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蛋白质摄入量对中老年人握力及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抽取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中老年村民134例,根据蛋白质摄入量将受试者分为蛋白质摄入较高组和蛋白质摄入较低组,使用24 h膳食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计算产能营养素和能量的摄入量;分别应用握力计、电子血压计和血糖仪测定受试者的握力、血压和即刻血糖;同时收集人体测量指标并调查受试者睡眠和体力活动情况等生活习惯。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分析2组中老年人的握力、运动情况、人体测量指标、产能营养素和能量摄入量、膳食摄入习惯、高血压病和血糖异常情况的差异。结果高蛋白质摄入组握力和上臂肌围显著高于低蛋白质摄入组,高蛋白质摄入组对主食类、蔬果类、鱼肉类、蛋类、豆腐类及食用油的摄入均显著多于低蛋白质摄入组,在营养素摄入方面,高蛋白质摄入组人群碳水化合物、脂肪、膳食纤维和能量摄入均高于低蛋白质摄入组。在疾病患病率方面,高蛋白质组高血压病患病率低于低蛋白质摄入组。结论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中老年人膳食模式不均衡,蛋白质摄入过少,可能与握力降低有关,同时也可能与高血压患病率增加有关。改善该村村民的膳食结构,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握力和降低高血压患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与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中老年村民150例,测量血压和人体指标,并对村民膳食摄入量进行调查,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入选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比例将村民分成两组:高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组(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占总能量比例大于或等于60%组),以下称高碳水化合物组(high carbohydrate group,HC组),和非高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组(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占总能量比例小于60%组),以下称非高碳水化合物组(none high carbohydrate group,NHC组),并对两组人群的有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村中老年高血压患病率较高,达59.1%。HC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NHC组,以收缩压升高为显著;两组村民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村民人体测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村民总能量、碳水化合物、钙、钠及钾等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NHC组村民鱼肉类、干果类和油脂类摄入量显著高于HC组,按营养素换算后NHC组村民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亦显著高于HC组。结论碳水化合物摄入占总能量比例大于或等于60%时,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加,以收缩压升高为显著。这与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的减少有关,与年龄、吸烟、饮酒、人体测量指标及总能量、碳水化合物、钙、钠及钾等摄入量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观察再次改善膳食模式对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中老年超重或肥胖高血压患者血压、人体成分、血脂谱的影响,探讨营养成分通过改变人体成分、血脂谱,从而对血压产生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 2017-05-21至2017-07-01,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从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245例中老年(45~75岁)村民数据库中,选取超重或肥胖的1级高血压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27例,采用标准均衡膳食)和B组(27例,采用补充抗动脉粥样硬化食疗粉的均衡膳食)。按照剔除标准,最终共纳入30例患者,其中A组15例,B组15例。分别记录患者干预前(T0)、干预中(T1)、干预结束(T2)时血压(收缩压、舒张压)、人体成分〔体质指数(BMI)、体脂含量(BF)、体脂肪量、腰臀比(WHR)、内脏脂肪面积〕、血脂谱〔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干预前后总能量摄入量、各类食物(主食、叶菜类蔬菜、根茎类蔬菜、盐、食用油、鸡蛋、全脂牛奶、红色肉类、白色肉类、豆腐、水果)摄入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A(VitA)、维生素B1(VitB1)、维生素B2(VitB2)、维生素C(VitC)、钙、铁、锌、硒、镁、锰、胆固醇、烟酸、叶酸、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SF)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摄入量/比例。结果 A组、B组T1、T2时收缩压均低于T0时,T2时舒张压均低于T0时(P<0.05)。A组T1时BMI、体脂肪量、内脏脂肪面积低于T0时,T2时体脂肪量、WHR、内脏脂肪面积低于T0时,T2时WHR低于T1时,T2时内脏脂肪面积高于T1时(P<0.05);B组T1时BMI、BF、体脂肪量、内脏脂肪面积低于T0时,T2时BMI、BF、体脂肪量、WHR、内脏脂肪面积低于T0时,T2时内脏脂肪面积高于T1时(P<0.05)。A组T2时TC、HDL-C、LDL-C低于T1时,T1时HDL-C高于T0时(P<0.05);B组T1时TG低于T0时、HDL-C高于T0时,T2时HDL-C高于T0时、TG高于T1时、HDL-C低于T1时(P<0.05)。两组干预前、干预后总能量摄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干预后总能量摄入量与同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干预前食用油摄入量高于A组(P<0.05)。A组、B组干预后叶菜类蔬菜、根茎类蔬菜、鸡蛋、全脂牛奶、白色肉类、豆腐、水果摄入量高于同组干预前,盐、食用油摄入量低于同组干预前(P<0.05)。B组干预后碳水化合物、硒摄入量低于A组,蛋白质、镁、锰摄入量高于A组(P<0.05)。