切皮时、术中探查时和术毕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罗哌卡因用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后镇痛时间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股沟神经阻滞应用于小儿斜疝手术易于实施,简单安全,镇痛时间长,用药剂量较小,有利于患儿术中管理和术后苏醒。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异氟烷吸入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在腹腔镜下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随机将患儿分为A、B、C三组,A组为单纯异氟烷吸入麻醉组,B组为单纯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组,C组为异氟烷吸入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组,观察并记录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 MAP、HR、SpO2),比较三组患儿术中麻醉效果、术后苏醒时间、麻醉药用量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异氟烷吸入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组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手术麻醉效果满意,均优于A组和B组患儿(均P<0.05);术后苏醒时间、麻醉药用量及麻醉不良反应事件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异氟烷吸入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应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有利于呼吸、循环的管理及术后苏醒,是小儿下腹部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康琳  李泳 《黑龙江医药》2014,(6):1365-1367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复合髂腹股沟神经阻滞与全凭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疝修补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小儿疝修补术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为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复合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组,B组为全凭氯胺酮静脉麻醉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从麻醉前到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术中氯胺酮总用量,初醒时间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均能满足手术要求。B组的MAP、HR值明显高于A组(P<0.05),SPO2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A组患儿氯胺酮用量、初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复合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用于小儿疝修补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氯胺酮用量明显减少,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在门诊小儿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并与氯胺酮麻醉进行比较。方法选择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包茎包皮环切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复合神经阻滞组和氯胺酮组,每组30例.记录患儿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清醒时间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七氟醚复合神经阻滞组比较氯胺酮组清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神经阻滞在小儿门诊手术的应用中,能明显缩短清醒时间,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项雪琴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2923-2925
目的 探讨七氟烷吸入或氯胺酮加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用于小儿疝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30例行疝手术的小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Ⅰ组吸入七氟烷待患儿入睡后置入喉罩通气道保留自主呼吸,行静脉穿刺,静脉穿刺成功后立即给予阿托品0.01 mg/kg静脉注射,再行髂腹神经阻滞;Ⅱ组肌内注射氯胺酮(4 mg/kg)基础麻醉后行静脉穿刺,静脉穿刺成功后立即给予阿托品针0.01 mg/kg静脉注射,芬太尼2 μg/kg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静脉注射待患儿入睡再行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分别记录患儿从清醒到意识消失时间、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过程中的体动反应、术后清醒时间和其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Ⅰ组从清醒到意识消失时间、术后清醒的时间显著短于Ⅱ组(P<0.05);两组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过程中均无体动反应;Ⅰ组MAP、HR无明显变化,Ⅱ组MAP、HR明显上升(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SpO2)无明显变化(P>0.05);Ⅱ组不良反应多于Ⅰ组(P<0.05).结论 七氟烷吸入加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用于小儿疝手术镇痛完善,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比较氯胺酮与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在小儿下腹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56例小儿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组、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组,每组28例。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生命体征及麻醉效果,记录诱导和清醒时间。结果术中心率(HR)及血压(BP)A组大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清醒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B组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在小儿下腹手术麻醉中诱导及清醒时间较为迅速,且患儿生命体征更为稳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辅助骶管麻醉在小儿腹部以下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5岁以下行腹部以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辅助骶管麻醉组(KDS组)各40例.术中全程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氯胺酮用量、麻醉效果并记录清醒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KDS组在肌注氯胺酮5分钟后MAP、HR与注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静注咪唑安定及骶管麻醉后MAP、HR逐渐降低,但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K组患儿切皮及手术开始10分钟所测MAP、HR处于较高水平,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切皮与术中相比患儿呼吸有统计学差异,P<0.05.SPO2两组间及各组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氯胺酮用量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辅助骶管麻醉,效果满意,呼吸循环也较稳定,术后清醒快,清醒质量高,围术期安全性高,优于单纯氯胺酮麻醉,是小儿腹部以下手术的一种理想麻醉.  相似文献   

9.
刘春华  张山  蔡劲松  张志强 《河北医药》2010,32(21):2998-3000
目的观察盐酸氯普鲁卡因骶管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腹部及会阴手术中应用。方法 50例行腹部及会阴手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A组25例,氯胺酮+咪达唑仑基础麻醉后,术中间断静脉注射氯胺酮。B组25例,氯胺酮+咪达唑仑基础麻醉后,骶管注入1.5%盐酸氯普鲁卡因1ml/kg,术中间断静脉注射氯胺酮。结果术中B组循环、呼吸功能较A组稳定(P〈0.05);肢体不良自主运动,喉痉挛等不良反应较A组少(P〈0.05);B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1);术后B组苏醒较快且平稳。恢复期精神症状少,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氯普鲁卡因骶管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腹部及会阴手术麻醉效果满意,围术期呼吸循环平稳。  相似文献   

