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联合等离子电切镜治疗上尿路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间应用腹腔镜联合等离子电切镜对34例肾盂肿瘤患者及9例输尿管肿瘤患者进行了上尿路肿瘤根治性切除手术.结果 5例患者在处理下半部输尿管时因剥脱失败而需切口辅助手术,其余38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患者体表仅存有一约5 cm手术切口及两个穿刺孔.平均手术时间150min.平均出血量150 mL.平均住院时间7.8d,围手术期无手术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为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13例,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16例,浸润性尿路上皮癌14例.平均随访1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腹腔镜联合等离子电切镜治疗浅表性上尿路肿瘤手术方式安全可行,切除肿瘤彻底,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腹膜外途径膀胱瓣肾盂吻合自体肾移植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总结自体肾移植术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治疗中的应用经验。方法:报道1例行全腹膜外途径膀胱瓣肾盂吻合自体肾移植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病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总结。本例患者为64岁男性,1年前因右输尿管癌行根治性右肾输尿管切除术,现诊断左输尿管癌(G2,高级别)。为保留患者肾功能,同时考虑到常用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局限性,本中心创新性地为该患者行全腹膜外途径腹腔镜左肾切取、左输尿管切除、自体肾移植、膀胱瓣肾盂吻合术。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无围术期并发症。术后1周肾功能即恢复至术前水平,随访期内肾功能正常,术后3个月行膀胱镜检查未见局部肿瘤复发征象。结论:全腹膜外途径膀胱瓣肾盂吻合自体肾移植术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可行、有效的方法。本创新性术式较以往术式有一定优势,全腹膜外途径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时间短等优势,且不增加肾热缺血时间;膀胱瓣肾盂吻合具有便于随访、发现早期病变及利于局部治疗等优势。通过本例特点分析及文献回顾,我们认为自体肾移植术对孤立肾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或双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来说,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式,其具有保留肾功能且能完全切除肿瘤等优点,但目前自体肾移植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缺乏长期随访和大样本研究,对术后肾功能及肿瘤复发的远期评估仍待完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40岁以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与预后等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41例40岁以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青年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特点.结果 本组患者占同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总数的2.2%.41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5岁(17~40岁).初诊时以肉眼血尿为主要症状者26例(63.4%),因尿痛发现者2例(4.9%),无症状而由于体检发现者13例(31.7%).肿瘤平均大小1.9 cm.肿瘤单发者33例(80.5%),多发者8例(19.5%).所有患者均采取TUR-BT术治疗.术后WHO病理分级:低级别尿路上皮癌38例(92.7%),高级别尿路上皮癌2例(4.9%),原位癌1例(2.4%).术后TNM病理分期:pTis 1例(2.4%),pTa 15例(36.6%),pT1 25例(61.0%).术后随访时间6~13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共有4例复发(9.8%),平均复发时间为12月(6~18月).随访过程中尚无死亡病例.结论 青年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肿瘤多数为单发,以低分级非浸润性肿瘤为主,恶性程度低,绝大多数可以通过TUR-BT治愈,术后复发率低.随着年龄的增长,肿瘤的病理分级、分期和复发率均显著增加,其机制可能与基因层次上不同的致病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治疗上尿路泌尿上皮癌传统的手术是采用腹部双切口,文中评价应用腹膜后腹腔镜及尿道电切镜行肾输汞管全长切除术治疗上尿路泌尿上皮癌的效果。方法2002年12月至2008年11月,治疗36例上尿路泌尿上皮癌患者,首先采用后腹腔镜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然后应用经尿道电切镜袖套切除输尿管口,经下腹部小切口完整取出肾及全长输尿管。碧果3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1例出现术后出血并发症。手术时间为120~210min(平均157min),手术后第2~3天拔除引流旨。术后住院8~13d(平均11d)。术后随访3—52个月(平均36个月),4例继发泌尿系统泌尿上皮癌患者,无伤口肿瘤种r直。结论应用后腹腔镜及尿道电切镜行。肾及输尿管全切术,治疗上尿路泌尿上皮癌达到微创,是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完全腹腔镜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12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在我院接受完全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术,肾盂癌8例,输尿管癌4例,其中2例输尿管癌突入膀胱内。术中采用70°健侧卧位,建立人工气腹,置5枚套管,首先在肾周筋膜外行患侧肾切除,再游离输尿管至膀胱,其中肾盂癌或输尿管癌未侵入膀胱病例切开部分逼尿肌,将输尿管开口及部分膀胱黏膜拉出膀胱壁外,Hem-o-lock夹毕切断;输尿管癌侵入膀胱病例术前膀胱内保留灌注100 mL稀释后的50 mg羟基喜树碱,切开膀胱前将灌注液自导尿管放出,沿输尿管膀胱入口处周围2 cm环形切除膀胱壁及输尿管开口处肿瘤,2-0可吸收线缝合膀胱。结果该组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50~200 min,平均170 min;术中出血80~150 mL,平均95 mL;无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6~9 d,平均7 d,术后病理均为尿路上皮癌。8例患者术后辅以4次GC方案全身化疗。术后随访2~30个月,1例术后7个月因膀胱内肿瘤复发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其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完全腹腔镜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临床疗效满意,同时具有创伤小、不需要术中更换体位、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进展期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后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辅助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进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的53例进展期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给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辅助治疗,29例)和对照组(动态观察随诊,24例)。分析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 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3.1%(27/29),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分级为1级24例,2级3例。治疗组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阳性表达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辅助治疗应用于进展期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中安全、有效,可显著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且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阳性表达的患者受益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后短期再活检和电切是否可以减少高危浅表尿路上皮癌的复发和进展。