A组、B组干预后蛋白质、膳食纤维、VitA、VitB1、VitB2、VitC、钙、铁、锌、镁、锰、胆固醇、烟酸、叶酸、SFA、PUFA摄入量及蛋白质摄入比例高于同组干预前(P<0.05);B组干预后脂肪摄入比例低于干预前,硒摄入量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对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中老年超重或肥胖高血压患者给予标准均衡膳食和补充抗动脉粥样硬化食疗粉的均衡膳食后,其膳食模式得以改善,进而优化人体成分,平稳血脂水平,显著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合肥多个社区的居民膳食情况与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合肥多个社区居民的膳食情况进行调查,了解膳食习惯,同时测定身高、体质量、空腹血糖、OGTT 2 h血糖、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H)等指标。结果 合肥市社区居民膳食构成前3位依次是谷物、新鲜蔬菜、新鲜水果,男性在谷物、各种肉类、蔬菜、豆制品及鸡蛋摄入方面均高于女性,水果摄入低于女性。超重与肥胖人群谷物的摄入高于正常BMI人群,鸡蛋和奶制品的摄入低于正常BMI人群;空腹血糖≥7.0 mmol/L的人群,谷物、薯类、水果的摄入低于空腹血糖<7.0 mmol/L的人群,奶制品的摄入高于空腹血糖<7.0 mmol/L的人群;OGTT 2 h血糖≥11.1 mmol/L的人群,谷物、薯类、猪肉、蔬菜、水果、豆制品的摄入低于OGTT 2 h血糖<11.1 mmol/L的人群,奶制品的摄入高于OGTT 2 h血糖<11.1 mmol/L的人群;TG≥1.70 mmol/L的人群蔬菜、蛋类的摄入低于TG正常人群,水产品摄入高于TG正常人群;TCH≥5.18 mmol/L的人群,谷物、猪肉、蔬菜、水果的摄入低于TCH正常的人群,薯类及水产品的摄入高于TCH正常人群;每周不在餐馆就餐者TG基本在正常范围内,且低于有在餐馆就餐者。结论 合肥市社区居民膳食结构具有一定的特点,存在较多不合理之处,膳食特点的确与体质量、血糖、血脂之间存在较多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餐后高血糖对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收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血脂、空腹血糖、3餐后2 h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眼底性状、尿微白蛋白、心彩超、颅脑 CT、心电图等.并与6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人选者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测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结果 (1)C-IMT值在2型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并发症组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餐后2 h血糖均值分布梯度与之一致.(2)相关性研究显示,C-IMT值与餐后2 h血糖均值存在显著正相关,C-IMT及餐后2 h血糖均值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亦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餐后高血糖为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糖代谢异常孕妇膳食营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雪丹 《吉林医学》2011,(24):5051-5052
目的:调查糖代谢异常孕妇饮食结构及营养素摄入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指导。方法:选取OGTT试验异常孕妇79例作为调查对象。使用24 h膳食回顾调查法,分析调查对象每天膳食热能及各种营养素摄入量,能量、蛋白质和脂肪来源,餐次比情况,并将饮食状况与孕妇OGTT血糖浓度进行Log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大部分热能摄入过量;脂肪及糖类产热比偏高,蛋白质产热比相对偏低(P<0.05)。三餐能量分配不合理,晚餐过高,早餐不足。经过Logistic回归的分析,早餐中粥、肠粉和米饭的摄入过多为危险因素,水果日摄入量>400 g为危险因素;孕期蔬菜食物日摄入量400 g以上为保护因素。结论:糖代谢异常妇女饮食营养结构不合理。有必要进行个体化饮食指导,提高怀孕与生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调查结果反映出所调查的汉族组老人摄入食物的种类与大多数食物的摄入量都明显高于维吾尔族组老人,但汉族组老人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偏低,脂肪摄入量偏高,总热能摄入量高于供给量标准;维吾尔族组老人的膳食特点是谷类食物摄入量较多,动物性食品较少,调查期间未摄入豆类食品,食品种类比较单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孕前体质指数(BMI)与孕中期营养素摄入水平及孕期增重的关系,探讨其对GDM发病的影响,为进一步指导孕期营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北京友谊医院营养门诊就诊的170例GDM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孕前BMI分为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肥胖组,使用24h膳食回顾调查法和食物频度法,分析GDM患者孕中期营养素摄入量,对孕前BMI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孕期增重与摄入总能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OGTT结果显示肥胖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1h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高于低体质量组和正常体质量组(P<0.05);超重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1h血糖水平高于低体质量组和正常体质量组(P<0.05);正常体质量组空腹血糖水平高于低体质量组(P<0.05),正常体质量组与低体质量组餐后1h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MI组GDM患者摄入的总能量、总蛋白、总脂肪及总碳水化合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质量组活动时间较其他3组活动时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孕期增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患者孕前BMI与OGTT空腹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0.387,P<0.05);与餐后1h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0.279,P<0.05);与餐后2h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0.164,P<0.05)。孕期增重与孕期摄入总能量呈正相关(r=0.242,P<0.05)。结论 孕前超重或肥胖、孕期饮食结构不合理及孕期增重过多均与GDM相关;孕期应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同时应加强孕妇营养健康教育及围生期保健,控制体质量的合理增长,降低GDM的发病率,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住院患者营养治疗状况及对血糖、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营养治疗状况及其对血糖、血脂的影响,以提供更合理的营养治疗方法。