10.
氯胺酮辅助小儿骶管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比观察氯胺酮辅助小儿骶管麻醉和单纯氯胺酮麻醉用于7岁以下患儿下腹部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00例7岁以下患儿进行下腹部择期手术,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单纯氯胺酮组(k组)和氯胺酮辅助小儿骶管麻醉组(ks组)各50例,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和术后躁动、呕吐、反流误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氯胺酮的用量。结果两组比较麻醉期间MAP、HR、术毕清醒时间、氯胺酮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氯胺酮辅助骶管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麻醉安全性高,临床效果优于单纯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氯胺酮静脉麻醉方法以及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阻滞两组麻醉方法对小儿下腹部手术的疗效观察。方法对儿科科室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行下腹部手术的42例患儿进行分组,分别是观察组21例与对照组21例,给予两组患儿采取不同的麻醉方法,并对比两组麻醉方法对患儿的疗效。结果基础麻醉+骶管阻滞麻醉组患儿术中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心率(HR)的稳定性要高于氯胺酮静脉麻醉组(,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所使用的氯胺酮剂量与术后苏醒时间有明显差异,(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氯胺酮麻醉的基础上给予患儿骶管阻滞麻醉,可有效提高麻醉效果,值得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七氟烷吸入加辅助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小儿疝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6例我院接受腹部疝手术的患儿分为:研究组,33例,应用肌肉注射氯胺嗣6mg/kg;对照组,33例,应用七氟烷吸入麻醉。所有患儿均给予辅助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术后躁动反应以及患儿在麻醉诱导、术中、术后10min的SpO2、HR、MAP波动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术后清醒时间以及术后躁动反应均明显较低(P<0.05),而各时间点的SpO2、HR、MAP波动明显较小(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加辅助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小儿疝手术麻醉效果理想,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联合骶管阻滞在小儿斜疝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年龄2~8岁择期行斜疝修补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用七氟醚吸入联合骶管阻滞麻醉,B组用氯胺酮麻醉。观察两组诱导和苏醒时间,诱导时是否合作,有无喉痉挛、呕吐、术中知晓、术中体动和苏醒期躁动。结果与B组相比,A组诱导时依从性较好,诱导和苏醒时间较短,术中体动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低(P<0.05),呕吐和术中知晓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吸入联合骶管阻滞具有麻醉诱导、苏醒快,不良反应少的优点,能较好的应用于小儿斜疝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七氟醚与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七氟醚组(S组),每组30例。患儿抱入室后分别给予氯胺酮麻醉和七氟醚吸入麻醉后进行骶管阻滞,记录其哭闹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疼痛反射消失时间,观察基础麻醉期间患儿的合作情况和有无并发症的发生。K组术中间断静脉氯胺酮与丙泊酚。S组吸入3%~5%七氟醚,术中患儿始终保持自主呼吸,常规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苏醒时间、清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①与术前相比,K组和S组术中RR减慢,HR及MAP升高(P〈0.05)。②K组患儿哭闹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疼痛反射消失时间、苏醒时间和清醒时间较S组明显延长(P〈0.05)。③S组患儿呛咳、恶心、呕吐、躁动、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K组(P〈0.05)。结论吸入七氟醚是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较为理想的基础麻醉方式,适合于快通道麻醉。  相似文献   

15.
七氟烷复合骶管麻醉用于小儿下腹手术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6月我院择期行斜疝或隐睾、鞘膜积液手术的2~5岁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组(观察组)与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组(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两组患儿意识消失时间、术中生命体征、苏醒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等。结果两组麻醉维持期间呼吸、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识消失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可缩短诱导时问和苏醒时间,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次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基础麻醉与全凭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婴幼儿下腹部手术中应用的比较。方法选择40例下腹部手术的婴幼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凭氯胺酮静脉麻醉组(A组),氯胺酮基础麻醉复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组(B组)。分别记录两组患儿手术开始、术中、术毕的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和两组患儿的苏醒时间以及氯胺酮总的用量。结果 B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明显比A组短(P<0.05),B组患儿氯胺酮总用量比A组患儿少(P<0.05),B组患儿围术期MAP以及HR的变化比A组小(P<0.05)。结论单次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婴幼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比全凭氯胺酮麻醉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杨勇  崔恩慧  拾翠翠 《河北医药》2012,34(5):698-699
目的 探讨骶管阻滞复合七氟烷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斜疝、隐睾、鞘膜积液、包茎手术的患儿42例,在七氟烷麻醉下行骶管阻滞.观察清醒到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骶管穿刺过程中的体动反应、术后清醒的时间和其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全组病例麻醉诱导前后、术中、术毕、苏醒期,MAP、HR、SpO2均无明显变化(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骶管阻滞复合七氟烷麻醉在小儿手术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七氟烷吸入复合骶管阻滞麻醉以及静脉复合麻醉在小儿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24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儿分为2组,各112例,Ⅰ组为七氟烷吸入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组,Ⅱ组为静脉复合麻醉组,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Ⅰ组患儿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变化不明显。Ⅱ组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较术前升高(P<0.05),呼吸频率(R)明显低于术前。而且Ⅱ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延长、苏醒期不良反应也多于Ⅰ组患儿。结论七氟烷吸入复合骶管阻滞与静脉复合麻醉在小儿疝修补术中相比,患儿更容易接受,麻醉过程平稳,苏醒快,苏醒期不良反应少,更适合在小儿疝修补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单侧腹股沟区手术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采用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B组采用单纯全麻。观察2组入手术室时(T1)、手术切皮时(T2)及手术结束时(T3)各时点患儿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氯胺酮、咪达唑仑总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A组HR、MAP在各时点无明显改变,B组HR、MAP在T2、T3时点高于T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R、MAP在T2、T3时间点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pO2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氯胺酮和咪达唑仑总用量少于B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较浅全麻下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减少全麻药用量,有利于患儿的术中管理和术后尽快苏醒,是小儿腹股沟区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单侧腹股沟区手术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采用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B组采用单纯全麻.观察2组入手术室时(T1)、手术切皮时(T2)及手术结束时(T3)各时点患儿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氯胺酮、咪达唑仑总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A组HR、MAP在各时点无明显改变,B组HR、MAP在T2、T3时点高于T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R、MAP在T2、T3时间点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pO2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氯胺酮和咪达唑仑总用量少于B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较浅全麻下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减少全麻药用量,有利于患儿的术中管理和术后尽快苏醒,是小儿腹股沟区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