方法:对部分高危浅表膀胱尿路上皮癌在经尿道电切术后4~6周进行再活检或电切,与同时期进行常规随访的患者的肿瘤复发和进展情况进行比较。结果:52例患者在经尿道电切术后4~6周进行了再活检或电切,28例(53.8%)发现残存肿瘤,其中5例为肌层浸润肿瘤,2例行膀胱全切治疗。同期常规随访71例高危浅表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经过最少12个月,平均25个月随访,术后短期再活检组的肿瘤复发率较低(P<0.05),但两组间进展为肌层浸润肿瘤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首次电切术后短期再活检和电切可以降低高危浅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复发率,但不能减少肿瘤进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包括肾盂癌和输尿管癌,在泌尿系肿瘤中相对少见,目前对尿路上皮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膀胱癌,而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研究较少;传统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诊断主要依赖于经尿道输尿管镜组织活检,然而经尿道输尿管镜组织活检属侵袭性操作,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和诱发血尿,还明显增加膀胱内尿路上皮癌的复发率;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无创的尿液标记物用于诊断泌尿系肿瘤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尿液标记物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中的应用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再次经尿道电切术(ReTUR)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7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分别接受单次经尿道电切术(TUR)联合膀胱内灌注化疗(单次TUR组,n=38)或单次TUR、ReTUR联合膀胱内灌注化疗(ReTUR组,n=38).观察ReTUR组患者首次TUR术后肿瘤残存率和ReTUR术后重新分期率;首次TUR术后次日起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结果 ReTUR组患者首次TUR术后肿瘤残存率为31.6%,ReTUR术后重新分期率为10.5%.ReTUR组患者肿瘤复发率显著低于单次TUH组患者(2.8%和21.1%,P<0.05).结论 ReTUR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可发现首次TUR术后的残存肿瘤,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性,降低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等离子电气化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试验以我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所收治的30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为试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根治性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后腹腔镜和经尿道等离子电气化切除术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都消失,其中试验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等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本次试验结果表明,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等离子电气化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具有创伤小、有效性和安全性高等显著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尿路上皮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恶性实体肿瘤,其中5%~10%发生在上尿路(肾盂、肾盏和输尿管).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发病呈多中心性,因而就改善肿瘤预后而言,完整的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是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案.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adical nephr...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obot-assisted radical nephroureterectomy,RRNU)与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nephroureterectomy,LRNU)治疗非转移性高危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本中心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70例接受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的非转移性高危UTUC患者,RRNU组19例,LRNU组51例。对围手术期结果及肿瘤学预后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均无大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致患者死亡的情况。2组复发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住院时间(d)[5(4,6) vs. 6(5,8),Z=2.076,P=0.038]、术后引流量(mL)[75(20,186) vs. 160(90,245),Z=2.411,P=0.016]、引流管保留时间(d)[2(3,4) vs. 3(4,5),Z=2.276,P=0.023]和费用(万元)[8.33(7....  相似文献   

13.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是一种起源于上尿路上皮的多源性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过程复杂,恶性程度高,复发率高,预后差.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和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生物分子标记物在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以及患者风险分层方面显示出潜在的价值.本文就...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探索经膀胱尿路上皮肿瘤二次电切对减少经尿道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复发率及改善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我院TURBT术后确诊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57例, 其中单次电切组109例, 二次电切组48例。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 对比两组复发率及各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情况。结果 复发患者主要为T1期及高级别尿路上皮癌, 2例患者在二次电切后纠正病理诊断。二次电切组复发率低于单次电切组(P<005)。 结论 膀胱肿瘤二次电切可进一步明确肿瘤分期, 降低高危膀胱癌患者的复发率、延缓进展、改善预后。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把握二次电切的手术指针, 避免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15.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其处理对策&#65377;【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到2008年12月161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临床随访资料,所有病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据术后复发率分析影响复发相关因素&#65377;【结果】 161例中, 45例术后复发,术后的总复发率为27.95%&#65377;肿瘤分级为G2&#65380;G3级患者较G1级患者复发率高;肿瘤分期为T1期患者较Ta期患者复发率高;肿瘤多发患者较肿瘤单发患者复发率高;复发肿瘤患者较初发肿瘤患者复发率高(P < 0.05)&#65377;肿瘤大小&#65380;生长部位及术后用不同药物灌注与肿瘤复发无明显相关(P > 0.05)&#65377;【结论】 肿瘤分级&#65380;分期&#65380;肿瘤多发以及既往复发情况是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重要因素&#65377;  相似文献   

16.