方法:选择糖尿病住院患者 139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 2组。实验组食用糖尿病称重、个体化膳食,对照组自己控制饮食。观察 2组各种营养素摄入情况,治疗前后血糖和血脂的变化。结果: 2组间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维生素A、B2 和维生素C的实际摄入量占推荐需要量的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1);对照组中能量、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的实际摄入量低于推荐需要量的 80%,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实际摄入量低于推荐需要量的 50%,但脂肪的实际摄入量达到推荐需要量的 117%。蛋白质所占比例偏低,脂肪偏高;动物类蛋白质偏高,豆类偏低;三餐能量失衡,早餐少,晚餐多,膳食结构不合理。实验组空腹血糖 (FBG)、餐后 2h血糖 (2hPBG)在治疗后 1周、3周均有下降(P<0. 01),对照组仅在治疗后 3周下降(P<0. 01)。治疗前后 2组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目前糖尿病的营养治疗缺乏具体的个体化指导。糖尿病住院患者应食用糖尿病营养配餐。  相似文献   

10.
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糖升高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于入院后24h内进行空腹及餐后2h血糖测定,以空腹〈6.1mmol/L及餐后2h〈7.8mmol/L为判断标准,分为正常血糖组及高血糖组。两组患者入院24h内进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测定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定,发病14±3d再次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定。结果高血糖组患者入院时血清NSE水平较正常血糖组高,两者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高血糖组入院时及发病14±3d时NIHSS评分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P〈0.01),高血糖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正常血糖组(P〈0.05)。结论高血糖加重缺血性脑损伤,不利于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血糖负荷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发病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GDM孕妇128例(GDM组),及正常孕妇131例(正常妊娠组)为调查对象。饮食治疗前对GDM组孕妇和正常妊娠纽孕妇进行膳食调查。比较两组孕妇膳食结构中三大营养素供能百分比,特别是碳水化舍物、血糖负荷等。结果:(1)GDM组每日摄入总热量高于正常妊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GDM组碳水化合物供能百分比(60.5±7.1)%低于正常妊娠组(63.3±7.4)%,P〈0.05;两组蛋白质和脂肪供能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GDM组血糖负荷(291.2±106.2)高于正常妊娠组(248.5±102.0),P〈0.05。结论:高血糖指数食物摄入过多和低血糖指数食物摄入少可能是GDM发病的一个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实验热卡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用唐依螺旋藻营养粉(以下简称唐依粉)作为准确热卡食物,通过自身对照,确定受试患者在实际生活状态下热卡超标量。结果用唐依粉提供实验热卡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明显下降,糖化血红蛋白在30d内平均下降0.87%。结论全部受试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不良时,不调整药物,减少100~400kcal/d的热量摄入,可使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h血糖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夏威  张菱  虎子颖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1):3837-3840
目的 研究西格列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血糖漂移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T2DM轻度认知障碍患者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组)和对照组39例(格列齐特+二甲双胍组)。两组患者联合用药前及用药24周后测量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接受72 h动态血糖监测(CGMS),根据监测结果计算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日间血糖漂移幅度(MODD)、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平均餐后血糖漂移幅度(MPPGE),治疗前后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观察治疗前及药物治疗6个月后血糖、血糖漂移、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BMI、FBG、2 hPG、HbA1c、MAGE、MODD、SDBG、MPPGE、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MAGE、MODD、SDBG、MPPGE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MI、FBG、2 hPG、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格列汀可能通过降低老年T2DM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血糖漂移进而改善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发病率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重庆建设集团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1月来我院门诊体检的40岁以上人群,采用墼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研究,以中国糖尿病协会的建议为诊断标准,对体检人群代谢综舍征的患病率进行分析。结果中老年人群的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为20.1%,肥胖患病率42.6%,高血压为18%,高血糖为16.1%,高血脂为21.5%。高龄老年组的各项患病率均高于其它年龄组。结论重庆建设集团中老年人群具有较高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各组患病率在不同年龄段有所不同。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对人群进行干预的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潘丹峰  苍玉珍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6):1965-1969
目的 探讨定量降低主食血糖负荷(GL)疗法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门诊就诊的GDM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完成治疗的患者中,对照组33例,试验组35例。对照组采用一般营养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定量降低主食GL疗法,均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总能量摄入、三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总GL、单位能量GL、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体质量增速及糖尿病营养知识评分。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总能量和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总GL、单位能量GL、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总GL、单位能量GL、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体质量增速、糖尿病营养知识评分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体质量增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糖尿病营养知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量降低主食GL疗法可以较好地改善GDM患者的总GL、单位能量GL、餐后2 h血糖水平、体质量增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23例,根据颈动脉有无病变分为A组(颈动脉无病变组)和B组(有病变组)。所有患者均接受3d动态血糖检测(CGMS),计算平均空腹血糖(MFBG)、平均餐后2h血糖(MPBG)、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血糖波动最大幅度(LAGE)、低血糖时间比(血糖〈3.9mmol/L),并检测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结果两组间性别、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B组病程、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bAlc、MAGE、SD、LAGE、MPBG、低血糖时间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血管病变不仅与血压、血糖、血脂、HbAlc有关,而且和血糖波动密切相关,血糖波动大的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高。  相似文献   

17.
吴晓娜  邓波  崔越  杨咏涛 《四川医学》2013,(10):1482-1484
目的 分析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的膳食营养状况及膳食血糖负荷(glycemic load,GL)情况,为膳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健康体检中选取符合空腹血糖受损(IFG)和/或糖耐量减低(IGT)的患者63例(统称为葡萄糖调节受损IGR),根据体质指数(BMI)分为正常体型组38例,超重体型组25例.采用食物频率问卷法和膳食史法相结合,分析患者膳食GL及主要食物来源,能量及三大产热营养素摄入量.结果 两组患者的膳食GL均高于推荐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超重体型组能量、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实际摄入量均超过推荐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糖调节受损患者膳食结构不合理,需要科学合理的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18.
对149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和153名健康老年人,用病例-对照方法进行了膳食结构及饮食习惯的回顾性调查。结果表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热能、脂肪摄入量高于对照组,而蛋白质摄入量低于对照组。病例组嗜烟和嗜酒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提示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对脑血管病的发病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刘秀  张爱军  科宇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0):3781-3784
背景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相关研究发现高体质量人群常存在空腹血糖升高,但高体质量是否与高糖血症存在关系鲜有研究。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体质指数(BMI)变化与高糖血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12月于武汉市武昌医院老年病科就诊的符合研究标准的65~76岁绝经女性300例。依据入组时空腹血糖将受试者分为血糖正常组(空腹血糖≤5.0 mmol/L,n=200)和预期血糖增高组(空腹血糖>5.0~<5.6 mmol/L,n=100),随访5年(截至2018年1月)。随访终点事件为高糖血症。本研究高糖血症定义为空腹血糖≥5.6 mmol/L(≥100 mg/L)或前驱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HbA1c)≥6.0%。比较两组基线和随访截止时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探究老年女性发生高糖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基线吸烟率、基线饮酒率、基线舒张压、基线低密度脂蛋白、基线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期血糖增高组基线BMI、基线收缩压、基线空腹血糖、基线三酰甘油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两组随访截止时吸烟率、饮酒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期血糖增高组随访截止时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随访截止时,共32例受试者发生高糖血症。最大似然估计结果显示,BMI变化、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是老年女性发生高糖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女性BMI变化是其发生高糖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超重和肥胖的老年女性降低体质量能有效降低其高糖血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