复发风险是尿路上皮癌预后评价的重要方面.本文对88例上尿路上皮癌和175例表浅性膀胱肿瘤进行了统计学分析,总结和探讨尿路上皮癌治疗后复发的规律,以指导术后监测和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尿路上皮癌伴鳞状分化对初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pT1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初次经TURBT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T1期的尿路上皮癌的533例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的术后病理诊断将患者分为2组:A组为尿路上皮癌(单纯型)441例,B组为尿路上皮癌伴鳞状分化90例,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运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种临床病理特点对无复发生存期(RF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 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运用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膀胱尿路上皮癌伴鳞状分化与初次TURBT术后pT1期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评估影响其RFS和PFS的因素。结果: A组单纯尿路上皮癌441例(83.05%),B组尿路上皮癌伴鳞状分化90例(16.95%)。B组与A组比较更易具有高级别肿瘤(P<0.001),同时B组较A组有较高的复发率(P=0.018)、较短的无复发生存期(P<0.001)以及较高的进展率(P=0.001)、较短的无进展生存期(P<0.001)。B组与A组比较,年龄(P=0.185)、性别(P=0.135)、吸烟(P=0.728)、肿瘤大小(P=0.436)、肿瘤数目(P=0.112)和膀胱灌注(P=0.054)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吸烟(HR 1.34, 95% CI 1.00–1.79, P=0.048)、鳞状分化的伴发情况(HR 1.43, 95% CI 1.02–2.00, P=0.040)以及病理分级(HR 1.51, 95% CI 1.13–2.01, P=0.005)等因素显著增加TURBTpT1期患者的复发风险;同时,吸烟(HR 1.80, 95% CI 1.17–2.76, P=0.008)、鳞状分化的伴发情况(HR 2.07, 95% CI 1.32–3.24, P=0.001)以及病理分级(HR 1.90, 95% CI 1.24–2.92, P=0.003)等因素增加TURBTpT1期患者的进展风险。结论: 尿路上皮癌伴鳞状分化是TURBT术后pT1期患者的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复发率及进展率较高,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8.
李鑫  唐铁龙   《四川医学》2017,38(10):1216-1220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是指累及肾盏至远端输尿管之间的恶性肿瘤新生物,占全部尿路上皮肿瘤的5%,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肿瘤[1]。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edical Nephrourete Rectonuy,RNU)是治疗非转移性UTUC的主要方法,切除范围包括患侧肾、输尿管全长以及输尿管口周围膀胱黏膜。但术后膀胱复发(Intravesical Recurrence,IVR)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THP)和丝裂霉素C(MMC)膀胱灌注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术后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08-01~2010-12收治的80例TURBT术后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按照入组顺序采用区组随机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分别接受THP和MMC膀胱灌注治疗。随访12-36个月,观察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复发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THP组和MMC组的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率分别为15.0%和1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P组和MMC组化学性膀胱炎发生率分别为42.5%和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P组和MMC组均无尿道狭窄、白细胞减少和肝肾功能损害病例。结论 THP和MMC用于预防TURBT术后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临床效果相当,不良反应小,无全身性药物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联合铥激光治疗孤立肾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9例接受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联合铥激光治疗的孤立肾UTU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病理及复发情况。结果 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出现大出血、输尿管穿孔或撕裂、肾破裂、严重感染等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7例患者为低级别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2例为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随访期间,2例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均出现局部复发,其中1例为术后6个月复发,另1例为术后8个月复发,均再次予以铥激光治疗。7例低级别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患者中仅有1例在术后18个月出现膀胱内复发,予以膀胱肿瘤电切治疗并在术后配合膀胱灌注化疗,另外6例患者最长随访时间为39个月,均未见出现肿瘤复发。结论 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联合铥激光治疗孤立肾UTUC疗效确切,特别是对低级别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